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将9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 Hg和脉压≥60mmHg两组,均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颈动脉超声,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肌酐和尿白蛋白检查.结果脉压≥60 mm Hg组与脉压<60 mm Hg组比较,其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APR)、BUN、Cr、尿白蛋白定量等指标均高于脉压<60 mm Hg组(P<0.05),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脉压<60 mm Hg组(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控制脉压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脉压(24h APP)及动态脉压指数(24h APPI)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1例,入选患者均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24hAPP分为低脉压组(24hAPP60 mmHg,n=136)和高脉压组(24hAPP≥60 mmHg,n=55);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数值,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脉压组24hAPPI、LVMI、24 h收缩压(24hSBP)的水平大于低脉压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24hAPP、24hAPPI、24hSBP为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24hAPPI为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hAPPI可能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平均脉压(ABPP)分为≥60mmHg组和〈60mmHg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并计算LVMI,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mmHg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负荷值、夜间平均收缩压负荷值、24h平均收缩压负荷值及LVMI明显高于ABPP〈60mmHg组;24hABPP增大,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949,P=0.00)。结论脉压增大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时,不仅要控制血压在理想水平,还要尽可能缩小脉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4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24hPP≥60mmHg的患者88例列为A组,24hPP〈60mmHg的患者57例列为B组,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LVMI及影响LVMI的3大因素(IVST,LVPWT,LVEDD)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1),显示随着脉压增大,出现明显的左心室肥厚;三型肥厚组患者的24hPP均高于无肥厚组;以扩张性肥厚组最显著。A组患者EF及E/A均低于B组,显示随着脉压增大,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以舒张功能受损更显著(P〈0.01)。结论24hPP增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减退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mmHg(1 mmHg=0.133kPa)组45例和脉压>60mmHg组51例.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血压、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颈动脉超声,并查血肌酐、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mmHg组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尿白蛋白定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颈动脉斑块指数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5~0.01),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收缩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收缩压、收缩压变异、舒张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逐步回归方程,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脉压呈正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脉压及脉压变异成正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脉压是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该文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逆转左心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患者21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率及其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前后径(LA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随访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择104例高血压患者(血压≥160/95mmHg)进行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UCG左心室肥厚(LVH)检出率为76%,ECGLVH检出率为24%,ECGLVH患者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增大,伴左心宝功能不全者的LVMI也明显增大,多元相关分析示LVMI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通过心脏B超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其24h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及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结果发现,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24h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及室性期前收缩级别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室性期前收缩级别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患者的年龄(P<0.05,P<0.001,P<0.05)。以上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无相关性。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年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群离散度(QRSd)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构型及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金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电图测定两组受试者QRSd,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左心室构型指标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E/A)、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瓣环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等左心室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QRSd与左心室构型指标、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情况,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心电图QRSd评估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价值。结果 高血压组QRSd、IVS、LVPW、LVEDD、LVMI、E/e’高于对照组,FS、E/A等指标低于对照组(t=19.249、10.979、...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1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试验组,停药2周后,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4周;同时选取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24周。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及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各项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合并出现左心室肥厚,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近5年我院门诊和住院MS患者204例(男138例.女66例),按PPI≤0.40、0.41~0.50、0.51~0.60、〉0.60分为4组,按PP≤40mmHg、41~60mmHg、61~80mmHg、〉80mmHg(1mmHg=0.133kPa)分为4组.分析各组间PP、PPI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组的PP、PPI在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血糖、腹围、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在年龄、收缩压(SBP)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不同组的PP及PPI的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左室肥厚、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脑卒中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有显著相关性[EXP(B)=1.614~3.340,P均〈0.05]。结论:MS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与年龄、SBP、PP、PPI等因素有关,与PPI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24h平均脉压(APP)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9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超声检查,根据有无LVH分为两组:LVH组和非LVH组,再以PP≥60mmHg、PP〈60mmHg分为2个亚组。结果LVH组与非LVH组24hAPP分别为(76.3±16.5)mmHg和(56.3±10.6)mmHg,收缩压分别为(156.4±7.26)mmHg和(146.7±11.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舒张压分别为(92.5±5.17)mmHg和(90.2±6.2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60mmHg组LVH发生率较PP〈60mmHg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24hAPP与LVH密切相关,脉压增大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2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同时所有患者行颈动脉B超检查,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或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42例,占64.5%)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8例,35.5%)。结果: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4h平均收缩压[(124.52±14.46)mmHg比(133.16±13.62)mmHg]、白昼收缩压[(127.23±16.42)mmHg比(136.25±12.44)mmHg],24h平均脉压[(56.74±8.98)mmHg比(64.66±10.20)mmHg]、白昼平均脉压[(56.97±7.23)mmHg比(66.52±14.62)mmHg]夜间平均脉压[(55.61±6.32)mmHg比(63.92±7.42)mmHg]显著升高,24h、自昼、夜间血压变异性也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与动态血压、脉压水平升高,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改善心脑血管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心内科住院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男性34例,女性43例,年龄≥80岁;根据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血压变异性及生化指标情况。结果夜间舒张压LVH 组34例(9.74±4.33)〉非LVH 组43例(6.87±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血压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94, P〈0.05)。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夜间舒张压、HDL C有关,故应重视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舒张压波动性,及高密度脂蛋白情况,以改善并预防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初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25例经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被分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n=44例)和无内-中膜增厚组(n=81例);左室肥厚组(n=37例)和无左室肥厚组(n=88例)。测定动态血压参数,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1)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分别为:24h平均收缩压(141.5±13.7):(127.5±11.9)mmHg,24h平均舒张压(87.1±8.6):(80.9±9.1)mmHg,24h脉压(53.9±10.3):(44.9±9.5)mmHg,动态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60.3%:28.7%,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3)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与无内-中膜增厚组的上述临床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显著影响,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予以坎地沙坦+卡维地洛;常规治疗组41例,予以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共治疗12个月,观察用药后血压、左室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两组收缩压[常规治疗组(166±14.0) mmHg∶(12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luse pressure index,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3年4月实施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高血压患者355例。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237)及非冠心病组(n=118)。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计算脉压指数(PPI,PPI=PP/SBP)。分析上述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PP及PPI水平更高,分别为(77.8±8.7)mmHg vs.(64.7±7.6)mmHg,(0.52±0.08) vs.(0.4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PPI值越高,患者冠脉病变数值越高(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PI(OR=1.39)、PP(OR=1.23)、SBP(OR=1.27)均为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PPI值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的诊治情况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特点,为临床老年高血压的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60岁以上住院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超声心动图结果和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调查病例2671份,其中60~79岁的老年组2238例,≥80岁的老老年组男性383例。所有患者中仅660例(24.7%)未合并危险因素,1758例(65.8%)合并不同的心脏损害,545例(20.4%)合并不同部位的外周动脉硬化,631例(23.6%)合并脑血管病。老年组血压(146.40±24.28)/(81.87±13.31)mmHg,老老年组血压(143.91±21.83)/(76.85±11.93)mmHg。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140/90mmHg)分别是33.3%和39.3%,尤以收缩压达标率差。老年高血压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存在多种心脏损害,其中E/A比值异常率高达77.3%。临床有心力衰竭表现的患者合并更多的心脏结构异常,包括左房扩大、左室扩大和左室肥厚,超声心动图更多的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结论(1)北京市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2)北京市三级医院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仍较低,尤以收缩压达标率低;(3)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超声更多显示心脏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测量139例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根据脉压(PP)分为三组:PP1组:PP≤60mmHg;PP2组:60mmPP≤80mmHg;PP3组:PP80mmHg;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两组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脉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