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敏 《柳州医学》2005,18(1):8-9
目的 探讨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方法 将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按实际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①传统治疗;②小剂量尿激酶加传统治疗;③尿激酶患肢加压加传统治疗。结果 传统治疗组治愈率50%,住院时间25.6天;小剂量尿激酶用药组治愈率66%,住院时间29、6天;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组患肢注射时无疼痛,且治愈率95%,住院时间13.6天。结论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患者治疗时患肢加压处无疼痛,护理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方法 将 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按实际用药情况将病人分为三组 :①传统治疗 ;②小剂量尿激酶加传统治疗 ;③尿激酶患肢加压加传统治疗。结果 传统治疗组治愈率 50 % ,住院时间 2 5 .6天 ;小剂量尿激酶用药组治愈率 66 % ,住院时间 2 9.6天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组患肢注射时无疼痛 ,且治愈率 95 % ,住院时间 1 3 .6天。结论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 ,患者治疗时患肢加压处无疼痛 ,护理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剂量尿激酶经两种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非患肢浅静脉给药组20例,患肢浅静脉给药组23例,溶栓治疗7d,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结果患肢浅静脉给药组治愈率(69.57%)、好转率(86.96%)明显好于非患肢浅静脉给药组的治愈率(35.00%)和好转率(5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经患肢浅静脉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对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从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结果 临床治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结论 经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从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量尿激酶。结果:治愈41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5.4%。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应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对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从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结果临床治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结论经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并辅以抗凝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38例经颈静脉置管联合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238例经颈静脉置管联合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病原因、治疗结果及护理对策.结果 血栓完全溶解199例,部分溶解39例.并发症:穿刺点出血6例,颅内出血1例,腹膜后出血1例,肌肉间出血1例,血尿6例.结论 经颈静脉置管联合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正确的用药方法及周密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经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治愈32例,总有效率达86.1%。溶栓过程5例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恢复后无出血迹象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及其护理。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为试验组,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用微量输液泵注入中等量的尿激酶;B组为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后者为18.4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作用更为迅速,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将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于0.5h注入,同时用止血带加压结扎患肢大腿处,疗程7~21d。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常规静脉输入,其余治疗组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0%,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肢微量泵入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玲  李春燕 《海南医学》2010,21(8):133-134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对4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从患肢的浅静脉给予尿激酶持续微量泵人,辅以抗凝、祛聚治疗及护理。结果治愈13例,好转27例,1例住院1d放弃治疗出院,有效率为97.5%,容栓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2例,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患肢微量泵人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治疗期间严密药物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郭素花  白世礼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30-2530
目的:研究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将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于0.5h注入,同时用止血带加压结扎患肢大腿处,疗程7d~21d。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常规静脉输入,其余治疗组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1%,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4例,将其住院号奇偶随机分为纤溶酶组与尿激酶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尿激酶组治疗药物为小剂量尿激酶;纤溶酶组患者治疗药物为纤溶酶,将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血管再通率、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血管再通率、治疗总有效率相似P0.05;纤溶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纤溶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均有一定临床效果,可促进血管再通和患肢消肿,早期下床活动,但相对来说,纤溶酶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股动脉穿刺尿激酶组、周围静脉尿激酶组和奥扎格雷钠组,每组20人。三组病人分别采用股动脉穿刺推注尿激酶,上肢或下肢浅静脉静点尿激酶以及静点奥扎格雷钠治疗深静脉血栓,同时给予脉通和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观察三组病人的疗效、患肢周径的变化以及消肿情况。结粟:股动脉穿刺尿激酶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周围静脉尿激酶组和奥扎格雷钠组(P〈0.05);股动脉穿刺尿激酶组病人治疗前后大腿、小腿的周径差明显大于周围静脉尿激酶组和奥扎格雷钠组(P〈0.05);股动脉穿刺尿激酶组病人的消肿情况明显好于周围静脉尿激酶组和奥扎格雷钠组(P〈0.05)。结论:股动脉推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不同途径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应用尿激酶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0例,按常规输液途径应用尿激酶溶栓;B组32例,从患肢足背静脉输入,并在踝上l0cm扎止血带。结果 两组超声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100.0%,统计学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常规途径应用尿激酶溶栓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方法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4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患肢小剂量尿激酶快速静注联合大剂量尿激酶连续12 h静滴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大剂量尿激酶连续12 h静滴...  相似文献   

17.
毛茅  李春孟 《浙江医学》2018,40(24):2698-2700
目的观察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急性下肢DVT患者38例,其中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的患者18例(观察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的患者20例(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消肿率、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肢肿胀、深静脉通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d,两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消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与深静脉通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DT相比,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DVT可明显地缩短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总用量,患肢肿胀改善、深静脉完全通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CDT比较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的发生率,我科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对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患肢踝部以下静脉穿刺,大腿中上1/3处加压60mmHg,微泵注入较大剂量纤溶剂的溶栓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间歇脉冲式小剂量尿激酶注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确诊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事先分为两组,经健侧下肢股静脉向下腔静脉下段下方置滤网器溶栓之后,再经患肢浅静脉注药实施溶栓,A组24例,给予间歇小剂量尿激酶,B组24例,给予常规中等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两组用尿激酶总量一致,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有效率:A组为95.8%,B组为83.3%,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A组12.5%,B组50.0%.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间歇性小剂量患肢深静脉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取得更好的疗效,简便易行、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骨折及骨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辨证属于瘀血阻络型痹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利伐沙班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患者疼痛和肿胀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并用皮尺测量患肢与健肢同一部位的周径,最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8.57%,治疗组为94.2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