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指血清学检测HBsAg阴性,而血清和/或肝组织HBV DNA阳性的一种HBV感染状况[1],这种感染状态可发生于抗-HBc和/或抗-HBs阳性的患者,也可见于HBV血清标志物均阴性的个体[2].临床上约5%~10%慢性肝病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常规生化和血清学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其中一部分患者通过肝穿刺活检和(或)血清HBV DNA的检测,确诊为隐匿性HBV感染[3,4].而隐匿性HBV感染可引起不明原因肝病,甚至可能引起肝细胞肿瘤[5],此外,隐匿性HBV感染者还可能作为传染源造成HBV的传播.我国HBV感染常见,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7.18%[6,7],而对隐匿性HBV感染所致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报告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分析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中河南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示范区中187例经血液途径感染HIV-1者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与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HBeAg与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淋巴细胞;采用制备膜选择性吸附DNA的方法抽提HBV DNA,并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187例HIV-1感染者中,HBsAg阳性9例(4.81%),HBsAg阴性178例(95.19%);抗-HCV阳性143例(76.47%),抗-HCV阴性44例(23.53%);HIV-1/HBV/HCV三重感染者6例(3.21%)。178例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中,合并隐匿性HBV感染53例(29.78%)。抗-HCV阳性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42例(29.37%),抗-HCV阴性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11例(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阳性/抗-HCV阴性患者的HbsAg阳性例数、抗-HBs阳性例数、CD4+T淋巴细胞数、单独抗-HBc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血传播感染HIV患者中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HCV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经输血传播感染HIV患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对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进行HBV DNA检测是有必要;HIV合并HCV感染不能增加隐匿性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和肝组织HBsAg、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组化检测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特异性标志.笔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和肝组织HBsAg、HBcAg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做对照比较,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肝组织HBsAg、HBcAg的复制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指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在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根据血清、生化、病毒学和辅助检查可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携带者和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4种。而全球约有一半的人生活在HBV感染的高流行区,3-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15%-25%的患者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为解决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世界各地的肝病专家针对当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指南。尽管地域不同,但每个指南中均以抗病毒治疗作为主要内容,其重要性由此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HBsAg、HBeAg滴度与HBV DNA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变及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对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在14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15例乙型肝炎肝硬变(LC)患者及146例肝癌(HCC)患者中,采用荧光PCR定量法和Abbott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测定HBV DNA定量水平及HBsAg和HBeAg的滴度,分析它们在这3组患者中的变化。结果:①HBeAg定量值在3组患者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9.944,P=0.007);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变组、肝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147,P=0.042;χ2=9.499,P=0.002);肝硬变组与肝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747,P=0.387)。②在不同HBeAg状态下,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变组患者中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549,P=0.012;t=2.428,P=0.017);HBsAg定量值在肝癌组中无显著性差异(t=1.375,P=0.171);HBV DNA定量值在3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Z分别为3.148、6.544、4.520,P<0.05)。结论: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HBsAg、HBeAg及HBV DNA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将三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数据。  相似文献   

6.
有关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已有不少报道,本文着重对HBV与HBV复制关系进行研究。现将31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患者血清:各类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全部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急肝)6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90例,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60例,诊断按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乃玲  韦玉芳  赵文海  曾凡荣  刘丽 《江苏医药》2006,32(7):625-627,i000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阴性而有病毒复制者的产生原因。方法 65例肝活检患者中16例血清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2次以上检测全部阴性。6例血清ALT水平多次检测正常,结合病史诊断为HBV携带者;8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2例为肝硬化。结果 6例HBV携带者中4例病毒负荷10^4~10^5 copies/ml,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为G1、S1 8例慢性肝炎中4例血清病毒〉10^5~10^6 copies/ml,2例肝硬化者低于10^4 copies/ml。免疫组化肝组织所见有HBsAg或/和HBcAg表达。结论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HBsAg、HBeAg滴度与HBV DNA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HBsAg 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对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在1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146 例肝癌患者中,采用荧光PCR定量法和Abbott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分别测定HBV DNA定量水平及HBsAg和HBeAg的滴度, 分析它们在这三组患者中的变化。结果1.HBeAg定量值在三组患者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9.944,P=0.007);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肝癌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47,P=0.042; x2=9.499,P=0.002);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747,P=0.387)。2.在不同HBeAg状态下,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患者中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9,P=0.012;t=2.428,P=0.017);HBsAg定量值在肝癌组中无统计学意义(t=1.375,P=0.171);HBVDNA定量值在三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3.148、6.544、4.520,P<0.05)。 结论 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HBsAg、HBeAg及HBV DNA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将三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数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查合格献血员中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减少输血传播乙肝病毒的检测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2月~2007年8月黑龙江省医院收取血站合格全血标本560例.应用生化仪复检肝功能、酶联免疫方法复检HBV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浆HBV DNA载量,应用Х^2检验方法统计分析。结果:560例HBsAg阴性献血员血浆HBV DNA阳性率为11.07%,HBV DNA含量(9.72±8.95)×10^3copy/ml,HBV DNA检出率与性别、年龄无关,抗-HBc抗体阳性人群中HBV DNA检出现率较高。占17%,抗-HBs阳性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全阴性也可检出HBV DNA。结论:HBsAg阴性献血员中存在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现行的输血筛查存在HBV漏检.为毖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原因。应重视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HBV的输血传播,应在现有的血液筛查中增加HBV核酸检测及HBV M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慢性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所有患者HBsAg均为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所有患者病程均大于6个月。结果 120例患者仅4例肝组织活检完全正常,其余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结论肝活检可作为判断慢性HBV携带者纤维化程度、肝病活动性及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HBV感染有关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HBVM)下HBsAg、HBV-DNA定量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HBV感染患者,将与HBV感染有关的肝脏疾病分为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组患者。3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HBsAg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HBV-DNA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HBVM检测。结果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组患者当HBVM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时,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BVM为HBsAg、抗-HBe、抗-HBc阳性时与HBsAg、抗-HBc阳时,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随着疾病的进展,HBVM在发生着变化,HBsAg、HBV-DNA含量降低并不意味着肝炎疾病得到控制;相反,疾病有可能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肝硬化或肝癌发展,临床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标志物HBV—M水平复制、肝功能状态、肝内炎症的关系。方法:对105例除甲、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的混合与重叠感染患者中的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HBV—M采用EUS法。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水平变化。在HB8Ag阳性患者中,HBV DNA水平与肝脏B超异常相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乙肝疫苗、微卡联合潘生丁免疫治疗可促进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完全阴转者,ALT持续正常,联合应用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已发现部分血清HBsAg阴性的个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阳性,称之为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这种感染状态可发生于抗-HBs和(或)抗-HBc阳性的患者,也可见于HBV血清学均阴性的个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东博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定量检测及其与患者的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0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4组,保证各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并对各HBV cccDNA含量的高低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果研究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治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组患者的基因型和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论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和HBV ccc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生率较高,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肝组织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HBV感染及复制的特异性标志。HBV闭合环状DNA(HBV  相似文献   

16.
邝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25-25,28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慢性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所有患者HBsAg均为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病程均〉6个月。结果:84例仅4例肝组织活检完全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结论:慢性HBV携带者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血清ALT及HBA 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炎症活动度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定量的关系.方法对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ALT及HBV DNA.结果患者血清ALT与炎症活动度不一致率为24.74%(24/97).中度及重度慢性肝炎组不一致率达43.33%(13/30),高于轻度慢性肝炎组的不一致率16.42%(P>0.005).各级慢性乙型肝炎中HBV定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LT不能完全反应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度,而HBV DNA定量检测亦无助于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组织HBV cccDNA的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定量检测36例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的肝组织cccDNA的水平,观察cccDNA与HBV DNA、HBsAg的关系及HBeAg血清转换组与未转换组cccDNA的变化。结果肝组织cccDNA与血清HBsAg滴度正相关(r=0.625,P<0.05)。停药后随访24周,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12例患者,其cccDNA与病毒反跳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24周时cccDNA与明显低于病毒反跳者。结论 cccDNA的含量与HBsAg的含量相关,cccDNA的动态监测可以预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由HBV的基因编码所决定的,存在于Dane颗粒外壳及小球状和管状颗粒中。感染HBV后血中检出HBsAg的时间一般为4周至6个月。血清中检出HBsAg,可以是携带者,也可以发病。乙型肝炎之潜伏期、急性期、迁延性、慢性活动性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无症状携带者均可检出HBsAg,这提示他们均已被HBV感染。单项HBsAg(+)不能作为诊断肝炎的唯一依据,HBsAg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液、胃黏膜及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存在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及乙型肝炎病毒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同时行胃镜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液、血清中HBsAg、HBeAg、anti-HBs、anti-HBe、anti-HBc,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检测胃黏膜组织中HBsAg、HBcAg。结果 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胃液中HBsAg、HBeAg的检出率分别为80.0%、25.0%。其胃液中的HBsAg、HBeAg与血清中HBsAg、HBeAg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血清中HBsAg、HBeAg阴性者,胃液中HBsAg、HBeAg出现阳性。60例慢性HBV感染者胃黏膜组织中HBsAg和(或)HBcAg阳性29例,在胃黏膜组织中单项HBsAg阳性2例,单项HBcAg阳性10例,同时阳性17例,胃黏膜中HBsAg、HBcAg与血清中的HBV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0例慢性HBV病毒感染者中29例胃黏膜组织中可检测到HBsAg和(或)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