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最大程度保留肌腱的生物活性是进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条件。目的:通过比较选择出最佳的肌腱常温保存方法。方法:使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兔肌腱随机分为4组:新鲜肌腱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无水甘油Ⅰ组(肌腱梯度脱水后在无水甘油中保存)、无水甘油Ⅱ组(肌腱直接在无水甘油中保存),分别于保存的第2,4,7个月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无水甘油Ⅰ组肌腱细胞完整率明显高于无水甘油Ⅱ组。电镜观察发现,无水甘油Ⅰ组大部分肌腱细胞形态正常,肌腱组织结构完整;无水甘油Ⅱ组保存4,7个月后细胞核凝固、固缩、崩解状。无水甘油Ⅰ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明显高于无水甘油Ⅱ组。说明肌腱经梯度脱水后在无水甘油中常温保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背景:如何处理和保存同种异体肌腱,使之尽可能保留生物活性并降低其免疫原性是近年研究热点。目的:将保存于无水甘油的兔肌腱进行同种异体移植,观察移植后肌腱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将兔肌腱经特殊处理后,常温避光保存在无水甘油中,保存7,12个月后取出肌腱,移植到兔后腿屈肌腱中。饲养3个月后处死并取出移植的肌腱,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石蜡切片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石蜡切片示肌腱纤维排列尚整齐,细胞形态正常,切片某些区域细胞密度较正常组低,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示肌腱纤维排列整齐,细胞形态正常。结果提示经无水甘油保存的肌腱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后,在组织学上与正常肌腱相似,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背景:如何处理和保存同种异体肌腱,使之尽可能保留生物活性并降低其免疫原性是近年研究热点。目的:将保存于无水甘油的兔肌腱进行同种异体移植,观察移植后肌腱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将兔肌腱经特殊处理后,常温避光保存在无水甘油中,保存7,12个月后取出肌腱,移植到兔后腿屈肌腱中。饲养3个月后处死并取出移植的肌腱,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石蜡切片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石蜡切片示肌腱纤维排列尚整齐,细胞形态正常,切片某些区域细胞密度较正常组低,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示肌腱纤维排列整齐,细胞形态正常。结果提示经无水甘油保存的肌腱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后,在组织学上与正常肌腱相似,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寻找一种同种异体组织保存液,使保存的肌腱具有最大程度的生物活性.目的:使用无水甘油在常温下对兔子肌腱进行保存,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形态和肌腱活性.方法:使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兔肌腱,并常温避光密封保存在无水甘油中,在保存2,4,7,12个月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石蜡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肌腱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使用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学实验观察肌腱的生物学活性.结果与结论:2,4,7,12个月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石蜡切片示大部分细胞细胞膜完整,细胞核规则,肌腱组织结构存在.透射电镜结果示细胞呈静止状态,核形态正常.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学实验示肌腱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结果说明使用特殊的方法处理兔肌腱并在无水甘油中常温避光保存12个月,肌腱的组织结构、大部分细胞的细胞形态和肌腱生物活性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5.
鸡肌腱的玻璃化冷冻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适合于肌腱玻璃化冷冻保存的溶液及保存程序,并通过细胞培养来进一步检测玻璃化肌腱的活性。方法:实验于2003-11/2005—0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实验包括(1)筛选与检测:取来亨鸡30只,切取屈趾深肌腱,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新鲜鸡肌腱组,玻璃化组。运用正交设计和肌腱活性快速检测技术,筛选出适合鸡屈趾肌腱玻璃化保存程序,再从6种玻璃化溶液中(二甲基亚砜+乙酰胺+丙二醇+聚乙二醇;乙二醇+二甲基亚砜+蔗糖;乙二醇+二甲基亚砜+丁二醇;丙二醇+二甲基亚砜+蔗糖;二甲基亚砜+乙酰胺+丙二醇;二甲基亚砜+丙二醇)筛选出适于肌腱玻璃化保存的配比方案。②细胞培养:将玻璃化法保存鸡屈趾深肌腱进行细胞培养,观察培养后细胞的存活情况,以了解玻璃化法保存肌腱的细胞活性。结果:①通过统计学分析,肌腱玻璃化保存的最佳程序为平衡处理选择4℃3个浓度梯度、平衡时间选择4℃30min、洗脱处理选择4℃3个浓度梯度、洗脱时间选择4℃20min。玻璃化溶液二甲基亚砜+丙二醇为的最佳配比方案。②应用酶消法测得新鲜肌腱活性为89.26%,玻璃化法优化组合所保存肌腱的活性为78.49%。(3)将玻璃化组肌腱进行细胞培养,细胞第8天自组织块周边长出,第21天后传代,培养3代后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玻璃化组肌腱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新鲜肌腱组相似。④将两组肌腱所培养的细胞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经鉴定均为肌腱细胞。结论:玻璃化法冷冻保存的肌腱具有良好的细胞活性,经细胞培养获得成功,其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6.
背景:异体软骨移植是治疗关节软骨缺损主要手段,寻找软骨组织保存方法来降低移植软骨的免疫原性已成为临床上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目的:比较慢速梯度降温法、玻璃化法与60Co射线照射+梯度降温法对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物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关节软骨块随机分为4组:新鲜组不采取任何措施;慢速梯度降温组给予程序降温法保存关节软骨;玻璃化组利用玻璃化溶液处理后保存;60Co射线照射+梯度降温组给予60Co射线照射后,再按程序降温法保存关节软骨。保存8,15,30,60d后关节软骨块经细胞培养及扩增后制备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关节软骨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Ⅱ抗原表达率。结果与结论:经过保存后,慢速梯度降温组、玻璃化组和60Co射线照射+梯度降温组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和Ⅱ抗原表达率有大幅下降,与新鲜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前3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各保存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表达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并且在30d时3种不同保存方法保存的软骨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表达率就降低到最低。预示着经保存处理的关节软骨可能会提高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Ⅱ区与V区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38例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依损伤部位分Ⅱ区组20例(46指)和V区组18例(44指)。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背侧石膏托固定、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等治疗。术后12周时进行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AM )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V区组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Ⅱ区组(P<0.05)。V区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Ⅱ区组(P<0.01)。结论: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安全有效,而且V区损伤后手指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优于Ⅱ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腱鞘内注射透明质酸钠(SH)在手指屈伸肌腱损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20例手指屈伸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术中腱鞘内注射SH治疗。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时肌腱修复效果、受损肌腱恢复情况、上肢功能[采用Car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UEFT)评定]及肌腱粘连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临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肌腱滑动距离长于对照组,肌腱愈合回声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UEFT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肌腱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腱鞘内注射SH治疗可提升手指屈伸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肌腱功能恢复,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提高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无症状期 HIV感染者CD4^+和CD8^+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以无症状期 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Ⅰ、Ⅱ和对照组Ⅰ、Ⅱ,治疗组予肌肉注射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比较分析4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CD4^+和CD8^+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Ⅰ、Ⅱ的CD4^+、CD4^+/CD8^+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Ⅰ、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毒载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 CD4^+、CD4^+/CD8^+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无症状期 HIV感染者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 HIV病毒载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琴  黄涛  陈燕花  夏晓萱 《中国康复》2013,28(6):449-450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41例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46指)和对照组21例(48指).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采用早期主动运动方案;对照组术后制动3周后开始康复治疗.术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系统评定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指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脱细胞异体真皮被自体组织取代后即不被机体视为异物,可减少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能够达到重建腱鞘后在体内永久存留的可能性。 目的:探寻脱细胞异体真皮重建腱鞘结合玻璃酸钠预防肌腱粘连松解后再粘连的效果。 方法:将腕部肌腱损伤修复后粘连需要再次手术行肌腱松解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6)与对照组(n=30)。试验组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后,以脱细胞异体真皮缝合成直径大于肌腱的套管状套于肌腱粘连处,使套管达到远近端未粘连部分各1 cm,缝合固定重建腱鞘两端于周围组织,套管内注射玻璃酸钠,缝合伤口;对照组肌腱松解后直接缝合伤口。术后随访半年,对比两组肌腱松解情况及再次粘连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26例患者51根肌腱,有效49根,无效2根,有效率为96%;对照组30例患者58根肌腱,有效46根,无效12根,有效率为7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以脱细胞异体真皮重建腱鞘结合玻璃酸钠预防肌腱粘连松解后再粘连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CCR1、CCR2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疗效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初发MM病人骨髓中MM细胞表面CXCR4、CCR1、CCR2的表达情况。患者分为2组,表达至少1个趋化因子受体的归为趋化因子受体表达阳性组(Ⅰ组),不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归为趋化因子受体表达阴性组(Ⅱ组)。经过化疗3、6个月后分别评价和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显示:经过化疗3个月后,Ⅰ组患者(34例,中途失访3例)化疗有效率80.6%(25/31),Ⅱ组患者(14例)化疗有效率50%(7/14);经过化疗6个月后,Ⅰ组患者化疗有效率83.9%(26/31),Ⅱ组患者化疗有效率50%(7/14),无论经过化疗3个月还是经过化疗6个月,2组患者的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4、CCR1、CCR2可以作为预测MM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仍有许多的争议及未知因素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目的:比较分析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过程中股骨端分别使用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在关节镜下使用4股自体腘绳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实验组25例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钢板固定,对照组20例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结果与结论:经过6-21个月的随访,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达正常范围。Lachman试验中实验组Ⅰ度阳性2例,对照组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均阴性。两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随访早期均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骨道增宽程度强于实验组(P〈0.05)。说明两组早期总体临床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樊继强 《临床医学》2012,32(4):10-11
目的观察合并血脂增高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治疗后复发情况。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8例酒精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血脂有无增高分为血脂增高组(Ⅰ组)和血脂正常组(Ⅱ组)。分别观察血清淀粉酶(AM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体质量指数,治疗后转归及复发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比较,TG、CHO、ALT、AST、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体质量指数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Y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重症比例、6个月内复发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血脂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较重,治疗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其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目的:观察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疗效,以及其作为异种肌腱移植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将40只日本大白兔制作双后肢跟腱缺损实验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2组,脱细胞猪肌腱组用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修复,自体肌腱组用自体肌腱修复,术后用3-0肌腱线改良HEMI-KESSLER法进行端端原位吻合.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2周内,脱细胞猪肌腱组与自体肌腱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两组移植后局部反应小,伤口一期愈合,屈踝功能恢复正常.③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结果说明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能成功修复兔跟腱缺损,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移植排斥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使用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对家兔移植VX2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开腹接种法在日本大白兔左前叶肝脏建立荷瘤兔模型,2周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有肿瘤生长无腹水且血供丰富的兔作为研究对象。Ⅰ组(n=10):仅行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Ⅱ组(n=10):行经肝动脉超液态碘油栓塞;Ⅲ组(n=10):行经肝动脉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栓塞。观察家兔的麻醉苏醒至正常进食时间及其一般情况。14天后处死家兔,测量原发肿瘤的大小、计数肝内转移灶的数目、腹腔有无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家兔麻醉苏醒至正常进食时间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Ⅰ组明显延长(P〈0.05);其它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肝内平均原发灶大小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较Ⅰ组明显缩小(P〈0.05);肝内平均转移灶数目Ⅱ组比Ⅲ组明显增多(P〈0.05),Ⅰ、Ⅲ组间及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内及正常肝组织内测VEGFⅠ、Ⅲ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第Ⅰ、Ⅲ组(P〈0.05)。结论:经肝动脉栓塞肝癌可能促进VEGF的表达而导致肝内转移,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行肝动脉栓塞可抑制单纯栓塞治疗后VEGF的增强表达。控制原发灶生长和肝内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