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hemerin/ChemR23通过作用于树突状细胞(DCs)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纳入普通RSV肺炎患儿46例,对照组外科无肺部症状的手术患儿19例。获取外周血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两组患儿均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和Chemerin刺激树突状细胞至48 h,分别检测树突状细胞ChemR23、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1)外周血分离出的树突状细胞,培养第7天,表面出现毛刺样凸起及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改变。培养第15天,细胞表面毛刺明显增多并呈聚集样改变。培养第7天的悬浮细胞ChemR23、CD80、CD86均表达阳性。(2)RSV肺炎患儿外周血DCs经Chemerin刺激24 h和48 h后ChemR23阳性表达显著高于PBS组(29.3%±6.5%vs 24.8%±5.8%,25.2%±8.3%vs 21.0%±8.3%,P均<0.01);对照组中,DCs经Chemerin刺激24 h和48 h后ChemR23阳性表达率与PB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RSV肺炎组中,DCs经Chemerin刺激24 h和48 h后C...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HPC)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 HPC,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IL- 4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案体外诱导分化形成DCs,加入高IL-6水平的SLE患者血清观察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培养的7、10和14d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CCK-8)试剂盒分析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在高IL-6水平SLE血清的作用下,由HPC分化而来的DCs表达CD80、CD86上升,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IL-6中和抗体能够降低这种DCs的CD80、CD86表达水平和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结论 SLE血清中的IL-6对造血干细胞向DCs分化、发育及DCs功能的活化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Vα24-Vβll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数量变化和功能状态在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SLE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组Vα24-Vβ11NKT细胞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前后表达血细胞分化抗原(CD)69和白细胞介素-4(IL—4)、Ⅱ型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SLE患者外周血Vα24-Vβ11NKT细胞数量(0.4%±0.25%)低于正常对照组(1.07%±0.23%,P<0.01),NKT细胞体外活化前CD69表达为5.26%±2.12%,正常对照组为11.47%±2.86%(P<0.05);活化后表达CD69为56.61%±0.47%,正常对照组为96.71%±0.33%(P<0.01)。SLE患者NKT细胞活化前其胞浆内IL-4含量为32.46±5.49pg/ml,正常对照组为12.21±3.31pg/ml,活化后其胞浆内IL-4含量为48.38±8.53pg/ml,正常对照为26.93±6.84pg/ml(均P<0.05),而IFN-γ,含量活化后为19.32±6.45pg/ml,正常对照组为33.65±11.91pg/m1(P<0.05)。结论SLE发病可能与NKT细胞数量的低下及功能严重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4.
常宏  蒋绍艳  史玉朋  宋丹妮 《中国药房》2008,19(30):2323-232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24h,采用含丹参注射液的无血清L-DMEM培养液诱导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66。丹参注射液诱导后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较密的部分神经元拉成网状,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巢蛋白、NSE、NF-M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58.68±4.50)%、(61.23±5.72)%、(63.47±6.38)%,GFAP阳性细胞率(1.47±0.23)%。结论:丹参注射液在体外可以将大鼠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王荣朝  吴雨岗 《江苏医药》2008,34(3):275-276
目的 从小鼠骨髓中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s),检测DCs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 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rm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诱导下培养扩增DCs.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特征,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MNCs经过rmGM-CSF、IL-4和TNF-α诱导培养12 d后,具有典型的DCs形态,高表达MHCⅡ类分子、CD11c、CD80、和CD86抗原.具有极强的激发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体外诱导、扩增DCs具有极强的激发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血来源树突细胞(DC)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培养后获得未成熟DC(iDC),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6IU.L-1)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8×105IU.L-1)诱导获得成熟DC(mDC)。实验分为iDC组、mDC组和大黄素组,mDC组于d 5加入脂多糖(LPS,1 mg.L-1)刺激,大黄素组采用mDC在d 5经LPS刺激后于d 7加入大黄素(100 mg.L-1)共培养2 d。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DC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经rhGM-CSF、rhIL-4诱导和LPS刺激,培养9 d后可获得表面有丰富分叉状胞浆突起的毛刺状mDC。大黄素组DC表面突起短而少,呈iDC形态。大黄素组CD80、CD83和CD86表达率分别为(13.4±6.6)%、(9.3±2.2)%和(84.2±6.3)%,低于mDC组[分别为(39.3±8.6)%、(30.7±5.6)%和(95.4±3.2)%,P<0.01];大黄素组CD14表达率为(8.4±2.8)%显著高于mDC组的(3.7±2.3)%(P<0.01)。大黄素组HLA-DR及CD11c表达与mD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黄素能干扰DC表面突起的形成和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对肺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株A549肿瘤冻融抗原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与CIK细胞混合培养后对A549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制备肿瘤抗原(Ag),用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分别制备DCs和CIK细胞;用负荷Ag的DCs和CIK细胞共培养,诱导Ag-DC-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MTT法检测CBMC、CIK、Ag-CIK和Ag-DC-CIK对A549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脐血DCs高表达CD86、CD40,中度表达CD83和CD80,低表达CD11c。实验组细胞(Ag-DC-CIK)对A549细胞的杀伤能力(6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肿瘤抗原负荷的DCs能增强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DCs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卵巢癌细胞系SKOV3培养上清处理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亚型的改变,以及CD80、CD86、CD40在不同巨噬细胞亚型上表达的差异.方法 Ficoll 密度梯度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诱导为巨噬细胞(M0)后,用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培养上清处理14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亚型的改变及不同亚型细胞CD80、CD86和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用SKOV3细胞培养上清培养巨噬细胞14 d后,巨噬细胞主要向CD163-M2型巨噬细胞分化[M1/M2=(12.37±1.76)%/(22.23±2.21)%].CD163-M2型巨噬细胞CD40的表达较CD64-M1型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0、CD86的表达无明显改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KOV3细胞培养上清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向不同巨噬细胞亚型分化;M2型巨噬细胞较M1型巨噬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下调,提示这些共刺激分子在巨噬细胞的活化及免疫应答过程中很重要,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经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黄芪共同干预后兔气道上皮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IL-1β对气道上皮细胞IGF-1表达的影响,以及黄芪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分3步进行:①实验组用1ng/ml的IL-1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气道上皮细胞,分别在不同时间点(4、8、16、24、48h)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②实验组随机分为IL-1β0.05、0.1、1、10ng/ml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L-1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气道上皮细胞,在16h时收集培养上清液及细胞爬片。以上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③实验组随机分为黄芪50、200、500mg/ml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加入终浓度为10ng/ml的IL-1β干预的气道上皮细胞中,对照组只加入终浓度为10ng/ml的IL-1β,于16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及贴有细胞的盖玻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IGF-1蛋白的表达。从而分析不同浓度,不同时间IL-1β和不同浓度黄芪对体外培养的气道上皮细胞分泌IGF-1的影响。结果①经IL-1β1ng/ml处理后气道上皮细胞及培养上清液IGF-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h(0.577±0.036,0.141±0.017)、24h(0.537±0.041,0.114±0.032)、48h(0.527±0.067,0.107±0.027)均高于对照组(0.259±0.012,0.054±0.014;0.260±0.012,0.053±0.005;0.267±0.014,0.056±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这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入IL-1β1ng/ml后,气道上皮细胞IGF-1表达增加,至16h达高峰,之后基本呈平台趋势。②IL-1β0.1ng组(0.328±0.012,0.084±0.021)、1ng组(0.471±0.018,0.113±0.019)、10ng组(0.569±0.031,0.145±0.021)气道上皮细胞及培养上清液中IGF-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260±0.019,0.051±0.012)及0.05ng组(0.283±0.027,0.053±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IL-1β10ng组气道上皮细胞及培养上清液中IGF-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分别<0.05),而IL-1β0.05ng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对照组(0.56±0.03,0.14±0.16)比较,黄芪50mg组(0.454±0.050,0.104±0.013)、黄芪200mg组(0.391±0.080,0.085±0.014)、黄芪500mg组(0.296±0.074,0.073±0.014)气道上皮细胞及其在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黄芪500mg组与对照组及黄芪50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黄芪200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β可促进气道上皮细胞IGF-1的蛋白表达,黄芪对上述过程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哮喘发生的抑制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BALB/C小鼠腹腔及足垫注射SEA 50μg/只,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用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小鼠产生过敏性哮喘,剖杀小鼠,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染色后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SEA免疫并OVA致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明显轻于OVA单纯哮喘对照组,只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涂片染色后发现SEA免疫组BALF中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2.2±1.5)%明显低于对照组(19.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SEA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总数的(32.2±2.2)%,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A对哮喘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CD4+CD25+调节性T细胞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负载HBV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免疫活性。方法分离培养8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的DCs,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s的表型。以HBcAg及HBeAg分别刺激DCs,得到抗原特异性DCs,用单溶液细胞增殖分析(MTS)试剂检测PBMCs增殖;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法检测淋巴细胞产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成熟DCs表达HLA—DR、CD80、CD86及CD83分子明显高于未成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HBcAg的成熟DCs体外刺激PBMCs的增殖能力高于未成熟者及负载HBeAg的成熟D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HBcAg的成熟Dcs组的斑点数高于未成熟者及负载HBeAg的成熟D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HBcAg的成熟DCs可更有效刺激自体PBMCs增殖及分泌IFN-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功能,探讨其与NSCLC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30例NSCLC患者为研究组,30例同年龄段健康献血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NSCLC患者外周血DC标志物CD80、CD86分别为(49.46±31.97)和(90.71±54.94),正常对照组CD80、CD86分别为(74.92±28.82)和(118.11±2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人群CD80、CD86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老年NSCLC患者外周血DC标志物CD80、CD86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与NSC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Balb/c小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取8wk龄的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只灌胃雷帕霉素0.4mg.d-1,对照组灌胃每天予等体积无菌水,共3wk。无菌条件下肝素抗凝心脏采血,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CD4+CD25+T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95±4.65)%和(24.13±10.06)%,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01±1.49)%和(8.48±3.1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小鼠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是对照组的6.029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帕霉素能够明显诱导Balb/c小鼠体内CD4+CD25+T细胞的增殖,并能提高foxp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137mAb对宫颈癌患者CIK细胞的功能调节。方法分离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常规CIK培养体系中加入CD137mAb为实验组(CD137-CIK组),同时对照组加入鼠IgG1同型对照(IgG1-CIK组)。动态观察CIK细胞体外增殖;流式检测CIK细胞凋亡率、细胞表型及CD3+CD56+细胞内因子的表达;LDH酶释放法检测CI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两组CIK细胞均有很强的增殖活性,实验组细胞浓度最高达(20.92±3.57)×106/mL,对照组为(14.02±2.68)×106/mL(P<0.05);第2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CD3+CD56+细胞比例分别达到(35.48±5.46)%和(25.12±4.18)%(P<0.05);CD137-CIK组细胞凋亡坏死率明显低于IgG1-CIK组;实验组CIK细胞体外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株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检测CD137-CIK组中CD3+CD56+细胞内IL-2,IFN-γ表达上调,IL-4,IL-10表达下调。结论 CD137mAb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和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 (PBSC)悬液中单核细胞和造血干/祖细胞分别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 (DC)的特性 ,探讨临床应用PBSC悬液诱导DC的前景。方法 健康供者经G CSF动员后采集PBSC ,分两种方法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①贴壁细胞 (单核细胞 )经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培养 2周 ,培养结束前 4 8、2 4h分别加入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布雷菲德菌素 (brefeldinA ,BFA ) ;②非贴壁细胞 (含CD34+细胞 ) ,加入Flt3Ligand(FL) +干细胞因子 (SCF) +GM CSF +IL 4培养 1周 ,再按前一种方法继续培养 2周。培养结束后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和胞质 (c)IL 10 +(PE标记 )、cIL 12 (P4 0 ) +(TC标记 )细胞。结果 新鲜标本含CD14 +细胞 ( 18 4± 8 6 ) % ,CD34+细胞 ( 0 9± 0 4 ) %。以PBSC悬液中的 2× 10 6单个核细胞为起始细胞 ,前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6± 0 6 )× 10 5细胞 ,细胞表型 :CD11c+( 97 3± 5 2 ) % ,CD86 +( 88 2± 6 8) % ,CD83+( 5 9 6± 8 4 ) % ,HLA DR+( 96 5± 7 1) % ,CD1a+( 36 6±7 5 ) % ,cIL 12 (P4 0 ) +( 15 9± 5 1) % ,cIL 10 +( 1 2± 0 4 ) % ;后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2± 0 4 )× 10 6细胞 ,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6.
代谢活化在三氯乙烯对小鼠致敏及肝毒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通过什么代谢通路活化后才具有致敏活性。方法以TCE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诱导剂(乙醇和苯巴比妥)分别及联合给小鼠染毒,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活性;分离脾细胞体外培养,采用噻唑兰(MTT)法测定TCE所致小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性,并观察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代谢酶抑制剂SKF525A和氨氧乙酸(AOAA)后对上述效应的影响。结果TCE致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TCE共孵育后,细胞相对数(79±10)%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63±1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在培养液中加入β裂合酶抑制剂AOAA后,这种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消失;而乙醇诱导+TCE组和苯巴比妥诱导+TCE组小鼠脾淋巴细胞未出现TCE特异性增殖反应。溶剂对照组、TCE致敏组、乙醇诱导+TCE组和苯巴比妥诱导+TCE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TCE+SKF共培养后,细胞相对数均明显高于TCE单独培养的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乙醇诱导+TCE组血清GPT活性(49.5±8.4)μmol·min-1·L-1和苯巴比妥诱导+TCE组血清GPT,GOT活性(47.3±9.9)和(170±36)μmol·min-1·L-1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34.7±2.1)和(117±34)μmol·min-1·L-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TCE致敏组小鼠血清GPT和GOT活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E谷胱甘肽结合通路的代谢产物巯基烯酮类物质具有致敏活性,可能是TCE致敏小鼠的特异性半抗原,而TCE氧化通路的代谢产物是产生细胞毒性和肝损伤的主要物质,乙醇和苯巴比妥能够增加TCE的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分离关节液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2×10~6的非灭活单个核细胞,培养条件为37℃,5%CO_2孵育箱培养48h;实验组:细胞数为2×10~6个非灭活单个核细胞与甲醛灭活后的单个核细胞按1:10混合培养.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IL-10分泌有促进作用,提示未经克隆选择的RA滑膜液混合细胞可能具有诱导分泌IL-10CD_4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仿刺参糖胺聚糖(HGAG)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体外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健康人群40名(健康组)和肺癌患者30例(肺癌组)抗凝外周血4mL,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体外与不不同浓度HGAG共培养24h。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RA及CD45RO分子,以及CD1a、CD83分子的表达。结果 健康组和肺癌组CD45RA和CD45RO培养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h后差异更加明显(p<0.001)。肺癌组体外培养24h前、后CD45RA(p<0.001)和CD45RO(p<0.05)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健康组培养前、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比较,肺癌组CD45RA和CD45RO在10μg.ml-1和50μg.ml-1组表达在无差异(p>0.05),而健康组50μg.ml-1的CD45RO表达有差异性(p<0.001),CD45RA表达无差异性(p>0.05)。健康组与肺癌组在培养前、后比较CD1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3表达在培养前两组有差异性(p<0.001),与50μg?mL-1HGAG培养24h后两组表达无差异(P>0.05)。而肺癌组CD83表达培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GAG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下调CD45RA分子表达和上调CD45RO分子表达,以及促进肺癌患者DC成熟,体外调节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31):4357-4359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P)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影响。方法:从5例RA患者的膝关节置换术或滑膜切除术中获得滑膜组织,经分离、培养、鉴定得到FLS后分别与0(空白对照)、50、100、200 nmol/ml TP共孵育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TP对FLS增殖的影响,计算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50、100、200 nmol/ml TP对FLS的增殖抑制率为17.46%~52.56%,且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200 nmol/ml TP作用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nmol/ml TP可诱导细胞凋亡。结论:TP对RA患者体外培养的FLS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其凋亡,这可能是TP治疗R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多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导致滑膜成纤维母细胞增生、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淋巴细胞活性及其信息传递异常与RA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膜液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28/B7(CD80或CD86)、CDl54(CD40L)/CD40和淋巴细胞活化标志CD25、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表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