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使糖尿病患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6例早、中期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手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到缺血肢体后,可促使血管再生,使缺血肢体的血液供应得以恢复。其操作简单、安全,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20例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能有效地增加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流,使疼痛得到快速而有效的缓解,伤口愈合,踝肱指数显著上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糖尿病足的效果:11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3/2004—01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1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70.6岁;糖尿病足左下肢6条,右下肢7条。①术前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13条患肢中,静息痛1级1条,2级3条,3级6条,4级3条;均有不同程度的冷、凉感觉,患肢冷感2级3条,3级7条,4级3条;下肢间歇性跛行均为4级。②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后均进行经皮氧分压的测定,并予以侧支血管评估。③自体骨髓干细胞的提取与移植:局麻下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350mL,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多点肌肉注射到缺血下肢,0.8-1.0mL/点,各点间距约3.0cm&;#215;3.0cm。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15~24个月。 结果:11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18.5个月。①术后糖尿病足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移植后8周,足部疼痛改善率84.6%,小腿疼痛缓解率100%,患肢冷感明显改善或消失。移植后2~6个月,3例因患足坏疽感染及再疼痛加重而截肢。移植6个月后,2例分别死于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死前出现患足疼痛加重,5例有不同程度再出现患足痛,1例持续缓解。②术后辅助检查结果:术前内踝部经皮氧分压值〈2.66kPa的10条下肢,术后5条〉3.99kPa,2条达2.66~3.99kPa之间,3条仍〈2.66kPa,此3条下肢最后予以截肢;术前内踝部经皮氧分压〉2.66kPa的3条下肢,术后均〉3.99kPa,肢体均被保留。7例患者8条下肢于术后1~3个月接受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早期对于改善糖尿病足缺血、缓解缺血症状有一定作用,重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方法通过采用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含多种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探索糖尿病足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在无菌的层流手术室和干细胞实验室中.将本院4例糖尿病足3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提取成悬液.移植到其患肢.并对患栉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后的检查指标与临床症状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患者进行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明显减轻,皮肤颜色迅速改善,各种指标评分好转,久治不愈的溃疡、坏死创面经简单换药或清创处理后愈合。结论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来源充足、安全有效无致瘤性、费用低廉无免疫排斥、伦理道德和传染疾病等优点,是治疗糖尿病足具良好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方法通过采用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含多种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探索糖尿病足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无菌的层流手术室和干细胞实验室中,将本院4例糖尿病足3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提取成悬液,移植到其患肢,并对患者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后的检查指标与临床症状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 患者进行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明显减轻,皮肤颜色迅速改善,各种指标评分好转,久治不愈的溃疡、坏死创面经简单换药或清创处理后愈合.结论 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来源充足、安全有效无致瘤性、费用低廉无免疫排斥、伦理道德和传染疾病等优点,是治疗糖尿病足具良好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多个专业。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在国内是一项新技术,主要是利用骨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在适宜环境下,可向各细胞系分化的特点。几年来我科专家经过多方研究并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22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熟悉手术步骤,完善物品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准确计算所采骨髓量并保证骨髓液与抗凝剂混合比例的合理性。认为做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术中护理配合,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200~300 mL,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 mL,行下肢缺血肌肉内局部注射.[结果]移植后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3/2004-01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1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70.6岁;糖尿病足左下肢6条,右下肢7条。①术前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13条患肢中,静息痛1级1条,2级3条,3级6条,4级3条;均有不同程度的冷、凉感觉,患肢冷感2级3条,3级7条,4级3条;下肢间歇性跛行均为4级。②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后均进行经皮氧分压的测定,并予以侧支血管评估。③自体骨髓干细胞的提取与移植:局麻下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350mL,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多点肌肉注射到缺血下肢,0.8~1.0mL/点,各点间距约3.0cm×3.0cm。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15~24个月。结果:11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18.5个月。①术后糖尿病足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移植后8周,足部疼痛改善率84.6%,小腿疼痛缓解率100%,患肢冷感明显改善或消失。移植后2~6个月,3例因患足坏疽感染及再疼痛加重而截肢。移植6个月后,2例分别死于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死前出现患足疼痛加重,5例有不同程度再出现患足痛,1例持续缓解。②术后辅助检查结果:术前内踝部经皮氧分压值<2.66kPa的10条下肢,术后5条>3.99kPa,2条达2.66~3.99kPa之间,3条仍<2.66kPa,此3条下肢最后予以截肢;术前内踝部经皮氧分压>2.66kPa的3条下肢,术后均>3.99kPa,肢体均被保留。7例患者8条下肢于术后1~3个月接受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早期对于改善糖尿病足缺血、缓解缺血症状有一定作用,重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20%患者因为肢端坏疽而截肢,是造成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为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作者所在科室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1月共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10例,对其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干细胞移植后可迁移至受损肠道参与损伤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并可恢复肠道正常的免疫功能。目的:综述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biliary complications,intestinal disease,human intestinal trac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2008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组织工程,肠道疾病,人工肠道",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目前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在于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包括抗炎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无一具有长期疗效且不良反应颇多,而近年来干细胞再生、营养、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研究给肠性疾病相关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作用、营养作用使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肠道疾病治疗的有效途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在肠道的研究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于阳  赵顺 《中国临床康复》2012,(36):6810-6814
背景:干细胞移植后可迁移至受损肠道参与损伤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并可恢复肠道正常的免疫功能。目的:综述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08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biliary complications,intestinal disease,human intestinal trac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0/2008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组织工程,肠道疾病,人工肠道",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目前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在于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包括抗炎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无一具有长期疗效且不良反应颇多,而近年来干细胞再生、营养、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研究给肠性疾病相关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作用、营养作用使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肠道疾病治疗的有效途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在肠道的研究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主要是根据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形成新生血管的原理,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目的:总结近年来在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和干细胞治疗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01/2011-01 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diabetic foot,lower limb ischemia,neuropathy,microangiopathy,macroangiopathy,stem cell 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分类筛选符合研究目的文献进行评价,最终纳入32篇文献.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不同来源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移植效果的比较,得出脐带、脂肪组织、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分离容易,增殖能力强,具有与骨髓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干细胞移植的理想选择.还需要对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移植剂量、时机、疗程和致瘤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背景: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主要是根据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形成新生血管的原理,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目的:总结近年来在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和干细胞治疗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7-01/2011-01 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diabetic foot,lower limb ischemia,neuropathy,microangiopathy,macroangiopathy,stem cell 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分类筛选符合研究目的文献进行评价,最终纳入32篇文献.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不同来源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移植效果的比较,得出脐带、脂肪组织、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分离容易,增殖能力强,具有与骨髓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干细胞移植的理想选择.还需要对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移植剂量、时机、疗程和致瘤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介入或手术治疗.严重的往往需要截肢治疗,显著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性血管生成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目的:评估糖尿病足忠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选择大连医科人学附属第二医院北院综合治疗科收治的接受降糖药物和改善微循环扩血管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6~72岁;其中双下肢病变14例,单肢病变16例,患足共计44例.糖尿病病程3~7年不等:其中有5例在外院建议截肢.全部患者均通过自体外周细胞动员,达到标准后,采集自干细胞悬液,在患足同侧小腿肌肉局部注射.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同时给予 E1.丁格地尔和刺五加等药物治疗,足部溃疡定期换约及清创治疗.移植成功后.观察经皮氧分压和皮温足部感觉,溃疡及坏疽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与结论:纳入糖尿病足患者30例,其中 1例同并心脑血管疾病在随访期病故,其余29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对所有病例行6个月定期观察和随访,发现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7~14d,30例患者(44足)疼痛明显缓解,患足皮氧分压和皮温显著上升,足部感觉明显增强.1~6周后,感染得到控制,12~16周,29例患者溃疡处坏疽明显好转,出现新生肉芽组织.6个月后4例完全愈合.15例患者在血细胞动员时感骨骼和肌肉酸痛,移植后5 d患者均感觉足部及小腿肌肉轻度胀痛.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增加患者下肢血流.促进溃疡愈合,可使一部分患者有免除截肢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地中海贫血的最佳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脐血移植、宫内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目的:利用SC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文献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以"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or HSC);移植(transplantation);地中海贫血(thalassaemia or thalassemia);β型地中海贫血(beta thalassaemia or betathalassemia or β thalassaemia or βthalassemia)"为关键词,检索SCI数据库2002-01/2011-12的相关文献,并将分析结果及资料导出,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纳入标准:检索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相关的文献。文献类型包括:①研究原著。②会议摘要。③综述。④会议文章。⑤快报。⑥编辑素材。⑦勘误。⑧章节。⑨新闻。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大于10年较陈旧的文献。③未发表的文章。结果与结论:SCI数据库2002/2011共检索到8981篇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文献,研究原著以4922篇位居首位,其中有7篇可以确定为经典文献,文献数量在2002/2011呈总体上升趋势,Blood《血液》杂志发表文献量最多,1515篇,占全部文献的16.87%。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SCI数据库关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了解该领域的现状、趋势和研究者进一步确定热点难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动员期间,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组均常规应用5~10μg/(kg?d)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d后采集干细胞进行移植,这是否为最佳的动员时间和采集时机未见相关报道。目的:分析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最佳动员方案及采集时机,提高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对备行干细胞移植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天数、剂量与外周血白细胞、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的关系,并检测干细胞动员前后、采集前后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观察患者动员及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随着动员天数的增加,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也随之增加,干细胞获得的效率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剂量、动员时间有关,外周血中CD34+总数与单个核细胞总数呈正相关。患者的凝血指标在动员和采集前后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计数在动员前后无变化,但在采集后有显著下降;18例患者中仅有1例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中发生轻度骨头酸痛,1例出现发热,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糖尿病足患者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不能单凭动员天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决定,而是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的数量来决定。且干细胞动员和采集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干细胞动员期间,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组均常规应用5~10 μg/(kg?d)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 d后采集干细胞进行移植,这是否为最佳的动员时间和采集时机未见相关报道.目的:分析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最佳动员方案及采集时机,提高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对备行干细胞移植的1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天数、剂量与外周血白细胞、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的关系,并检测干细胞动员前后、采集前后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观察患者动员及采集过程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随着动员天数的增加,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也随之增加,干细胞获得的效率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剂量、动员时间有关,外周血中CD34+总数与单个核细胞总数呈正相关.患者的凝血指标在动员和采集前后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计数在动员前后无变化,但在采集后有显著下降;18例患者中仅有1例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中发生轻度骨头酸痛,1例出现发热,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糖尿病足患者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不能单凭动员天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决定,而是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的数量来决定.且干细胞动员和采集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干细胞增殖的数量不足。目的: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的生长情况及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将两个不同胎盘来源的羊膜分离培养、混合,采用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获取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后传代培养,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随机取培养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A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B组,将A、B组各剩余的半量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为C组。3组细胞浓度均为1.0×107L-1。以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法比较3组细胞扩增数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混合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之间有互相促增殖的作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可朔性,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干细胞增殖的数量不足。目的: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的生长情况及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将两个不同胎盘来源的羊膜分离培养、混合,采用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获取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后传代培养,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当细胞传至第3代时,随机取培养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A组,6份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半量)为B组,将A、B组各剩余的半量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为C组。3组细胞浓度均为1.0×107L-1。以活细胞计数和MTT比色法比较3组细胞扩增数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混合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之间有互相促增殖的作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可朔性,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