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目前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参与趋化迁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迁移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及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情况。方法:通过向SD大鼠海马区上大脑皮质内注射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注射量为5μL,质量浓度为500μg/L)建立动物模型,于3,7,14,21 d后灌注取脑,通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皮质内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并设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注射区周围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3,7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少量表达,14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多,并向注射区形成明显的迁移趋势,21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更多。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实验组未见上述表现。结果表明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诱导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体外、体外迁移的特性,但关于其迁移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在神经干细胞体内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脑皮质微量注射脂多糖脑损伤大鼠模型,于建模后3,5,7d灌注取脑,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监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nestin表达的时相变化。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显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随时间推移表达的量逐渐增多。Nestin阳性细胞有明显向外延伸和迁移的迹象,尖端指向脂多糖注射区。结果可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体内表达其特异性受体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向脂多糖注射区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神经干细胞及其支持因子均与中枢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有关.但目前有关神经干细胞及其衍生支持因子在体内和脊髓损伤后是否有变化的证据较少。观察神经干细胞及其衍生的神经干细胞支持因子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变化规律.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3在南通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27只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12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另15只用于RT-PCR检测.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台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按Allen重物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仪切除椎板,未行脊髓打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脊髓组织中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神经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干细胞支持因子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后8.16 d的数量和形态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神经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干细胞支持因子mRNA在脊髓中的表达及损伤后4、8、12、16 d的变化。结果:①假手术组脊髓中央管附近出现巢蛋白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8 d.巢蛋白阳性细胞增多,细胞变大.向外周迁移,并发出突起,以着力侧为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出现增多,并出现表达神经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干细胞支持因子阳性类似神经元形态的细胞。脊髓损伤后16 d,nesti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以GFAP阳性细胞增生为主.神经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干细胞支持因子阳性细胞少见。②RT-PCR检测神经干细胞支持因子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中有表达,脊髓损伤后4 d神经干细胞支持因子的mRNA表达上升.损伤8 d为高峰,16 d恢复到近正常水平。结论:①在正常大鼠脊髓中央管附近存在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后出现增殖,随后可能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②在正常脊髓有神经干细胞支持因子表达.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支持因子的mRNA表达随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而增高和下降.两者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组织在发育成熟和损伤后不能再生,但近年来研究证实,人及成年动物神经系统中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只是大部分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处于静止状态.神经干细胞对脑梗死损伤的治疗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反应过程,探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为脑梗死损伤后机体自我修复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3/10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2只,体质量250~300 g.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成梗死后1,3,7,14,28 d组,每组1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梗死后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海马齿状回及SVZ区存在少量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脑梗死后1 d,海马和SVZ区BrdU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7 d达到高峰(P<0.05);14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28 d后接近正常.并且,梗死侧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侧(P<0.05),并且通过胼胝体向对侧迁移.结论脑梗死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5.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组织在发育成熟和损伤后不能再生,但近年来研究证实,人及成年动物神经系统中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只是大部分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处于静止状态。神经干细胞对脑梗死损伤的治疗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反应过程,探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为脑梗死损伤后机体自我修复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5—05/10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2只,体质量250~300g。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成梗死后1,5,7,14,28d组,每组1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梗死后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海马齿状回及SVZ区存在少量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脑梗死后1d,海马和SVZ区BrdU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lt;0.05);7d达到高峰(P&;lt;0.05);14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lt;0.05);28d后接近正常。并且,梗死侧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侧(P&;lt;0.05),并且通过胼胝体向对侧迁移。结论:脑梗死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6.
背景: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时,Nestin蛋白的重新表达可能增加细胞抗损伤的能力,有利于损伤灶的修复。目的:通过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及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永久性脑缺血情况下神经干细胞的反应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专科学校的解剖学教研室和一所大学的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1999-10/2001-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进行,选择健康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5只。各组动物均在术后1,3,7,14和28d,断头取脑,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方法:以永久性大鼠脑缺血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脑缺血1,3,7,14和28d时,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其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蛋白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②SZa区Nestin阳性细胞在正常和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迁移距离。③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区附近Nestin细胞主要位于室管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通过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正常脑组织中神经干膜下区。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干细胞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向发生了迁移。其中,缺血7d时达到最远。缺血灶附近在缺血1d时就出现较多的Nestin阳性细胞,缺血3d以后逐渐减少。结论:神经干细胞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反应能力,Nestin蛋白表达于缺血附近可能是一种对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聚集有影响。目的:观察软骨损伤后不同时间损伤修复区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以及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建立兔软骨损伤模型,分别于建模后2,5,7,10,14,28d取损伤灶及边缘区组织,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和体外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的迁移影响。结果与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呈现出时间变化的趋势,软骨损伤后第7天达到高峰(P〈0.05)。体内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聚集在软骨损伤灶周围,但在封闭CXC趋化因子受体4后,此聚集现象逐渐减弱(P〈0.05)。结果证实,局部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在软骨损伤早期明显升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损伤修复区迁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损伤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参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但关于其迁移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体外条件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方法:通过无血清法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其CXCR4是否表达;观察不同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中和CXCR4受体以验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迁移作用的特异性。结果与结论:胎鼠海马来源神经干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呈阳性。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出现643bp特异性扩增条带。体外条件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迁移随浓度而增强,500μg/L为最佳趋化浓度。加入抗CXCR4多克隆抗体中和后,神经干细胞迁移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抗CXCR4多克隆抗体可阻断趋化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损伤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新乡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重点实验室进行。10~12周体质量300~35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62只,由新乡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对照组1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2只(分为再灌注1,3,5,7,10,15,20d7个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参照Pulsinelli-Brierley法,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短暂性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全脑缺血10min后再灌注,假手术对照组不夹闭颈总动脉。于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染色显示5-溴-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和巢蛋白阳性细胞,光镜下观察并分析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过程。结果:正常组、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均存活,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1d、5d、15d、20d各死亡1只,共5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与假手术对照组室管膜下区、海马CA1区、齿状回区域均偶见5-溴-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和巢蛋白阳性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后1d于海马、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均有5-溴-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和巢蛋白阳性细胞,随后逐渐增加,7~10d达高峰,术后20d仍有表达;在室管膜下区的5-溴-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和巢蛋白阳性细胞有向皮质、海马迁移的现象。结论: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后7~10d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达到高峰;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存在由增殖区向靶区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聚集有影响.目的:观察软骨损伤后不同时间损伤修复区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的表达以及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关系.方法:建立兔软骨损伤模型,分别于建模后2,5,7,10,14,28 d 取损伤灶及边缘区组织,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表达和体外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的迁移影响.结果与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的表达呈现出时间变化的趋势,软骨损伤后第7 天达到高峰(P < 0.05).体内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聚集在软骨损伤灶周围,但在封闭CXC趋化因子受体4 后,此聚集现象逐渐减弱(P < 0.05).结果证实,局部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的表达在软骨损伤早期明显升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损伤修复区迁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但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脑内内源性干细胞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eeney氏法自由落体撞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外伤后24h分别行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单独或联合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神经生长因子组、表皮生长因子组和联合组前肢放置实验及平衡实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单独治疗组和联合组大鼠室管膜下区、海马和损伤区域出现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多于单独治疗组(P〈0.05)。提示创伤性脑损伤后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均可增加大鼠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而且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使这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但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脑内内源性干细胞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eeney氏法自由落体撞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外伤后 24 h分别行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单独或联合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神经生长因子组、表皮生长因子组和联合组前肢放置实验及平衡实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优于单独治疗组(P < 0.05).单独治疗组和联合组大鼠室管膜下区、海马和损伤区域出现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多于单独治疗组(P < 0.05).提示创伤性脑损伤后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均可增加大鼠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而且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使这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μL(1×109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d,连续注射7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干细胞的诱导修复.方法脊髓半横断后高压氧治疗,进行行为学评分、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后较对照组增多.结论高压氧使实验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加强,脊髓损伤后的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认为Rho激酶可致使神经生长锥塌陷,对神经修复具有抑制作用。目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时联合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观察两者对脑损伤大鼠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84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给予253.3125-303.975kPa液压冲击力,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RhoA基因沉默)。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系统(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创伤性脑损伤后21-28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周后处死并行全脑冷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各组损伤区脑组织Rho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3,4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orris水迷宫试验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联合组3-5d时平均潜伏时间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缩短(P〈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联合组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4周后,脑组织冰冻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和CM-Dil阳性细胞数联合组多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多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RhoA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RhoA基因沉默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损伤3,7,11,14,18,28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亚低温组缺血侧脑组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假手术组缺血侧脑组织存在少量BrdU阳性细胞,亚低温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3,7,11,14,18,28 d时缺血侧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亚低温组缺血侧脑组织NSC的增殖高峰期茹对照组延长.结论 亚低温促进大鼠腩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NSC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的研究表明,从胚胎大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在胶原蛋白凝胶中可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取45只SD大鼠制作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造模1周后,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皮质后部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悬液,联合组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结合胶原蛋白悬液,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8周,3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且联合组移植后8周BBB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 0.05)。移植后1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均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及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大量Bax阳性细胞;随时间的推移,3组Bax凋亡蛋白阳性细胞、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且移植后8周联合组、细胞移植组Bax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高于模型组(P 〈 0.05),此时3组均无凋亡细胞。表明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可抑制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