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邵志梅 《中外医疗》2009,28(34):143-14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组24例,对照组22例,对早期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分别于入院3d及1个月内,采用中国脑卒中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比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在护理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护理1个月后,与护理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观察总结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从发病后新入院即给予心理护理、肢体康复护理、语言训练等综合康复措施。结果康复组显效率为84%,对照组为64%;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为了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脑梗死的康复护理从发生之时就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最大潜能,恢复身体自主,杜绝或减少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3.
任凤梅 《吉林医学》2013,34(9):1770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做出分析和评价。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均1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成员增早期康复护理。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以及巴氏指数(BI)评分。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与康复治疗前相比,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试验组提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巴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式,旨在为临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给予患者早期康复综合护理,应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运动能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运动能力评分为60.3、神经功能评分为13.7、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9、护理满意率为94.1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综合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运动能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4小时内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及一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观察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CSS、ADL、HAMD评分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在护理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护理一月后,与护理前比较,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早期康复护理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CSS、ADL、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一月后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89%、35.0%,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的运动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更优(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任守红  王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62-1463
脑梗死是我国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脑梗死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唤起了人们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工作的重视。 1临床资料 病人49例,男性40例,占81%,女性9例,占18.3%,平均年龄64.89岁(52~81岁)。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35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2例。睡眠中发病14例,安静时发病30例,浯动中发病2例,突感失语、运动和感觉障碍2例.言语不清伴剧烈头痛1例,病程中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26例,言语障碍46例,合并肺部感染1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8例,按随机分组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分别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析其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综合性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季惠娟 《吉林医学》2013,(25):5250-5251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入院7天d后开始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评定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邹桂花 《吉林医学》2010,(27):4817-48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71例经CT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结果:住院1个月后进行评定,观察组NIHSS明显降低于对照组,FMA评分、ADL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年龄、持续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致病危险因素的增加,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本文通过对我院抢救成功后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正确的康复护理及训练,达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秀萍 《吉林医学》2012,33(8):1718-17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86例脑梗死患者在生命体征、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6 h采取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结果:治疗护理6周后治愈26例,显著好转46例,好转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3.2%。结论:心理护理配合早期康复可降低致残率,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莉琼 《当代医学》2014,(13):105-105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梗死采用初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初期康复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以后,2组患者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初期康复护理,使致残、致死率明显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罗喜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72-1173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96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2组患者均予脑梗死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降低,早期康复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其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又有10%~15%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此,我们在临床上主张在病人发病后积极动员病人和家属的参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促进功能恢复和减轻残疾。  相似文献   

18.
王雪  杨宏  孙博 《吉林医学》2015,(5):10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OF评分、FMA评分及BI评分变化。结果:相交治疗前两组患者QOF评分、ESS评分及BI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缺损神经的修复,促进患者康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第10天DVT发生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第10天DVT发生率为2.13%较对照组14.89%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患者a PTT、PT上调、Fbg减低等);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减少DVT发生率,患者凝血指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结果对照组有效率95.24%,观察组有效率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