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有发热、出血倾向、肾脏损害三大症状者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病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少见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免疫反应参与的以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在我们地区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重型患者多,主要引起出血、发热和肾功能损害。一般认为主要并发症为急性心衰、支气管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陈强  付善强 《中原医刊》2005,32(15):57-57
流行性出血热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红斑、瘀点瘀斑、水肿等皮肤粘膜损害为主要表现,症状重,病死率高,其皮肤粘膜损害随病情变化而改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判定,预后估计均有一定价值,现将我院1984~2003年收治309例患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鼠为主要传染源。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以发热、休克、出血或肾功能损害为主要表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e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广泛流行于亚洲、欧洲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其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性极大。既往发现HFRS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可出现持续1至数周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KD)以发热及全身性小血管炎为主要表现,近来时其冠状动脉损害关注较多,而对其肝损害研究较少,我院1995年6月—2002年6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106例,现将对该病所致肝损害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0 引言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疫区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该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我科从2002-10/2003-10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55例,均来自疫区,有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该病多发生在农村、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11-1月及5—7月)、大多数有与鼠类直接或间接接触史。起病急,以发热、出血、低血压、急性肾功能损害等为特征。典型病例一般经过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且各期经常交叉重叠。本病的病原是病毒,当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该院自1995—2004年共收治出血热(EHF)22例,本文就其治疗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人类主要是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其污染物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肝脾肿大、睾丸肿痛等。该病在蒙医学上属于新痹病范畴。  相似文献   

10.
朱立雨  李家斌 《安徽医学》2017,38(7):861-864
目的 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67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等资料,描述性分析该病的诊治经验及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以老年女性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高峰期在5~7月份;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体温以中高稽留热多见(36例,占53.7%);消化道症状明显(纳差62例,占92.5%),伴有肌肉、肝脏、心脏、胰腺等全身多器官损害.重症患者以血小板早期急剧下降,早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低血压休克和呼吸衰竭为主.结论 SFT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血小板减少伴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属于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心血管系统损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形成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扩张,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小儿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然而,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定论,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该疾病与多种细菌、病毒感染有关,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由于EHFV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因而能引起多器官损害。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移行阶段都可并发肺损害,其发生率在60%左右一,本文对8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作观察,以便明确HFRS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形成原因、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HFRS)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其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近年来HFRS患者肝损害出现比例逐年增多,且程度重。本文对62例HFRS患者的肝功能损害进行观察,以探讨HFRS患者肝损害发生比例、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丽莎  钟天鹰 《医学综述》2012,(22):3815-3818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其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系统损害,并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已经成为小儿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现就目前有关川崎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王凌 《世界感染杂志》2008,8(3):223-225
摘要:目的认识系统性血管炎致发热待查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OU)收治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5例系统性血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对治疗的反应、胸部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因素,并与其它诊断的发热待查进行鉴别。结果系统性血管炎均有多系统损害,如肺、肾、神经系统、皮肤等,主要诊断依据是病史的综合分析,结合血清学、病理学、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检查。结论FOU伴多系统损害是系统性血管炎的重要临床表现,病人的长期随访是临床应重视的问题。药物治疗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林冬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03-104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冠脉损害的随访结果,提高对易于误诊和漏诊的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更好把握其治疗时机,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2008年3月诊断为川崎病患儿68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23例仅持续发热〉5天,双侧球结膜充血,口唇鲜红皲裂,恢复期指(趾)端脱皮或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表现中的1或2、3项,但伴有多脏器损害。随访结果与典型川崎病比较,两者遗留冠脉损害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持续发热患儿注意排除川崎病,减少因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所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确诊的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住院患者的资料。PSM的确诊依靠培养和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皮肤损害、淋巴结肿大、贫血以及白细胞降低;其他表现有咳嗽、消瘦、腹泻、肝脾肿大;皮肤损害尤其是皮肤坏死性丘疹为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外周血CD。细胞计数均小于50/mm^3,7例患者均经骨髓培养鉴定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结论 当AIDS患者发热、皮疹、贫血、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时应考虑马尔尼菲青霉病并行相关检查,此对PSM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于雪静  闫静  王皓  宋山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69-369,373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爆发流行。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7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结论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损害等为主要特征.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主要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主.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性损害,临床上的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损害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血管损伤 ,故可造成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和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经常误诊为内外科其他疾病 ,特别是发病早期极易误诊误治 ,导致疾病的恶化 ,这是该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HFRS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1 病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普通感冒相似点 :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普通感冒(简称三感 )“三感”与出血热均有发热 ,身痛 ,眼球结膜充血 ,皮肤出血点 ,甚至尿常规的改变。鉴别点 :“三感”的主要表现是发热 ,虽然体温很高 ,但热退后病情很快好转 ;而 HFRS发热一般持续1周左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