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D、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1名成人用In 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 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 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晓静  孙晓辉吴楠 《现代护理》2006,12(19):1765-1767
目的调查成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腰臀比(WHR)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1名成人用InBody3.0人体成分分析仪随机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分析他们体重指数、体脂分布、体脂百分比情况。结果男女超重率63.06%,肥胖率19.82%。男女腰臀比及体脂肪比率超标分别占70.27%、72.07%。不同BMI和不同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腰臀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男性体脂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体脂百分比有差异(P〈0.05)。结论体重指数的增加主要是脂肪增加造成的,而体内的脂肪又主要堆积在腹部。超重、肥胖情况较严重、体脂分布不合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需引起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由超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体内成分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包括体脂肪、内脏脂肪区域、骨骼肌、腰臀比及蛋白质、矿物质含量等指标,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糖尿病组体脂肪[(19.68 ±6.78) kg]、体脂百分比[(29.87±8.04)%]、肥胖程度[(115.93 ±15.94)%]、内脏脂肪区域[(104.48 ±36.19) cm2]、体质量指数[(24.85±3.51) kg/m2]、胸围[(94.06±7.86) cm]、腰围[(85.18 ±9.50) cm]、腰臀比(0.9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脂肪:(17.31 ±5.55) kg、体脂百分比:(27.38±6.47)%、肥胖程度:(108.88±13.80)%、内脏脂肪区域:(85.44±44.04) cm2、体质量指数:(23.43 ±3.10) kg/m2、胸围:(91.11 ±7.52) cm、腰围:(80.79±8.17) cm、腰臀比(0.86 ±0.05)](t值分别为2.55、2.30、3.12、2.86、2.73、2.28、3.12、4.76,P均<0.05),而体质量控制[(-7.01 ±7.49)kg]、肥胖控制[(-8.53 ±6.66)kg]、肌肉控制[(1.52±1.43) kg]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4.08 ±6.79)kg、肥胖控制:(-6.39±5.78) kg、肌肉控制:(2.31 ±2.09) kg(t值分别为-2.59、-2.17、-2.15,P均<0.05).糖尿病组尿酸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42,P均<0.01),与内脏脂肪区域、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31、0.40、0.36、0.36、0.31、0.42、0.42,P均<0.05),甘油三酯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0.41,P均<0.01),与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5、0.46、0.46、0.35、0.42、0.42,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肪含量及体脂肪分布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中心性肥胖可能与糖尿病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天山区维吾尔族居民骨密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本社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基本信息和依据。方法测量乌鲁木齐天山区773例18~82岁维吾尔族居民跟骨骨密度。比较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同时,检测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脂量、肌肉重量,计算肌肉率,并进行问卷调查,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骨质疏松发病率均逐渐增加(P0.01),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50岁左右及70岁左右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较明显。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增龄、内脏脂肪面积增加为骨质异常可能的危险因素,BMI增加为其可能的保护因素;女性绝经、增龄、腰臀比增加为骨质异常可能的危险因素,BMI增加、肌肉率增大为其可能的保护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天山区男性保持一定的BMI的同时应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减少内脏脂肪面积以预防骨质异常的发生、发展。女性应尽可能避免人工绝经、腹型肥胖,增强运动增加肌肉量,减低腹部脂肪量有助于预防骨质异常的发生、发展,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评价脂肪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体脂量在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对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调奁于2005-03/2006-11在法国巴黎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心完成.纳入进行冠心病一级预防的649例调查对象,年龄22-79岁,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绝大多数为白种人.应用高分辨率超卢测量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冠状动脉外斑块数.肥胖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餐指数、腰臀比及体脂量,体脂量通过生理电阻抗分析的方法测定.分析肥胖测量指标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高冠心病危险和轻度炎症的犬系.结果:肥胖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体脂量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高冠心病危险和轻度炎症均呈正相关(P<0.01).在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中,体脂量的关系最强;在与轻度炎症的相关性中,腰臀比的作用最强.结论:体脂量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最为紧密,调查结果提示体脂量可以作为预测成人心血管事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W)、身高(H)、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部内脏型肥胖(VFO)的BMI水平高于腹部皮下型肥胖(SFO),男性VFO的TG水平高于SFO。女性患者PBF、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少数民族男性患者VA、PBF显著高于汉族男性。在校正年龄、病程、BMI后,女性患者WHR与DBP呈正相关,PBF与LDL-C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BMI与SBP、VA与DBP、VA与PBF和HDL-C有关联;女性患者的BMI与SBP、WHR与DBP有关联。结论 T2DM患者体脂分布均以腹型肥胖为主,尤其是以VFO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体脂水平增加有关,更与VFO有关,且存在性别、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淮安市区部分成人体脂成分现状,了解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比(F%)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00名成人进行体格测量,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对体重、腰臀比、F%、BMI、内脏脂肪面积分布进行描述,部分指标与上海、太原和日本东京成人指标进行比较,重新确定研究对象的肥胖诊断切点。结果随年龄增长,BMI和F%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两者之间存在不均衡性;淮安市成人与上海、太原、日本东京的BMI、F%分布相近,但20~30岁男性在BMI,50~60岁女性在F%均与其他地区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对象中男性、女性内脏脂肪分布呈逐年增长趋势,而男性达到50%内脏型肥胖的情况比女性提前10年左右;重新确定肥胖的切点显示男性BMI为24.625kg/m2,女性为22.505kg/m2;对研究对象F%的预测:F%(男性)=腰臀比×233.241-BMI×0.673-年龄×0.297-156.3;R2=0.881;F%(女性)=腰臀比×43.388+BMI×0.928-年龄×0.083-25.43;R2=0.616。结论 BMI与F%对肥胖的判定存在不均衡性,BMI的肥胖诊断切点可随慢性病预防的需要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体脂肥胖情况及外在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群体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到本院体检的45~55岁围绝经期妇女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脂肪百分比及腰臀比,并随即进行问卷,对其生活习惯及工作予以分型。结果:132例研究对象中,脂肪>30%者94例,占71.21%;腰臀比>0.85者115例,占87.12%;体脂肥胖与运动规律与否、饮食饮水调节重视程度、夫妻性生活及工作类型有关,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体脂肥胖及腹部脂肪堆积很普遍,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督促该人群构建规律有效的运动模式、合理搭配膳食及饮水、保持夫妻性生活和谐,长久坐立的脑力劳动者更应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张舒  包云  陈芳  单清 《临床荟萃》2022,37(8):708-712
目的 探讨人体成分分析及人体测量对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同期在我院参加体检的绝经后中老年女性201例,指定专业临床营养医师进行人体测量,使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人体成分;采集病史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数据转换获得腰臀比、腰高比、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C)比值,综合分析上述指标对绝经后女性血脂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中绝经后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68.7%,其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的比率分别为48.8%,34.8%,22.4%,19.4%。体质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臀围、腰高比、腰臀比与TG和TC/HDL-C比值呈正相关;SMI与TG呈负相关;体脂百分比、腰高比和腰臀比与LDL-C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绝经后女性体脂百分比是导致TG和LDL-C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腰高比对TC/HDL-C比值的影响更显著(P<0.01);腰臀比为绝经后女性发生血脂异常的预测因素(OR=...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了解烟台成年人的体质与营养健康状况。方法:于2000-01/2002-12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在烟台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随机抽取20~45岁成年男女1299人作为测试对象。每5岁为1个年龄组,共分为20~24,25~29,30~34,35~39,40~45岁5个年龄组。组织国民体质监测小组,监测人员均经国家规定的培训,选择身高、体质量、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腰部皮褶厚度等8项形态指标作为测量指标,同时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状况与营养状况。以人体标准体质量指数为胖瘦的判定标准,当体质量指数<20kg/m2为偏瘦,(20~24)kg/m2为正常,(25~29.5)kg/m2为一级肥胖,(30~40)kg/m2为二级肥胖,>40kg/m2为三级肥胖。结果:调查对象1299人均完成形态指标测试和问卷调查,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烟台成年人身高男171cm,女160.6cm,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男69.4kg,女60.4kg,高于全国男女均值。体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30~45岁年龄段,城市非体力工作者男性体质量明显高于其他群体。②克托菜指数男406.15,女376.11,高于全国男女均值。女性克托莱指数随年龄增长比男性明显。城市男性非体力克托莱指数高于城市体力工作者,农村及城市体力工作者女性均高于城市非体力工作者。③腰臀比高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腰臀比低的群体,农村腰臀比为0.85,高血压发生率7.8%,城市体力者腰臀比为0.84,高血压发生率6.2%,城市非体力劳动者腰臀比为0.87,高血压发生率13.2%。④随年龄的增长肥胖发生率增加。男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98~24.53)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6.2%,35~45岁体质量指数(24.2~25.1)kg/m2,肥胖发生率51.6%,而女性20~34岁体质量指数(21.6~24.1)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14.2%,35~45岁体质量指数(25.1~26.72)kg/m2时,肥胖发生率为49.5%,35~45岁的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20~34岁,男性高于女性。⑤依据皮褶推算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男子15%、女子25%,特别是男性城市非体力工作者25~45岁均超过1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16.1%~16.9%),女性城市体力工作者30~45岁均超过25%的理想体脂(范围为25.36%~28%)。结论:身体形态与健康关系密切,随体质量及腰臀比的增加,血压增加,男性比女性明显,特别是35岁后体质量及腰臀比和血压增加较快。腰臀比高,高血压发生率明显增加,男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