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 ,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的胆道肿瘤 ,约占胆管癌的5 6% [1]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 ,未经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自出现临床症状起 ,平均存活时间约为 6个月。肝门部胆管癌生长缓慢 ,沿胆管壁上皮下生长为主要扩散方式 ,较少发生远处转移。外科根治性切除仍然为首选的治疗方式。根据 Bismuth和 Cor-lette分类法 , 、 、 及 型胆管癌的切除率分别约为 1 0 0 %、1 0 0 %、47%和 1 5 .8% [2 ] ,后二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明显偏低 ,主要原因是肿瘤侵犯肝内胆管范围广 ,完全切除困难 ,或肿瘤侵犯门静…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自Klatskin于1965年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胆管恶性肿瘤的50%,根治性切除目前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肝门部胆管癌与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密切的毗邻关系以及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的生长方式决定其很少呈结节样、界线清楚或有包膜的方式发展,而常常是沿胆管周围浸润性生长及通过淋巴管和神经周围间隙转移,这些因素为根治性切除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自Klatskin于1965年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胆管恶性肿瘤的50%,根治性切除目前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肝门部胆管癌与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密切的毗邻关系以及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的生长方式决定其很少呈结节样、界线清楚或有包膜的方式发展,而常常是沿胆管周围浸润性生长及通过淋巴管和神经周围间隙转移,这些因素为根治性切除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HBDC)的58%~75%[1].根治性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预后因素,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评估目前尚难达到十分准确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Klaskin瘤)起源于左右肝管汇合处或左右肝管,邻近肝动、静脉和肝实质,易侵犯肝门部血管、神经、淋巴和周围肝组织,故根治性切除率低。临床上常用Bismuth-corlette分型,Bismuth-corletteⅢ型是指肿瘤已侵犯右肝管(Ⅲa)或左肝管(Ⅲb)。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经联合肝切除治疗的Ⅲ型肝门部胆管癌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h ilar cholangio carc inom a,HCC)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经过40多年的探索,手术治疗(肿瘤切除[1]或肝移植[2])仍是HCC惟一的根治手段[3]。目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范围有扩大的趋势[4],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 ,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困难 ,手术切除率低 ,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 ,因此加强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综述。1 肝门部胆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1.1 肝门部胆管癌中的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目前研究表明肝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细胞的增殖有关 ,而且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正常状态下细胞增殖缓慢 ,细胞…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是胆道系 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肝门部特殊的解剖位置及肝门部胆 管癌具早期侵犯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肝组织的特 性,故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 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加强对 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 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进展,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的选择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病人就诊时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粘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强调此类肿瘤往往瘤体较小,边界清楚,少有转移,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对56例肝门部胆管癌诊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应用B超及MR等多种影像学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率100%.5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探查术5例,内、外引流术23例,均于术后2~15个月死亡.切除术28例(50.0%),行根治性切除24例(42.9%).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姑息性切除4例,中住生存期为12个月.结论 超声检查联合MRCP能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及评判手术切除有重要价值;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