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以牙源性、腺源性感染常见,而外伤性、血源性和医源性感染少见。作者就1985~1997年诊治的198例间隙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特别对儿童感染的病源牙进行了统计分析。1临床资料1.1发病原因牙源性感染168例,占84.85%,其中儿...  相似文献   

2.
颌面部间隙感染315例临床分析蒋建群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病,临床较多见。我科自1983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15例,占同期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人的30.25%,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  相似文献   

3.
颌面部间隙感染2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颌面部间隙感染 ,一般情况下 ,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 ,但如果处理不及时 ,常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我科 1993.1.— 2 0 0 3.4 .间收住院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 2 75例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2 75例 ,男 15 2例 ,女 12 3例 ,男∶女 1.2 3∶1。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84岁 ,平均 3 2岁。2 .感染部位及感染源2 7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中 ,颌下间隙 86例 ,嚼肌间隙 5 8例 ,颊间隙 49例 ,眶下间隙 3 5例 ,口底间隙 16例 ,翼颌间隙 13例 ,咽旁间隙 8例 ,舌下间隙 4例 ,颞下间隙 3例 ,颏下间隙 3例。2 75例中牙…  相似文献   

4.
60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颌面部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通过及时和确当的治疗大多数能得以治愈 ,无任何后遗症 ,但若处理不当 ,往往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为研究探讨间隙感染的并发症及危害 ,本文将我院 1 2年来颌面外科所治疗的间隙感染病人 60 0例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得出治疗间隙感染的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 60 0例病人 ,男性 3 5 8例 ,(占 5 9.67% ) ,女性 2 42例 ,(占 40 .3 3 % ) ,年龄最大 69岁 ,最小 1岁 ,平均 1 5岁 ,病程短 1周 ,长 6周 ,其中 1 0岁以下者 1 98例 ,(占 3 3 .0 0 % ) 1 0~2 5岁 2 0 6例(3 4.3 3 % …  相似文献   

5.
46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口腔医学》2003,23(3):164-16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青壮年最多,占51.4%,颊间隙感染占40%,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占88.6%。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感染,治疗应重视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常见疾病。虽然近年来各地(尤以城市地区显著)的发病率已普遍有所下降,但有的农村地区发病率仍然较高。我科1984~1990年共收治的298例住院病人中,有86例(29%)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5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 5 10例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作临床分析。方法 通过 5 10例间隙感染患儿分析其感染来源 ,药物治疗及临床特点。结果 感染来源以腺源性为主 ,药敏 +联合用药治愈率高。结论 正确处理原发灶 ,熟练掌握口腔解剖生理了解儿童本身疾病特点 ,均能很好解决儿童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幼儿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收治的6例幼儿(16岁)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发病特点、病情发展和治疗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岁。腺源性5例,牙源性1例,治疗时间36岁)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发病特点、病情发展和治疗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岁。腺源性5例,牙源性1例,治疗时间314 d,平均8.5 d。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经积极治疗5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和儿童疾病的特点,兼顾局部和全身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低龄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167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67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口腔科何先善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由于颌面部血运丰富,软组织中有许多潜在间隙,面部静脉多无静脉瓣,且与颅内静脉相通连,以及颌面部存在着大量的肌肉活动,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往往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治疗方法与处理要点。分析年龄与全身状况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影响。方法对201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从病因、年龄、全身状况、致病菌、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01例患暂中,感染源以牙源性者最多,有154例(76.6%);腺源性次之,有41例(20.4%)。经综合治疗,189例(94%)痊愈出院,12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抢救和治疗,9例痊愈,3例死亡,死亡者均为60岁以上伴有全身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结论牙原性感染是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首要病因。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对颌丽部间隙感染需及时诊断.直用足量敏感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积极控制全身基础性疾病等综合治疗措施町提高颌面部间隙感染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8~2002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65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来源、起始部位、易联合感染的间隙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56例痊愈,9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8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早期积极治疗,发生多间隙感染后,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选尉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本文对1993~2004年就诊的300例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总结性分析,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上加强对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分析152例颌面部牙源性间隙感染农村患者的原发病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治疗情况。结果:152例患者中,21~30岁及41岁以上为间隙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感染可发生于颌面部各个间隙,引起间隙感染的原因依次为根尖周炎、冠周炎及牙周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预防农村患者颌面部牙源性间隙感染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分析152例颌面部牙源性间隙感染农村患者的原发病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治疗情况。结果:152例患者中,21-30岁及41岁以上为间隙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感染可发生于颌面部各个间隙,引起间隙感染的原因依次为根尖周炎、冠周炎及牙周炎。结论:提高西部农村患者的牙病保健意识,及早治疗患牙是降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 1 98 5年以来我科共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30 4例 ,其中涉及 3个以上间隙的重症感染2 7例 ,占 8.9%。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最大年龄 64岁 ,最小70天 ,平均 1 5岁。男性 1 5例 ,女性 1 2例。牙源性感染 1 7例 ,腺源性感染 1 0例。1 .2 发病情况 :2 7例中涉及颌下间隙 2 3例 ,颏下间隙 1 7例 ,舌下间隙 1 4例 ,嚼肌间隙和颊间隙均为9例 ,翼颌间隙 8例 ,涉及颞下间隙、颞间隙 5例 ,腮腺间隙 4例 ,咽旁间隙 3例。其中涉及 3个间隙者 9例 ,4个间隙者 1 2例 ,5个间隙者 4例 ,6个以上间隙者 2例。合并…  相似文献   

18.
薛明 《口腔医学》1999,19(1):43-44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已普遍有所下降,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发病率仍然较高.我院从1989年以来,共收治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379例,根据病情分别采用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特点.方法:对31例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发病特点、病情发展和治疗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牙源性感染占第一位,牙周疾患和多间隙感染常见.结论:根据老年人及其颌面部间隙感染特点,强调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间隙感染多来源于牙源性感染,如根尖周炎、牙周炎。我们于1993年5月至1995年4月二年间共收治125例牙源性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现对这组患者的发病情况、感染类型、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