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肾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MSCT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50例拟诊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行肾动脉MSCTA及3D-DSA检查,比较2种方法在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上的差异。结果 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50%者9例,≥50%~75%者21例,〉75%~99%者19例,完全闭塞1例;3D-DSA分别诊断11、20、18、1例;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评价肾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2%。结论 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有创的3D-DSA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分型及诊断中应用螺旋CT薄层重建与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开展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螺旋CT薄层重建,以临床综合判断结果为依据,统计两种检查方式对股骨颈骨折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对患者股骨颈不同部位骨折及Garden分型的检出情况。结果:120例疑似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综合诊断确诊阳性109例,阴性11例;螺旋CT薄层重建正确诊断阳性81例,阴性8例,Kappa=0.233,与临床综合诊断一致性较差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正确诊断阳性94例,阴性9例,Kappa=0.444,与临床综合诊断一致性中等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联合螺旋CT薄层重建正确诊断阳性104例,阴性10例,Kappa=0.742,与临床综合诊断一致性较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联合螺旋CT薄层重建诊断股骨颈骨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查(P<0.05);对股骨颈头下、头颈、基底部位骨折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螺旋CT薄层重建,对股骨颈头颈部位骨折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作螺旋CT检查,进行血管重建,对部分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对螺旋CT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共有187支桥血管成像,其中乳内动脉移植血管50支,静脉移植血管129支,桡动脉移植血管8支。50支乳内动脉移植血管中,6支有不同程度狭窄;129支静脉移植血管中,48支有不同程度狭窄;8支桡动脉桥中2支有不同程度狭窄。本组患者中有28例患者同期作了冠状动脉造影,共检出105支移植血管血管,造影结果与CT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螺旋CT检查假阳性率为4.4%,假阴性率为2.7%。检出有移植血管血管病变的27例患者中,22例有临床症状;另有3例有症状的患者,螺旋CT检查未发现有异常。结论:作为一种微创伤检查方法,64排螺旋CT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重建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所做的16层螺旋CT冠脉重建图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分段(Segment)数据采集方式和选择75%的时间相位窗,对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CT仿真内镜(CTVE)等图像后处理。结果60例患者2例冠脉成像不良,不能用于影像诊断;33例冠脉成像未提示明确异常;21例冠脉成像提示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4例4枚支架有两枚支架显示通畅,1枚支架疑有软斑块形成,1枚支架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重建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脉管腔II~III度狭窄情况及冠脉斑块形成情况,较好地评估冠脉支架植入情况,在早期发现和诊断冠心病及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较有效的无创性冠脉疾病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支架置入术后进行随访探究,根据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随访情况来评定临床使用价值。结果冠脉CTA有支架无狭窄68枚,有支架再狭窄19枚,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支架无狭窄70枚,有支架再狭窄17枚,CTA与SCA进行对比具有较高的符合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还是通畅的重要检查方法,其检测准确性高,有利于医生对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情况的正确判断,值得在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DSA(肾动脉血管造影)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回顾分析31例经DS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资料。使用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动脉期利用Smart技术触发阈值行腹部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对肾动脉进行血管重建。结果31例三维肾动脉血管成像能充分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分支。轻度肾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50%(1/2);中度肾动脉狭窄,MSCTA诊断准确率100%(9/9);重度肾动脉狭窄,MSCTA诊断准确率100%(20/20)。中度以上狭窄,MSCTA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MSCTA对肾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肾动脉狭窄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搜集55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的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多平面容积重组图像后处理,总结分析其CT表现,比较重建图像与未重建图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各种征象显示率。 结果 55例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病理确诊50例,右侧卵巢囊肿1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胆囊炎1例,结肠肿瘤1例,盆腔炎1例。重建后的阑尾全程显示率(100% vs 80%)、管壁增厚显示率(92% vs 70%)以及回盲部肠壁增厚显示率(50% vs 26%)均高于未重建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排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能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对阑尾炎以及其他病变的诊断快速、准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关节损伤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通过多层螺旋CT重建诊断的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此1年间CT室收治的骨关节损伤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及重建,并结合手术治疗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观察评价,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及重建对骨关节损伤诊断的正确率。结果:18例脊柱损伤患者中,多层螺旋CT重建诊断正确人数有17例,正确率为94.44%,3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中,多层螺旋CT重建诊断正确人数有3例,正确率为100%,1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多层螺旋CT重建诊断正确人数有14例,正确率为93.33%。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及重建对骨关节损伤疾病的诊断结果较为理想,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骨关节损伤的漏诊和误诊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可疑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重建技术来显示肾动脉,其中20例行DSA检查。结果:16层螺旋CT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5.0%,特异性为97.5%,阳性预测值为97.5%,阴性预测值为95.7%。结论:16层螺旋CTA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做出可靠诊断,做出肾动脉狭窄的除外诊断,避免不必要的DSA检查,可作为诊断肾动脉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40枚支架行多层螺旋CT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在CTA之后3个月内再次行CAG检查.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组(MPR) 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组(CPR) 图像,计算支架内管腔面积与支架标定的管腔面积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狭窄程度.CTA结果与CAG判定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全部40枚支架腔内狭窄程度的评估,支架腔>50%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100%,诊断支架腔<50%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93.9%,诊断支架腔内无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100%.在一定条件下,16层与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管腔狭窄程度的结果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MSCT判断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病变中对于阴性病例及>50%的严重病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许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准确性和局限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金标准对照观察的临床诊断实验,于2005—06/2006—03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完成。 对象:选择2005—06/2006—0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个月内先后行64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诊断或可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8例。 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目测直径法,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定量评价。分别对28例患者的280个节段进行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纳入的2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依节段计算多层螺旋CT的准确性,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5%,97.6%,86.8%和84-3%。若去除其中31个冠状动脉节段由于严重钙化而影响诊断的因素,则多层螺旋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脑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46例,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介入手术,术后随访。结果46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共52枚,其中42例血管狭窄减少>80%,3例减少>70%,l例患者球囊扩张时出现血压、心率骤降,经处理后好转,支架置入顺利。1例患者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处理后好转。随访6~18个月,均无症状复发。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耿杰  郭凌飞 《华西医学》2010,(5):901-9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1例ASD患者进行检查,将数据在ADW4.1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血管重建图像31例显示良好,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闭塞动脉周围有代偿侧支血管。结论 MSCTA可清楚地观察下肢动脉的血管形态及管壁的钙化斑块,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移植前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例肝移植患者(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手术前后1周内均行MSCT肝脏平扫、动态多期增强扫描、3D血管重建、体积测量,CT结果与手术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7例,伴有严重肝萎缩2例、小肝癌4例.3D血管成像:100%显示肝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起源、长度及主分支;1例肝动脉变异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狭窄1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移植后血管并发症1例.术前、术后CT结果均与术中相符.结论 MSCT在肝移植手术前后是一种可行性检查方法,能准确、客观反映肝实质及肝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颈内动脉和脑动脉成像(CTA)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21例疑为颈内动脉、脑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分别进行血管成像。结果21例颈内动脉和脑动脉均可清晰显示,其中正常者9例,动脉狭窄9例,动脉阻塞1例,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血管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内置入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58例,女22例,年龄59~83岁。80例均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共接受外科治疗83例次,其中支架成形73例次,球囊扩张6例次,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3例次,肾动脉内膜切除1例次。80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67例,随访时间6~141个月,有3例发生远期死亡。随访患者血压为(140.3±14.4)/(78.1±8.3)mmHg,肌酐(130.7±65.2)μmol/L,与术前血压(152.5±18.3)/(83.1±9.3)mmHg与肌酐(145.8±90.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降压治疗有效率59.4%(38/64)。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通过外科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和稳定肾功能,治疗方法首选腔内支架成形术。部分患者术后血压控制不佳主要原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To report the clinical results and experiences of endoleak management and postoperative surveillance following endovascular repair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vascular diseases (ICAVDs) using Willis covered stents. METHODS: Seventy-three patients with ICAVD who received Willis covered stent implantation between November 2013 and September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clinical data of endoleak management and postoperative surveillance were analyzed. RESULTS: Seventy-three cases with ICAVD, including 57 aneurysms, 11 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s (CCF), and 5 surgical injuries, were all successfully installed with covered stents. Total isolation of ICAVDs was achieved in 59 patients (80.8%), and endoleaks were observed in 14 patients (19.2%). Of the 14 patients with endoleaks, 12 had type I endoleaks and 2 had type II; 13 had aneurysms and one had CCF. 10 patients with type I endoleaks received balloon dilatation, and 7 of them underwent a second stent-graft implantation after then. One patient with type II endoleak received embolization of the branch artery, and another one received follow-up observation. Endoleaks resolved in 6 patients and were minimal in 5 patients after balloon dilatation or the second stent implantation.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minor endoleaks spontaneously resolved in 4 patients and minimal endoleaks were still demonstrated in 4 patients without enlargement of residual lumen and rupture. CONCLUSIONS: Endoleaks are the major complication after endovascular repair of ICAVDs and represent on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procedure.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endoleaks can be beneficial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includ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统计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进行螺旋CT冠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30例患者,以DSA为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5月临床拟诊为肺栓塞,并经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方法三维重建确诊的41例病例。结果:41例病例均得到满意图像,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及叶、段、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41例病例共发现栓子512个,其中肺动脉主干2个,右肺动脉干63个、左肺动脉干54个、叶动脉105个、段及亚段288个。直接征象表现为各级肺动脉内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因肺动脉栓塞所致的肺梗塞、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扩张、右心功能不全及局限性的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等的影像学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安全、迅速、无创、敏感性、特异性、分辨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及复查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46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图像质量及狭窄程度.其中33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 1 262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7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常规造影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节段,CT有89.6%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显示重度狭窄的节段,CT有90.9%的节段与其分级一致.结论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对桥血管及冠脉支架术后复查具有优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