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防治消化性溃疡,尤其是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是目前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西医酉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已有较大提高,对HP感染确有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复发率高,患者难于接受的缺点。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35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例患者均经胃镜、组织学检查确诊为HP阳性消化性溃疡。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9~58岁,其中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其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HP 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64例 HP相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和西医对症措施。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与治疗组相同成分,相同剂量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34.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选择性多,组方变化大,降低了幽门螺旋菌的耐药性,加之西药可快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但由于中医药的辨证、组方灵活程度较高,在临床诊治中缺乏统一的诊治标准,因此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划界清楚的局限性组织缺失,累及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的疾病,共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胃肠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240例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以中药配合泰胃美,对照组单纯服用泰胃美,经3个疗程后进行内镜复查。结果:治疗组愈合113例(94%),好转7例(6%),无效1例(1%);对照组愈合89例(74%),好转17例,(24%),无效4例(3%)。两组溃疡愈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第1疗程后两组腹痛及症状缓解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经随访,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不规律,造成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临床多发病。它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痛为临床表现。单一的西医方法治疗,治愈率偏低,复发率较高。我院在应用西医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胃愈疡颗粒口服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4例给予自拟中药胃速康加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92例单用雷尼替丁治疗,2组疗程均为30 d,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 a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1.8%,而对照组仅为73.6%,两组相比,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而对照组为57.1%,两组相比,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5%、75.5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6例本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连续观察2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85.4%,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20例疗效观察洞口县中医院(422300)刘日主题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笔者自1989年3月~1994年3月,采用甲氰咪呱及芪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消化悸溃疡20例,收到较好效果,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20例和单纯用中药治...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而对照组仅为82.2%,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HP转阴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疗效观察南县中医院(413200)陈咏玲,赵绍华,许少春主题词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病、多发病。大多病程长,易复发,属祖国医学“胃院痛”范畴。近年来我们采用“胃疡速平Ⅰ号方”加西米替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雷尼替丁治疗,主要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而对照组仅为82.3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确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化性溃疡是胃黏膜的保护因子和侵袭因子失衡所致。局部气血凝滞,为疮疡发生的主要病机,治宜疏肝健脾,清化湿热,凉血化瘀,生肌敛疮。中西医结合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运动、减轻黏膜炎症、加速黏膜修复的作用。治疗76例,治愈50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等量消化性溃疡病例,对照组以制酸、胃黏膜保护、抗Hp联合的单纯西药,治疗组加服中药胃舒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而且远期疗效佳,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不易治愈的疾病。自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溃疡的愈合率大为提高,结合抗Hp的治疗,溃疡的复发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是至今值得研究的难题。笔者从2002年9月-2004年10月对本科的消化性溃疡102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医治疗对照,观察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和复发的情况,发现中西医结合组溃疡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8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自1994年2月至2001年6月,对经胃镜确诊的门诊362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183例(简称治疗组),单纯西药治疗组179例(简称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按《临床胃肠病学》标准[1],收治90例患者均系经内窥镜检查确诊为活动性溃疡,且已经法莫替丁等药物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8周,胃溃疡治疗12周)的顽固性溃疡患者,其中十二指肠溃疡67例,胃溃疡2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1单纯西药组30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胃溃疡6例;男25例,女5例;年龄15~62岁,平均38.7岁;病程1a以内12例,1~3a14例,3a以上4例。2单纯中药组30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例,胃溃疡7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6~68岁,平均39.2岁;病程1a以内13例,1~3a12例,3a以上5例。3中西药组30例,其中十二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临床采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方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被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外,配合肝胃百合汤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者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93.6%,研究组疗效显然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非常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溃疡迅速愈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