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张××,男,53岁,住院号62116,因便血20余天伴呕血,于1969年12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胃肠钡餐检查证实,于1970年2月20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有一肿块并侵犯胰腺,胰腺旁淋巴结冰冻切片见癌组织转移,继作Child’s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球部腺癌Ⅱ级侵入肌层及胰腺,十二指肠系膜淋巴结及胰腺旁淋巴结见有癌细胞转移,术后3月31日出院。1978年4月起又因上腹部间歇性疼痛而于8月14日住院,入院前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贲门癌,入院后经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球部腺癌极为少见,我院近两年收治3例,报道如下: 例1女,55岁,自1984年觉上腹部剑突下隐痛,伴嗳酸、嗳气,服胃药症状可缓解。1985年5月在外院作胃肠钡餐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86年5月4日突然上腹部刀割样剧痛,继而漫及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即手术,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小指头大穿孔,球部肿块如鸽蛋大,行穿孔修补术,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8岁。因间歇性发热半年,皮肤黄染1个月住院。B超提示为壶腹部癌。术中见壶腹部6×6cm大小肿块,质硬,表面有4×4cm溃疡,癌灶与周围血管有粘连。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壶腹部中分化腺癌,穿透肌层达浆膜外,并  相似文献   

4.
例1.男,26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黑便半年在当地医院手术,发现胰头部包块转入我院。体检:营养差,无黄疸,未触及腹部包块,腹水征(-)。大便潜血(+)。消化道钡餐:十二指肠圈扩大,管壁僵硬,边缘不齐,蠕动差。术中见胰头部肿块约20×15cm,质中,表面布满血管,切面呈鱼肉样。病理诊断: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5.
姬发祥  孙晓非 《癌症》2002,21(3):336-336
患者,男,33岁,住院号:C12950,病理号028094/2001,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3个月,于2000年9月入当地医院.腹痛不向肩背部放射,有明显规律性,饥饿时疼痛加重,进食或服用制酸药能够缓解;无呕血及黑便史,逐渐消瘦乏力,体重下降5kg.血Hb低至3.0g/L,腹部B超及胃镜均提示上腹部十二指肠水平部巨大包块,恶性肿瘤可能.于2000年9月7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水平部一巨大实性肿物约12.0cm×9.0cm×8.0cm大小,形状不规则,有分隔,几乎堵塞整个十二指肠肠腔,并向外生长,侵出十二指肠浆膜,与腔静脉部分粘连.腹膜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肝区无占位.  相似文献   

6.
男性,76岁,因上腹部剧烈疼痛于1982年12月18日急诊入院。体检:全腹肌肉紧张,呈板状强直。 过去于1975年5月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前壁穿孔曾作胃次全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入院后三次腹部透视均未见膈下有游离气体。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见残胃之胃肠吻合口及向下伸延之空肠系膜有6×6×3cm~3大小肿物、质硬,表面不平坦,残胃大弯脾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腹部肿瘤侵犯胰腺组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30例上腹部恶性肿瘤侵犯胰腺及胰周组织患者,采用原发癌肿根治性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于多脏器衰竭。胆囊癌伴胰头后方转移淋巴结融合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35个月,胃窦癌侵犯胰头部粘连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胃癌复发侵犯胰头部者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结肠肝曲癌侵及胰头十二指肠者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肝门部胆管癌伴胰头后方转移淋巴结融合固定者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结论对上腹部肿瘤侵犯胰腺者及时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可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俞利结  李淑德  傅传刚  李兆申 《肿瘤》2012,32(10):811-818
目的:分析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25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年龄、性别、血型、家族史、既往史、症状、体征、就诊前病程、肿瘤原发部位、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等资料.结果:小肠恶性肿瘤病例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男女比例为1.54∶1.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和小肠腺癌患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而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肿瘤、空回肠肿瘤、小肠肉瘤和小肠类癌患者40岁后患病率明显升高,60岁后有下降趋势.肿瘤原发部位以十二指肠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小肠腺癌原发于十二指肠壶腹部最多,小肠肉瘤原发于空回肠最多,小肠类癌主要原发于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确诊最早,空回肠肿瘤最晚;腺癌确诊最早,类癌最晚.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肿瘤常见恶心呕吐和腹胀,壶腹部肿瘤常见梗阻性黄疸和发热,空回肠肿瘤常见消化管出血和腹部肿块;小肠腺癌最常见梗阻性黄疸、发热和恶心呕吐,小肠肉瘤最常见消化管出血及腹部肿块,小肠类癌最多见腹胀.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有胆结石史者比例最高,空回肠部肿瘤伴结直肠息肉史者比例最高,小肠类癌伴肝炎史者比例最高.结论:对于具有小肠恶性肿瘤相关特征的患者应常规行小肠检查并随访.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胰腺癌剖腹探查术后.患者于2006年8月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2007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疗效差,后出现巩膜、皮肤黄染,遂行上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胰腺偏大.于2007年5月7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头部可触及一包块,质硬、活动度差,直径超过5厘米,考虑为胰头癌,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20余天,为求胰腺病灶放射治疗入我科.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6岁。因腹痛伴柏油样便2天入院。纤维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下方巨大溃疡。经抑酸、止血、保护胃粘膜等治疗对天仍有黑便,随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十二指肠与胰头之间有一肿物,考虑为十二指肠穿透性溃疡引起的炎性包块,而行毕氏11式胃大部切除术。l年后再次出现呕血、便血而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与胰头之间有一约12cmX10cmxscm肿块与胰头及门静脉粘连,随行十二脂肪及胰头肿块一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癌,侵犯十二指肠、胰头、胆总管。术后行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2年后出现肝右后叶转移而行手术切…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1岁,因上腹部隐痛2月,腹胀1周入院。无黑便史。既往无胃病史。查体:腹平软,上腹轻压痛,未扪及包块。上消化道钡透诊断:十二指肠球后恶性溃疡。纤维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球后有2.0×0.8×0.5cm深溃疡,不规则,边缘水肿,局部僵硬,肠腔狭窄。活检病理报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慢性炎症,部分区域恶变。手术所见:十二指肠球后壁有3cm×2cm×0.5cm溃疡型肿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病理报告:十二指肠球后壁中分化腺癌(溃疡浸润型),累及浅肌层。患者术后三周出院讨论:十二指肠球部的原发性癌非常罕见,以往认为如被累及,常为胰头癌等…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甚为罕见,本院收治十二指肠淋巴肉瘤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23岁,未婚、上腹部隐痛一年,频繁呕吐6月、外院多次检查拟幽门梗阻,经内科治疗时重时轻,以后病情加重,上腹部出现肿块2月而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消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上腹隆起,见胃  相似文献   

13.
1809年德国Kausch成功地完成了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912年报道),但由于手术死亡率高,这种术式并没有被大多数外科医生立即接受.较普遍开展该手术是在1935年whipple报道了3例成功的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后.为了纪念这位一生中共进行了37例胰腺切除的外科医生,将胰十二指肠切除称之为whipple术.至今该术式仍是胰头癌、壶腹部癌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经典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二例吴国柱马振君杨之新病例1患者女,42岁。上腹部疼痛伴返酸、嗳气2年,腹胀、呕吐半个月。体检:上腹稍隆起,胃震水音阳性,肠鸣音正常。X线钡餐检查考虑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检查见幽门梗阻。临床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幽门梗阻...  相似文献   

15.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e KJ  Jiao XY  Yang XW  Hu YZ 《癌症》2008,27(1):75-77
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及壶腹部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胰腺及壶腹部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甘肃省肿瘤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资料完整的胰腺及壶腹部癌患者94例。选择13个可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术前有否减黄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肿瘤浸润深度7个为危险因素(P均<0.05);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有关的独立因素为术中出血量(P<0.01)、手术时间(P均<0.01)、血清胆红素水平(P均<0.01)和黄疸持续时间(P<0.01)。结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类癌甚为少见,属粘膜下肿瘤,术前诊断困难。虽然近来来有报告内镜诊断十二指肠其他粘膜下肿瘤,但内镜诊断十二指肠类癌,尚未见报道。我院近2年来用Olympus内窥镜(GIF—XQ10型)诊断十二指肠类癌2例,现报告如下。例1 男性,32岁。以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纳差乏力8天于1990年8月6日来院诊治。无呕血及黑便史。体验:一般情况尚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血常规及大便隐血均正常。B超检查:肝、胆、胰、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癌变极为罕见,我科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男,52岁。因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不适20天、突然加重17小时拟诊上消化道穿孔收入院。原有“胃病”史6~7年。体检: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X线腹部透视示:膈下有游离气体。剖腹探查术中于十二指肠球部扪及3×2×1cm肿块,质硬,边缘不清,中央有一直径约1.0cm穿孔。探查肝、胆、胰、脾等脏器无异常。术中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穿孔修补术和穿孔周围组织活检。病理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边缘癌变,低分化腺癌,侵及肌层。  相似文献   

18.
异位胰腺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异位胰腺引起梗阻性黄疸进行经验交流。方法 对我院手术治疗的5例异位胰腺引起梗阻性黄疽病例总结分析。结果 ①术前无法确定梗阻性黄疸是由异位胰腺所致。②术中对异位胰腺的确诊并非易事。③异位胰腺是梗阻性黄疸的少见病因,发生部位为壶腹部、十二指肠壁间,十二指肠乳头处及胆总管下端。④本组病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①异位胰腺是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少见病因。②异位胰腺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行局切术,胆肠吻合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术式。  相似文献   

19.
叶一泉  俞长爱 《癌症》1993,12(2):193-193
例1:女,32岁,心窝部闷痛伴返酸2年,进食或服药后缓解,无黑便史。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黄豆大肿物,周围肠粘膜呈花斑状。术中见球部后壁有1×0.8cm灰白色息肉样肿物,基部宽表面无糜烂。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十二指肠肠腺错构瘤,慢性十二指肠球炎。  相似文献   

20.
本院自1979年1月至1992年6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15例,女4例。年龄38~71岁,平均51.4岁。其中胰头癌7例、十二指肠癌6例、壶腹部癌5例、胰头炎性肿块1例。2.术式情况:本组19例均按常规切除胰十二指肠,消化道重建取 child 氏术式18例,whipple 氏原始术式(胰管结扎,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