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畸氏病临证辨治体会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411101)李卫华主题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中医药疗法川畸氏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日本学者川畸首先报道。故名川畸氏病。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及多种感染源感...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川畸病近况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271100)纪延龙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雪野医院(271100)郝济山主题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中医药疗法川畸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病因到今不明,最近研究认为与某种超淋巴性感染因子即逆转录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5例川畸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5例川畸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15例川畸病患儿的的治愈率为86.67%,好转率13.33%。结论:对川畸病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改善其生存和成长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不典型川畸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2003年8月至2009年7月诊治的26例不典型川畸病患儿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26例中男17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9:1,年龄最小3月,最大11岁,小于1岁5例,1—3岁8例,3—5岁7例,大于5岁6例,平均发病年龄3岁8个月。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冠脉损害,其中冠脉扩张24例,冠脉瘤2例。对冠状动脉损害的26例均随6个月至3年,20例完全恢复正常。结论:不典型川畸病冠脉损害率高,10d内用药效果好,2g/kg注射明显0.48/(kg.d)连用5d的疗法,Wbe升高,发热时间长是不典型川畸病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贵印治疗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经验苏春芝,任晓丹河北省中医院050011石家在市长安西路3号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畸氏病。本病1967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川畸氏报告,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张印贵老大夫认为皮肤粘膜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小儿川畸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疾病早期可因某项症状或体征比较突出而致误诊。我院于1990~1996年11月共收治小儿川畸病15例,其中12例误诊,为提高对小儿川畸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年龄7月~12岁,男9例,女3例,发病时间1  相似文献   

7.
川畸病(KD)是好发于婴幼儿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笔者试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川畸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川畸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不典型病例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不完全川畸病15例患者诊治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畸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中医属温病范畴。我科近几年来共收治了4例川畸病患儿,经中西医结合护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例川畸病病例中,男3例,女1例;从起病到入院时间为5天;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畸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80%在4岁以前发病,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损害和颈淋巴结肿大,常累及心血管系统,是小儿期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可以是成年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2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川畸病     
川畸病是由日本人川畸高作于1976年首先报道,故而以他的名字而命名;但亦有称“皮肤粘膜淋巴综合征”的。其病因迄今尚无定论,亦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以1~4岁小孩发病率最高。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2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畸病,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因并发冠状动脉瘤引起心肌梗死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该病多见于婴幼儿,男多于女,发病季节以4—9月及12—1月为多,病死率为1.2%。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住32例川畸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川畸病1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川畸病的患儿将其随机分配成中西药、西药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另外中西药组根据其疾病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辅以中药进行辨治。早期热毒炽盛期,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中期热恋阴伤期,治以清热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恢复期气阴两伤期,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生脉饮加减。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本病治疗之始末,结果: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其退热时间均为24小时,而急性炎症消退时间中西药组均比西药组提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川畸病对缩短病程、控制病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将10例川畸病的患儿随机分配成中西药、西药两组,两组均给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口服阿司匹林),另外中西药组根据其疾病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辅以中药进行辨治。早期热毒炽盛期,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中期热恋阴伤期,治以清热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恢复期气阴两伤期,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生脉饮加减。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本病治疗之始末。结论:中西药与西药组比较,其退热时间均为24小时,而急性炎症消退时问中西药组均比西药组提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川畸病对缩短病程、控制病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谈川畸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德英 《河南中医》2004,24(3):62-62
川畸病是日本川畸富作于1976年首先发现而命名的,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在我国儿童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婴幼儿。临床上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患此病后轻则影响小儿健康,重则并发心肌炎、冠状动脉瘤等,甚则危及生命。西医对此尚无好的疗法,仅能对症治疗。中医认为本病  相似文献   

16.
川畸氏病发病急,病情重,病程长,是一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疾病。作者对其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初步认为可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西药副作用等方面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川畸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病因不明。其与中医籍中所述“阳毒发斑”相似。属于温病范畴,乃温热毒邪乘时令不正,寒暖不调之机,侵袭人体,蕴于肺胃所致。我科对1例川畸病患儿,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从气虚论治初探湘潭市中医院(411100)张赛,艾建畸主题词糖尿病/中医病机,糖尿病/中医药疗法,补气,滋阴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消渴治疗之大法是“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  相似文献   

19.
川畸病又称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是川畸氏于1962年在日本首先报告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温病范畴,所以自1989年我们采用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依据日本川畸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1984)进行诊断,共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2岁4例,3岁1例,4岁1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其中以夏秋季发病较多,有4例,病程为7~15天。  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病例均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且超过1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活血祛痰通络法治疗痹病36例解放军总医院(100853)孔海云主题词痹症/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药/治疗应用,祛痰药/治疗应用痹病是中医学中常用的病名,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定义的范围是:中医痹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