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Gu CY  Shen LR  Ding YH  Lou Y  Wu HG  Shi Z  Ma XP 《中国针灸》2011,31(3):236-240
目的:比较针药复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择期行LC患者39例,随机分成针药复合麻醉组(针药组)和全麻组.针药组先行电针刺激15~30min,穴取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然后行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单纯行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术后2h、术后第1,3天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两组总T淋巴细胞(CD3+)、抑制T淋巴细胞(CD,)较麻醉诱导前降低(均P<0.05).全麻组辅助T淋巴细胞(CD4+)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CD4+无显著改变,CD4+/CD8+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3天针药组TNF-α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患者术后恶心例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对LC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TPVB)复合支气管内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TPVB复合全麻(复合组)50例和单纯全麻(全麻组)50例,复合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0)、气管拔管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监测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2~T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PVNB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Ding YH  Gu CY  Shen LR  Chen YL  Shi Z 《中国针灸》2011,31(5):447-450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验证穴位的特异性.方法:选择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经穴复合全麻组,B组为非经非穴复合全麻组,C组为全麻组.A组先行电针刺激15~30 min,穴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曲池,然后行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至手术结束;B组选用A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取穴,电针刺激方法及时间与A组相同;C组单纯采用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毕2 h、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4、6、8、24、44 h镇痛泵用量.结果:(1)术后2 h与术前比较,3组CD+3、CD+4、CD+8均低于术前,除A组CD+4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CD+4/CD+8比值均高于术前,A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3组CD+3、CD+4及CD+4/CD+8均高于术前,除B组CD+4/CD+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A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P<0.05).(3)A组术后4、6、8 h镇痛泵用量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经穴复合全麻能提高人体痛阈,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减轻全麻及手术应激反应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抑制效应,并可延长术后镇痛时效,阐明经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针药复合麻醉中的最佳电针频率。方法:将163例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4例)、C组(32例)、D组(34例)和E组(32例)。5组均穴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A组采用假针刺,将无针体针灸针粘贴在穴位处,针柄连接电针;B组采用频率2Hz电针刺激;C组采用频率2Hz/100Hz的电针刺激;D组采用100Hz的电针刺激;E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2Hz/100Hz,均诱导30min后行静脉诱导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电刺激至手术结束。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用量B组和D组较少,芬太尼用量B组、D组、E组较少。各组CD3+、CD4+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P<0.01),E组和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3+、CD4+的降低(均P<0.05);各组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和D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CD4+/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4+/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NK细胞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均P<0.01),各组对NK细胞的调节功能相当(均P>0.05)。结论:经穴2Hz、经穴100Hz和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在镇痛方面效果最佳。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和经穴2Hz/100Hz在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作用最佳。推荐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2Hz/100Hz,不仅能减少术中镇痛药用量,而且能明显改善肺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5.
严世平  杨红珍 《新中医》2015,47(6):257-259
目的 :电针复合全麻醉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和电针组,2组均给予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电针组于麻醉诱导前取穴内关等行电针诱导15~20 min,维持针刺至手术完毕;观察切皮时(T1)、劈胸骨(T2)、建立体外循环前(T3)、心脏复跳后(T4)、建立体外循环后(T5)各时点时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变化情况,并记录呼吸恢复时间。结果:电针组Pa O2在T1、T2、T3时间点均高于全麻组,Pa CO2在T1、T2、T3时间点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HR在T1、T2、T3、T4、T5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麻醉镇定评分和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行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可减少对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有利于缩短呼吸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针药复合麻醉与常规全身麻醉下心脏瓣膜手术的效果,探索针药复合麻醉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将160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针麻组80例和全麻组80例。针麻组病人采用双侧中府、尺泽和郄门电针持续刺激,摒弃气管插管,病人在自主呼吸状态下,仅使用少量的麻醉药物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全麻组则按常规麻醉手术。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成功率、麻醉药物使用量、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例数、术后出血量、引流量、肺部感染、声带损伤、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初次进食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等项目的差别。结果: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采用针药复合麻醉与常规全身麻醉相比,有同样满意的手术成功率,而在麻醉药的使用量、术后输血例数、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医疗总费用、肺部感染例数、术后初次进食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麻组优于全麻组。结论:针药复合麻醉下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安全,效果满意。由于术中无气管插管,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可早期进食、早期活动,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脑肿瘤术后患者血清IL-6、NSE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介素 6 (IL- 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在全身麻醉 (简称全麻 )和针药复合麻醉 (简称针麻 )手术前后变化及其在两种麻醉方式下变化趋势的差异 ,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这些指标的不同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 2 8例大脑半球肿瘤患者分到针麻组和全麻组 ,分别在针麻和全麻下施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每例患者术前 2 4 h及术后 3、2 4、4 8、72、96 h分别采取静脉血标本。以固相醇联免疫吸附法 (SPEIA)测定血清 NSE水平 ,以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血清 IL- 6水平。结果 针麻组患者血清 IL- 6、NSE水平在术后各时点均升高 ,不同时点之间均值存在差异 (P<0 .0 5 ) ;术后 4 8h和 72 h,针麻组血清 IL- 6值低于全麻组 (P<0 .0 5 ) ,术后 3h和术后 72 h,针麻组血清 NSE值低于全麻组 (P<0 .0 5 )。结论 针刺能抑制脑肿瘤术后血清 NSE和 IL- 6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OHSC)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反应和糖代谢的变化,并对针药复合麻醉用于OHSC予以评价.方法选择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30例,分为全麻组、针麻组和全麻复合电针(GAE)组.分别于麻醉前、转流前和停转流后30min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β-内啡肽(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和血糖的浓度.结果全麻组和针麻组β-EP、ACTH和皮质醇在停转流后30min显著升高,而GAE组无显著变化.停转流后30min3组血糖均明显升高,但GAE组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针麻组.结论全麻或针麻对OHSC的HPA轴和糖代谢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而GAE能明显抑制OHSC的β-EP、ACTH、皮质醇反应和血糖升高.从应激角度进行评价,GAE可作为OHSC的一种较好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顾陈怿  胡军  蔡云彪 《中国针灸》2004,24(4):257-259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2例择期腹部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针药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术后第2天及第5天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针药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并且对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也起一定作用.结论:针药复合全麻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在肺切除术中的抗应激作用。方法:将48例行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针复2 Hz组、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每组12例。针药复合组选取双侧后溪、支沟、内关、合谷电针诱导30 min。针麻诱导后全麻诱导。观察各组术中麻醉追加药量、血浆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变化,术后拔管前5 min及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结果:针复2 Hz组、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丙泊酚追加用量均少于常规麻醉组(P<0.01);针复2 Hz组、针复100 Hz组的芬太尼追加用量少于常规麻醉组(P<0.05);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拔管时的心率较常规麻醉组慢(P<0.01);针复2 Hz/100 Hz组、针复100 Hz组拔管时的收缩压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P<0.01);各组间血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减少麻醉用量,并控制术中的应激反应。术前施以2 Hz/100 Hz或100 Hz针麻诱导能有效抑制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者对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总结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糖尿病治疗、保肝、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药用植物的开发及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证候和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与可行性,认为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证"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因此,与"证"实质研究中一般的微观指标相比,蛋白质组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更加符合"证"自身的特点。文章将近几年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技术条件、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证型与蛋白质组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硫酸苯酚法,药典记载的硫酸蒽酮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转运蛋白是一种允许有机和无机溶质高效率和选择性跨膜透过的膜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的分子识别即通过克隆cDNA外源表达系统的体外实验方法,阐明转运蛋白的功能。代谢组学分析是通过定量比较某化合物在野生型和转运蛋白基因敲除型小鼠的尿液、血液或组织样本的信息,从而揭示生物体内转运蛋白的真正底物。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发现孤儿转运蛋白功能。举例说明基于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CE—MS)技术,应用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SLC22转运蛋白家族中一个孤儿转运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探究五倍子中鞣质类成分对利福平体内过程的影响。体外实验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考察利福平在p H 1. 3,6. 8,人工胃液环境和人工肠液环境中的溶解性以及在上述环境加入五倍子鞣质对利福平溶解性的影响。体内实验研究大鼠分别灌胃利福平以及利福平和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大鼠体内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利福平在人工胃液环境中随时间不断析出,6 h后近85%利福平已析出。在人工肠液环境中溶解性良好。加入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2种环境中的浓度均有较显著下降,且在人工肠液中,利福平的浓度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在人工胃液中则保持原来的下降趋势。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单用利福平组相比,利福平与五倍子鞣质合用组的AUC0-t和Cmax显著降低,MRT0-t显著变慢,Tmax增加1倍,生物利用度为31. 65%。实验提示,利福平在酸性环境溶解性差;利福平与鞣质合用后生物利用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利福平与鞣质的络合减小利福平在肠道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所以,利福平与含鞣质丰富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金天格胶囊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应用Micro-CT技术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内微结构的观察。[方法]将4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股骨干闭合骨折髓内钉固定模型,术后第3天始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每组于造模后2周及8周两个时间点各处死实验动物10只。对患肢股骨进行取材后,大体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通过X线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分,利用生物力学实验机测量骨痂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利用Micro-CT技术计算骨痂的总体积(TV)、骨体积(BV)及骨体积分数(BV/TV%)并对骨痂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Micro-CT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的TV值高于对照组,但两者的BV及BV/TV%值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骨痂的最大载荷和最大载荷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两组的X线评分、TV值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BV值及BV/TV%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天格胶囊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主要表现在骨折早期它会促进软骨痂的形成,骨折后期加速骨痂的矿化,提高骨折愈合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