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2.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
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很多,如Gallie钢丝法、Brooks钢丝法、Apofix椎板钩等,后来随着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螺钉)技术的出现,使后路固定技术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但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多,Magerl螺钉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暴露。2002年谭明生等[1]通过对寰椎后弓侧块的解剖研究,提出了在寰椎后弓侧块上行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克服了Magerl螺钉的不足,迅速成为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固定"金标准"手术技术[2]。笔者对1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固定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评估应用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5例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患者的手术方法、复位效果、植骨融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8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2-18分,平均13.8分。其中有1例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时一侧后弓破碎,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同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只要熟练掌握上颈椎解剖关系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效果肯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选用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选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僵硬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 87±1. 15)分、(1. 19±0. 48)分,对照组分别为(6. 96±1. 24)分、(1. 26±0. 52)分,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P 0. 05),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37. 08±6. 33)分、(9. 36±2. 57),对照组分别为(37. 26±6. 48)分、(9. 52±2. 79)分,两组术后较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更低(P 0. 05),两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68. 29%、17. 07%,重度率分别为29. 27%、0. 00%,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75. 61%、19. 51%,重度率分别为24. 39%、0. 00%。两组术后较术前颈部僵硬度更优(P 0. 05),两组术后颈部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结论 寰枢椎脱位治疗中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中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7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手动钝性扩孔"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共收治19例上颈椎不稳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枕颈区疼痛,活动受限,具有寰枢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指征。19例患者经"手动钝性扩孔"均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共置入76枚螺钉,所有螺钉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未发生技术上的困难;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发生,术中出血量200~630 ml,平均340 ml;手术时间1.5~3.5 h,平均2.6 h;19例均获随访,随访5~20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末次随访内固定物无断裂、松动及复位变形。术后3~6个月患者均获植骨融合;12例术前四肢麻木和运动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采用JOA评分法评定:术前评分4.5~15.8分,平均9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14.8±2.3)分。结论 "手动钝性扩孔"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置钉准确率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寰枢段不稳时,后路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Magerl术)是目前国内外推崇的后路固定方法。然而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病例都适于行Magerl螺钉固定。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7/2007-06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进行。对象:选择21例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患者,按Anderson和D’Alonzo分类,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定9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重度脱位12例,均有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16例为E级,5例为D级方法:行颅骨牵引复位病情稳定后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1,C2椎弓根。主要观察指标: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植骨融合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未发生神经及血管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最短8个月,X射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5个月内所有病例均获植骨融合,颈椎屈曲功能良好,旋转功能轻度受限,脊髓功能5例D级均恢复至E级,16例E级无变化。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后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可明显提高寰枢椎的稳定性,对颈椎功能影响小,脊髓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总结27例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上颈椎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和预期效果;做好牵引护理,让患者及家属观看牵引治疗实景,牵引时在患者颈后横放1条约3-4cm高的条形卷巾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前凸位;术前做好沟通和呼吸咳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吹气球练习、术后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2~3d指导患者在颈托固定保护下坐起或下地活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因术后出啦、水肿波及延髓,引起循环、呼吸中枢功能障碍,警惕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防止出现脊髓损伤、水肿等并发症;严密观察切口与引流管情况,防止出现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做好出院指导。本组患者术后X线片及CT显示寰枢椎删块和椎弓根螺钉位置全部良好,末出现并发症,随访1年均已达到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0.
总结27例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上颈椎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和预期效果;做好牵引护理,让患者及家属观看牵引治疗实景,牵引时在患者颈后横放1条约3~4 cm高的条形卷巾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前凸位;术前做好沟通和呼吸咳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和吹气球练习.术后采用"轴型滚动式"翻身法,2~3 d指导患者在颈托固定保护下坐起或下地活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因术后出血、水肿波及延髓,引起循环、呼吸中枢功能障碍,警惕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防止出现脊髓损伤、水肿等并发症;严密观察切口与引流管情况,防止出现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做好出院指导.本组患者术后X线片及CT显示寰枢椎侧块和椎弓根螺钉位置全部良好,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年均已达到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各样新型内固定器械和方式的涌现,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手段。 目的:闸述椎弓根钉仵胸腰椎骨折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法:检索胸腰椎骨折与椎弓根钉茕入内同定相关的研究文献,检索词为“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fracture):内固定(internalfixation):椎弓根(pedicle):螺钉(SCREW):椎弓根钉(pediclescrew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椎弓根钉临床应用进展和椎弓根钉固定系统特点3方面进行总结,对椎弓根钉胃入内吲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胸腰椎内固定技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腰椎不稳,特别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椎弓根钉固定可以矫正畸形和维持脊柱的三维位置,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有效重建椎体高度,恢复生理曲度,并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羊¨恢复受损椎管的管径,晕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后凸畸形,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C1-C2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for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S: The atlantoaxial seg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 is commonly destabilized in a variety of disorders.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of the C1-C2 joint has been proposed as a biomechanically superior therapeutic modality. The authors present their experience with this techniqu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3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is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39.5 +/- 0.1 months. RESULTS: Mean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was 3.4 +/- 0.1 days (range, 2 to 11 days). No intraoperative or 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detected. Four patients (17.4%) ha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unrelated to the primary procedure. The position of the screw was judged as satisfactory in 21 patients (91.3%). Two patients (8.7%) with suboptimal positioning of the screws were neurologically intact but needed no reoperation. Solid osseous fusion was detected in 19 patients (82.6%). CONCLUSIONS: Transarticular C1-C2 screw fixation appears to be a safe and surgically reliable technique. Criteria for its application and refinements in its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continue to advance its clinically versatile therapeut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关于椎弓根螺钉植入定位导向技术的研究成为影响置钉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技巧及在基层普及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个体化定位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纳入与腰椎椎弓根钉螺进钉点相关的文章,以24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结果与结论:椎弓根螺钉植入3步为定位、定向、定深。定位有Roy-Camille法、Weinstein法、Mager法和Louis法。定向分矢状面角和水平面角。定深临床实践表明椎弓根螺钉占据椎体的80%时较为适宜。以椎板边缘对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个体化定位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创伤小、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关于椎弓根螺钉植入定位导向技术的研究成为影响置钉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技巧及在基层普及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个体化定位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纳入与腰椎椎弓根钉螺进钉点相关的文章,以24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结果与结论:椎弓根螺钉植入3步为定位、定向、定深.定位有Roy-Camille法、Weinstein法、Mager法和Louis法.定向分矢状面角和水平面角.定深临床实践表明椎弓根螺钉占据椎体的80%时较为适宜.以椎板边缘对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个体化定位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创伤小、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07-2010-12,我院收治的29例寰枢椎椎损伤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结果:29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无椎动脉破裂或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全部患者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内固定牢固,无螺钉松动或钉棒断裂现象,术后6~12个月均可见骨性融合。伴有颈髓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损伤可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固定,同时保留枕颈部的活动度,是寰枢椎损伤的复位和固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内固定置钉的一次成功率,利用辅助检查资料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选择2002-01/2006-09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骨科患者31例.术中采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根据寰枢椎椎弓根x射线-CT个体化测量的结果, 确定进钉点、入钉的角度,选择直径及长度合适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9.93±1.32)mm,右侧(19.16±130)mm,寰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3.72±2.09).,右侧(23.35±1.91).,寰椎向头侧进钉角度(9.00±1.20).枢椎椎弓根进钉点:左侧(13.14±0.82)mm,右侧(13.85±0.79)mm. 枢椎椎弓根向内侧进钉角度:左侧(24.52±1.26).右侧(20.42±1.42).,枢椎向头侧进钉角度(25.00±3.00)..结果: ①对31例患者置入124 枚椎弓根螺钉,1次置钉成功122枚螺钉,正确率为98.39%,有2枚因内倾角偏差不够,穿破椎弓根的外侧骨皮质而改为2次定位.②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③所有患者x射线片显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的脊髓位置关系良好.④平均随访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材料反应.⑤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 结论:X射线CT个性化设计方案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