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钙拮抗剂对环孢素A肾脏毒性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在5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比较实验,患者分别服用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硝苯吡啶、地尔硫Zhuo4种钙拮抗剂。结果发现钙拮抗地环孢素A肾毒性具有防护作用,合并应用钙拮抗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且基本不发迹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合并用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硝苯哟 尔硫草一,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下降的速度较快,与自身用药分别下降了45.0%(P〈.05)  相似文献   

2.
3种 头孢菌素对肾功能及环孢素血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随机分组,考查3种新头孢菌素分别与环孢素合并使用时对肾功能及环孢素全血药浓浓度的影响,在合并用头孢菌素前,合并用药7d,停药后7d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和环孢素全血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3.
7例肾移植后高血压患者,男性、年龄33±s6a,用氨氯地平5-10mg,po,qd,治疗1mo。治疗前后对比发现治疗后患者血压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和血肌酐下降(P<0.05或0.01),提示氨氯地平对肾移植后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并有保护移植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FPIA法测定环孢素血药浓度,在32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进行合用头孢呋辛对肾功能及环孢素血药浓度影响的研究.在合用头孢呋辛前、合用7d后、停药后d7测定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和环孢素全血谷值药物浓度.结果患者合并用药前、后的血清肌酐、尿素氮、环孢素浓度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头孢呋辛与环孢素合用对患者的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且基本不改变环孢素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5.
7例肾移植后高血压患,男性,年龄33±s6a,用氨氯地平5-10mg,po,qd,治疗1mo。治疗前后对比发现治疗后患血压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和血肌酐下降(P<0.05或0.01),提示氨氯地平对肾移植后高血压患有降压作用,并有保护移植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应用CsA和依那普利,分別在合并用药前、合用7天后、停药7天后测定患者的血压、血清肌酐、尿素氮、CsA血药浓度。结果:患者合并用药前后的血清肌酐、尿素氮、CsA血浓度经统计学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合并用药后血压较合并用前有显著下降(收缩压降低P<0.01,舒张压降低P<0.05)。结论:①依那普利与CsA合并用药时能对抗CsA相关性高血压,②对患者的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且具有一定的CsA肾毒性的防护作用,③基本不影响CsA的体内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伊拉地平对肾移植术后所致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肾移植术后高血压病人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8±s8a)用伊拉地平缓释胶囊5mg,po,qd,1~2mo为一个疗程。结果:不论卧、坐或立位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其中21例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用伊拉地平后不影响原用环孢素的血药浓度;也不影响肝、肾功能,心电图复查亦无异常,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偶有心悸、头痛,不须停药。结论:该药对肾移植术后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环孢素血药浓度与肾移植效果间关系。方法 对97例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受者术后8周内206例次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受者术后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将其分为术后正常组、急性排斥组、急性毒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以单克隆抗体试剂测定环孢素血药浓度。结果 术后正常组62例移植肾功能良好,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52±1.9 mg/kg·d,171例次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平均值为309.85±131.69μg/L;术后急性排斥组 26例,距发生排斥反应最近一次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平均为165.80±123.13μg/L,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 4.8±1.6mg/kg·d;术后急性毒性组9例,距发生毒性反应最近一次的环孢素血药浓度平均为556.51±102.50μg/L,环孢素的给药剂量为6.2±1.0mg/kg·d。三组之间环孢素的给药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环孢素血药浓度却相差很大,两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排斥组 P< 0.05;正常组与毒性组P< 0.05;排斥组与毒性组P< 0.01)。结论 环孢素浓度较低时,出现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较大;而环孢素浓度较高时,发生毒性反应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病人口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肾移植术后病人68例(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41±s7a),口服环孢素4.0mg/(kg·d),po,qd,每隔2wk减0.5mg/(kg·d),最低剂量1.0mg/(kg·d);硫唑嘌呤与环孢素同时服,剂量为50mg,po,qd。根据不同疗程分为3组,第1组为≤90d;第2组为91~180d;第3组为>180d。结果:肾移植病人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前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P<0.01,第1,第2组与第3组比较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移植病人口服2药后均有不同程度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谷浓度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年龄组在术后二年中各时期的环孢素 A 血中谷浓度的差异,总结老年人环孢素 A( Cs A) 谷浓度的特点。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F P I A 法) ,对308 例次肾移植( R T) 术后二年的患者进行常规环孢素 A 血药浓度谷值监测。将患者分为 A、 B 两组, A 组患者年龄< 60 岁; B 组患者年龄≥60 岁。结果:老年人在术后后期(12 ~24 个月) 的谷浓度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P< 0 .01) ;而在同组之间,60 岁以下患者其中、后期之间浓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1) ,老年患者其术后各个时期间谷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结论:老年人手术后期谷浓度值比中青年人高( P< 0 .01) ,为预防环孢素 A 中毒,应适当减少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应用联苯双酯 (bifen date ,BFD)对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全血浓度的影响及肝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2 8例患者 (合用组 )合用CsA与BFD ,30例患者 (对照组 )单服CsA ,以CsA全血浓度及肝功能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结果 :BFD能有效降低肾移植受者异常升高的ALT和AST ,合用BFD后CsA全血浓度与合用前比较降幅达 17.7% ,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降低 (P <0 .0 1) ,停用BFD后CsA全血浓度明显升高 ,增幅达36 .3%。结论 :BFD能防护肾移植受者CsA肝毒性并能明显降低CsA血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体内泊沙康唑对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7例allo-HSCT受者,采用环孢素免疫抑制治疗且血药浓度位于治疗窗(150~300 μg·L-1)内,之后合用泊沙康唑预防真菌感染.收集受者合用泊沙康唑前与合用1~10 d内的环孢素谷浓度(C0)、浓度剂量比(C...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3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包括饮食控制、稳定运动量、戒烟限酒和生活行为习惯指导等,同时通过肌肉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空腹血糖小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小于10mmol/L。在此基础上,贝那普利组患者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口服,每日1次;缬沙坦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口服,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用法用量同贝那普利组)+缬沙坦胶囊(用法用量同缬沙坦组)。3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蛋白排出量(UAE)、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β2-微球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AP、UAE、Scr、BUN、UA、Hcy、Cys-C、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AP、UAE、Scr、BUN、Hcy、Cys-C、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UA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高于贝那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项指标贝那普利组与缬沙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指标的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环孢素对血脂影响的浓度依赖性。方法对1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测定术前和术后血脂及环孢素血药浓度。结果在环孢素血药浓度与术后术前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差值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但术后血浆胆固醇的增加在高浓度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环孢素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脂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期合用缬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抗高血压药)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方法1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缬沙坦单用组和联合用药组,单用组口服缬沙坦每天80 mg,合用组口服缬沙坦每天80 mg、盐酸贝那普利每天10 mg,2组均连服7天;测定服药第7天缬沙坦血药浓度;观察服药前后24 h动态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各组分、肾功能及血钾变化.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AUC 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服药后,降压幅度合用组显著优于单用组;短期服药后,2组RAAS系统各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服药后,肾功能及血钾单用组无显著变化,合用组血钾显著降低,但变化在临床正常范围内.结论短期合用盐酸贝那普利对缬沙坦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影响;合用降压作用起效快,降压幅度优于单用缬沙坦,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患者对环孢素治疗的服药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患口服环孢素的服药依从性。方法:在肾移植术后患定期的环孢素血药浓度检查时,通过与患直接对话的方式,评价患的服药依从性,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服用环孢素油剂(赛斯平)的30例患,自认为每天坚持按时、定量口服药物的比例为53.3%(16/30),约33.3%(10/30)的患自认为有偶尔定量不准的现象,13.3%(4/30)的患有偶尔漏服药物的现象;而服用环孢素胶囊的30例患服药依从性大为改善,自认为每天坚持按时、定量服药的比例高达93.3%(28/30),只有6.7%(2/30)的患自认为会出现偶尔漏服药物的现象。结论:环孢素胶囊比环孢素油剂在肾移植术后患用药中具有更好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衰伴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衰伴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116例慢性心衰伴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38例、厄贝沙坦组38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在心衰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贝那普利、厄贝沙坦及两者联合治疗,10~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组(P<0.05);各组治疗后UP,BUN,Cr,NT-proBNP,LVD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LVEF升高(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其他2组相比,UP,BUN,Cr,NT-proBNP,LVDd,LVEF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而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不明显(P>0.05),血钾在各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更能减少慢性心衰的蛋白尿,改善心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与BRC数及HGC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FPIA法测定40例肾移植受者术后CsA血药浓度,分析术后不同时间RBC数及HGB含量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在术后早期CsA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CsA血药浓度与RBC数及HGB含量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术后早期RBC和HGB可能是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