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以及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入选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注射治疗,C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及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D-dim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术后3 d,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C组患者D-dimer、hs-CRP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 0. 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及利伐沙班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三种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可以有效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3.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药物在80岁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80岁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利伐沙班治疗28例(利伐沙班组),传统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或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7例(传统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内的复发、出血、死亡及总体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内,两组复发、出血、血栓相关死亡及抗凝总体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及其肿瘤患者亚组的全因死亡均低于传统抗凝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药物在80岁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4100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12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基础及机械预防,预防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药物抗凝剂利伐沙班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例数.结果 预防组发生深静脉血栓0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Rivaroxaban)与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和用药安全。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6例,利伐沙班组患者于术后6h内口服利伐沙班(10mg×1次/d),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于术前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2500AXa IU×1次/d),分别于术后14、28d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双下肢DVT形成情况、肺栓塞(PE)发生率、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不良反应等。结果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分别为3.57%及12.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PE发生率、手术前后APTT、PT、PLT等凝血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8.
背景:现中国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为利伐沙班,但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同时,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具有良好预防效果,但对于能否将其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规用药至今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比较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324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于置换后12 h,分别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干预治疗14 d。所有患者均随访4周。 结果与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P0.05)。结果证实,利伐沙班拥有较强抗凝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差异。阿司匹林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抗凝治疗的一部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及全髋置换的患者167例,其中全髋置换患者114例,膝关节置换患者53例。以患者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n=84):术后6 h内开始使用利伐沙班10 mg/d,1次/日,口服,膝关节置换术2周,全髋置换术5周。低分子量肝素钙组(n=83):手术前2 h及手术后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2500 IU,5 d。疗效评定:术前与术后行双下肢静脉超声,了解深静脉管腔大小改变、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于实验开始前和治疗2 d、5 d、1周、2周、5周末各测定1次。结果①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中有9例发生DVT(10.7%);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15例患者发生DVT(18.1%)。②下肢静脉管腔大小前后变化比较:股浅静脉狭窄>2 mm者,利伐沙班组中有23例(27.4%),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38例(45.8%);腘静脉狭窄>2 mm者,利伐沙班组中有27例(32.1%),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47例(5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凝血功能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0 s以上者,利伐沙班组0例(0%),低分子量肝素钙23例(27.7%)(P<0.01)。结论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低分子量肝素钙效果更佳,且凝血功能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彬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703-3704
选择高龄骨折患者114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术后以利伐沙班实施抗凝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以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血红蛋白量、D-二聚体、PT及APTT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3.5%及12.3%,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间的血红蛋白量、D-二聚体、PT、APTT相互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利伐沙班相较于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目的:探讨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中药和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比较中药和西药在治疗和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磺达肝癸钠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大于依诺肝素,利伐沙班在减少关节置换后患者隐性失血量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中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上选用益气活血和改善血液循环的方法,如活血通脉汤、桃红四物汤等,还有补阳还五汤、佛手通瘀汤、活血通栓饮、加味桃核承气汤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治疗效果方面均较好。中西药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药或中西药联合对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西药效果相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使用分层搭扣式脚垫预防DVT,对照组使用普通脚垫预防DVT,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肢肿胀消退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住院时间研究组为(6.80±1.26)d,对照组为(7.47±1.81)d;肿胀消退时间,研究组为(4.47±1.28)d,对照组为(4.90±1.75)d;两组住院时间和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3.034,-1.986;P〈0.0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研究组为4%,对照组为14%;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上,研究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2%,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骨关节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31,-3.129;P〈0.05)。结论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能有效预防HR术后DVT的发生,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足底动静脉泵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使用足底动静脉泵预防深静脉血栓,对照组21例行双下肢手法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在术后3、7、14 d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远近端有无静脉血栓,同时测量大腿的周径。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对照组7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x^2=3.88,P<0.05;两组下肢周径比较,P<0.001。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足底动静脉泵能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莫军 《中国临床护理》2011,3(5):392-39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关节病、意外跌倒致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及股骨颈骨折有效、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严重并发症之一[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自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3月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51例(151髋),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深静脉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合并症、术前服用糖皮质激素、甘油三酯(TG)、CHOL、患髋既往手术、术中输血、术中出血总量、血红蛋白、白蛋白、骨水泥的使用、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手术前后Harris评分等资料进行收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对比发现:血栓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TG与非血栓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资料对比显示:血栓组患者骨水泥的使用情况以及手术持续时间与非血栓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VT形成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TG、骨水泥以及手术时间为影响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G≥1.7mmol/L、使用骨水泥以及手术时间过长为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关节终末期病症的必要手段,然而并发症、人工关节的翻修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本篇文章通过介绍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复健,营养补充等几大方面进行综述论证,总结近年来对于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开展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循证护理,制订审查指标,分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方法 以知识转化模式为理论指导,纳入适宜临床情境的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证据24条,制订6条审查标准和33个审查条目,以患者为单位现场观察护士的预防行为,依据基线审查结果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循证实践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结果 6条审查标准的临床依从率为0~100%,其中,护士对患者和(或)照顾者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宣教(0)、护士能正确执行物理预防医嘱(62%)、护士能正确执行药物预防医嘱(81%)、科室开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方案落实的质量控制(21%)存在改进空间。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包括缺乏健康宣教工具和相关流程,护士欠缺相关知识、重视性不足和工作繁忙,以及患者理解力低和参与度低等,促进因素包括组织领导力强、医护团队合作密切、移动护理设备充足、循证科研力量扎实等,据此制订了相应的行动策略。结论 该研究基于循证并结合临床专业人员判断制订的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证据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循环驱动仪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88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加用循环驱动仪治疗为循环驱动仪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为传统干预组。术后4~7d行患侧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疗效经字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循环驱动仪组疗效优于传统干预组。结论循环驱动仪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