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静脉输液配药时造成的可见颗粒很难避免,尤其是大多数国产瓶装粉剂药物,如青霉素、氢于青霉素等,经溶解、振荡、再抽吸等,多次穿刺橡皮塞以及安瓿被打开时形成的微粒。我们使用常州市回春医疗器材厂的连叶鱼牌一次性输液器制成的过滤装置,可有效防止可见微粒进入输液瓶内。其制作与使用方法为将输液器下端的橡胶管与塑料管分离,保留下段有过滤膜的部分(包括橡胶管部分);去掉头皮针,连接12号注射针头,插入输液瓶,将药液抽入大空针内;去掉针头,将大空钟乳头与橡胶管连接,左手固定橡胶管与空针乳头的连接部位…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加药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陈秀玲杨威  李雅萍 《护理研究》2004,18(11):1967-1967
静脉输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应用最多、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在其操作过程中常加入药物,传统的加药方法是用注射器将所需药物抽吸后注入输液瓶中,粉末类药物需要反复抽吸、反复穿刺,很不方便且增加污染机会。对此,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于1999年1月研制出静脉输液一次性加药器并获国家专利证书。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的静脉输液率越来越高,致使护士的劳动强度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改进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和用具,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静脉用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秀玲  杨威  李雅萍 《护理研究》2004,18(21):1967-1967
静脉输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应用最多、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在其操作过程中常加入药物 ,传统的加药方法是用注射器将所需药物抽吸后注入输液瓶中 ,粉末类药物需要反复抽吸、反复穿刺 ,很不方便且增加污染机会。对此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 ,于 1999年 1月研制出静脉输液一次性加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病人的静脉输液率越来越高 ,致使护士的劳动强度逐年加大 ,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改进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和用具 ,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 ,提高静脉用药质量的目的。目前 ,为了减少静脉输液配加药过程中的污染环节 ,保证静脉输入大液体的质量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在各医院迅速建起 ,使医院的静脉用药集中配制 ,统一管理。为了提高静脉用药的配制速度 ,减少配药过程中的细菌、微粒污染等 ,传统的配加药方法存在亟待解决的许多问题 ,我们经过分析、研究后 ,设计制造了一…  相似文献   

7.
在静脉输液配药时,有些药物如强力宁、清开灵等易产生泡沫,如处理不当可顺针头溢出瓶外造成液体污染,临床工作中用下述办法可避免发生此类现象。用注射器连接针头将药物吸入注射器内,再将所用液体瓶口消毒后用手固定斜放,将吸入药物的注射器针头直接插入液体内,再注入药物,并需吸出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各班次之间的配合,防止差错,避免药液污染的发生非常重要。现将笔者在治疗班摆放静脉输液和加药过程中的小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静脉输液加药的改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研制静脉输液加药器,对所加的液体分别进行无菌检查、内毒素检查、微粒检测,并与传统的注射器加药方式进行工作效率对比。结果用加药器配制药液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少于注射器配制的药液(P<0.0001),根据对4种临床常用规格药物进行工作效率比较,可提高配液效率70%~240%(P<0.0001)。结论采用该静脉输液加药器加药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操作,具有配药时间短、无液体滴漏、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减少了污染环节及机会。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将药物加入输液液体中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观察到许多药物在抽吸或加入液体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有时甚至会从加药帽的针眼处冒出。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病程。针对此现象,我们试行了一种新方法,避免了上述现象的发生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董维娜  赵秋珍 《现代护理》2005,11(2):155-156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加药装置——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同一治疗室同时抽取3名护士,分别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与护士手工操作配制同种同量液体各40次,并以秒表计时,然后取所配液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使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手工操作,而且细菌污染例数和菌落总数均明显减少。结论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操作简单易行,使用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细菌污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及静脉输液疗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试验,找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有效消毒时限,确定再次消毒时间。方法取210瓶液体作为试验样本,分为7组,30瓶,组,按常规加药消毒,放置。分别在加药后即时及加药后的5,10,15,20,25,30min7个时间段对瓶盖进行采样,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7个时间段瓶盖细菌污染情况比较χ^2=3.822,P〉0.05,菌种分布情况比较χ^2=25.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在空气、物表细菌学监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治疗室放置30min内其消毒效果仍达国家标准,在此时间段内更换该瓶液体,接瓶前无需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13.
加药后静脉输液瓶盖再次消毒时间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构建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介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标准,并对其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进行探讨。方法 参照美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分5个步骤构建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指导标准,并对某省4个地区的815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护理人员对此标准的认同状况。结果 97%的护士认为该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健康教育质量,95%的护士认为此指导标准规范了护士健康教育的内容,确立了健康教育范围,94%的护士认为此指导标准内容完整、全面,对临床有指导作用,89%的护士认为此指导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结论 本套指导标准对健康教育的质量管理、目标控制和临床指导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试验,找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有效消毒时限,确定再次消毒时间。方法取210瓶液体作为试验样本,分为7组,30瓶/组,按常规加药消毒,放置。分别在加药后即时及加药后的5,10,15,20,25,30min7个时间段对瓶盖进行采样,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7个时间段瓶盖细菌污染情况比较X2=3.822,P>0.05,菌种分布情况比较X2=25.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在空气、物表细菌学监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治疗室放置30min内其消毒效果仍达国家标准,在此时间段内更换该瓶液体,接瓶前无需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加药装置--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同一治疗室同时抽取3名护士,分别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与护士手工操作配制同种同量液体各40次,并以秒表计时,然后取所配液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使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手工操作,而且细菌污染例数和菌落总数均明显减少.结论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操作简单易行,使用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细菌污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及静脉输液疗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静脉输液瓶口常规配药后放置不同时间段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探讨配药后30min内接上液体时不再重新消毒瓶口的可行性。方法取210瓶100ml无菌生理盐水,分7组进行常规配药,30瓶/组。分别于消毒后、消毒配药后5,10,15,20,25,30min,7个不同时间段对瓶口进行微生物采样计数;同时进行治疗室空气培养。结果210瓶无菌生理盐水瓶口中有25个被微生物污染,其中微生物主要为G+杆菌、微球菌、类酵母样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同时间段内所污染的瓶口数及各瓶口微生物污染菌落计数经!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配药后,如30min内接上液体,可不必再重新消毒瓶口。  相似文献   

17.
18.
19.
静脉输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脉输液[英]/WillisF//NursTimes….-1995,91(12).-67~6840年来,静脉点滴输液疗法(IVI),已从简单地依靠重力直接将液体滴注到静脉,进步到应用多通道经电子泵计量地将液体输入,而且同时可加入多种药物一起输注。在欧...  相似文献   

20.
高少茹  刘莉 《护理学报》2010,17(17):77-78
输液配药是临床治疗中静脉滴注前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在配药过程中,通常用注射器进行,配置安瓿或密闭瓶药物需人工将药物吸入注射器,再将注射器内的药物加入输液袋中。这种人工加药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单手持抓注射器加药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