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膨体聚四氟乙烯多孔高分子聚合材料是临床常用的植入假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易变形、变质,不产生炎症吸收反应,可允许细胞游走和组织向内生长。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与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第4代人脂肪干细胞与膨体聚四氟乙烯体外复合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情况,计算细胞黏附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 结果与结论:刚接种的细胞呈圆形透亮,在支架材料表面分布均匀,细胞活性佳,3 h后大量细胞贴壁,24 h后可见少量呈短梭形的脂肪干细胞贴壁,3 d首次换液,细胞清晰可见,低密度生长时呈短梭形或多角形,分布均匀,种植7 d后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极少细胞从支架上掉落,细胞黏附率平均达95.7%,并且细胞仍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说明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细胞诱导功能。 目的:评价人脂肪干细胞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吸脂术后的脂肪组织分离脂肪干细胞,并行原代与传代培养,传至第3代,将细胞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联合体外培养3,7 d,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生长及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率;X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上分布均匀,24 h内细胞开始伸展、黏附,二三天完全伸展变形,以梭形为主,呈网状排列;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支架上的细胞逐渐增多;人脂肪干细胞细胞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混合培养后平均黏附率为95.03%,并保持正常的生长增殖速度,表明支架对细胞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材料与人脂肪干细胞复合后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胶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对纤维蛋白胶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探讨它作为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取2月龄新西兰兔,麻醉后无菌条件下自股骨大转子处抽取骨髓4~6ml,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取单核细胞层,D-Hanks液洗涤离心2遍,悬浮于含10%FBS的DMEM培养液中,行原代培养。传代的细胞分为2组,一组继续用完全培养基培养,一组用条件培养基培养。分别收集细胞接种于含纤维蛋白胶的培养板中。不含材料的培养板中接种细胞作为对照。于不同时间进行处理,用于相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行MTT及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测定。结果 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在纤维蛋白胶表面生长,逐渐粘附。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细胞光吸收值(OD值)、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方面相近,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 纤维蛋白胶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细胞生长增殖、分化都无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郭翔  赵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38):7080-7084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需要适合的三维支架。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将脂肪干细胞分别种植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乳酸-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中,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种植于两种支架材料后生长速度快,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脂肪干细胞呈球型,并伸展形成伪足,贴附于支架材料,细胞间相互连接成团。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其多孔的三维立体状结构适合脂肪干细胞黏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对纤维蛋白胶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探讨它作为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取2月龄新西兰兔,麻醉后无菌条件下自股骨大转子处抽取骨髓4~6ml, 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后取单核细胞层,D-Hanks液洗涤离心2遍,悬浮于含10%FBS的DMEM培养液中,行原代培养.传代的细胞分为2组,一组继续用完全培养基培养,一组用条件培养基培养.分别收集细胞接种于含纤维蛋白胶的培养板中.不含材料的培养板中接种细胞作为对照.于不同时间进行处理,用于相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行MTT及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测定.结果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以在纤维蛋白胶表面生长,逐渐粘附.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细胞光吸收值(OD值)、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方面相近,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纤维蛋白胶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细胞生长增殖、分化都无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骨组织工程中寻找优良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非常重要。目前尚未见脂肪干细胞与可吸收明胶海绵在体外进行复合培养的相关报道。 目的:诱导脂肪干细胞成骨细胞后,观察其在可吸收明胶海绵上的黏附、增殖情况以及两者的生物相容性,以期为可吸收明胶海绵作为脂肪干细胞的有效载体进行体内移植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取第3代脂肪干细胞对其成骨诱导分化,将其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处理后的可吸收明胶海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观察其在明胶海绵上的黏附、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兔脂肪干细胞48 h内呈圆形、椭圆形贴壁生长,以后逐渐呈长梭形贴壁生长,阳性表达CD29、CD44,阴性表达CD33、CD34。在加入成骨诱导液培养3 d后,脂肪干细胞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将诱导后的成骨细胞与可吸收明胶海绵复合培养,24 h可见85%以上已黏附生长,48 h见成骨细胞伸出伪足,7 d见成骨细胞已呈片状黏附生长并分泌大量细胞基质,10 d可见可吸收明胶海绵已开始吸收、降解。提示脂肪干细胞与可吸收明胶海绵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吸收明胶海绵可以作为脂肪干细胞的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7.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已广泛应用于器官或组织缺损的修补。 目的:观察猪脂肪源性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相容性。 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猪脂肪源性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多向诱导分化方法鉴定脂肪干细胞,将其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共培养。 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培养出猪脂肪源性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表达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可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发现干细胞能在脱细胞真皮基质表面黏附生长。脂肪源性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将两者体外复合培养后,有望将复合物植入体内进行缺损组织、器官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田晓红  张彬  房艳  柏树令  敖强  佟浩 《解剖学报》2017,48(2):209-216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与三维打印(3DP)及戊二醛交联的明胶支架的相容性,筛选出最适合细胞生长的支架孔径,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或器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提取大鼠ADSCs,并用流式细胞术和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进行鉴定;然后与不同孔径的3DP明胶支架复合培养,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细胞活力分析仪检测其存活率;用MTT法检测二维(2D)与三维(3D)培养对ADSCs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获得的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备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接种ADSCs到3DP明胶支架后,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看到细胞呈椭圆形或纺锤形,区别于传统二维培养的梭形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可看到细胞在支架空隙内散在分布,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清晰,表明其与支架的相容性良好;90μm孔径的支架细胞存活率最高;3D培养的方法更有利于维持ADSCs的活力。结论 ADSCs与3DP明胶支架的相容性良好,90μm孔径的支架最适合ADSCs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探讨异种松质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前景,并观察其与成骨诱导前后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取兔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成骨并检测。将诱导成骨和未诱导的脂肪源性干细胞接种至松质骨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并计算细胞24 h的贴壁率。将细胞-支架复合物及单纯支架分别植入家兔皮下,10天后处死取材,HE染色行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兔脂肪源性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诱导2周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提示脂肪源性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诱导成骨和未诱导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均能与异种松质骨支架材料复合良好,二者24 h的贴壁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脂肪源性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诱导成骨,且异种松质骨支架材料与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提示脂肪源性干细胞能够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同时也提示异种松质骨能够作为支架材料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翔  管欣  赵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1):7658-7663
背景:气管替代物包括自体组织皮瓣、气管同种异体移植、人工材料支架和无活力组织移植等,但均因为相关严重并发症和获取困难等因素使临床应用遇到很大困难。 目的:利用脂肪干细胞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o-co-glycolic acid,PLGA)、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oly(trimethylenecarbonate),PTMC)共聚物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支架模型。 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分别种植于PLGA-PTMC支架,经体内体外培养后行免疫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大鼠脂肪干细胞接种于支架后,呈球形,伸展出伪足,均匀贴附PLGA-PTMC支架,细胞间相互融合成团;经体内培养后,新生毛细血管丰富。PLGA-PTMC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其多孔的三维立体状结构适合脂肪干细胞黏附生长。经体内、体外培养得到组织工程化气管模型,新生血管丰富,可以作为有效的气管替代物。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激光治疗、超声洁治加局部用药单独或联合治疗等,但并未完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由骨形态发生蛋白修饰的脂肪干细胞与Bio-oss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性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8年1月至2011年12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脂肪干细胞、种植体周围炎”,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56篇。 结果与结论:利用组织工程原理与方法再生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将脂肪干细胞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为理想的细胞因子与Bio-oss生物材料混合,构成三维环境,Bio-oss晶体内广泛交织的空隙结构,有利于脂肪干细胞的迁移。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脂肪干细胞复合,促进控制其分化向骨形成中心募集,并分化为骨系细胞,通过钙盐沉积形成新骨,达到治疗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 脂肪干细胞的优势: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以下特点:高增殖能力和分泌活性;兼具多向分化潜能;通过其免疫调节能力,能够提高移植后的愈合效果;来源丰富,可在自体或异体上迅速提取,以上优势使其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分类:主要分为3类,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钛金属、镁金属,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丝素蛋白、壳聚糖,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背景:脂肪来源干细胞获取便捷且具有显著的成骨分化能力,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然而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揭示,生物支架材料改性能够直接调控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目的:综述能够调控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效果的各种生物支架材料。 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脂肪干细胞,支架材料,成骨,金属,钛;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scaffold,osteogenic,metal,Ti”,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62篇。 结果与结论: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分为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3类,无机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钛金属、镁金属,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丝素蛋白、壳聚糖,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醇酸及其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设计能与细胞相互作用以指导其生物反应和骨分化的材料研究一直层出不穷,但如何营造更安全、更合理、更贴近生物体内的细胞的生长微环境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对生物支架材料的改性能够直接调控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同时成骨诱导之外的血管化及植入后的感染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ORCID: 0000-0003-4520-3031(张圣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命体组织对非活性材料产生的一种性能,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检测相容性的方法:是将支架材料与种子细胞在体外共培养,检测支架毒性、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细胞与支架的黏附情况等指标,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强、可重复性强、影响因素相对简单及敏感性高等特点。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体内能修复缺损的软骨组织,但对于该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还未进一步研究。 目的:研究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使用丝素蛋白-壳聚糖按1∶1比例混合制备三维支架材料,提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构建修复体,再将修复体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中修复软骨组织。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对照组植入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干预,空白组未植入修复体。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及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软骨缺损的修复体,将修复体植入兔体内能成功修复缺损的软骨组织;②建模后2,4,8,12周,3组血常规、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结果提示无明显的全身感染征象,3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一般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建模后12周,相比其他两组,实验组软骨缺损已修复,支架材料已吸收,修复组织周围未见炎性细胞,修复组织已正常组织整合良好;④结果证实,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软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ORCID: 0000-0002-8139-1175(佘荣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As a synthetic polypeptide water-soluble poly(l-glutamic acid) (PLGA) was designed to fabricate scaffolds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Chitosan (CHI) has been employed as a physical cross-linking compon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affolds. PLGA/CHI scaffolds act as sponges with a swelling ratio of 760 ± 45% (mass%), showing promising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tion. Autologou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SCs) were expanded and seeded on PLGA/CHI scaffolds, ASC/scaffold constructs were then subjected to chondrogenic induction in vitro for 2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GA/CHI scaffolds could effectively support ASC adherence, proliferation and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The ASCs/scaffold constructs were then transplanted to repair full thickness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4 mm in diameter, to the depth of subchondral bone) created in rabbit femur trochlea.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 found that articular defects were covered with newly formed cartilage 6 weeks post-implantation. After 12 weeks the regenerated cartilage had integrated well with the surrounding native cartilage and subchondral bone. Toluidine blu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confirmed similar accumulation of glycosaminoglycans and type II collagen in engineered cartilage as in native cartilage 12 weeks post-implantation. The result was further supporte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deposition. The compressive modulus of the engineered cartilag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0% of that of normal cartilage at 6 weeks to 83% at 12 weeks. Cyto-nanoindentation also showed analogous bio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engineered cartilage to that of native cartilage.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thu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ity of PLGA/CHI scaffolds in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recent studies have proposed that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SCs), together with BMP2, can heal critical-sized bony defects, a companion study in this issue suggests that ASCs may not respond to BMP2 in vivo. To examine why this may be occurring. ASCs were treated with BMP2 and the cells' in vitro osteogenic capacity assessed along with the canonical BMP2 signaling pathway. In vitro treatment of ASCs with BMP2 had no consistent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matrix mineralization or their expression of several osteogenic markers. Consistent and significant changes to Smad1/5/8 phosphorylation levels were also not observed upon BMP2 induction. The removal of dexamethasone from the BMP2 induction conditions had no effect on the observed results nor did stimulating ASCs with BMP2 from an alternate source (INFUSE; Medtronic, Minneapolis, MN, USA). In addition, no BMP-induced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Smad1/Smad4 complexes could be discerned, suggesting that the canonical BMP2 signaling pathway may not be functional in ASCs. Interestingly, three downstream BMP2 pathway genes, distal-less3 (dlx3), distal-less5 (dlx5), and osterix, were not expressed in BMP2-induced ASCs, calling the utility of BMP2 induced in ASCs into ques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in vitro study we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our companion in vivo study that suggests a lack of effect of BMP2 on the osteogenic capacity of ASCs. Taken together, the data from both studies suggest that ASC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may not be influenced by BMP2. Consequently, combining BMP2 treatment with adult stem cells, like ASCs, may not be a viable strategy for bony healing.  相似文献   

16.
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损伤甚至骨缺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及社会负担,而骨组织工程研究能为治疗骨损伤提供新的方向。脂肪干细胞因其来源广泛、易于获取等特性在骨组织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脂肪干细胞在生长因子、机械刺激、各种信号通路的适宜刺激下能进行自我增殖并成骨分化,形成骨组织以治疗骨损伤及骨缺损,改善骨损伤带来的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17.
脂肪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作为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体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在体外向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取临床吸脂所得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分离后,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传至一代时换软骨诱导培养液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定期通过阿尔辛蓝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证实。结果ADSC在体外成软骨诱导后,可向软骨细胞分化,经诱导的细胞可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的Ⅱ型胶原以及硫酸蛋白多糖。结论在适当诱导条件下,ADSCs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1型糖尿病的胰岛移植治疗一直面临供体来源不足与免疫排斥两大关键问题,寻找一种自体来源的种子细胞通过组织工程方法制备类胰岛组织可以提供充足新型供体、降低异基因供体移植的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成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对葡萄糖敏感、可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性胰岛样细胞团的能力,探索体外制备类胰岛组织的技术路线。 方法:首先分离纯化人体脂肪干细胞,采用新型植物诱导剂Conophylline与其他诱导因子的不同组合将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观察不同组合的诱导分化效率,并利用特异性染色、RT-PCR,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团在基因水平与蛋白水平上进行鉴定,最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团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特性,可诱导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浓度反应性类胰岛细胞团;Conophylline与尼克酰胺联合诱导可大幅度提高诱导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脂肪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选择,可以诱导为内皮细胞从而有效解决材料血管化困难的难题。 目的:体外观察脂肪干细胞经诱导向内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以及在立体培养基上的血管形成情况。 方法:切取人皮下脂肪,用酶消化法分离和培养脂肪干细胞,将传至第3代或第4代的脂肪干细胞用内皮细胞诱导液、同时在Matrigel三维培养基内诱导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变化。对脂肪干细胞和诱导细胞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脂肪干细胞的CD31表达阴性,诱导细胞CD31可见阳性表达。在三维立体培养基内诱导的细胞24 h逐渐迁徙成团,伸出伪足,诱导1周细胞形成网格样交叉,2周形成较长血管,后血管增粗,并出现分叉,CD31阳性表达。因此,脂肪干细胞体外可以被诱导向内皮细胞表型转分化,并形成血管,提示脂肪干细胞可以作为促进组织工程移植物血管化的种子细胞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发生间质-上皮转换(MET)的可行性。方法从人脂肪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细胞表面标志。在体外添加激活素A(activin A)、维甲酸(RA)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培养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AD-MSCs诱导后的形态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间质和上皮细胞相关基因vimentin,E-cadherin,ZO-1和β-catenin在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间质标记vimentin和上皮标记β-catenin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长梭形变为卵圆形,上皮标记基因E-cadherin,ZO-1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同时间质标志基因vimentin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未诱导组相比,诱导后细胞开始表达β-catenin,而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Activin A、RA和BMP7联合使用可诱导hAD-MSCs发生MET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