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道学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5,(3)
肝细胞癌(HCC)为东南亚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常见癌症之一。以往有关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PTH)引起肝细胞癌的报道,除1例经观察17年发展为 HCC 外,其余病例均因未长期随访而无法知其结果。本文作者报告1例呈慢性肝病经过的 NANB-PTH 病例,最终发展为 HCC 而死亡。本例因手术期间输血而感染非甲非乙型 相似文献
2.
周志莲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1,(2)
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HBV和肝细胞癌(HCC)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然而HCC有一大部分发生在没有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的病人中,这提示其他病毒或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尤其是不断有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也是HCC的相关因素。本文报告用抗-HCV检测进一步探索HCV与HCC及HCC与输血史的关系。对某大学医院1958年4月至1989年6月住院的12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231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进行了分析。125例乙型 相似文献
3.
刘彦英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6,(2)
1972年以来,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输血后肝炎(PTH)的前瞻性研究。本文报告该大学对69例非甲非乙型(NANB)PTH患者随访5~11年的结果。凡输血后2周~6个月内连续2次或多次无原因可解释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必须2倍于正常的上限),以及抗-HAV 相似文献
4.
陈思东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5,(6)
在Lane和Lerer等报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引起非甲非乙肝炎病例发生的同时,Simon发现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可预防血透析病人中非甲非乙肝炎的发生。作者也在心外科作了一个HBIG预防非甲非乙肝炎的研究。对做心外科手术的年龄为15~65岁的,且没有肝炎、饮酒和滥用药物史,对血制品无过敏的病人均列入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地将这些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静脉注射HBIG10ml(抗-HBs滴度520Iu/ml 相似文献
5.
朱道银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5,(5)
自发现澳大利亚抗原的20年来,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已逐渐深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特性已较清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已作临床常规之一。若患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HBsAg阴性,但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的IgM是一很敏感的指标,为检测急性HBV感染防止漏诊的良好方法。对甲型肝炎病毒(HAV)也已作出鉴定,可应用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血清学方法。用这些试验以及利用其它嗜肝脏病毒 相似文献
6.
刘春山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5,(6)
病毒性肝炎历来分为甲型(HA)和乙型(HB)两型,但自1974年Prince等在作心血管手术时,在接受输血的204例中,检查了HBsAg和HBs抗体,发病51例,其中B型肝炎15例,其余36例(71%)与HB完全无关,此36例中在一周內输血的能推测出潜伏期的有16例,潜伏期可达45天之久,也未见到其在家庭内发生肝炎,由于γ球蛋白无效,否定了与A型肝炎的关系,但也难于确定与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之关系,故而予测存在 相似文献
7.
高伟士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0,(4)
最近报道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变为慢性肝炎的发病率为33~45%。本文作者分析三种流行病学所致的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输血后、药瘾者的自己注射药物和原因不明的散发病例)后慢性肝炎的发病率。45例患者中,13例在6个月前曾有输血史,12例有自己注射药物史,20例无明显的急性感染源。急性肝炎期时,此三组的黄疸病例和转氨酶升高程度的比率均相似。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在与乙型肝炎病毒无关的输血后肝炎的病因中的位置,作者采取32个病人的输血前和恢复期血清样本用定量的免疫粘附血凝反应测定和滴定其对甲型肝炎抗原的抗体(抗—HA),12个病人的输血前或恢复期后期均没有检出抗—HA,其余20个病人的输血前血清有抗-HA,而在恢复期其滴度没有显著变化,这次研究排除了把甲型肝炎病毒(HAV)作为导致这些输血后病例的病毒并支持了有“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周文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7,(1)
已有报道用 Cohn 分馏法制备的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可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长期随访由 IVIG 引起 NAN-BH 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后发现,40~100%将发展为慢性肝炎和大多数在数年内有肝硬变。作者报道应用 Cohn 分馏法制备的 IVIG 引起 NANBH 的4例患者最终发展为慢性肝炎。病例1为1名30岁健康妇女。1981年3月,志愿接受2.5g 丙种球蛋白作产品半衰期的研究。注射时转氨酶正常,但1年后 相似文献
10.
吴文智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3,(5)
本文作者对南朝鲜原发性肝细胞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血清学调查方法评价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响。研究对象是112例经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另设对照组(为63例非原发性肝癌病人,其中除5例被证实有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是最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远在五十年代,许多学者就注意到肝硬化和PHC都是病毒性肝炎的最终结局,但当时还无法验证这一看法。直到澳大利亚抗原发现后,乃有可能用敏感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证明,在PHC病人中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生率远远超过相应的对照组。近年来亚、非、欧、美许多学者的大量研究结果支持这种设想,即:大部分发展成 相似文献
12.
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甲型肝炎病毒(HAV)特异血清学试验方法的发展,导致大量的证据表明:在人类发生的急性和慢性肝炎病例中,有相当数量为没有任何已知的或血清学上相同的病毒所传染。将这种肝炎传染猩猩后清楚地显示,这些病例系由一种或几种传染 相似文献
13.
14.
洪嘉禾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8,(1)
过去对短潜伏期的(2~4周左右)输血后肝炎(PTH)及HBsAg 阴性的散发性急性肝炎,曾疑为甲型肝炎,但是由于检验抗-HA 的成功,否定了甲型肝炎与PTH 的关联。此外,还发现散发非乙型肝炎中也有很多是抗-HA 阴性,这样非甲、非乙型肝炎就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Prince 等早就注意到,具有和乙型肝炎同样长潜伏期的非乙型肝炎,并把这种在临床上又不同于甲型肝炎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称为丙型肝炎。本文介绍有关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新近文献以及作者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世界上有许多实验室致力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的发现和鉴定,也发展了一些实验诊断技术,但关于病原的本质和疾病的特性至今还处于探索状态。本文复习在这一领城中当前已经清楚和尚未清楚的问题,试图大致反映这一课题的今日状况。一、非甲非乙型肝炎是广泛存在的疾病实体非甲非乙型肝炎是在70年代中期用灵敏的方法筛选HBV感染的输血员后发现的,起初只是在排除已知病毒或其它可认识的病原后,审慎地提出的命名。目前,在输血后肝炎(PTH)中,乙型肝炎只占5~10%,由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引起的也很少,甲型肝炎几无血液传播,因而90~95%的PTH为非甲非乙型肝炎。另一方面,或许也能说明在健康输血员中此种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17.
李祖进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8,(5)
血清鸟嘌呤酶主要存在于人的肝脏、脑和肾脏中,在其他组织中的活性很小或没有。血清鸟嘌呤酶的活性测定可作为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近些年来发现,输鸟嘌呤酶活性高的血可使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8.
李为民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92,(1)
作者报告一组慢性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H-NANB)用干扰素治疗的组织学结果,并对治疗前后肝活检标本的汇管区炎症、碎屑样坏死(PMN)及纤维化的程度采用一种改进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33例慢性PTH-NANB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s-ALAT)都持续增高1年以上,并且肝活检有符合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改变.根据组织学分类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或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然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5年中发表了许多关于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的论著,本文简述这个课题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过去一年内的资料。 NANB病毒在西方国家流行的NANB病毒,若和甲、乙型肝炎病毒相比,其特性更像后者。NANB最明显的传播方式是输注血清在人间播散,似乎不像是通过粪-口途径。急性NANB感染不易消散,而易转为慢性病毒携 相似文献
20.
一、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非甲非乙型肝炎目前只能通过排除甲、乙型肝炎的方法进行诊断,因而不能确定其确切的发生率。有人估计,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约有20%为甲型,30%为乙型,其余50%为非甲非乙型。一般认为,在占急性病毒性肝炎10%的输血后肝炎中,大部分是非甲非乙型,其与漏检的乙型肝炎之比大约为9: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