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侵犯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可引起全身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最后可引起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毒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所在,是对疾  相似文献   

2.
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3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分型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系变态反应,与内分泌和遗传因素有关。全身表现及关节症状较重,病程长,易反复,是公认的难治之症。近年来,我们以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1995年1月~...  相似文献   

5.
李微 《中国医疗前沿》2007,1(3):110-111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分型.方法 结合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症候的主次偏重进行分型.结果 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亏虚.结论 临证加减,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分型。方法结合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症候的主次偏重进行分型。结果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亏虚。结论临证加减,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7.
8.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为营卫失和、外邪入侵,气敌国不足,肝肾亏虚,湿邪壅阻,痰瘀互结。辨证论治应着重于扶正顾本,攻补兼施,具体治法是调和营卫,祛除外邪,益气养血,补养肝肾,健脾化痰,活血通络;同时应注意调摄养生。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中医"痹证"、"历节"范畴,是一种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以侵犯四肢关节为主、无特效治法、自身免疫性疑难疾病.我科在临床中,辨证治疗40例RA,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明确风寒湿外邪作用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影响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机制.方法 (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完全弗氏佐剂(CFA)组、风寒湿+CFA组,每组10只大鼠.单纯CFA组大鼠正常饲养14 d,风寒湿+CFA组大鼠风寒湿刺激14 d,再尾根部皮下注射0.1 mL含100滋g热灭活...  相似文献   

12.
3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总结近3年我院32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关节、眼等临床表现,行唇腺活检、角膜荧光素染色、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等检查。结果该组病例首发症状为关节肌肉酸痛31例,口干10例,眼干8例,唇腺活检阳性率为90.5%(19/21),角膜荧光素染色异常、Schirmer试验、唾液试验分别为21.9%(7)、32.7%(12),21.9%(7)。ESR、RF≥25 IU.ml-1、RF<25 IU.ml-1、抗SSA/抗SSB( )、ANA( )分别为75%、90.7%、9.3%、43.8%。结论抗核抗体、抗SSB、SSA抗体阳性及高滴度RF联合检查可作为RA合并干燥性综合征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唇腺活检分级与病情活动可能有关,结合无创性免疫学检查对正确及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定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量表,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筛选并优化条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1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问卷调查,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逐步回归分析、克朗巴赫系数法和重复测量等筛选方法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最终保留了35个四诊条目,构成了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量表。结论:条目的筛选,可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掌握保留条目的尺度,才能保证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4.
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布、治疗思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活动期以热痹为主。证候分布早期多以标实为主,包括寒湿、湿热等,后期以本虚和痰瘀互结为主。治疗有以“通”立法,有从痰或瘀论治,有从本虚论治。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K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国内外仍无特效治疗方法。西医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免疫及生物制剂等,均有较大的不良反应。而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A,因其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医治疗KA除了内服用药外,还有许多外治法的运用。结合相关研究报道,对中医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 therapy combining disease with syndrome on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belonging to syndrome of damp-heat obstru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stratified blocked randomization method.Forty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orally took Loxoprofen Sodium Tablet and Leifumite Tablet and the other 4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rally took a Chinese medicine for 12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3例,记录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免疫学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与免疫学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寒湿痹阻证在临床中最为多见;6组中医证候与患者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3310.05),但是各证候在不同病程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50.01);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免疫学指标在各中医证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均有所升高,但各指标在6种中医证候中无显著性差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活血化瘀法应始终贯穿于各证型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分期治疗、内外合治及其他疗法阐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概况。指出今后中医治疗RA的研究层面越来越广泛、深入并注意临床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重复性,使其应用更广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加强对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干眼症的认识,重视继发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方法】 总结52例RA患者合并有眼干症状的临床特点,进行干眼三项试验;分析关节、血液沉降率(ESR)、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RF)及免疫相关检查等。【结果】 52例中有干眼自觉症状者12例占23.1%,Schirmer试验阳性者39例(占75.0%),BUT阳性者48例(占92.3%),FL阳性者26例(占50.0%),其中二项以上检查阳性者22例占(42.3%);IgA、IgM&、IgG、IgE、C3、C4均有不同程度异常;ESR、RF ≥ 25 IU.mL-1 、crp ≥ 5、抗SSA/抗SSB(+)、ANA(+)分别为75%、90.7%、76.9%、9.3%、43.8%。【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易合并干眼症(干燥性角结膜炎),且自觉症状与检测结果不完全相符,建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进行干眼三项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干眼症;抗核抗体、抗SSB、SSA抗体阳性及高滴度RF联合检查可作为RA合并干眼辅助诊断手段之一;与病情活动可能有关,结合无创性免疫学检查便于继发干燥综合征的筛查和早期诊断、防治。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以周围对称性多关节慢性炎症为主 ,伴有全身多系统受损的免疫性疾病。经长期临床总结 ,笔者提出 7方面辨治思路 ,①标实治风湿凝瘀 ,本虚补气血督肾 ;②邪寒化治寒湿瘀 ,邪热化治湿热瘀 ;③肿大祛邪治痰瘀 ,强直通络壮督阳 ;④祛湿不成转化瘀 ,温散无功泄里热 ;⑤久病屡发补营卫 ,补卫还应温肾督 ;⑥中西药联用 ,控制病情发展 ;⑦内外治结合 ,注重防致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