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再狭窄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血管损伤后再狭窄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高剂量组术前3 d分别用5 mg/(kg·d)和10 mg/(kg·d)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4 d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各取2~4 cm左侧颈总动脉用于实验.HE染色观察左颈总动脉形态学的变化:Westem blot检测血管bFGF、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血管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显著,排列紊乱,向管腔及內弹力板方向增生扩展,管腔严重狭窄;低剂量组血管內膜相对光滑,中膜VSMC排列趋于规整,管腔狭窄程度较轻;高剂量组血管內膜比较光滑,中膜VSMC增殖程度显著降低,VSMC排列规整,管腔狭窄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颈总动脉bFGF、P-ERK1/2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手术组比较,低剂量组bFGF、p-ERK1/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则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bFGF和p-ERK1/2蛋白的表达达到抑制VSMC增殖,减轻血管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FGFR1、p21r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建立VSMC增殖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干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FGFR1与p2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各浓度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FGFR1208.07±10.70,p21ras202.43±12.36)相比,低剂量组(FGFR1181.47±7.43,p21ras182.00±8.98)的FGFR1、p21ras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剂量组(FGFR1144.90±9.03,p21ras147.03±9.13)、高剂量组(FGFR1104.43±8.08,p21ras100.3±8.37)的表达均较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FGFR1、p21ras表达较低剂量组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表达又较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VSMC增殖,该作用是通过抑制FGFR1、p21ras蛋白表达实现的,这可能是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与核因子-κB(NF-κB)在血管损伤后狭窄中的作用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颈总动脉损伤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辛伐他汀组,低、高剂量辛伐他汀组术前3d分别用5mg/(kg·d)和10mg/(kg·d)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4d处死。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血管PKCα与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显著,管腔严重狭窄;与手术组相比,辛伐他汀处理后VSMC排列趋于规整,管腔狭窄程度较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PKCα与NF-κB蛋白差异显著(P<0.01);与手术组比较,高剂量组PKCα与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KCα与NF-κB参与血管损伤后狭窄的形成,辛伐他汀具有抗血管狭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KCα与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 gallate,EGCG)对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探讨其对新生内膜各种生长因子表达的干预效应。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细胞衰老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72只,体质量(300±35)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GCG低剂量组和EGCG高剂量组,每组18只。实验方法:以球囊损伤方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①对照组:结扎左颈总动脉,不插入球囊导管,不给药。②模型组:结扎左颈总动脉并球囊拉伤主动脉内膜,不给药。③EGCG低剂量组:拉伤主动脉内膜,给予20mg/(kg.d)EGCG灌胃。④EGCG高剂量组:拉伤主动脉内膜,给予50mg/(kg.d)EGCG灌胃,药物组术前3d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直至实验结束。实验评估:每组于术后14,28d分别随机选取9只大鼠,取其主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作血管形态学检测;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长转化因子β1的表达水平。结果:纳入大鼠72只,其中模型组28d时1只鼠死于腹主动脉血栓;14d时1只鼠右后肢出现血栓性跛行;EGCG低剂量组14d时1只死于手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只死于术后21d胸水形成,无血栓形成现象;EGCG高剂量组14,28d各有1只分别因感染、误灌入气管死亡,无血栓形成现象;对照组动物生长状况良好;最后6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新生内膜显著增厚,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自胸主动脉到腹主动脉上段及下段逐渐增加、狭窄逐渐明显。②EGCG低剂量组新生内膜平均厚度及面积于术后14d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45.89±9.54),(60.75±17.70)μm;(1.10±0.29),(1.55±0.61)mm2;P>0.05],但两者于术后28d则显著降低(P<0.05);EGCG高剂量组术后14,28d的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均显著下降[14d:(20.21±5.55),(60.75±17.70)μm;(0.48±0.22),(1.55±0.61)mm2;28d:(35.08±12.39),(80.75±22.27)μm;(0.82±0.50),(2.35±1.03)mm2;P<0.01]。③模型组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显著增加;低剂量EGCG对内膜损伤后增殖细胞核抗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高剂量在术后14,28d均显著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EGCG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无影响。结论:EGCG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动脉内膜损伤后再狭窄,其作用与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多种创面愈合,在内脏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促进作用。目的:观察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p38MAPK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min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即刻应用改构体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2,6,12,24h取大鼠小肠组织标本,用于实验。结果与结论:在正常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细胞膜上。缺血-再灌注初期,p38MAPK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和mRNA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逐渐增强,并于再灌注后6~12h达高峰。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大鼠小肠组织p38MAPK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说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和p38MAPK的表达促进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外源性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转染可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对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获得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以携带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的腺病毒和空腺病毒转染后,分成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组、空病毒组和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腺病毒转染细胞后随时间延长,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逐渐增加,72h表达最强,感染率达80%,96h时仍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组的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蛋白表达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增殖明显抑制,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是血管支架置入或血管成形后发生再狭窄的重要机制,如能有效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必将对再狭窄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目的:观察PTEN基因对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调控作用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TEN蛋白表达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3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350~400 g,用于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15只.损伤组:球囊损伤左侧颁总动脉,在球囊损伤前3 d开始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罗格列酮组:在芹侧颈动脉球囊损伤前3 d开始给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5 mg/(kg·d)灌胃;对照组为手术找出左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球囊损伤,术前3 d开始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组分别于球囊损伤后14 d取材.主要观察指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血管PTEN、α-actin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PTEN表达量的改变.结果:①球囊损伤后14 d各组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不同程度内膜增厚.病理切片结果分析显示,损伤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②PTEN主要表达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胞浆,胞核亦有部分表达.③westem Blot检测各组目的条带与内参α-actin的灰度值比值发现,罗格列酮组PTEN表达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罗格列酮组0.82±0.06,损伤组0.54±0.05,对照组0.57±0.03,P<0.05).结论:PTEN基因在调控血管损伤后再狭窄中起重要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PTEN表达可能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治疗血管损伤后再狭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率的影响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增殖程度下p27和p5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实验于1998-09/2000-05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七八周雄性SD大鼠80只,体外分离SD大鼠主动脉中层平滑肌,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选用2~4代培养的细胞。②胰酶消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浓度为1&;#215;10^8L^-1,分别接种于6孔板上,无血清的培养基静止48h,分别加入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无血清的培养基为对照组,分别在刺激1,3,5d后,计算不同剂量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每组重复4次,取平均值。③在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刺激6,12,24h后收集细胞,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细胞中p27和p57蛋宴表达量。结果:①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1和3及5d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06-21.76,P〈0.05-0.01)。②血管平滑肌细胞中p27蛋白表达量(A值):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12和24h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20μg/L组明显低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μg/L组(P〈0.01)。p57蛋白表达量(A值):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24h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和20μg/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20μg/L.几组明显高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10μg/L组(P〈0.01)。结论:①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过程中,p27和p57蛋白表达量变化不同。②在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随刺激因子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下降,而p57蛋白表达水平随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增加,p2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决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三参保肺颗粒对虚喘模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B1、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1-06/09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①模型组:熏香烟烟雾,每周6d,连续4周,第29天气管内注入弹性蛋白酶(300U/kg),第35天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mg/kg),继续饲养4周。②三参保肺组:同模型组造模,模型制作开始每日三参保肺颗粒(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供,由党参、丹参、蛤蚧、炙麻黄、汉防己、紫菀等组成)水溶液灌胃(14g/kg)。③对照组:于第29,35天气管注人生理盐水(2mL/kg)。各组于第9周末处死,取右肺下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p1、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结果:2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三参保肺组及模型组转化生长因子B1、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在支气管黏膜、肺泡和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肺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均有表达,三参保肺组表达的程度较模型组为弱。②经图像分析显示三参保肺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三参保肺颗粒可抑制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B1、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起到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炎症因子在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可以增强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这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目的: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炎症因子及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的表达变化和盐酸芬戈莫德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左侧颈外动脉;损伤组和药物干预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阴性对照组与药物干预组以盐酸芬戈莫德1 mg/kg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与损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第3,7和21天取材。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损伤组血管增生明显,药物干预组血管增生厚度明显减轻,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血管形态基本正常。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药物干预组第7天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损伤组(P<0.05),损伤组和药物干预组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 mRNA在同一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显示的结果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的表达在损伤初期有较高的表达,损伤后期减少,特别是经过药物干预后蛋白表达进一步减少。结果提示盐酸芬戈莫德通过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mRNA的表达,抑制损伤血管的炎症反应,减轻损伤血管的狭窄。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一氧化氮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而一氧化氮合酶是其合成的关键酶,有关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体内转染对平滑肌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影响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体内局部转染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Wistar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建模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dCMV-lacz对照组和AdCMV-eNOS组,分别将PBS,AdCMV-lacz和AdCMV-eNOS体内转染至以上3组大鼠的损伤血管壁。转染2周后培养并鉴定损伤局部平滑肌细胞,并用RT-PCR法检测各组损伤及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eNOS 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转染后不同时期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与结论:AdCMV-eNOS组的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表达eNOS mRNA。3组大鼠转染后1和3个月,AdCMV-eNOS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低于空白对照组和AdCMV-lacz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eNOS基因体内转染损伤后血管可以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向内皮祖细胞分化,并迁移至损伤部位增殖,参与血管新生内膜的修复。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及其受体CXCR4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各时间点(即刻、1,4,7,14及1个月)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检测损伤后平滑肌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及骨髓基质细胞中CXCR4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iRNA转染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同时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与结论: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mRNA表达开始增加,至损伤第7天后逐渐减弱;血管损伤后4d起,骨髓基质细胞中CXCR4mRNA开始出现,并持续表达;transwell小室显示损伤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趋化性增强;CXCR4受体拮抗剂AMD3100可以明显减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趋化作用;损伤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趋化作用强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P〈0.05),应用AMD3100干预或细胞内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iRNA后,此趋化作用亦减弱(P〈0.05)。结果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CXCR4轴在骨髓基质细胞向损伤血管迁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炎症、肿瘤及缺血缺氧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在大鼠早期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取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暴露左侧颈动脉分叉和双侧肾动脉,不进行结扎,于当天处死;15 d组(n=10)与30 d组(n=10)结扎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后支建立动脉瘤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5,30 d处死,取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嗅动脉分叉处,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同时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和15 d组均未见有动脉瘤,30 d组10只大鼠中发现在右侧大脑前嗅动脉分叉处1个囊性动脉瘤和5个早期动脉瘤样改变。假手术组和15 d组脑动脉标本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30 d组脑动脉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为80%,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参与动脉瘤形成过程。假手术组和15 d组脑动脉标本转化生长因子α表达较30 d组明显,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α在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受损或分泌减少,可能与动脉瘤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表型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中心环节,一系列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参与该过程。目的: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p2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人脐血管平滑肌细胞,给予不同质量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0,10,20,40 mg/L)孵育24 h,甲基化特异PCR检测p2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反转录PCR检测p21 mRNA表达,MTT比色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呈浓度依赖性促进p21启动子甲基化和降低p21 mRNA表达,同时平滑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提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以通过p21基因甲基化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p21基因甲基化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间期低氧大鼠肺组织及低氧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中巢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低氧2周组(H2W组),低氧4周组(H4w组)。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质量比[RV/(LV+S)]、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肺动脉巢蛋白含量。分别采用逆转录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巢蛋白的mRNA及蛋白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常氧和缺氧培养的PASMC中巢蛋白的蛋白含量。结果H2W组、H4w组mPAP、RV/(LV+S)、PAMT、肺动脉巢蛋白的蛋白含量、肺组织匀浆巢蛋白mRNA及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N组(P〈0.01),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巢蛋白的蛋白含量,随着低氧培养的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均〈0.05)。结论低氧时巢蛋白在大鼠肺组织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增加,后者可能在肺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应用基因防治移植血管狭窄、闭塞现已被普遍公认,但如何增加其转染效率现已成为焦点及热点问题。目的:观察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外源性Egr-1 DNA酶局部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构建Egr-1DNA酶,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乙烯醇包载Egr-1 DNA酶,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210只,随机分成3组,转基因组转染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Egr-1 DNA酶,空载体组单纯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空载体,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结果与结论:转基因组内膜中Egr-1基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7,14,28d,转基因组内膜增生厚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1);转基因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Egr-1DNA酶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及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FOXO3a三倍突变体(FOXO3a-TM)基因体内局部转染对大鼠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在建立模型基础上,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和FOXO3a-TM组。损伤术后,分别将PBS、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pECE(-)和pECE-HA-FOXO3a-TM体内转染至以上三组大鼠损伤血管壁。转染3 d后培养并鉴定损伤局部平滑肌细胞,并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损伤及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标记蛋白HA以及FOXO3a总蛋白的表达,以证实HA-FOXO3a-TM的有效表达,同时观察转染后不同时期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三组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均有FOXO3a表达,其中FOXO3a-TM组表达HA,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不表达,证实HA-FOXO3a-TM的有效表达。以上三组大鼠转染后1和3个月,FOXO3a-TM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比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FOXO3a-TM基因体内转染损伤后血管可以增加活性转录因子FOXO3a表达,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血管生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心肌缺血损伤后修复关系密切,针刺内关防治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是否与此有关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关穴位埋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小型猪血管新生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穿线但不结扎,内关组和膈俞组分别在造模的基础上进行内关、膈俞穴埋针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小型猪经冠脉结扎后心肌毛细血管密度降低(P〈0.01),内关、膈俞穴埋针治疗7d,损伤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P〈0.05或P〈0.01),内关组优于膈俞组(P〈0.05);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小型猪经冠脉结扎后心肌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或P〈0.01),内关和膈俞穴位埋针治疗均可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内关埋针效果最明显(P〈0.05)。揭示内关、膈俞穴位埋针均可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改善缺血心肌的损伤,且内关优于膈俞。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建立颈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的大鼠模型,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Ⅰ型胶原和Ⅳ型胶原;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cl-2、Bax和c-myc的表达并行TUNEL染色。结果 内皮损伤后血管管腔面积减少,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并呈激活状态细胞凋亡减少。PCNA、Ⅰ型胶原、Ⅳ胶原、PDGF、FGF、Bcl-2和c-myc的表达增高。而Bax表达降低。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殖、凋亡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和堆积,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基因调控的介导,参与了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