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PCNA的表达,并计算其增殖指数(PI指数),将周围型肺癌的SCT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CNA在中心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5%,22个病灶PI指数的平均值为(50.75±25.80)%.周围型肺癌SCT图像上瘤体大小、纵隔淋巴结增大、深分叶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与PCNA有相关性(P《0.05);毛刺征、空洞征、支气管气像以及肿瘤的强化程度与PCN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周围型肺癌中PCN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中心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bF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将中心型肺癌的SCT表现特征分别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FGF在中心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6%,平均MVD为46.10±18.18,MVD在bFGF表达的阳性、阴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中心型肺癌SCT图像上瘤体大小、纵隔淋巴结增大及胸膜受累与MVD有相关性(P<0.05);肿瘤的强化程度与bFGF及MVD均有相关性(P<0.05);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纵隔及肺门大血管受累与bFGF及MV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中心型肺癌的微血管生成以及bF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脑胶质瘤CT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术前CT诊断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46例,分析CT表现,并进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CNA标记指数。结果: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的PCNALI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P<0.05),胶质瘤的密度均匀度、瘤周水肿程度及强化程度与PC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的部位与PC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脑胶质瘤CT表现与PCNA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CT表现能够间接反映小儿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周围型小肺癌的64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收集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直径≤3 cm周围型小肺癌52例,包括鳞癌18例,腺癌24例,腺鳞癌10例.对CT所见各种表现与不同组织病理类型间的联系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1)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发生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2)周围型小鳞癌、腺癌、腺鳞癌的CT表现:①毛刺征,鳞癌6例(33.3%),腺癌18例(75%),腺鳞癌8例(80%);②分叶征,鳞癌14例(77.8%),腺癌8例(33.3%),腺鳞癌8例(80%);③空泡征,鳞癌3例(16.7%),腺癌14例(58.3%),腺鳞癌2例(20%);④支气管血管集束征,鳞癌6例(33.3%),腺癌13例(54.2%),腺鳞癌2例(20%);⑤胸膜凹陷征,鳞癌5例(27.8%),腺癌18例(75%),腺鳞癌6例(60%),三者之间的部分征象存在明显差异(P<0.05);⑥三者之间强化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型小肺癌螺旋CT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CT检查可为周围型小肺癌初步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监测中央型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胸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55例110人次中央型肺癌术后胸部增强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复发9例,12人次。胸内淋巴结26例33人次淋巴结短径≥1 cm,其中14例结合临床及CT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中央型肺癌术后复发的监测,螺旋CT是最好手段之一,但对肿大淋巴结性质的评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肺癌螺旋CT表现特征与bFGF及MVD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spiralCT,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周围型肺癌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bF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将周围型肺癌的SCT表现特征分别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FGF在周围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9%,平均MVD为46.10±18.18,MVD在bFGF表达的阳性、阴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周围型肺癌SCT图像上瘤体大小、纵隔淋巴结增大及深分叶征与MVD有相关性(P<0.05);棘突征、血管集束征及肿瘤的强化程度与bFGF及MVD均有相关性(P<0.05);毛刺征、空洞征、支气管气像及胸膜凹陷征与bFGF及MV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CT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周围型肺癌的微血管生成以及bFGF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7.
青年肺癌的CT表现与误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肺癌CT表现及误诊分析。方法回顾分析33例病理确诊的40岁以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肿块13例、结节8例、肺叶实变7例,支气管腔内结节并肺叶不张3例,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阻塞性肺炎,空洞、多中心各1例。8例胸腔积液或合并胸膜结节,7例双肺结节,6例淋巴结肿大,2例骨性胸廓骨质破坏,4例肿瘤直接侵犯纵隔或/和纵隔内血管,胸部转移率为81.8%。初诊时误诊为肺炎6例,结核15例,误诊率63.6%。结论青年肺癌CT主要表现为肿块、结节、肺叶实变,大多数确诊时已为晚期,易误诊为肺结核,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8.
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PCNA和P53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癌基因蛋白(P53)表达的关系.方法对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用LDP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标本中的PCNA和P53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前CT表现的关系.结果PCNA和P53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CNA的表达与肿瘤侵犯肾包膜、肾周脂肪间隙、肾筋膜,局部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和脉管受累有关;而P53的表达与上述征象无关.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中,肿瘤有侵犯肾包膜、肾周脂肪间隙、肾筋膜,局部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和脉管受累征象时,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肾透明细胞癌CT分期与PCNA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CT分期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cl 2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1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采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PCNA和bcl 2的表达,并对肿瘤进行病理分级,分析其与术前CT分期的关系。结果:PCNA表达与CT分期及病理各分级间具有相关性(P<0.05),在CT分期中Ⅰ期与Ⅲ期、Ⅰ期与Ⅳ期、Ⅱ与Ⅲ期、Ⅱ与Ⅳ期、Ⅰ Ⅱ与Ⅲ Ⅳ期的PC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cl 2 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CT分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CNA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分期、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能较为客观、准确的反映肾透明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宏  余玉盛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086+2089
本文收集2010年2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3例孤立性周围型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周围型原肺癌的诊断价值[1~3],提高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本组23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48~82岁,平均66.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血丝等,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肺癌.其中鳞癌13例,腺癌7例,小细胞肺癌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CT影像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深入认识CT征象的意义。资料与方法:搜集放疗前进行过CT检查的NPC活检标本69例(其中3年随访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表达情况,详细分析NPC的CT表现为PCNA表达的关系。结果:(1)69例中,PCNA阳性率为94.3%(65/69),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PCNA高表达率(>50%)为68.4%(26/38),而茎内软组织正常PCNA高表达率40.7%(11/2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26);(2)当肿瘤累及后鼻孔鼻腔时,其PCNA高表达率较未受累者高(P=0.04);(3)当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时,其放疗后3年无瘤生存率低于茎内软组织正常者(P=0.005)。结论:放疗前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者,PCNA多呈高表达,放疗后更易发生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瘤MS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胸腺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胸腺瘤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所有胸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MSCT征象与PCNA、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胸腺瘤CT征象中的病灶直径大于10cm,分叶征,病灶边缘不光滑,纵膈脂肪线消失,胸膜、心包及大血管侵犯,纵隔淋巴结、远处转移及病灶高强化程度与胸腺瘤组织PCNA及MMP-2的高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SCT征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利于术前无创地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病理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术前均行CT扫描,对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PCNA的表达。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某些CT征象与PCNA过度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某些CT征象与PCNA的过度表达有关。结论 PCNA的表达程度可作为反映肺腺癌增殖状态、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效指标。周围型肺腺癌的某些CT征象对评价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及肺鳞癌(squamous carcinoma,SC)的CT表现,探讨各自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SCLC及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为SCLC组30例,SC组31例,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 3例肝细胞癌患者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获取肝癌组织标本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小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检测PCNA标记指数 (PCNALI) ,观察肝癌组织PCNALI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穿刺组织平均PCNALI为 6 8± 2 7%。PCNALI随着Edmondson Steiner分级级别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增高。高分化肝细胞组织PCNALI与无瘤肝组织PCNAL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细胞癌抗原PCNA是反映肝细胞癌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7例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的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为肺周围性肿块(5/7),肿块常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有分叶、可见毛刺;1例为空洞性肿块,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无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左肺上叶中央型肿块合并肺不张,与其它类型中央型肺癌相似.结论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上仅有相对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武淮昌  韩靖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2):1436-143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常规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部分病例加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仿真内镜重建(VE)。结果:①发生部位:肿瘤发生右侧输尿管12例,左侧输尿管9例,其中发生于上段输尿管3例,中段3例,同时累及中下段6例,下段9例;②6例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向管腔内外浸润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15例肿瘤沿输尿管内壁爬行生长;③强化特征:肿瘤呈中度强化,CT值较平扫增加约20~30HU;④伴随征像:病变侧肾盂输尿管扩张,肾脏输尿管显影延迟19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MSCT可准确显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发生部位、病变范围、形态、病侧输尿管积水扩张和周围侵犯情况,增强扫描间接评价患侧肾脏及对侧肾脏肾功能情况,为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指导依据;MPR和CPR图像在显示病变全貌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的 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 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 NSCL C病例术前进行 CT扫描 ,并对肿瘤标本用 SP法进行 PCNA免疫组化染色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肿瘤细胞核 PCNA阳性表达分布面积。结果 :(1) CT显示瘤体最大直径 >3 cm者 ,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坏死和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与PCNA阳性表达面积升高有关。 (2 )瘤体呈周围强化形的肺癌 PCNA阳性表达面积高于瘤体呈完全强化形的肺癌。 (3)肺癌的PCNA阳性表达面积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周围型 NSCL C的 CT征象瘤体 >3 cm,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坏死和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与 PCNA阳性表达面积密切相关 ,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 ,可作为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