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不同给药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疗效影响。方法:64例AS随机分成甲、乙2组,2组均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甲组每周2次,25 mg/次;乙组每周1次,50 mg/次。连续注射12周。在治疗前、治疗1、6、12次和治疗后20天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组ASAS20和ASAS50改善情况有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那西普每周1次,50 mg/次的方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2.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 应用依那两普治疗48例AS患者,25 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H)、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H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两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逐渐减量对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维持。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进行分析,对其随访1年,给患者皮下注射依那西普,0~3个月每周50 mg;4~6个月每两周1次,50 mg/次;7~12个月每两周1次,25 mg/次;记录患者3、6和12个月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以及炎症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随着依那西普剂量的减少,ESR和CRP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显著改善,随着依那西普剂量减少,AS活动性和功能评分维持在稳定水平,治疗后第3、6和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患者ASAS20、ASAS40以及ASAS5/6应答比例显著上升,随后减少依那西普剂量,ASAS20、ASAS40以及ASAS5/6的应答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关节功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当患者处于低疾病活动状态后,适当减少依那西普的使用剂量可以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沙利度胺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的后续治疗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应用依那西普12周后停药.B组(实验组)在应用依那西普8周后加用沙利度胺口服,随访至24周,观察病情复发率.结果 24周时对照组复发10例(85.3%),实验组复发4例(33.3%).沙利度胺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沙利度胺作为依那西普的后续治疗用药,有助于减少病情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田静  高洁生  吴轰  李芬  谢希 《广东医学》2007,28(2):302-304
目的 探索甲氨蝶呤(MTX)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120例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MTX 10 mg/次,1次/周,LEF 20 mg/次,1次/d),60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HCQ)治疗(MTX 10 mg/次,1次/周,HCQ 100 mg/次,2次/d),观察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治疗6个月后来氟米特治疗组ACR20改善率为77%(40/52),硫酸羟氯喹治疗组ACR20改善率为60%(31/5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ACR50改善率分别为54%(28/52)和29%(15/51),差异有显著性(P=0.01).来氟米特治疗组和硫酸羟氯喹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抗CCP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短期疗效可能优于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且副作用不增加,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依那西普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依那西普组、来氟米特组治疗12周.治疗第6、12周时,记录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来氟米特组比较,治疗6、12周时依那西普组患者达到ACR 20、ACR 50的比例较高,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低,晨僵时间较短,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减少更明显.结论 依那西普治疗RA疗效确切,优于来氟米特,且起效时间短,更能持续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停用依那西普后强直性脊柱炎(AS)病情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评价骨灵汤对病情复发的影响.方法 60例活动性AS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组(骨灵汤合依那西普组)30例,治疗2组(依那西普组)30例,基线均合用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12周后达到ASAS20改善的患者,停用依那西普,基线药物继续使用,每2~4周定期随访,直至病情复发或至9个月.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与复发有关的因素,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复发情况.结果 12周后共53例患者达到了ASAS20改善标准并进入随访研究.其中治疗1组28例,治疗2组25例,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基线及12周时病情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研究结束时,有81.1%的患者病情复发.治疗1组复发率为71.4%,复发时间中位数为20周;治疗2组复发率为92.0%,复发时间中位数为14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基线BASDAI和CRP高及髋关节受累是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方法为保护冈素(P<0.05).结论 AS停用依那两普后维持原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病情会复发,基线高BASDAI、CRY和髋关节受累是疾病复发的不利因素.早期联合使用骨灵汤能够有效维持疗效,延缓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氨溴特罗联合孟鲁司特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症状评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B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治疗,C组给予氨溴特罗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C-ACT)及肺功能(PEF变异率)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2周B组C-ACT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4周C-ACT评分A、B、C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周PEF变异率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4周PEF变异率A、B、C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氨溴特罗能显著改善CVA患儿的C-ACT评分和肺功能,与孟鲁司特联合使用,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GC)联合环磷酰胺(CTX)及来氟米特(LEF)治疗Ⅲ型、Ⅳ型、Ⅴ型、Ⅲ+Ⅴ型和Ⅳ+Ⅴ型狼疮性肾炎(LN),比较其与传统二联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A组(GC+ CTX组)、B组(GC+ LEF组)、C组(GC+CTX +LEF组).随访1年,观察尿蛋白定量等临床疗效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1年观察,完全缓解率分别为A组35.7%,B组42.8%,C组78.6%.观察结束时C组尿蛋白与A组比较明显下降,补体C3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Ⅳ+Ⅴ型LN,C组治疗3个月后即明显减少尿蛋白,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与B组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3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C+ CTX+ LEF联合多靶点治疗总体疗效优于LN的传统治疗方案GC+ CTX,尤其对Ⅳ+Ⅴ型LN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AS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依那西普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SR、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β-CTX、OPG、骶髂关节及髋关节Bath AS放射学评分(BASRI)。结果治疗前两组ESR、BASDAI评分、TNF-α、CRP、β-CTX、O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ESR、BASDAI评分、TNF-α、CRP、β-CTX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OPG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骶髂关节及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依那西普可有效改善AS患者病情活动度,调节骨代谢及骨保护素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在治疗脊柱关节病(SpA)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SpA患者接受依那西普50 mg/周+来氟米特20 mg/d联合治疗,所有入组病人每10 d记录一次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患者及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和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血沉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21例入组病人在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患者及医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估,BASDAI、BASFI、C-反应蛋白、血沉,显示出显著改善。安全性方面,注射部位反应6/21(其中1例出现局部结节红斑,直径超过50mm),头痛2/21,上呼吸道感染3/21例,腔隙性脑梗死1/21(因怀疑可能与应用依那西普有关,该例病人在应用1周后退出观察),血液系统改变中有6/21例,出现淋巴细胞的轻度升高,肝功轻度异常4/2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肾功方面的不良反应。结论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在脊柱关节病治疗中,10周时症状迅速得到控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69例随机分配到A组、B组、C组,每组23例。每组均给予泼尼松口服[1mg/(kg·d)],氯苯拉敏(8mg,每日3次),每日静脉注射维生素C4~6g及10%葡萄糖酸钙10mL;除此之外,A组、B组分别给予常规剂量的来氟米特和雷公藤多甙口服,而C组联合使用小剂量来氟米特和雷公藤多甙口服。观察过敏性紫癜复发次数、尿红细胞、尿蛋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周期6个月。结果 小剂量联合治疗组(C组)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减少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或P〈0.01),而且C组疾病的复发率低于A组、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低于A组、B组。结论 小剂量来氟米特和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胡耀  柯贵宝  向元兵  黄鑫  彭璇 《重庆医学》2018,(9):1191-1193
目的 观察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免疫球蛋白(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IgA肾病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组患者在泼尼松基础上服用来氟米特,疗程12个月.在治疗6、12个月时统计患者总有效率,检测患者血清肌酐(Scr)、尿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血尿素氮(BUN)和24 h蛋白尿(U-prot),ELISA检测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6、12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 和90.0%,对照组为65.0% 和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患者BUN和 U-prot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12个月血浆VEGF和ET-1水平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可显著改善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ACEI联合治疗IgA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病例40例,根据随机配对法,分设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来氟米特、ACEI联合疗法降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并与激素联合ACEI疗法进行比较;观察来氟米特、ACEI联合疗法对肾功能的影响,并比较本疗法与激素联合ACEI疗法两组间肾功能的差异;治疗1年后重复肾活检,观察本疗法对改善病理病变的程度或阻止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病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蛋白尿、减少尿红细胞、升高血浆白蛋白及改善肾功能,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尿蛋白及升高血浆白蛋白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远期肾功能方面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病理病变程度均有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病理病变的减轻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ACEI联合治疗IgAN能够降低蛋白尿和减少尿红细胞,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细胞外基质产生,同时能够防止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或发展,能够改善IgAN的远期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周溯 《西部医学》2012,24(11):2192-219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口服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柳氮磺吡啶;对照组24例,口服柳氮磺吡啶,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改变情况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自觉症状、晨僵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郭永兵 《中原医刊》2011,(24):51-53
目的观察小剂量(10mg)来氟米特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合并慢性乙肝的IgA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伴乙肝的IgA肾炎和24例不伴乙肝的IgA肾炎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全剂量(20mg)的来氟米特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蛋白尿均明显减轻(P〈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均明显提高(P〈0.01);血脂紊乱改善且两组均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的来氟米特治疗伴乙肝的IgA肾炎疗效肯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用双氯灭痛或狄奥宁滴眼 ,观察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的防治作用。方法 :2 4只成年纯系新西兰白兔的 48只眼 ,随机分为 3组 :双氯灭痛治疗组 (A组 )、狄奥宁治疗组 (B组 )和空白对照组 (C组 )。 48只兔眼均行晶体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 1,3,5 ,7,14,2 1,30d定量动态观察人工晶体表现瞳孔膜的情况。结果 :A组的瞳孔膜低于B ,C组 (P <0 .0 5 ) ;B组瞳孔膜低于C组 (P <0 .0 5 )。结论 :双氯灭痛与狄奥宁滴眼均能有效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 ;双氯灭痛的疗效优于狄奥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210例接受纤维支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同时选择同期106例青年患者作为对照(C组),A、C两组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加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进行麻醉,B组单纯应用局部麻醉,分别观察3组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氧饱和度。对A、C两组患者按Ramsay法进行镇静分级评估,记录A、C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时间。调查3组患者对检查过程的遗忘程度、不良反应以及再次检查的接受程度。结果A组麻醉时间高于C组(P<0.01)。A、C两组遗忘比率分别为97.2%(103/106)和95.3%(101/106),镇静分级评估A组以3级为主占68.9%(73/106),C组以2级为主占66.0%(70/106),而B组镇静程度全部为0级,无遗忘。A、C两组在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稍下降,但平稳,而B组显著升高,波动大。B组心率入声门时比A、C两组显著加快(P<0.01)。A、C两组在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发应、中断检查及再次检查接受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用双氯灭痛或狄奥宁滴液,观察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的防治作用。方法:24只成年纯系新西兰白兔的48只眼,随机分为3组:双氯灭痛治疗组(A组J)、狄奥宁治疗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48只兔眼均行晶体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3,5,7,14,21,30d定量动态观察人工晶体表现瞳孔膜的情况。结果:A 组的瞳孔膜低于B,C组(P<0.05);B组瞳孔膜低于C组(P<0.05)。结论:双氯灭痛与狄奥宁滴眼均能有效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膜;双氯灭痛的疗效优于狄奥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服用来氟米特片和白芍总苷胶囊)和对照组(只服用来氟米特片)。以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BASDAI、VAS评分及血沉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BASDAI和血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BASDAI、VAS评分及血沉均低于相同时点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较单用来氟米特可更好地控制AS活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