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低脉冲电磁场与雌激素联合应用,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4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雌激素治疗、联合治疗、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3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骨密度(BMD)、性激素。结果联合治疗组BMD治疗后(0.741±0.095)g/cm2与治疗前(0.698±0.087)g/cm2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842,P<0.01);雌激素治疗组BMD为(0.690±0.108)g/cm2,低频脉冲电磁场组BMD为(0.712±0.101)g/cm2,与治疗前的(0.681±0.098),(0.682±0.102)g/cm2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721和-6.274,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雌激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能延缓骨丢失,增加骨量,使骨密度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择50~75岁、绝经5~30年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妇女62例,随机分为骨疏康冲剂加钙剂联合用药组、单用骨疏康冲剂组和单用钙剂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用DEXA监测髋部骨密度,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结果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组服药后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1),其骨密度也高于单用骨疏康冲剂组(P<0.05),但骨代谢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疏康冲剂与钙剂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单用骨疏康冲剂有着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骨疏散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应用自拟中药骨疏散治疗;对照组应用福善美(阿伦磷酸钠)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及第二腰椎骨密度值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腰椎骨密度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腰椎骨密度值(g/cm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中药骨疏散及福善美均能提升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增加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单纯随机抽样分为4组:脉冲电磁场治疗组(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治疗组(雌激素组),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对照组);假手术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在去势后8周开始治疗;治疗8周后测定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抗酒石酸磷酸酶、血清骨钙素和尿钙、尿磷、尿羟脯氨酸。结果:各组血钙、血磷(mmol/L)差异均无显著性(2.18±0.05~2.21±0.20;F=0.11,1.41,P>0.05);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组和对照组尿钙、尿磷和尿羟脯氨酸低于骨质疏松组,有非常显著差异(F=169.25,759.33,36.24,P<0.01)。脉冲电磁场组、骨质疏松组血清骨钙素(μg/L)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组,有非常显著差异(2.56±0.22~3.54±0.18;F=45.58,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与血清骨钙素相似,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2.47±0.30~5.21±0.09;F=156.29,P<0.01)。血清抗酒石酸磷酸酶(u/L)之间的关系是:骨质疏松组(2.45±0.09)>脉冲电磁场组(1.85±0.29)>雌激素组(1.61±0.16)>对照组(1.21±0.08),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74,P<0.05~0.01)。结论:PEMFs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52例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口服复方碳酸钙;治疗组(26例)口服复方碳酸钙及阿仑膦酸钠,同时采用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患者骨痛的缓解情况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右侧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值(BUA)和超声声速(SOS)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骨痛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6.2%,而对照组为38.5%(P<0.01);治疗组BUA及SOS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BUA及SOS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雌性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模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探讨低频脉冲电磁场对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及其与骨重建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8/11在上海体育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选取3月龄健康纯种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去势对照组、低频脉冲电磁场组,8只/组。①去势对照组、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大鼠完整摘除两侧卵巢,假手术对照组找到卵巢后割取与卵巢等量脂肪。②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大鼠给予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电磁场频率为50Hz。将两只大鼠尾部相对置于螺线管中部,头部面向管的两端,治疗1h/d,5d/周,共12周。③各组大鼠处死前不同时间点进行2次荧光标记,以动态观察两次注射期间骨形成的情况。④第12周末治疗结束后取材,测定各组血清与骨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对腰椎骨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指标测定。结果:实验选取SD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磁场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子宫重量和血清雌激素含量测定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去势对照组、低频脉冲电磁场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子宫质量、血清中雌激素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此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磁场干预结束后各组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去势对照组、低频脉冲电磁场组骨小梁相对体积比、骨小梁平均骨壁厚度、皮质骨壁平均厚度均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形成表面、骨小梁吸收表面、骨矿化沉积率、四环素标记荧光周长百分率、破骨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③磁场干预结束后各组血清和骨匀浆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低频脉冲电磁场组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较去势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可使去卵巢大鼠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降低骨重建的高转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为期1年的疗效观察,以探讨PEMFs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短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为期12个月的常规骨质疏松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和二膦酸盐;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30次(1个月)的PEMFs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和12个月接受疗效评估,包括疼痛、功能受限指数。腰椎骨密度检查在治疗前,治疗后3、6和12个月接受检查。结果:纳入患者基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6和12个月,研究组患者疼痛和功能受限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6和12个月两组的BMD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PEMFs治疗可在短期内增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对于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对糖皮质激素造模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含量(BMC)及骨代谢影响的作用原理与机制。方法:选取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70±1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连续造模和治疗12周后,扫描测得大鼠腰椎骨密度和骨含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E2、FSH、LH、CORT、ACTH、CRH的指标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骨密度、骨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说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针药结合组腰椎骨密度、骨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药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药物组血清E2、FSH、LH、CORT、ACTH、CRH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针药结合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疗效优于单一的药物疗法,对糖皮质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预防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疗效及再骨折风险。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唑来膦酸组(A组)56例,阿仑膦酸钠组(B组)64例。治疗疗程3年,两组均在治疗基线及治疗后每年评估1次。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及全髋骨密度,评估椎体及髋关节骨折情况。比较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及全髋骨密度均高于基线(P0.05),A组腰椎骨密度治疗次年均高于前1年,A组腰椎及全髋骨密度每年均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再骨折风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及静脉双磷酸盐均可减轻骨质疏松骨痛,提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静脉用唑来膦酸临床效果优于阿仑膦酸钠。两者均可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s)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PEMFs治疗,40min/次,1次/d,每周治疗5次,共6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治疗后在16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中,疼痛消失或缓解11例(P<0.05),总有效率为69%。血清骨钙素水平提高16.83%(P<0.05)。血总碱性磷酸酶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个月后复查骨密度显示平均股骨颈骨密度提高4.34%(P<0.05),平均髋部Wards三角区骨密度提高10.19%(P<0.05),平均腰椎(L2~4)骨密度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PEMFs能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促进骨形成从而提高骨密度。PEMFs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背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与骨保护蛋白表达下调相关,在治疗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骨保护蛋白均表现出良好的抗骨吸收效能.目的:验证外源性重组骨保护蛋白对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2008-06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择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为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515.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生理盐水给药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单纯糖皮质激素给药组;骨保护蛋白组,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骨保护蛋白给药组.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各组大鼠分别取材,进行尿钙、磷、肌酐、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测定;大鼠骨骼局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保护素表达.结果:纳入动物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钙上升(P<0.05);腰椎、股骨骨密度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腰椎骨密度下降尤为显著(P<0.01);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最大载荷、最人应力、弹性载荷、弹性应力、弹性模量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②骨保护蛋白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尿钙下降(P<0.01);骨密度增加(P<0.05);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检测指标均增强(P<0.05);骨髓内源性骨保护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糖皮质激素抑制骨骼局部骨保护蛋白表达,继发了渐进性骨质丢失,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形成.重组骨保护蛋白可以部分抑制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吸收,降低骨吸收指标、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强度,从而改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状况.  相似文献   

12.
脉冲电磁场合用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脉冲电磁场 (PEMFs)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 0例 ,采用磁振热机器 (选用其主要的脉冲电磁场成分 )加口服钙剂治疗 ,每次 1h ,共 30次 ,治疗 5 0d及治疗后 6个月观察其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及骨密度 (BMD)的变化 ,并与治疗前对比分析。结果 10 0 %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治疗 5 0d结束时平均BMD绝对增长 0 0 4 8g/cm2 ,治疗后 6个月达 0 0 83g/cm2 。结论 PEMFs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控制疼痛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患者BMD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具有高度的亲和力,此二者的表达可能与骨代谢有关。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骨桥蛋白水平,并观察其与骨保护蛋白、骨保护蛋白配体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20名绝经后妇女分为骨密度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3组,对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骨保护蛋白、骨保护蛋白配体及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和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进行测定,计算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中血清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和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与血清骨保护蛋白配体、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骨保护蛋白、尿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肌酐比值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组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骨桥蛋白和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与血清骨保护蛋白配体、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骨保护蛋白、尿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肌酐水平比值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提示绝经后妇女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和骨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3比值升高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随骨代谢转换过程增快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在不同骨密度条件下的变化,为临床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选择绝经后妇女64例,分为正常对照组21例(骨密度正常)、低骨量组20例、骨质疏松组23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浓度。结果:绝经后女性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随骨密度的降低呈现升高趋势;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比率依次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比率失调。结论: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升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比率失调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监测的临床指标之一;应用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与骨密度的关系来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戴燚  杨欢  甘宁  王政 《华西医学》2013,(11):1651-1654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血清含量,分析其在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3月-2012年9月选取武汉附近地区129例49~63岁绝经后妇女,根据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的骨密度数值,分为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MP-13、TIMP-1以及雌二醇(E2)、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骨保护蛋白(OPG)及其配体(OPGL)的含量,统计MMP-13/TIMP-1比值。结果①骨质疏松组中血清MMP-13水平[(44.254-1.21)肛班】高于正常组[(27.08±1.41)μg/L】(P〈0.05);②骨质疏松组中血清MMP-13与骨密度、血清E2、OPGL水平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0.05),和OPG、PINP和CTX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③低骨量组中MMP.13略高于骨质疏松组,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与骨密度和血清E2、OPG、OPGL、PINP和CTX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MMP.13和MMP-13/TIMP-1比值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绝经后低骨量组妇女骨代谢指标具有关联性。两者升高可能为绝经后妇女早期骨代谢尤其是胶原代谢过程增快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雌激素能否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表达防治骨质疏松?目的:观察雌激素对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影响,以及骨密度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正常对照组行开关术,其余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造模后第3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5mL/只;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1mg/(kg·d),以1.5mL生理盐水混悬液形式灌服,共12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和胫骨骨密度;ELISA方法定量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及雌二醇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和雌二醇组两组血清雌二醇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大鼠去势手术制作成功。模型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雌二醇组(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两组(P〈0.01);正常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尸〉0.05)。股骨骨密度和胫骨骨密度与血清白细胞介素8表达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1),而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O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雌激素能够下调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水平,上调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水平。提示雌激素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又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Osteoporosisisacommondiseaseintheoldpeople.Theincidenceofosteoporosisinmenislaterthaninwomen,andthemorbidityislower,sothestudyonthemaleosteoporosisseemstobedefi-cient.Butsomeinvestigationdatashowthatalmostone-thirdofallhipfracturesworldwideoccurinmen.Themortalityinmenisevidenthigherthaninwomenofthesameage犤1-2犦.Itisveryimportanttostudymoreissuesofmaleosteoporosis.Inordertosurveyitspathogeny,wemeasurethebonemineraldensityin97oldmenby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EXA).Atthe…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对相关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骨密度及有关生化项目检测而诊断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17例患者进行PEMF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骨密度的变化,并与治疗前对比分析。结果(1)100%患者疼痛明显减轻。(2)64.71%患者骨密度提高5.6%以上(P<0.05)。结论PEMFs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有效减轻自觉症状,对患者骨密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为防治慢性肾病并发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非透析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骨密度值(BMD),并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根据慢性肾病患者的BMD,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3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血钙、血磷、血清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维生素D、血肌酐、血清尿酸、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根据WHO诊断标准,本研究中骨质疏松患者达42.86%,女性发病率为50.00%,而男性为32.14%。两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年龄明显大于非骨质疏松组,病程显著长于非骨质疏松组,BMI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血钙、血磷、血肌酐、血清尿酸及GFR无显著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BALP、PTH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而维生素D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BMD与BMI、维生素D呈正相关(r=0.607,0.450,P<0.05);BMD与年龄、病程、BALP及PTH呈负相关(r=-0.581,-0.256,-0.383,-0.551,P<0.05);而BMD与与性别、血钙、血磷、血肌酐、血清尿酸及GF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中老年慢性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风险,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病程、维生素D、BMI、 BALP及PTH是慢性肾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慢性肾病并发症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