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前列腺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研究组为合并前列腺炎者,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合并前列腺炎151例,占85.80%,不合并患者25例,占14.20%。两组进行比较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病程长,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IPSS评分以及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月入院诊断结果有下尿路梗阻症状并经过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经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结果为21.4±8.4,生活质量评分为4.0±08,尿流率8.2±3.3ml/s,前列腺体积70.3±35.5ml,残余尿81.3±1055ml,血清PSA值〈4ng/ml者51例(44.0%),4-10ng/ml者45例(38.8%),超过10ng/ml者20例(17.2%)。结果血清PSA水平同患者年龄、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无明显相关性,而同前列腺体积具有显著正相关;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体积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增生的组织标本中以前列腺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性病灶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超过一半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尿潴留以及表现为前列腺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灶的前列腺增生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邱晓东 《中原医刊》2009,(19):14-15
目的探讨合并有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围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将18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按术后病理学检查是否合并有前列腺炎分组,比较其临床症状,并分析合并有前列腺炎患者术前用药的效果。结果合并有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与单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前、术后尿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前列腺炎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及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后,尿痛的发生率较不用者低(P〈0.05)。结论合并有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建议使用抗生素及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BPH患者80例。按术后病理学检查是否合并有前列腺炎分组,分为单纯组(31例)和合并组(49例)。比较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差异。结果单纯组患者年龄为(65.5±6.1)岁、合并组为(68.6±7.2)岁;单纯组平均前列腺体积为(49.2±16.7)ml、合并组为(68.4±29.3)ml。单纯组患者PSA为(3.6±2.8)ng/ml,合并组为(7.1±2.7)ng/ml;单纯组患者平均IPSS为(15.8±7.8),合并组为(25.6±7.2)。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前列腺体积、PSA值及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多伴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临床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单纯BPH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前列腺炎并列前腺增生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前列腺炎分为BP-BPH组和BPH组,分析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临床特点。结果:BP-BPH组平均病史、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带体积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BPH组IPSS、QOL、AUR发生率及BHP相关手术率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BPH组Qmax明显低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炎可能是BPH的诱发因素之一,其可能会加重患者下尿路症状,增加并发症和相关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对62例经临床确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予口服非那雄胺5mg/次、每日1次治疗,共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液常规等指标测定。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良好,尤其对前列腺增生体积较大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中尿酸(uA)水平与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方法收集准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患者280例,术前测定患者前列腺液中尿酸浓度及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前列腺结石情况,术后前列腺标本行病理检查,分为单纯增生组和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组,将两组前列腺液和血液中尿酸浓度及两组合并前列腺结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PH合并CP患者的EPS中u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合并CP患者前列腺结石检出率为71.9%.与对照组(4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S中UA水平可能与前列腺炎发病有关,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结石发病率高于对照组,EPS中UA测定和前列腺结石的监测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病检结果分为单纯BPH组(21例)和合并CP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病程、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前列腺体积等的差异。结果 BPH合并CP的发生率为65%。合并CP患者的病程、年龄、IPSS、PSA及前列腺体积均明显高于BPH组(P<0.05)。结论 CP在BPH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炎症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故积极治疗C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保列治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BPH合并CP患者依据治疗前后AUA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及前列腺体积变化等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治疗BPH合并CP的疗效良好,尤其对前列腺增生体积较大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表达。方法选择确诊为PCa患者28例(PCa组)、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30例(BPH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2、MMP-9和MMP-14水平,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病变组织中MMP-2、MMP-9、MMP-14的阳性表达率进行判定;比较两组患者MMPs及PSA。结果PCa组患者血清MMP-2、MMP-9、MMP-14和PSA水平均高于BPH组(均P<0.05)。PCa组患者病变组织中MMP-2、MMP-9和MMP-14的阳性表达率为50.0%、53.6%和42.9%,分别高于BPH组的20.0%、10.0%和16.7%(均P<0.05)。结论PCa与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MMPs表达明显不同,有助于对两者作出鉴别诊断;MMPs家族在PCa中表达的变化可为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东明  王小勇  詹尚新 《河北医学》2011,(10):1342-134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与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8例良性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的内容包括年龄、病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SA水平。结果:78例患者中合并CP的患者有50例(64.10%,BPH/CP组),单纯BPH患者28例(35.90%,BPH组)。BPH/CP组患者年龄、病程显著高于BPH组,其IPSS评分明显增加,而前列腺体积及PSA水平亦显著高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H合并CP患者相对于单纯BPH患者具有年龄大、病史长、前列腺体积增大及血清PSA浓度明显升高的特征。前列腺炎症在BPH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炎症可能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的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202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162例,可疑28例,无膀胱出口梗阻12例。不稳定膀胱(DI)61例,逼尿肌功能受损(DUA)52例,逼尿肌低顺应性45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与否及术后疗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的前列腺炎症对病人血清PSA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9-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52例,术前检查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记录年龄和是否存在急性尿潴留;术中取切取的前列腺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感染与否。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纳入尿潴留、前列腺感染、前列腺体积和年龄等因素的同时,分析前列腺腺周炎症、前列腺腺体炎症是否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有关。结果:前列腺腺周炎症、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升高有关(P值分别为0.027和0.001)。结论:除了前列腺体积外,前列腺腺周炎症是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血清PSA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的前列腺炎症对病人下尿路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52例,术前作尿常规分析、经直肠前列腺B超、尿流动力检查、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术中取切取的前列腺组织作病理检查,诊断有无前列腺炎症、炎症程度和炎症类型。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前列腺腺体炎症、前列腺腺周炎症、尿路感染、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是否受损、年龄对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的影响。结果:前列腺炎症和前列腺增生症病人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无关。结论:本组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下尿路症状和前列腺组织学炎症无关。  相似文献   

15.
游海 《中外医疗》2013,32(11):10-11
目的研究分析前列腺增生与慢性前列腺炎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借助临床实验,选取来该院接受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常规前列腺液(EPS)涂片和细菌培养实验得到的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敏感抗生素为他们进行治疗,观察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反应和前列腺炎的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观察结果显示,Ⅰ度、Ⅱ度和Ⅲ度前列腺增生疾病患者的治疗率分别为30%、33.33%和11.76%,而且Ⅰ度和Ⅱ度治疗率与Ⅲ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两种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存在很多类似的地方,二者的并发率也较高。因此,在治疗前列腺疾病时,要对患者进行EPS等专项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并发前列腺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肥胖对成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01/2012-12月在作者医院收治的150例年龄在40岁以上、患BPH、无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资料。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其分为正常组(18.5~22.9kg/m2)、超重组(23~24.9kg/m2)、肥胖组(≥25kg/m2);按腰围分为正常腰围组(≤90cm)和腹型肥胖组(〉90cm)。比较各分组中前列腺体积和BPH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肥胖显著增加BPH风险。结论BMI及腰围与BPH相关;肥胖是BPH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联合坦洛新治疗BPH伴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BPH伴CP患者40例,口服非那雄胺(5mg/d)和坦洛新(0.2mg/d)3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液常规等指标。[结果]治疗后IPSS平均降低27.8%,最大尿流率平均升高37.0%,残余尿量平均减少39.4%,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18.4%,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平均减少38.9%。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60.0%,其中前列腺体积≥40ml组和<40ml组的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分别为70.8%及43.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坦洛新可有效治疗伴CP的BPH患者,对前列腺体积较大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王锦涛 《医学综述》2014,(9):1701-1703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桃核承气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衡水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门诊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BPH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非那雄胺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桃核承气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Z=-3.12,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在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桃核承气汤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效果显著,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减少残余尿量,增加最大尿流率,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用非那雄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飞  吴越  王玉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5):1699-1700,1702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球囊扩张术(TUD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2009年12月79例行TUDP治疗的BPH患者,年龄65~89岁,平均(75.4±9.2)岁,前列腺体积40~80 ml,平均(46.2±4.4)ml.术前、术后分别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测定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费用(元).结果 随访3个月,术后平均IPSS[(10.7±4.7)分]较术前[(22.3±5.1)分]明显降低 (P<0.05);术后平均QOL[(2.2±1.1)分]较术前[(4.5±0.6)分]明显降低 (P<0.05);术后平均Qmax[(18.2±5.7)ml/s]较术前[(6.2±2.8)ml/s]明显升高 (P<0.05);术后平均RUV[(28.8±21.2)ml]较术前[(88.7±33.5)ml]明显降低 (P<0.05).术中测定手术时间10~35 min,平均(16.3±5.1)min;术中出血量2~40 ml,平均(8.2±3.1)ml;住院费用2 500~3 500元,平均(2 948.4±348.7)元.结论 TUDP是一种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相对较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老年患者和体质弱的患者尤为适用,更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1995 年11月至1998 年11 月,采用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90 例。结果:术前有剩余尿79例,超过60ml,65 例尿潴留而留置尿管,4 例膀胱造瘘。术后仅4 例有≤13ml 剩余尿。排尿均恢复正常。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由术前20 降为4 ,生活质量评分(QOI) 由术前6 升为2( P< 0-001) 。结论:该手术具有操作易掌握,安全,疗效肯定,对患者打击小,适应症宽,无需输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