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惠儿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本组术前超声显示肠系膜血管关系异常7例,诊断肠旋转不良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肠扭转2例。结论术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方法,超声检测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及位置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一旦探测到漩涡征即可提示肠扭转,通过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本组术前超声显示肠系膜血管关系异常7例,诊断肠旋转不良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肠扭转2例。结论术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方法,超声检测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及位置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一旦探测到漩涡征即可提示肠扭转,通过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79年~2006年收治的68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随年龄而异,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期,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本组全部采用Ladd抯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合并其它畸形12例,占17.6%.治愈60例(88.2%),死亡8例(11.8%)。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1979年~2006年收治的68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随年龄而异,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期,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本组全部采用Ladd抯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合并其它畸形12例,占17.6%.治愈60例(88.2%),死亡8例(11.8%). 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肠梗阻常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外科于1967~1983年间经手术证实确诊,而临床诊断延误的11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通过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结果: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在术前均得到确诊.结论: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是提高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9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78例,女18例,年龄4d~17岁。新生儿期以胆汁性呕吐为特点。非新生儿期以复发性呕吐、慢性间歇性腹痛及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为主,可出现便秘、腹泻、血便或黄疸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空肠曲或空肠位置异常和盲肠位置异常等征象,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组均行Ladd's手术,12例绞窄性肠扭转患儿均作肠切除。其余合并症同期手术。术后痊愈87例,治愈率9l例,5例死亡,4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肠扭转导致肠坏死或合并其它严重畸形。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其认识不足,缺乏重视是发生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超声与CT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锁仁静  李亮  吴梦琦  沈琪  胡俊 《安徽医学》2010,31(11):1324-1325
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诊断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儿术前行CT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18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5例误诊为肠套叠。30例患儿术前行彩超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22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1例漏诊。结论超声和CT均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3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声像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术前彩色多普勒确诊28例,漏诊6例。28例中彩色多普勒出现了"漩涡征"血流信号,诊断明确;6例漏诊者未见明显"漩涡征"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具有无创易行、重复性好、能迅速做出诊断的优点,可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晚发性肠旋转不良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晚发性肠旋转不良诊疗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明确诊断的12例儿童晚发性肠旋转不良病例进行了回顺性分析.结果:6例上消化道造影和4例钡灌肠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空肠曲或空肠位置异常和盲肠位置异常等征象明确诊断,术中诊断2例,所有病例均行Ladd's手术.平均住院12.8天,平均随访21个月.2例出现术后肠粘连,其中1例予以手术.结论:了解晚发性肠旋转不良病例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术前12例得到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果: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12例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位置关系异常。10例SMV位于SMA左侧,(其中2例出现“漩涡征”),2例SMV位于SMA前方。2例SMV与SMA位置正常(SMV位于SMA右侧),所有患儿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结论:超声检查肠系膜上血管的位置关系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发现SMV位于SMA左侧或前方,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出现“漩涡征”则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一组1992年1月至2003年4月间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2例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新生儿11例,婴儿及儿童21例。平均2.8岁,男:女=2.2:1。X线检查呈典型“双泡征”9例、回盲部位置异常20例。剖腹探查明确诊断4例。全部采用Ladd手术,另加回肠结肠倒侧吻合术1例、肠切除吻合术3例、肠外置术1例。2例新生儿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起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新生儿病例,梗阻症状严重,诊断容易;婴儿及儿童病例,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间歇性腹痛应常规做钡灌肠检查。Ladd手术效果较好。早期诊治,早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X线表现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尤以新生儿最为多见。延误诊断有时会造成中肠扭转致肠坏死的致命后果。1990—2002年,我们对手术证实28例(不包括肠闭锁、脐膨出)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在临床上对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应用和诊断意义.方法:分析该院六年来入院接受治疗的30例小儿肠旋不良并中肠扭转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结果:在30例患者中,在手术前,有22例患者被诊断出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均出现典型或非典型旋涡,在手术中均被证实.其中11例伴有肠壁增厚、肠腔积液,,6例肠系膜上静脉扩张,3例部分肠断坏死,1例合并空肠狭窄,1例出现腹腔囊性肿块.结论:超声可根据SMV与SMA的位置关系及有无旋涡判断是否存在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是患儿的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呕吐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512例住院新生儿呕吐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12例中内科疾病致呕吐458例,占89.5%,其中感染性疾病172例,以肠炎、呼吸道感染、坏死性肠炎多见。非感染性疾病286例,以早产儿、咽下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假性肠梗阻多见。外科疾病引起的呕吐54例,占10.5%,以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胃肠穿孔、肠闭锁、狭窄多见。结论掌握新生儿呕吐临床特点,并选择合适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的诊治措施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2年10月~2009年1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11例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诊断1例,术前确诊为10例,11例患者经手术均得以证实.手术均行Ladd's术,9例切除阑尾,平均住院日为10.6 d,均痊愈出院.结论 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治疗以及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雷沺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Z):38-3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0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病例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4例(其中1例伴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闭锁3例(其中1例伴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狭窄2例,环状胰腺3例(其中1例伴十二指肠前门静脉)。术后痊愈19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加强术后护理,可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X线检查对婴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38例。给予所有患儿X线扫描诊断,并对诊断准确率进行统计。结果:38例疑似患儿均经病理学全部确诊为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通过X线检测确诊32例,确诊率为84.21%。结论:X线检查婴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炳  陈宗义 《河北医学》2000,6(8):695-697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回顾分析1981年1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d ̄30d 10例,1 ̄2月5例,1 ̄3岁3例。诊断方法有腹部直立位平片、结肠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全部病例作了Ladd氏手术,其中3例同时处理合并畸形。结果:15例存活,随访时无症状。3例术后死亡。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 :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 ,术前 12例得到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 ,12例肠系膜上静脉 (SMV)与肠系膜上动脉 (SMA)位置关系异常。 10例SMV位于SMA左侧 ,(其中 2例出现“漩涡征”)。 2例SMV位于SMA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