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除陈气”治疗消渴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奇病论》在论述消渴病时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段经文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作了系统而简明扼要的阐述。笔者在临床上以此理论为指导,对于一些... 相似文献
2.
3.
盖国忠教授治疗消渴病验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盖国忠教授从事医疗,教研工作19年,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证。从师以来,深感其治疗消渴病证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现将老师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经验简单如下。例1:白某,男,48岁,2005年6月15日初诊。临床表现:口渴消瘦2年,眼干涩,咽干,怕热,颈部不适,时有心慌、气短,小便频数,大便正 相似文献
4.
以《内经》“除陈气”理论为指导,结合名医临证经验,阐述了“除陈气”理论在皮肤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从而说明了经典著作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肥胖是由遗传、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与行为、心理、环境及社会等多因素引起能量过剩致体内脂肪异常或过多堆积的一种慢性、易反复、进行性的代谢性疾病。肥胖作为主要危险因素,增加了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卒中、部分恶性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全球肥胖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成年人存在超重及肥胖,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增加社会与经济负担,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有“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之描述,并提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膏粱酒食之积不化而成陈气,故肥胖为“陈气”之疾。肥胖是因嗜食膏粱酒酪,辛辣浓味,生冷寒凉,甜腻食物,或饱食安逸少动、久坐熬夜,或喜、怒、忧、思、恐等五志过及,或因先天禀赋异常,致脾胃受纳运化失常,小肠化物泌别吸收失调,陈气内生,堆积于脏腑与肌肤,而见形体肥满。食饮入口,离不开胃之受纳腐熟、小肠之受盛泌别清浊、脾之转输,其病位在脾、胃、小肠。兰者,兰泽香草也,狭义即佩兰、泽兰,芳香之品,能畅气机,除陈腐,涤垢腻;广义凡气味香辛,可醒脾升清,和胃降浊,助小肠化物泌别如常,逐退盈余者,皆谓之“兰”。因此,肥胖当治以“兰除陈气”,旨在运用辛香之品调整脾、胃、小肠之功能,逐退食湿痰浊郁热等盈余,以复中焦升降平衡,肥者不肥也。 相似文献
6.
1995年以来,笔者对消渴病进行辨证施治,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共80例,均按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消渴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2岁.中上消20例,中消42例,下消18例(肾阴亏虚12例,阴阳两虚6例).
临床表现为:①上消(燥热伤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善饥、小便量多、大便于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②中消(胃燥津伤):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⑧下消:a.肾阴亏虚: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膏脂或尿甜,口干唇燥、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失眠心烦、舌红无苔、脉沉细而数.b.阴阳两虚:小便频数量多、或饮一溲一、尿如膏脂、面色黧黑、腰膝酸软、阳萎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相似文献
7.
8.
9.
温阳法治疗消渴病的古今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医论治消渴病多以阴虚燥热立论,采取滋阴清热之法.然笔者通过大量古今文献研究,认为消渴之病机当以阴虚燥热为标,肾气(阳)虚为本,温阳法在治疗消渴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消渴病以渴而多饮、善饥多食、日渐消瘦、尿多甜味为特征。笔者多年来从肺胃入手 ,治以清火益胃 ,润肺滋阴取得满意疗效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中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75岁 ,最小 31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半年。临床表现为日渐消瘦 ,面色无华 ,口干舌燥、烦渴多饮 ,善饥多食 ,小便频数量多。2 治疗方法白虎汤加减 :石膏、知母、明沙参各 2 0 g,甘草 6 g,花粉2 4 g,天门冬、麦门冬、生地、葛根各 15 g,山药 30 g。水煎5 0 0 ml,分 3次服 ,1日 1剂 ,10天为一疗程 ;间隔 3天 ,再进行第 2个疗程 ,一般治疗 3个疗程。3 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2.
13.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公元1281年~1358年),元代金华人(现浙江义乌县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对杂病的研究有独到之处,素有“杂病用丹溪”之说。朱氏对消渴的论治,充分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特点,也对后世消渴病的治疗有所启发。下面谈谈笔者对丹溪论治消渴病的体会。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消渴病产生的内在根据朱丹溪运用他的哲学思维方式对自然进行观察,得出结论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在《格致余论》中,他指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何以言之?天地万物之… 相似文献
14.
孙思邈对消渴病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消渴,以多饮、多食善饥、多尿、消瘦为临床特征,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孙思邈编篡之《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内经》《金匮要略》和《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对消渴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都有所发展。 1 病因病机方面 《千金要方·卷21·消渴》:“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积年长夜,酣兴不懈,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术石犹且焦 相似文献
15.
邓铁涛老中医治疗消渴 ,既崇经典三理 ,又有发微之阐 ,辨证用药 ,独具一格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消渴病人 ,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 ,每获良效 ,现将邓老经验分述如下 ,以飨同道。1 理论基础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 ,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 ,上燔心肺则多饮 ;中灼脾胃则消谷 ;阴虚阳亢固摄失司 ,故小便量多。《石室秘录·消渴篇》曾明确指出 :“消渴之证 ,虽分上、中、下 ,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之法 ,以治肾为主 ,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可见 ,消渴病以肾气阴两虚为本[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年四十而阴…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男,43岁,干部,就诊日期:2003年10月12日。有消渴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饮酒,多食肥甘厚味之品,血脂亦高。FBG 10.8mmol/L,已用美吡达10mg、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口服治疗。现自觉倦怠乏力思睡,口粘不喜饮,肢体酸疼,脘腹微胀,大便粘滞不爽,纳呆,视物欠清,情绪急躁,舌质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属脾虚湿热内阻,气血瘀滞。治以健脾利湿清热、理气活血法。处方:姜半夏10g,黄连10g,全瓜蒌15g,枳实5g,丹参15g,川牛膝30g,茯苓15g,生苡仁30g,泽泻10g,荷叶梗各10g,葛根10g,夏枯草15g,决明子10g。水煎服,7剂。并嘱调整饮食。复诊自觉肢体有力,不觉困倦,口中粘腻症减,双目视物较前清晰,纳食好转,大便粘滞症减,舌质红胖,苔薄黄微腻,脉弦滑数。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治疗消渴病方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它是一种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引起历代医家重视。早在东汉末张仲景就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文试将仲景治疗本病归纳为5个方证,并探讨如下。1麻子仁丸证 脾胃主受纳运化。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耗伤阴液,而为消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以下简称《消渴篇》)第二条:“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笔者在应用西药常规降糖的同时,运用经验方参芪威灵汤加减治疗消渴病,并对并发症进行了追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