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背景:许旺细胞很可能是促进骨整合种植牙周围神经再生的有效因子。目的:观察许旺细胞与牙种植体复合培养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分析牙种植体与许旺细胞的相容性。方法:取成年犬发生Wallerian变性的坐骨神经,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相结合培养许旺细胞,以1×108L^-1浓度接种于喷钛砂酸蚀的牙种植体表面和培养皿。分别在细胞培养的第1,3,6,8,11天,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许旺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许旺细胞与牙种植体复合培养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趋势与许旺细胞单独培养时相同,呈单峰型;但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许旺细胞单独培养组,且达到表达峰值的时间较早。提示喷钛砂酸蚀表面的牙种植体能够促进许旺细胞的基因表达,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98-4099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58例脑胶质瘤患者,从脑胶质瘤病灶中采集58份标本作为观察组,从正常组织中采集11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患者NCF、BDNF表达。结果观察组患者NGF、BDNF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级别NGF、BDNF表达水平各不相同,其中颞叶NGF、BDNF阳性表达率最高,其次是顶叶,然后是小脑,最后是额叶,差异显著(P0.05)。脑胶质瘤中NGF、BDNF呈高表达状态,有可能参与了脑胶质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罗伟  许百男  杨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126-129
目的:观察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取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177;20)g。将24只SD大鼠按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只,仅进行至椎板切除,即行切口关闭,不损伤脊髓。损伤组18只,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T10处椎板切开后,在T9~T10间用虹膜刀片横断半侧脊髓。同侧后肢呈现软瘫,刺激无反应后,关闭切口。分别于伤后3,7,21d不同时间点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取损伤位点尾侧段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计数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尾侧端腹角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阳性神经元数。组间比较均采用q检验。结果:①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浆,神经营养因子3分布于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核、胞浆。②损伤后3,7,21d腹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5.48&;#177;3.20)。(12.59&;#177;2.03),(11.33&;#177;1.92),(7.31&;#177;1.54);(16.73&;#177;3.30),(11.15&;#177;2.85)。(13.20&;#177;3.39)。(6.00&;#177;1.50),(P〈0.01)1,术后3d时达高峰,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减少。⑧损伤后3,7,21d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0.63&;#177;2.90),(14.07&;#177;2.37),(9.35&;#177;3.50),(4.00&;#177;0.63)。(P〈0.01)],术后7d时达高峰,3d与21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它们可能在脊髓半横断损伤早期修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取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20)g。将24只SD大鼠按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只,仅进行至椎板切除,即行切口关闭,不损伤脊髓。损伤组18只,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T10处椎板切开后,在T9~T10间用虹膜刀片横断半侧脊髓。同侧后肢呈现软瘫,刺激无反应后,关闭切口。分别于伤后3,7,21d不同时间点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取损伤位点尾侧段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计数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尾侧端腹角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阳性神经元数。组间比较均采用q检验。结果:①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浆,神经营养因子3分布于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核、胞浆。②损伤后3,7,21d腹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5.48±3.20),(12.59±2.03),(11.33±1.92),(7.31±1.54);(16.73±3.30),(11.15±2.85),(13.20±3.39),(6.00±1.50),(P<0.01)],术后3d时达高峰,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减少。③损伤后3,7,21d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0.63±2.90),(14.07±2.37),(9.35±3.50),(4.00±0.63),(P<0.01)],术后7d时达高峰,3d与21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它们可能在脊髓半横断损伤早期修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组织脑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②采用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腹腔注射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ICR小鼠12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脑复康对照组[0.4g/(kg&;#183;d)],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2.4,7.2,24g/(kg&;#183;d)]。脑益康由制首乌、巴戟天等组成(南通市中医院制剂室制成颗粒剂,每克颗粒剂含生药1.98g)。模型对照组、各给药组腹腔注射10g/L D-半乳糖120mg/(kg&;#183;d)和10g几亚硝酸钠90mg/(kg&;#183;d),连续60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脑益康和脑复康均以5g/L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灌胃,连续60d。③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组织中脑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①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5&;#177;0.25,0.83&;#177;0.46,0.99&;#177;0.46,1.12&;#177;0.22.P〉0.05);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73&;#177;0.20,0.49&;#177;0.12,0.63&;#177;0.15,0.32&;#177;0.22,P〉0.05)。②模型对照组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8&;#177;0.60比1.12&;#177;0.22,1.32&;#177;0.37比0.32&;#177;0.22,P〈0.05)。⑧与模型对照组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比较,阳性药脑复康对照组、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表达明显减少沪〈0.05)。结论:脑益康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部分机制与其保护胆碱能神经元、改善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逆行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9例治疗前的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以及3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BDNF和GDNF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BDNF和GDN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与HAMD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下,这种变化是否为抑郁发作的生物学指标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背景:许旺细胞能分泌多种营养因子,有保护和营养神经元的作用,并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起促进作用。目的:观察正常成年大鼠和不同胎龄鼠及幼鼠腰髓组织中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其对脊髓不同发育时期的作用。设计:对照实验。动物实验。材料:实验于2003-09于南华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采用Wister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为150-300g,由南华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千预:①取材和切片:取体质量180-220g,成熟期为4-6周正常成年大鼠腰髓和背根神经节,继而行后固定。共8只雌鼠受孕,取不同孕龄母鼠中的胎鼠及幼鼠腰髓组织,分别行冰冻切片。②免疫组化染色:以抗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蛋白抗体作为一抗,行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染色部位的灰度,通过电脑上扫描计算染色深度得出半定量值,分析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腰髓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②生长发育的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共8只雌鼠受孕,实验样本均取自8只受孕雌鼠的胎鼠及所产幼鼠。①正常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腰髓的整个白质和灰质后角Ⅲ、Ⅳ,Ⅴ层有较低表达。②生长发育的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胎龄14d和胎龄15d开始有表达,胚胎时期表达先增高后下降,其中胎龄21d最高。出生后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腰髓中表达明显下降,其中第7和12d最高。结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腰髓及背根神经节有较低表达,在生长发育的腰髓中表达基本呈逐渐下降趋势。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的发育可能起促进作用,此结果说明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在胚胎发育时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脑内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1-11/2002—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①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和康复组3组(n=10),造模组和康复组大鼠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②康复组大鼠每天置于滚筒式网状训练器内进行转动训练。平衡木上行走训练,转棒上转动训练及网屏抓握训练,共40min;其他两组大鼠不干预。③各组大鼠在术后24h、3,7d分别以Bederson评分评估神经功能(0-3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陷越重)、平衡木(0-5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差)、转棒(0~3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差)、网屏测评(0~3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差)评估其运动功能,并于术后7d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内的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目。 结果:经补充后3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Bederson评分:造模组和康复组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②平衡木、转棒和网屏测评结果:术后3,7d造模组和康复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康复组术后3d平衡木测试、术后7d所有测试得分均低于造模组(P〈0.05或0.01)。③无论脑皮质还是海马,康复组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造模组(P〈0.01)。 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增加患肢肌力,并能诱导缺血周边区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肌肉注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能否提高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的质量。方法:①实验选取清洁级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2只/组。每组大鼠均随机切断一侧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②术后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于神经端侧吻合的小腿外侧肌肉注射100mg/L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1次/周,共4周。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相同位置注射0.1mL生理盐水,方法和疗程同上。两组作为正常对照的右侧神经不作任何处理。③术后12周,两组大鼠行腓总神经电生理特性检测、组织学检查及胫前肌湿重测定。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雌性SD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12周电生理检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端侧吻合侧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17.33±1.59),(23.14±1.42)m/s,P<0.05],相应的潜伏期则缩短[(8.54±0.63),(5.57±0.78)ms,P<0.05],且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升高[(2.35±0.51),(3.77±0.49)mV,P<0.05]。②两组术后12周胫前肌湿重及腓总神经纤维数量测定结果: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胫前肌湿重比值及腓总神经纤维数量比值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0.785±0.152,0.515±0.132;0.747±0.126,0.453±0.151;P<0.05)。③两组术后12周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端侧吻合侧再生的腓总神经横切面神经纤维数目相对较多,神经纤维粗,排列相对较齐,髓鞘厚,束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结论:肌肉注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组织脑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4-10/2005-03在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②采用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腹腔注射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ICR小鼠12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脑复康对照组[0.4g/(kg·d)],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2.4,7.2,24g/(kg·d)]。脑益康由制首乌、巴戟天等组成(南通市中医院制剂室制成颗粒剂,每克颗粒剂含生药1.98g)。模型对照组、各给药组腹腔注射10g/LD-半乳糖120mg/(kg·d)和10g/L亚硝酸钠90mg/(kg·d),连续60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脑益康和脑复康均以5g/L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灌胃,连续60d。③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组织中脑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①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5±0.25,0.83±0.46,0.99±0.46,1.12±0.22,P>0.05);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73±0.20,0.49±0.12,0.63±0.15,0.32±0.22,P>0.05)。②模型对照组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8±0.60比1.12±0.22,1.32±0.37比0.32±0.22,P<0.05)。③与模型对照组脑神经生长因子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比较,阳性药脑复康对照组、脑益康小、中、大剂量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益康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部分机制与其保护胆碱能神经元、改善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逆行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0-03/2002-04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体质量200g左右的Wistar大鼠90只,雌雄不限。实验方法:①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用1%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在大鼠右侧股后部作纵行切口,无菌条件下显露坐骨神经,自股中部切除10mm坐骨神经,然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按不同方式处理:A组:坐骨神经缺损 硅胶管 AxCA-BDNF原液8μL;B组:坐骨神经缺损 硅胶管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溶液8μL;C组:坐骨神经缺损 硅胶管 空白病毒稀释液8μL。②灌注固定和组织切片制备:分别于术后3d、7d、14d、1个月、2个月、4个月共6个时相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进行灌注。另外取5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手段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测定坐骨神经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A组3d、7d、14d、1个月时近、远端神经干和脊髓(L3~6)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均远远高于B、C组(近端神经干:A组:90.70±3.32,108.32±3.95,110.51±2.13,60.39±3.24;B组:15.46±1.89,20.50±2.31,94.37±2.45,48.32±2.37;C组:14.49±2.03,22.42±2.24,95.28±3.66,46.47±2.11;远端神经干:A组:96.24±4.58,113.10±5.83,116.28±5.22,66.91±3.87;B组:21.37±3.39,28.56±2.67,105.62±4.31,52.54±4.15;C组:20.75±3.56,27.33±2.52,104.45±4.98,53.40±3.76;脊髓:A组:100.43±4.17,109.69±6.06,103.47±5.47,60.84±4.84;B组:50.51±4.32,37.36±3.15,35.05±3.82,35.82±3.35;C组:51.03±3.91,38.98±3.75,39.36±3.34,34.64±2.84,P<0.05,P<0.0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也高于C组。结论:通过腺病毒介导转染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大鼠坐骨神经内得到了有效表达,并通过轴突逆行转运到了相应的脊髓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cell,MSC)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成年大鼠MSC。利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利用穿梭箱、水迷宫试验、ELISA方法检测注射MSC后30,60d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BDNF和NGF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D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游泳时间、错误次数和盲端时间,在造模后30和60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静脉注射MSC后30和60d,VD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造模后30,60d大鼠脑BDNF含量犤(96±27),(108±26)ng/g犦,NGF含量犤(73±22),(89±24)ng/g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犤(51±13)ng/g,(36±11)ng/g犦,P<0.01;注射MSC后30,60d大鼠脑BDNF含量犤(180±46),(185±5)ng/g犦,NGF含量犤(115±29),(108±34)ng/g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静脉注射MSC可显著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增加VD大鼠脑组织BDNF和NGF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氧培养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情况,为其用于脑缺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生长至次融合状态的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细胞在低氧混合气(体积分数0.90氮气、体积分数0.05二氧化碳和体积分数0.05氧气)条件下培养,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细胞常氧压培养时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低: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与β-肌动蛋白mRNA信号百分比为(6.35±2.39)%,酶联免疫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为(137.6±12.3)ng/L。②低氧培养显著增加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低氧培养2h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与β-肌动蛋白mRNA信号百分比明显高于常氧压培养时表达水平,8h时达到高峰水平[低氧培养2h:(13.94±3.07)%,F=14.66,P<0.01;8h:(27.49±7.18)%]。低氧培养4h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显著增高,明显高于常氧培养组,16h时达到高峰水平[低氧培养4h:(165.6±13.9)ng/L,F=11.70,P<0.01;16h:(237.4±15.1)ng/L]。结论:合适低氧条件可增强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提示其在脑缺血组织等低氧环境下可能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生物学作用,可用于治疗脑缺血等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氧培养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情况,为其用于脑缺血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生长至次融合状态的第5代~骨髓间充质细胞在低氧混合气(体积分数0.90氮气、体积分数0.05二氧化碳和体积分数0.05氧气)条件下培养,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 结果:①骨髓间充质细胞常氧压培养时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低: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与β-肌动蛋白mRNA信号百分比为(6.35&;#177;2.39)%,酶联免疫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为(137.6&;#177;12.3)ng/L。②低氧培养显著增加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低氧培养2h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与β-肌动蛋白mRNA信号百分比明显高于常氧压培养时表达水平,8h时达到高峰水平【低氧培养2h:(13.94&;#177;3.07)%,F=14.66,P〈0.0l;8h:(27.49&;#177;7.18)%1。低氧培养4h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显著增高,明显高于常氧培养组,16h时达到高峰水平【低氧培养4h:(165.6&;#177;13.9)ng/L,F=11.70,P〈0.0l;16h:(237.4&;#177;15.1)ng/L】。 结论:合适低氧条件可增强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提示其在脑缺血组织等低氧环境下可能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生物学作用,可用于治疗脑缺血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因子对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增殖非常重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因子水平均较低。目的:探讨酸性肽能否增加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因子。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郑州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9/2005—05在郑州大学生物活性肽研究所第一实验室和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培养中心完成。选取出生后2d内的SD乳鼠15只作为实验对象。方法:①将SD乳鼠在无菌条件下断头取出大脑皮质部分,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方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②将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血清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酸性肽37.5,75,150mg/L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实验因素,血清对照组加入体积分数为0.2的血清,阳性对照组加入1000U/mL干扰素,酸性肽治疗组则分别加入37.5,75,150mg/L的酸性肽。③将长满瓶底的第2代星形胶质细胞消化成单细胞悬液,以5&;#215;10^5mL等量接种于3块12孔培养板中。各组均于培养24,48,72h各时间点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上清液中和细胞内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因子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培养时间各组细胞计数和存活率的检测结果。②酸性肽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③不同培养时间各组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中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酸性肽75,150mg/L治疗组细胞计数和细胞存活率在培养24,48,72h时均明显增加(P〈0.05,0.01,0.001);酸性肽37.5mg/L治疗组虽有所增加但不明显。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酸性肽37.5,75,150mg/L治疗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升高(0,17.5%,45.5%,72.5%,P〈0.001)。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酸性肽37.5,75,150mg/L治疗组细胞上清液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吸光度值在培养24,48,72h时均明显增加(P〈0.001);除了在培养24h时间点酸性肽37.5mg/L治疗组不能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因子外,其他各浓度酸性肽治疗组在培养24,48,72h时脑源性神经因子的吸光度值均显著提高(P〈0.05,0.001)。结论:酸性肽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加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