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70岁,主因:胸闷、心悸十余年,加重1周入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率失常、窦性停搏.采用右侧颈静脉穿刺法安装心脏永久性起搏器,起搏器选择为VVI型(美敦力).手术顺利,反复测试起搏器功能良好,透视心影及肺部均无异常,安全返回病房.患者无不适,给予持续心电监护,绝对卧床休息.  相似文献   

2.
1995~1998年,我院收治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绿脓杆菌肺炎2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ACVD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2~88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11例(丘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2例,额叶出血3例),脑...  相似文献   

3.
1例安置具有心室自动夺获功能的DDDR起搏器患者 ,术后出现青霉素过敏 ,心室起搏阈值升高达 15倍 ,但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正常。提示机体处于过敏状态时可能升高起搏阈值 ,而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可自动调高输出电压以保证正常起搏  相似文献   

4.
安置起搏器术后皮袋内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患者,男,83岁。因高血压2年,心动过缓10月,于2007年1月11日住院。住院时体检:神清,血压150/70mmHg,心率40次/min,律不齐。呼吸18次/min,两肺呼吸音清。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色多普勒示:左心房内径39mm,左心室内径44mm,左心室射血分数58%,肺动脉收缩压30m  相似文献   

6.
起搏器安置术后发生感染处理十分棘手,我们采用分段处理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例患者为1993年~1997年7月收治,男4例、女2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69岁。所用起搏器均为VVI型,国产4台、进口2台。其中2例为本院安置,4例为外院安置。6例局部均有溃烂、脓性分泌物、起搏器外露,详见附表。分段处理法:①术前常规使用抗菌消炎药物,使局部分泌物减少、干燥。②术中首先用粘胶纸将感染、溃烂部分及裸露的起搏器全部遮盖,再进行皮肤(含粘胶纸)消毒、铺巾,在粘胶纸上方电极导管的近血管内段部分经过处切开皮肤、分离电极,并剪断之。根据…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安置术并发肠梗阻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 患者男性 ,5 8岁 ,10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头昏、晕厥 ,已发作 10余次 ,此次因再次晕厥发作入院。体格检查 :血压 12 6 / 78mmHg ,神志清楚 ,心率 6 4次 /分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肺 (- ) ,腹平软 ,未触及包块 ,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肝、肾功能 ,血电解质 ,脑电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入院后ECG示窦性停搏、Ⅱ度Ⅱ型房室阻滞 (AVB) ,心脏停搏最长达 3.6s。随后在局麻下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安置永久型双腔起搏器 (PacesetterPARAGONⅢ 2 314L) ,右房、右室起搏 ,起搏模…  相似文献   

8.
心脏永久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我院心内一科2010年对110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7岁。因病窦综合征安置了DDDR起搏器,安置术后第16个月起搏器置入部位开始出现皮肤溃破、渗出、皮肤丘疹、丘疱疹,细菌培养阴性,两次更换起搏器位置,抗感染及局部用药物治疗无效,经测试患者对多种物质过敏,考虑患者对起搏器发生排斥反应,使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5 2岁 ,1983年行二尖瓣闭式分离术。 1999年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1年多后行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安置 ,术中直接消融房扑折返的最狭窄部位 ,但未能终止房扑的发作 ,改行房室结慢径消融成功 ,并安装VVIR起搏器痊愈出院。房扑消融失败原因考虑与两次心脏手术后 ,根据解剖影像确定的线性切割消融方法的靶点难以把握所致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6岁。于1990年因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外院安置VVI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一般情况好。1997年7月在我院复查起搏器时发现电池即将耗竭而更换起搏器,术中测试原电极导管阈值增高而又经右侧头静脉插入—新的电极导管,术后伤口愈合良好,7d拆线。同年11月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呈弛张热,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示右房内可见25.4mm×11.5mm强光团,活动度大,舒张期脱入右室流入道,遂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起搏器术后急性肺栓塞一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女性 ,69岁 ,晕厥 ,抽搐 ,意识丧失 ,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和阵发性房室阻滞。心室静止 11.5s。于当日安置临时起搏 ,第二天后安置VVI永久起搏器。术中和术后无不适 ,呈起搏心律 ,肝肾功能正常 ;一周后作超声心动图正常 ,二周时气短胸闷 ,查肝肾功能异常 ,D 二聚体 3 .2 μg/ml,呈低氧血症 ,超声心动图示右房明显扩大 ,三尖瓣中量返流 ,肺动脉增宽。X线示肺门阴影、右肺似有楔状阴影。诊断为起搏器术后急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13.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836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产生的一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正常的起搏功能,而且也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及生物医学工程工作者的重视。为此,本刊编辑部将近年收到的及参加第四次全国心脏起搏技术工程学术会议部分有关论文,加以综合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本文收集16家医院自1975年以来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病人836例,心律失常的类型包括高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1.5岁。因发热、咳嗽27天伴反复皮疹7天,拟诊肺炎,经各种抗菌药治疗无效。于1996年7月22日入院。体检:T39.2℃,P150次,R24次。热病容,精神烦躁,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淡红色斑丘疹,皮疹退后无色素斑。口腔无粘膜斑...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25岁,农民。因持续高热半月人院。查体:T38C,P96次/分,Bpl3/skPa,发热面容,精神差,躯干四肢可见密集票粒大小的鲜红色或暗红色丘疹,压之褪色。全县淡表淋巴结未触及,两肺、心脏未发现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胸片正常。血常规:Hbl309/L,WBCZ3X10'几,RBC3.48X10'/L,BPC68X10'/L。尿常规:蛋白(++),RBC(+++),WBC(0~3)。人院后行抗生素及支持治疗,体温仍持续在38~40℃,复查血常规全血细胞呈送行性下降,最低时Hb83g/L,WBCO.75X10'几,RBC3.03X10'几,BPC26X10'…  相似文献   

16.
一例6岁患者,因患法洛式四联症,心脏外科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由于经济条件因素,选择安置国产Qinming2312M型起搏器,手术顺利,术后随访起搏参数正常,起搏频率80次/分,起搏电压控制为2.0V/0.75ms。提示对经济条件不佳的患儿,国产起搏器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女性,65岁,因冠心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于1987年1月16日在右侧胸壁安置美国 Edwars 28 ⅤⅥ型起搏器,电极经右侧颈外静脉插入至右室。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1988年3月15日随访时,发现右锁骨上窝闻及血管性杂音并扪及震颤,疑动静脉瘘,未作特殊检查及处理。1990年4月19日拟更换起搏器再次住院,右侧锁骨上窝仍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并有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于4月29日行升主动脉造影(见附图),在动脉显影同时,上腔静脉亦显影,锁骨下动脉与颈外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处有一瘘管(箭头处)。5月11日行更换起搏器术,将东德TUR LCP 201 ⅤⅥ型起搏器植入左侧胸壁。对症治疗2月后,原扩大的心脏缩小,患者无明显自觉症  相似文献   

18.
败血症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成功一例黄益群(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430014)患者女性,66岁。因胸闷、乏力、腹胀3个月,下肢浮肿,气短1周入院。体检:慢性重病容,半卧位,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肺底少量湿性罗音,心界扩大,心率50bpm,律不齐...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性,30岁,因阵发性心悸,乏力伴反复发作头昏、黑矇2年入院。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1991年1月4日在TOSHIBA SSH-16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安置起搏器。经左头静脉插入心内膜起搏电极导管(CPI 4150—031530),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观及肋下四腔观进行引导,清楚显示出电极导管由右房经三尖瓣口进入右室心尖部,遂将起搏电极导管置入右室心尖近室间隔部,心腔内心电图呈rS型,ST段抬高6mV。测起搏阈值为0.8V,心肌阻抗775Ω,体表心电图示电轴左偏—77°,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令患者咳嗽、翻身均无变化,便于左上胸壁埋入CPI公司Astra T_(?)型起搏器,起搏良好。三日后起床活动。出院前胸片示起搏电极位置及心腔内弧度适度,无扭曲、打弯现象。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4岁。因胸闷伴持续性心前区压柞样疼痛 10 h入院,体检:血压100/70mm Hg(1mm Hg=0.133 kPa),面色灰白、心率80次/分,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呈弓背向上抬高0.3 mV,Ⅱ、Ⅲ、aVF导联呈病理性 Q波;心肌酶谱:CK 299 U/L、CK-MB 121.7 U/L、LDH1289 U/L。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后予心电监护。镇痛、吸氧、保护心肌等治疗措施。入院后16小时,患者心电监护突然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频率70次/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