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耳聋的遗传基础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遗传异质性。在人类约有15种连接蛋白,现证实有4种连接蛋白与遗传性耳聋有关,本从它们在组织和器官的表达、突变类型、引起耳聋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耳聋是最常见的严重影响言语交流的残疾之一,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新生聋儿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引起耳聋的致病基因和突变种类众多,其中,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被确认为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DNA的重要变异形式,并且可以通过干扰基因表达来调控表型,是影响人类某些疾病的重要因素,其在遗传性耳聋致病机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致病性CNVs被发现、鉴定及定位。本文就目前CNVs与遗传性耳聋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详细阐述CNVs在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孕17周以内妇女和携带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基因孕妇的配偶开展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遗传咨询以及后续服务研究,探讨如何对遗传性耳聋进行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抽取外周血2~3ml,采用二代测序法(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检测18个基因中100个位点;对携带致聋基因突变孕妇的配偶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存在耳聋高风险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1737例孕妇中查出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者126例,携带率为7.25%。其中GJB2基因携带者49例,携带率为2.82%;SLC26A4基因携带者51例,携带率为2.94%;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16例,携带率为0.92%;GJB3基因携带者9例,携带率为0.52%;GPR98基因携带者1例,携带率为0.06%。根据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原理,共有103例携带者的配偶需做检测,最终78名孕妇配偶进行了检测,发现6对夫妇携带相同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耳聋基因,存在25%生育聋儿的几率。其中2个家庭行产前诊断,均非遗传性耳聋患儿;未行产前诊断的4例中,1例不明原因流产,1例产后确诊为遗传性耳聋患儿,1例产后确诊为听力正常的复合杂合突变患者。结论在拟孕或孕17周以内妇女中普遍开展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可以评估生育聋儿或耳聋发生风险,并让受检者有选择妊娠结局和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进而降低耳聋发生率,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肌球蛋白家族在遗传性耳聋的致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详述了近年来发现的与遗传性耳聋表型特征相关的肌球蛋白基因的作用及功能,对理解遗传性耳聋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耳聋高危人群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如何对遗传性耳聋出生缺陷进行有效的三级预防。方法抽取外周血2~3ml,采用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18个基因中100个位点的二代测序法,对2018年至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71例耳聋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及结果分析。结果共发现169人携带致聋基因变异,检出率62.36%。其中GJB2基因80例(纯合17例,杂合39例,复合杂合24例),占29.52%;SLC26A4基因60例(纯合11例,杂合30例,复合杂合19例),占22.14%;mtDNA12Sr RNA基因23例(1555A>G均质18例,1494C>T均质3例,7444G>A均质2例),占8.49%;GJB2/SLC26A4双杂合突变型2例,占0.74%;GJB2/MT-CO1双杂合突变型4例,占1.48%。结论婚前、孕前对听力正常人群进行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检出携带者,并根据耳聋基因的遗传方式进行相应的婚育指导、后代耳聋风险评估及必要的产前诊断,让受检者有选择妊娠结局和采取措施预防耳聋发生的机会,从而有效预防和降低遗传性耳聋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耳聋中60%由遗传因素导致,通过基因筛查明确遗传风险、通过基因诊断明确耳聋分子病因,能够阻断遗传性耳聋在家庭内的垂直传递,是耳聋防控的有效手段。本文就耳聋基因诊断方法和检测基因范围的选择、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和携带者筛查的意义及筛查位点纳入原则、检测前及检测后遗传咨询等进行探讨,期望促进遗传性耳聋规范化筛查与诊断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耳聋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和综合征性耳聋(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SHI)。各种遗传性耳聋的临床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耳聋具有遗传异质性,即某种临床表型的遗传性耳聋可由几种不同的致病基因所致,其在听力学和耳科学方面的临床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DFNA2就是遗传性耳聋遗传异质性的一个代表性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连接蛋白基因和遗传性耳聋及角皮病有明确的相关性.现有4个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角皮病,即:GJB4、GJB2、GJB3和GJB6,其中3个基因既可导致遗传性耳聋,即GJB2、GJB3和GJB6,而GJB4是否与遗传性耳聋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为证实GJB4和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在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中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60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先证者进行GJB4的突变检测,其中32个显性遗传,28个隐性遗传.结果发现了四种碱基改变:109G>A、3'UTR 17 A>G、611A>C和507C>G.109G>A和3'UTR 17A>G是新发现的碱基改变,但在家系突变检测中证实为多态.611A>C和507C>G两种碱基改变是已报道的多态,611A>C是我们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多态.结论本研究发现了GJB4的109G>A和3'UTR 17 A>G两种新多态,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未能最终证实GJB4为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可是从该基因背景来分析GJB4仍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耳聋候选基因,有待于扩大家系收集范围进一步检测.  相似文献   

10.
嘌呤,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化学成分,参与组成核酸及ATP等人体多种重要物质。嘌呤的代谢异常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包括:痛风、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等,但目前其与耳聋的关系报道甚少,且多集中在遗传性耳聋方面。本文将对嘌呤代谢异常与耳聋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嘌呤代谢异常引起非遗传性耳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