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现中国古代音乐的两大要素——旋律和节奏的“和”与“节”的思想,对中医理论、疾病防治和养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崇尚“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中医学领域,“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和法”。“节”的思想则主要影响到中医学的养生观念,主张通过有节制的饮食、起居、工作以及性生活达到全神调气、葆精养元,促进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的历史文化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岚 《四川中医》2008,26(9):124-125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疾病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养生、既病防变、瘥后调摄等方面内容.<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古代哲学和预防思想,初步奠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难经>则从已病防变角度阐述了"治未痛"理论.此后,历代医家对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断发挥,使其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预防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自然观念、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都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中的哲学思想影响与传承为线索,探讨了中医养生康复理念对生理病理的认识方式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渊源及其与当代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以期为其形成找寻思想脉络根源。中医养生康复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观点包括"精气神"理论与"天人相应"的人与自然互参理念,这两种观点的形成,受到先秦时期儒家"中和"、"修德"思想,道家"精气神"学说、"道法自然"思想和其他思想流派的影响。同时,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对病因所坚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当代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法亦有相通之处。中医学养生康复理论观念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及当代哲学思想的受承、吸收、融合与体现,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养生原则、康复理念,从而奠定了中医学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养生康复思想体系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是代表着中医学特色与精髓的重要学说,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医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防重于治"的特色,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被奉为医者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吸收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其中有哲学思想也有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的影响。应该说影响最直接和紧密的就是道家思想。作为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其整个思想倾向属于道家,鲜明地体现着秦汉新道家的特征,《内经》理论的构建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作为《内经》的理论框架的"道"、"气"、"阴阳"思想、体现的辨证思维以及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养生观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道家思想是《内经》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6.
曹娜 《中医研究》2005,18(5):3-5
因时顺养是养生的首要原则,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两千年来指导着人类的养生和疾病的预防.本文阐述了因时顺养的理论依据、因时顺养的重要性、具体方法以及重视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中和"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伸,是儒家修身治世的核心思想。是中医学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养生观建立的基础。所以在中医学临床带教中应注重"中和"思想,将医患"和"、师生"和"以及中西医和谐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临床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命题,但其内涵及本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大概说来,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天人合一"的萌芽阶段--合的本质在"巫";②汉前以阴阳五行为构架的"天人合一"观--合的本质在"气";③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合的本质在"理"."天人合一"的不同认识,给中医学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对于深入把握中医学特质,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对中医"证"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依平 《中医杂志》2005,46(3):169-170,179
借鉴循证医学的主要思想,重新审视、思考中医的"证"和辨证论治.中医以人为本的思想,对生存质量的重视以及"治未病",预防为主的观念,被循证医学再一次证明是医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从整体上来说,中医学关于"证"和辨证论治的经验性证据的科学性、可靠性是肯定的,但应该加以提升.循证医学应是目前研究中医学最好的方法之一.对中医"证"的研究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契机.目前应从更适宜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更易突破、也更具实际意义的方向--中医辨证论治疗效的评价研究方面切入,以期新的积累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中医"和"论     
哲学之和是协调和谐、适度之义,和的观念被引入到中医学之后,又具有了许多新的涵义。“和”既体现了一种和的状态,又体现了一种和的关系,以及为维持这种状态或关系采用的一种手段。作为一种手段,“和”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或治疗原则,又可以作为一种具体的治疗方法,还可以作为养生防病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胡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6):1085-1086
中国自古以来就追求长寿,<尚书@洪范>把"寿"列为"五福"的第一福,把"凶短折(寿命不长)"作为"六极"的第一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话养生,留下了宝贵的养生学资料.在此基础上,<黄帝内经>形成了中医学养生思想和认识,阐述了丰富的养生观,包括饮食养生、导引养生、情志养生、四时养生、体质养生、针刺养生、药物养生和房事养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过犹不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观念——"中"."中"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后经孔子发扬光大,解释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根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之中的《黄帝内经》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深刻影响."过犹不及"思想已经深入到《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发病观和治疗观之...  相似文献   

13.
"中道"思想是瑶医养生防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与中国古代"中"的思想一脉相承,强调不偏不倚、无过之无不及的状态和境界.无论是在瑶医预防观念的形成,还是在预防措施的实施方面,"中道"思想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老年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养生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治未病"范畴,治未病思想主张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和已病防变,对提升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中医治未病思想,然后分析老年养生中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并着重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老年养生中的应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医养生治未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数千年来运行不衰。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运用中医养生的思想从运动、饮食、心理、中药、针灸推拿等多方面来调适亚健康,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和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未病"观点所具有的超前学术思想,以及其神形共养的独特思维模式在养生保健方面所具有的潜在优势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广泛理解和认同.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而"神形共养"则是中医学推崇的一种最高的养生方式.文章从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守神全形的养神观以及清静养神的方法论等三面,阐明形神共养、养神为先的养生观,以及守神而全形的养生法,以期使传统的养生理论为当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生病起于过用"出自<素问·经脉别论>,它提出生病起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药物等因素过用的发病观.同时,它也蕴含了大量的养生观思想,体现为顺应四时阴阳养生观、调和饮食五味养生观、调摄精神情志养生观、劳逸结合养生观、药物调理养生观.这些养生观思想为人类的养生保健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最广泛的含义是"中国医学"或"传统医学",而其精髓所在体现在一个"中"字上,其不仅代表"中国""中华"的含义,更体现了中医学的平衡观,这一点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生理病理,养生及防治等各方面可以说明,因此说中医学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医学,体现出了生命乃至整个宇宙的存在意义,代表了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是以老庄为代表,以“道”为其学说宗旨的学派,道家思想与中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国以来学者主要研究了道家思想对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学科、思维方式及医家的影响。中医学继承并发展了道家精气学说和养生理论。从道家无神论思想、精气化生万物的巨大能量性以及“和”的观点研究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还很缺乏,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对于生命整体认识的重要学术思想,体现了生命活动过程中形体与精神统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从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角度浅析孙思邈《千金方》导引养生思想,总结孙思邈在导引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贡献,从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介绍《千金方》的导引实践方法,阐明了《千金方》导引中形神一体观在祛邪防病和养生保健中的特色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