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脊髓梅毒临床及神经电生理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摘 要 目的:探讨脊髓梅毒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结果:(1)脊髓痨的主要临床特征为: 腰腿神经痛,共济失调步态,Romberg征阳性、下肢深感觉障碍、肌张力减低、跟膝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二便障碍;或脊髓梅毒表现为急性脊髓炎。(2)体感诱发电位均表现为下肢中枢传导速度延长;双下肢波形分化欠佳不良、波幅降低,L3、T11及皮层电位P40潜伏期延长。结论:梅毒可导致急性脊髓炎。对于中年腰腿痛、共济失调的患者应常规做梅毒血清学检查,以防止误诊。脊髓痨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腰段脊髓以上中枢神经受损。  相似文献   

2.
梅毒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性关节炎可发生于先天或后天梅毒 ,因而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直接由梅毒螺旋体侵入关节或由于脊髓痨后发生神经营养性关节病。1 X线表现1.1 先天性梅毒性关节炎 为双侧对称性浆液性滑膜炎 ,关节周围肿胀 ,关节间隙增宽 ,常伴有间质性角膜炎 ,由于主要是关节滑囊和滑膜受累 ,故不具有特征性 X线表现。1.2 后天性梅毒性关节炎 二期梅毒早期 ,可累及多数大关节 ,表现为关节肿胀 ,关节间隙增宽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积液相似 ,缺乏特征性。但常伴有其他梅毒症状 ,如淋巴结肿大 ,皮肤斑疹等。三期梅毒时 ,梅毒性骨炎和树胶肿可蔓至…  相似文献   

3.
夏科氏关节病又称神经营养不良性关节病,是由脊髓空洞、脊柱裂并脊髓脊膜膨出、多发性神经炎、截瘫、糖尿病、恶性贫血等疾病引起的慢性无痛性关节破坏性疾病,其中脊髓空洞引起的夏科氏关节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及皮肤科收治的23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麻痹性痴呆7例,脑血管梅毒9例,脊髓血管梅毒1例,脑膜炎型2例,脊髓痨1例。部分患者脑脊液单核细胞数升高(占56.5%)及蛋白升高(占91.3%)。磁共振(MRI)表现:脑血管型主要为脑叶、半卵圆区、基底核区、脑干、小脑等梗死灶;麻痹性痴呆7例表现为额颞叶、海马萎缩或异常信号;脊髓血管梅毒1例,表现髓内异常信号。青霉素治疗效果好。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性,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提示作用,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血液、脑脊液梅毒试验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电生理、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学检查特点。结果:确诊脊髓痨、麻痹性痴呆、梅毒性脑膜炎各1例。3例患者的血清学和脑脊液梅毒抗体均为阳性;脑脊液细胞数增加(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也有所增加。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所属分型有关,极易误诊,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为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地方性氟骨症膝关节损害是一个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可造成膝关节骨周,骨质的损害。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地方性氟骨症所致的膝关节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03/2011-10依据地方性流行病学、氟斑牙、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由氟骨症所致的膝关节损害患者9例,均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于置换前及本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与结论:膝关节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显示优5例,良3例,可1例。患者治疗后在疼痛、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明显改善。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地方性氟骨症所致的膝关节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梅毒性脑膜炎1例,麻痹性痴呆2例,脊髓痨4例;所有病例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或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为阳性。首诊均被误诊。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分型密切相关,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早期梅毒未能得到及时、正规和足量的治疗导致实质性神经梅毒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与人工假体置换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合理术式。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4月陕西省西京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17例,分别运用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和人工假体置换进行治疗。结果:17例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植物的松动脱出断裂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两组患者较术前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和人工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可延缓关节置换的时间,减少翻修及再次置换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神经梅毒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抛  黄焰  袁明贤  吴宏 《新医学》2010,41(12):786-788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15例;脑间质梅毒96例(脑膜梅毒18例,脑膜血管梅毒78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中枢性面舌瘫及阿-罗瞳孔;脑实质梅毒9例(麻痹性痴呆3例,脊髓痨6例),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双下肢阵发性闪电样剧痛、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膝反射和踝反射消失、龙贝格征阳性及阿-罗瞳孔。入院前无1例确诊,门诊均以脑血管病或头痛、头晕等收住院。结论:神经梅毒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对于疑似病例及时行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神经梅毒患者首发症状为痴呆3例、脊髓痨3例、脑梗死1例、脑膜炎1例、帕金森综合征1例和癫痫1例。10例患者的血浆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均呈阳性。腰穿脑脊液压力均正常,脑脊液蛋白增高9例,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4例。脑脊液TPPA阳性8例,RPR阳性5例。头颅MRI显示不同程度的脑萎缩,部分患者脑内或脊髓多发散在长T1长T2信号。驱梅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神经梅毒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持续的股神经阻滞效果好于单纯镇痛剂治疗(吗啡);而相对于持续的神经阻滞,单次注射法不需要专用的设备、特殊的仪器和专人管理,操作更加简单,费用也更低。目的:观察单次股神经传导阻滞联合神经康复治疗对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4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注射40mL2.5g/L的布比卡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由指定观察者对患者置换后的疼痛、吗啡用量、走动距离、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置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降低,吗啡用量减少,不良事件减少,卧床时间较短,步行距离较长,关节活动度较大(P〈0.05~0.01)。提示单次神经传导阻滞联合神经康复治疗能够明显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疼痛,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鸡尾酒疗法)是比较新颖的人工关节置换后镇痛方法,可以较好的控制置换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置换后镇痛方案中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6例实施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镇痛药液(包括罗哌卡因200mg、肾上腺素5mg、曲安奈德5mg),记录患者置换前后静止与活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伤口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未使用胃肠外阿片类药物,置换后1~3d静息痛和运动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平均为2.5d,置换后第二三天的膝关节平均主动活动度各为45°和55°,置换后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无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及组织坏死等并发症。说明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关节周围注射该镇痛药物在可减少置换后早期静止和活动状态疼痛评分,改善置换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且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以往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整体病情活动性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整体病情活动性的影响。 方法:纳入10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置换组48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联合内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61例单纯行内科药物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年检测类风湿因子、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功能评定采用Ishikawa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结果与结论:治疗前2组患者类风湿因子、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年,药物治疗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置换组(P〈0.05);2组治疗后2年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受累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疼痛、肿胀和主观感受方面,其中置换组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在短期内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性,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营养性关节病又称夏科氏Charcot关节是由于深部感觉障碍和反复性损伤而引起的关节病。笔者遇到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后快速康复外科治疗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国内一些医院开始了快速康复外科的研究与应用。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对全膝关节置换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45例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其进行置换前、置换中和置换后管理,以HS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对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患者置换后平均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置换前水平,同时置换后平均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置换前水平,显示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未发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HS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减少了手术应激及术后并发症,加速了患者康复,增强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国外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的数量已经快速增加超过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量,然而国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却远比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少,具体原因可能为患者对于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持不确定的态度。对于其具体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还需要更多的研究给予确认。
  目的:对经过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鞍山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同时通过跟踪随访,统计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肌力、置换前后膝关节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评分以及术后早期CPM应用情况,了解疗效,并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通过全膝关节置换后的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7.3±5.5,(98.4±7.9)°,治疗前的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45.8±5.7,(66.5±4.3)°,置换后较置换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与置换前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置换前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置换后早期CPM应用呈负相关关系(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具有重要的修复价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置换前膝关节疼痛评分、置换前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置换后早期CPM应用会影响其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神经梅毒的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MR成像特点,提高对神经梅毒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临床证实的13例神经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表现病变部位位于额叶(7例),顶叶(6例),颞叶(1例),基底节区(2例),脑桥(2例),小脑(3例),脊髓(2例),脑萎缩(1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脑膜型神经梅毒呈脑回样强化;脑膜血管性呈点状、片状不强化灶;树胶肿型见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周围有大片不强化的水肿带;脊髓痨型呈片状、条状不强化灶等.结论 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多样,早期诊断须综合分析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8.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了解其发病机制,早期及时的做出诊断,并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的预后非常重要。目的:综述近几年关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感染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2-01/2009-12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感染,total knee arthroplasty,infection",共检索到文献2673篇。此外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4篇。结果与结论:假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生物膜是抗生素难以将病原微生物灭除的主要原因。血液化验、细菌学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全膝关节置换的有效手段,但各有优点及不足,诊断时应结合各种检查结果综合考虑。目前,全膝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单纯应用抗生素、清创保留假体、彻底清创一期或二期假体再置换、关节融合和关节离断等治疗方式,每种治疗方案都有其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膝关节外翻畸形临床相对较少,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不如膝关节内翻畸形。对于置换入路、软组织松解方法步骤及假体选择目前均无统一看法。目的:总结病例资料,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一科同一组医师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37例(42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13个膝关节;女26例,29个膝关节。年龄56-78岁,平均63.7岁。对比分析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股胫角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的差异,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由置换前平均68.5°提高到置换后末次随访时平均108.5°,置换前股胫角平均16.82°。减少到置换后末次随访时平均5.62°,置换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平均39分提高到置换后末次随访时88分,末次随访时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疗效肯定,是改善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目前仍面临挑战,为获得良好的力线及恢复恰当的软组织平衡,需制定个体化的置换方案。目的:观察个体化设计一期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同侧股骨关节外畸形安全及可行性。方法:纳入膝骨关节炎合并同侧股骨关节外畸形患者8例,根据置换前计划,5例患者进行关节内代偿截骨治疗,3例患者行关节外矫正截骨,记录肢体多平面畸形和软组织条件。主要评估指标包括 HSS评分,WOMAC评分和力线偏差。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29个月,患者HSS评分从置换前32.5分提高至置换后87.5分,WOMAC从置换前的37.1分提高到置换后88.8分(P〈0.05)。力线偏差(无论是内翻或外翻)由置换前的17.1°变到置换后1.4°(P 〈0.05)。所有患者关节外矫正截骨的病理3个月内截骨端愈合,无置换后感染,假体松动或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仅1例患者残留5°膝过伸。结果证实,依据个体化的置换前计划,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同侧股骨关节外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