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摘 要目的:分析 2022 年郑州市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及淋球菌(NG) 感染情况。 方法:收集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626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 泌物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膜杂交法检测 CT、UU、NG,分析 CT、UU、NG 的感染分布情况。 结果:626 例 患者中,感染的 CT、UU、NG 总阳性例数为 386 例(61.66 %),其中 CT 感染 21 例(3.35 %),UU 感染 383 例(61.18 %), NG 感染 4 例(0.64 %);单一病原体感染 365 例(58.31 %),混合感染 21 例(3.35 %),混合感染率低于单一病原体感染率, 且混合感染以 CT + UU 感染最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 18 ~ 34 岁患者的 CT、UU、NG 感染率均 最高,≥ 60 岁患者的 CT、UU、NG 感染阳性率均最低。 结论:2022 年郑州市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以 CT、UU、NG 感染为主, 其中 UU 感染风险高,混合感染以 CT + UU 感染更为常见,青年和中年群体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5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球菌(NG)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1.4%、30.8%、35.6%.同时,我们对高度怀疑为淋病患者111例及95例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和PCR检测,淋病患者细菌培养阳性检测率为30.6%,与06—08年间所进行的培养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均低于PCR检测结果(77.4%),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16.8%,亦明显低于PCR结果(30.8%),此外,对患者同时分UU+CT和NG+UU进行PCR检测结果分析,发现约40%的淋病患者并发UU感染,而CT和UU复合感染亦在10%左右。上述结果说明PCR方法在三种性病病原体的诊断中比细菌培养法更为可靠,特别是在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的情况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育不孕症夫妇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率及其与不育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学方法检测136对不育不孕症夫妇(不育不孕组)UU、CT感染率,与50对健康生育夫妇(对照组)UU、CT感染率。结果:不育不孕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30.9%,CT阳性率为39.0%,UU和CT混合感染(UU+Cr)阳性率为11.0%;对照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8.0%,CT阳性率为10.0%,UU+CT阳性率为4.0%;二组间UU、CT、UU+CT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不孕组申丈夫UU阳性率为33.1%,CT阳性率为36.8%,UU+CT阳性率为12.5%;对照组中丈夫UU阳性率为6.0%,CT阳性率为10.0%,UU+CT阳性率为4.0%;二组间UU、CT、UU+CT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育不孕证夫妇UU和CT感染与不育不孕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肺炎支原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和研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niae,MP)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咽拭子MP—DNA检测,然后用被动凝集法对呈现阳性的患儿进行血清MP—IgM滴度检测。并记录临床表现及体征。结果:对120例患儿检测及临床记录,MP—DNA阳性数为64例(占53.3%),其中MP—IgM阳性数为34例(28.2%),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关系密切,应该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尽早进行MP—DNA、MP—IgM检测、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孢克洛颗粒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小儿泌尿道感染患儿应用头孢克洛颗粒儿童每f320mg/kg,分3次口服,疗程10天,观察疗效。结果:48例小儿泌尿道感染患者,经10天治疗,治愈率89.58%,有效率6.25%,无效率4.16%。结论:头孢克洛杀菌作用快,IZl服方便,组织渗透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孢克肟在小儿泌尿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泌尿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头孢克肟治疗组)和对照组(复方新诺明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治愈38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出现轻微腹泻2例,对照组患儿出现头晕1例,皮疹1例。症状均轻微,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性传播疾病(STD)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严重威胁社会稳定。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是目前引起STD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了解漳州地区STD的流行特征、发展趋势及流行规律,以便为本市STD防治工作提供预见性信息,笔者对1996~1997年妇幼所门诊763例STD患者的NG,CT,UU三项检测结果进行监测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妇幼所门诊患者763例,其中1996年203例,1997年560例。1.2方法:用棉拭子取样,男性取尿道分泌物,女性取宫颈分泌物,三种病原体均用联合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扫描技术对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诊治的62例患儿行头颅螺旋CT检查,检查后并进行随访观察和复查CT。结果62例HIE患儿中有4例正常,58例患儿存在异常,其中轻度损伤13例(占22.41%);中度脑损伤28例(占48.28%);重度脑损伤17例(占29.31%)。1例随访复查者3例转为正常,8例有异常CT改变。结论螺旋CT检查对新生儿HIE的脑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在性传播疾病中,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不断增加,我们利用PCR技术同时检测了132例疑为性病的男性尿道分泌物,结果阳性率为86.36%,混合感染率分别为NG+CT13.6%;NG+UU5.3%;CT+UU3.8%;NG+CT+UU3.0%。说明PCR对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儿慢性胃炎的发病、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150例慢性胃炎患儿的胃镜特点、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50例患儿病因调查后发现,69.3%的患儿偏食及饮食无规律;35.7%的小儿患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慢性扁桃腺炎或鼻炎的患儿占16.7%;经常服用解热镇痛药的小儿占8.7%。临床表现:在150例患儿中,上、中腹间断性疼痛达6个月以上者占58.7%;腹部饱胀、反酸者占42%;食欲不振、泛恶或时有呕吐者占62.1%;形体消瘦者占19.3%;营养不良者占12.7%。胃镜所见:胃黏膜具有充血、水肿、花斑等病理特征的患儿占55.3%。结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HP感染及长期滥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在小儿胃炎发病中占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03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证候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诊断为小儿慢性咳嗽的103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结果:103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29例(28.2%)、呼吸道感染22例(21.4%)、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9例(18.4%)、肺炎支原体感染19例(18.4%)、胃食管反流7例(6.8%)、异物吸入3例(2.9%)、气道狭窄2例(1.9%)、肺炎衣原体感染1例(1.0%)、心因性1例(1.0%);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小儿慢性咳嗽主要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依次为风邪久恋证31例(30.1%)、痰热壅肺证29例(28.2%)、痰湿蕴肺证23例(22.3%)、阴虚肺热证9例(8.7%)、肺脾气虚证6例(5.8%)、肝火犯肺证5例(4.9%)。结论:103例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主要中医证候以风邪久恋、痰热壅肺及痰湿蕴肺为主。  相似文献   

12.
325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监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对325例已婚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总分离率45.5%,其中UU、MH感染及UU+MH混合感染者分别为101/325(31.1%)、13/325(4.0%)和34/325(10.5%)。耐药率最低的药物是强力霉素17/148(11.5%),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红霉素106/148(71.6%)。结论: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MH混合感染者次之、MH感染最少。治疗药物首选强力霉素,其次为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877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病儿1775人次,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77例(除外新生儿感染),占住院病儿49.4%,其中男581例,女296例。通过对患儿年龄分布、临床特征、抗菌素使用、住院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这些患者中,总住院天数为4392天,平均住院5.2天。治愈856例占97.7%,好转16例占1.9%,未愈5例占0.4%,无死亡病例。结论:我们医院选择抗菌素不合理的程度较高,有必要增强对各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临床特点以及抗菌素使用规律的认识,合理、规范使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球菌(NGH)、单纯疱疹病毒(HSV-Ⅱ)、人乳头瘤病毒(HPV-6/11)5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DNA检出情况及感染特点,为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8476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的5种病原体DNA。结果5种STD病原体总阳性率为14.26%(1209/8476),cT、UU、NG、HPV-6/11、HSV-Ⅱ阳性率分别为6.10%(517/8476)、5.86%(497/8476)、1.31%(111/8476)、0.79%(67/8476)、0.20%(17/8476),男性和女性5种病原体总阳性率分别为18.70%(855/1209)、9.04%(354/1209),21~40岁年龄组感染者占81.64%(987/1209)。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7.36%(210/1209),以CT和uu二重感染最常见。结论性传播疾病仍处于高发阶段,21~40岁年龄段为主要传染源和高危人群,应作为性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病原体多重感染较常见,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奥平栓治疗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CT或,和UU检测阳性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口服阿奇霉素0.5g,每天1次,首次加倍,多西环索100mg,每天2次,首次加倍;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每晚在阴道深部置入1粒奥平栓,7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高于对照组64.0%(x2=3.84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奥平栓治疗生殖道CT、UU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小儿心律失常是小儿心脏疾病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本文总结了118例,并对其中28例异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进行重点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男46例,女72例(男:女=1:1.6)。年龄1~3岁6例(约占5%);~7岁21例(约18%),~14岁91例(约77%)。1.2临床表现及病因: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者68例(58%);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者46例(39%)。28例异位心律失常中心肌炎或疑似心肌炎20例(71%);风湿性心脏病2例(7%);另外几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其它感染及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28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结果:本组28例患儿,痊愈24例,占85.71%;好转4例,占14.29%。总有效率100%。随访1a无复发及形态功能活动异常。结论:手法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操作方便,治愈率高,痛苦小,且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荧光定量PCR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荆州市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 207例门诊疑似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球菌(NG)检测,运用2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07例患者中有583例检出病原体,STD阳性率48.3%;其中22例检出NG,阳性率为1.8%;43例检出CT,阳性率为3.6%;518例检出UU,阳性率为42.9%;混合感染中CT+UU检出率3.7%,UU+NG检出率为2.6%,CT+UU+NG混合检出率为1.5%。结论中青年就诊者泌尿生殖道病原体阳性率高,应重视病原学的检查,进一步加强STD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女性不孕的影响。方法:90例女性不孕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UU及CT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孕患者流产次数与UU、CT感染呈显著正相关。结论:UU和CT是导致不孕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定期检测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年汕头市皮肤性病防治院性传播疾病(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804例STD门诊患者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804例中支原体阳性259例,感染率为32.21%,其中解脲支原体(UU)225例,人型支原体(MH)12例.UU MH混合感染22例,构成比分别为86.87%、4.63%、8.49%。UU对9种药物敏感性最高的是交沙霉素(87.27%),其次是原始霉素(86.49%)及克拉霉素(83.4%),耐药性最高为环丙沙星(55.21%),其次为氧氟沙星(39.77%)。结论: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主要为UU,交沙霉素是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