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治未病”思想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艳  张煜  张聪  林殷 《中医教育》2009,28(1):67-69
面对高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寻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及早发现和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不仅是高校教育的热点,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对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此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不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适应性障碍,这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对武汉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1]。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测查SCL-90数据,并据此形成武汉市大学生SCL-90常模。1对象及方法1.1对象在武汉市3所大学中发放SCL-90量表,并由受过专业训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另外要加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文化、临川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三元融合与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渗透性和暗示性的作用,让大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保定市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保定市四所高校126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艺术类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症状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男生在躯体化和偏执方面的症状强于女生,而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女生的症状强于男生。学生心理症状在是否独生方面没有差异。结论:保定市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应提高保定市各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CSSCI来源期刊所收录的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5 165篇研究文献,文献数量大体呈现起伏变化,研究热点以心理健康研究对象及心理问题的探索、干预方法及对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畴为主。“心理资本”和“心理育人”可能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切入点。结论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研究较受重视,后续研究中应拓宽研究领域,扩大研究群体,探讨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优化干预方法及对策,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以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质,从而不断促进心理育人本土化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袁占国 《中医教育》2004,23(6):25-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多年来理论界和教育界重点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之一.马加爵一案给我们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了沉重的一课,也暴露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急剧凸显出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软肋和薄弱环节:重理论,轻实践;重思政,轻心理;重机构,轻干预;重咨询,轻治疗;重个体,轻群体等,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和问题的提出,也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答案所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分析和途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磊 《中医教育》2005,24(4):66-67
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来,全国各高校都开展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并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综观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现实中存在模糊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因此,要正确认识和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定位,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总结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健康问题的来源,并提出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应措施,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医学院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建构和谐校园培养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本文从医学院校辅导员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咨询状况以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针对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考前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帮助大学生化解考前焦虑,促进大学生科学应考,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拟调查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心理障碍各症状中比例较大的是抑郁和人际关系,大学生中无论男女、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问题2,6、7、9所占的比例较大。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在高校完整的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与形成,一些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理念是一种防重于治的新医学模式,在当今网络下对构建高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起到重要基础理论指导作用。本文从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愈防复三个含义,建立教育平台、组建专业教师队伍、构建后期跟踪服务体系,从而构建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达到有效地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特别是应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在提高素质中又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也就成为一种新型的素质教育观念。具体措施为: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选择有效载体,拓宽教育途径;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考前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帮助大学生化解考前焦虑,促进大学生科学应考,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妙凤  夏晔 《东方养生》2022,(2):134-135
<正>大学学习是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重要时期。现阶段的科学不再局限于学术成就,而是提高思想认识。基于部分学生未成年心理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弱、情绪控制能力弱、沟通困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因素,影响了年龄、家庭教育、社会等诸多外部因素,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主题和难点。本文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各高等院校也采取相应措施和途径,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关资料表明,医学类院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大学生同龄人及其他专业大学生,但各院校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基于情景架构下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路径及效果,通过随机整群抽样选取339名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一学生,采用自编《课程调查问卷》对参课学生进行前后测评,使用SPSS 19.0对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参课学生在9个维度以及总分(t=7.006,P0.001)上均出现了显著提升;男女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存在性别差异(t=2.565,P0.05)。提示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