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2.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三维CT重建参照下比传统方法能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置入并发症。目的:探讨以寰枢椎三维CT重建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明确其手术指导意义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因外伤导致寰枢椎不稳需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内固定置入前行三维CT重建。结果与结论:与螺钉置入前设计钉道内倾度、设计钉道测得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比较,经C1、C2椎弓根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及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0例患者观察到的C1后弓及C2椎弓表面解剖特征与置入前CT容积再现的影像一致。说明根据三维CT重建图像为参照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徒手置入,节省时间,并减少术中接收X线辐射,个性化置钉,精确、安全性高、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
背景:当寰椎出现病理变化时如寰椎脱位、寰枕连接处不稳、椎体骨折等一系列病理问题时,应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置入螺钉及钉棒固定或钉板固定是新近提出的一种修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目的:比较寰椎椎弓根置入螺钉对不同类型寰椎病变的修复效果。方法: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的42根椎骨,根据矢状面椎动脉沟底的骨质厚度将椎骨分为3型:Ⅰ型(普通型)、Ⅱ型(变异轻微型)、Ⅲ型(变异重度型),均接受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螺钉在不同骨质密度的椎骨中拔出的力不相同,骨质厚度越大、骨质密度越大的椎骨,其螺钉的拔出力越大(P〈0.05);然而螺钉在不同骨密质的椎骨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同,不会压迫血管及影响椎体的活动现象。提示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安全性较好,无不良反应,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8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选用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选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部僵硬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 87±1. 15)分、(1. 19±0. 48)分,对照组分别为(6. 96±1. 24)分、(1. 26±0. 52)分,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明显下降(P 0. 05),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37. 08±6. 33)分、(9. 36±2. 57),对照组分别为(37. 26±6. 48)分、(9. 52±2. 79)分,两组术后较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更低(P 0. 05),两组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68. 29%、17. 07%,重度率分别为29. 27%、0. 00%,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颈部僵硬轻度分别为75. 61%、19. 51%,重度率分别为24. 39%、0. 00%。两组术后较术前颈部僵硬度更优(P 0. 05),两组术后颈部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依次为(124. 06±9. 31) min、(206. 93±31. 62) m L、100%,对照组依次为(131. 52±10. 17) min、(230. 71±32. 44) m L、97. 56%,两组术后植骨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0. 05)。结论 寰枢椎脱位治疗中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5.
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很多,如Gallie钢丝法、Brooks钢丝法、Apofix椎板钩等,后来随着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螺钉)技术的出现,使后路固定技术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但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多,Magerl螺钉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暴露。2002年谭明生等[1]通过对寰椎后弓侧块的解剖研究,提出了在寰椎后弓侧块上行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克服了Magerl螺钉的不足,迅速成为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固定"金标准"手术技术[2]。笔者对1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固定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与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疗法治疗中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7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疗法;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CT三维重建测量技术对寰椎后弓交叉螺钉置入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研究影响置钉的解剖结构因素.方法 从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头颈CT血管造影扫描的患者中选取头颈部未见异常者305例,利用其CT影像数据进行寰椎三维数字化重建,测量寰椎后弓交叉螺钉置钉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并分析寰椎后弓交叉螺钉固...  相似文献   

8.
枢椎下关节突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标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应用以枢椎下关节突为解剖标志的螺钉入点定位技术,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利用40套干燥配套寰枢椎标本测量进钉技术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椎弓根宽度、高度,寰椎侧块中部宽度、高度,进钉处寰椎后弓高度以及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中线的距离。结果: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和平均高度分别为7.8和5.8mm;进钉处寰椎中部侧块平均宽度和平均高度为12.8和12.9mm;进钉处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6mm,进钉点在寰椎椎弓根中线外侧2.2mm处。结论:用枢椎下关节突中点作为术中判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技术。方法:配套干燥寰枢椎标本50套,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与中线的距离为19.2mm,寰椎推弓椎螺钉进钉点与中践的距离为19.61mm,二者仅相差0.40mm。结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可作为术中判定寰椎椎弓根螺钉造钉点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治疗小儿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讨论小儿寰枢椎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7例寰枢椎脱位伴齿突骨折的患儿行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术前均行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椎置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钛棒连接,复位,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后颈托固定1个月.结果 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无鹅颈等发育性畸形出现.结论 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具有术中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儿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1.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differing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angl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CKGROU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o stabilize lumbar spinal fusion has become the gold standard for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surgical candidates are classified as obese or morbidly obese. For these patients, the depth of the incisions and soft tissue makes it extremely difficult to insert pedicle screws along the pedicle axis. As such, the pedicle screws can only be inserted in a much more sagittal axis. However,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angled screw insertion has been controversial.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straight or parallel screw was a more stable construct compared to the angled or axially inserted screw when subjected to caudal cyclic loading. METHODS: We obtained 12 fresh frozen lumbar vertebrae from L3 to L5 from five cadavers. Schantz screws (6.0 mm) were inserted into each pedicle, one angled and along the axis of the pedicle and the other parallel to the spinous process. Fluoroscopic imaging was used to guide insertion. Each screw was then subjected to caudal cyclic loads of 50 N for 2000 cycles at 2 Hz. Analysis of initial damage, initial rate of damage, and total damage during cyclic loading was undertaken. FINDINGS: Average total fatigue damage for straight screws measured 0.398+/-0.38 mm, and 0.689+/-0.96 mm for angled screws.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total fatigue damage ratio of angled to straight screws revealed that a significant stability was achieved in straight-screw construct (P<0.03). INTERPRETAT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straight screw insertion results in a more stable pedicle-screw construct. The angled screw insertion technique resulted in more scattered values of damage indicating that the outcome from the angled screw fixation is less predictable. This validates the use of this technique to implant pedicle screws across the axis of the pedicle (parallel to the mid sagittal line) rather than along the axis, and has broad implications in instrumented posterior lumbar spinal surge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况,探讨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59-01/2004-12相关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方面的文献,检索词“Spine,PedicleScrew,SpinalFus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BM1986-01/2004-12相关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脊柱,椎弓根螺钉,脊柱融合”,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及脊柱融合相关的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②相关的解剖学的研究。③螺钉植入辅助技术方面的研究。排除标准:①畸形、肿瘤方面的文章。②内固定失败、螺钉强化等方面的文章。③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关于椎弓根植入方面的研究,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三柱固定、三维矫形,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其椎弓根螺钉植入主要包括定位、定向、控制深度三步,任何一步的失误将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为了保证植入的螺钉沿着椎弓根轴心线到达椎体,使螺钉位于椎弓根内,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应的解剖学研究,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相关的辅助和监测技术。结论:进一步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尚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凌  杨惠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51-153
目的:就近年来国内外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况,探讨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59—01/2004—12相关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方面的文献,检索词“Spine,Pedicle Screw,Spinal Fus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BM 1986-01/2004-12相关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脊柱,椎弓根螺钉,脊柱融合”,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及脊柱融合相关的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④相关的解剖学的研究。③螺钉植入辅助技术方面的研究。排除标准:①畸形、肿瘤方面的文章。②内固定失败、螺钉强化等方面的文章。③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关于椎弓根植入方面的研究,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三柱固定、三维矫形,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其椎弓根螺钉植入主要包括定位、定向、控制深度三步,任何一步的失误将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为了保证植入的螺钉沿着椎弓根轴心线到达椎体,使螺钉位于椎弓根内,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应的解剖学研究,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相关的辅助和监测技术。 结论:进一步提高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尚值得深入研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共112枚椎弓根螺钉进行了MSCT检查,其中颈椎螺钉4枚,胸椎螺钉39枚,腰骶椎螺钉69枚。详细记录螺钉与椎弓根、椎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结果75枚(67.0%)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37枚(33.0%)螺钉穿透椎弓根骨壁,其中14枚(12.5%)螺钉穿透距离〈2.0mm,10枚螺钉(8.9%)穿透距离在2.0-4.0mm之间,13枚螺钉(11.6%)穿透距离〉4.0mm。螺钉穿透椎弓根的方向以外侧壁居多,占43.2%(16/37)。胸椎椎弓根穿透率明显高于腰骶椎(P〈0.05),分别为43.6%(17/39)和23.2%(16/69)。14枚螺钉在椎体内的长度小于椎体矢状径的50%,12枚(10.7%)螺钉穿透椎体前缘,穿出椎体距离为1.0-8.0mm,平均4.3mm。由于螺钉位置不当而引起神经根损伤以及颈椎横突孔穿透各1例。结论MSCT是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患者进行MSCT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寰枢椎解剖结构特殊,同胸腰椎相比,置钉点缺乏固定的解剖标志,而且椎弓根结构变异较大,目前一致的观点是建议个体化的置钉方案。骨科数字软件技术的发展为术前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目的:原创设计出3D矩阵模型,观察寰椎椎弓根通道、置钉安全区,测量最佳置钉方案,简化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案的术前设计。 方法:将三峡大学人民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中12例健康成人的寰椎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三维重建后利用.dwg文件导入3dmax2009。确定三维参照坐标和进钉点,用3dmax中参考建模命令建立17×17×2,间距2.5°,水平面角0°-40°,矢状面角0°-40°,共578个元素模拟椎弓根螺钉阵列模型,通过透视图观察直径为3.5 mm,长度为22 mm模拟螺钉在椎弓根通道中的情况,从而确定安全区,测量最佳置钉方案及螺钉角度。 结果与结论:12例受试者矩阵研究元素总数目为17×17×2×12,共6936个元素单位。其中175个元素符合进钉要求,左、右侧椎弓根内螺钉数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用数字3D建模技术能有效、简单、精确的进行寰椎椎弓根置钉的术前设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以枢椎下关节突为解剖标志的螺钉入点定位技术,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利用40套干燥配套寰枢椎标本测量进钉技术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椎弓根宽度、高度,寰椎侧块中部宽度、高度,进钉处寰椎后弓高度以及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中线的距离。结果: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和平均高度分别为7.8和5.8mm;进钉处寰椎中部侧块平均宽度和平均高度为12.8和12.9mm;进钉处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6mm,进钉点在寰椎椎弓根中线外侧2.2mm处。结论:用枢椎下关节突中点作为术中判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FPS)和可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PS)在骨质疏松尸体椎体中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尸体5具,共30个椎体。将所有标本一侧椎弓根置入FPS,并统一灌注骨水泥1.5 m L,设为FPS组。将另一侧椎弓根分为EPS组和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分别进行轴向拔出实验。比较最大轴向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结果 FPS组、EPS组、CPS组最大轴向拔出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FPS组、EPS组及CPS组的刚度分别为(222.700±31.887)、(194.933±15.309)及(166.933±26.185)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S组、EPS组及CPS组的能量吸收值分别为(2.851±0.410)、(2.043±0.378)及(1.188±0.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条件下,FPS和EPS均能够显著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但以FP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佳。  相似文献   

18.
CT扫描和直视观察对比研究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CT对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螺钉位置及椎弓根内壁破坏程度的判断能力。方法:采用徒手法在5具尸体胸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并进行CT扫描。然后根据螺钉CT影像分别由3位医师对螺钉的位置进行判断并与直视下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对于Ⅰ度椎弓根螺钉的敏感度为33%,特异度为87%,阳性预测值为32%,阴性预测值为88%。CT对于Ⅱ度椎弓根螺钉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8%,阳性预测值为60%,阴性预测值为100%。Kapper值为0.603。结论:CT对椎弓根螺钉导致的椎弓根内壁破坏的评价结果较为可靠,对徒手法置入的胸椎椎弓根螺钉是否侵及内壁及侵及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