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内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6例经胃镜检查发现的胃内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及超声小探头检查,除45例为正常脏器外压、5例黏膜下血管瘤、7例静脉曲张而进行随访观察外,其余均经手术或活检获取病理确诊,将2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黏膜下肿瘤104例,以间质瘤居多;胃非肿瘤性病变82例,以壁外压迫居多;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3.0%,明显高于胃镜的74.2%(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壁外情况,有利于胃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隆起性病变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790例食管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0例患者中,间质瘤395例,平滑肌瘤116例,囊肿103例,血管瘤19例,脂肪瘤18例,息肉15例,炎性增生34例,食管癌74例,外压16例,均顺利完成超声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在超声内镜检查中熟练配合,是内镜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超声内镜下行食管、胃隆起性病变切除是内镜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伤小,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目前多采用超声内镜下切除,安全可靠。2002年5月以来,对食管、胃隆起性病变切除79例,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y,EUS)联合粘膜切除术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的216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US检查。排除血管性病变、外压性改变、进展期癌变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最终入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患者共有165例,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EUS,根据内镜图像及超声回声特点对165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判定,发现间质瘤60例(36.36%)、息肉36例(21.82%)、异位胰腺20例(12.12%)、脂肪瘤17例(10.30%)、平滑肌瘤10例(6.06%)、神经纤维瘤9例(5.45%)、囊肿7例(4.24%)、胃癌3例(1.82%)、未明确诊断3例(1.82%)。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165例患者EUS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能在准确判断胃隆起性病变起源层次和回声改变情况下,有效提示病变性质,使得对胃隆起性病变的切除更加准确,对于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小安  赵奎  李晓辉  赵微 《西部医学》2012,24(7):1255-125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7例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67例患者中,平滑肌瘤34例,息肉18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3例,间质瘤2例,孤立性静脉瘤2例,囊肿1例;病变在胃镜下切除46例,抽取囊液1例,外科手术切除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就电子内镜超声检查(EUS)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以正确判断病变是粘膜下病变或是外在正常组织器官或占位病变压迫所致进行探讨。方法 1998年6月~1999年2月笔者就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7.97岁,进行电子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EU—M30型电子超声内镜,查获隆起性病变,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元气水充盈法或两法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7.5或12MHz超声频率,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3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幽前异位胰腺3例,胃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1例;上消化道外在正常组织器官压迫所致者23例,上消化道外恶性肿瘤压迫6例,B超、CT或MRI均对6例胃外恶性肿瘤压迫和1例异位胰腺作出诊断,但对其他病例则未能作出诊断。结论本文3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用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电子EUS扫描则均能明确诊断。此外,据文献记载EUS未曾有过将外在压迫误诊为粘膜下病变,也未曾有过将胃粘膜下病变误诊为外在压迫,本文结果与文献记载一致,这表明EUS扫描是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窦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内镜对215例普通内镜发现的胃窦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215例胃窦隆起性病变中息肉80例,平滑肌瘤95例,异位胰腺33例,壁外压迫7例.对胃窦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6.3%,明显高于胃镜(64.7%).结论 超声内镜可对胃窦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8.
杨志宏  阮水良  王波  陆其明 《浙江医学》2014,(12):1108-1109
小探头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的探头可以直接通过内镜活检钳道,贴近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处,通过其高频超声环扫装置来显示隆起性病变的内部和边界的回声,对了解病变的起源、性质,鉴别良恶性,正确区分消化道腔内、外的病变有重要临床价值。自2012-02本院购入小探头超声后,我们对21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高清内镜结合小探头超声检查,并与单纯高清内镜检查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旨在评估小探头超声 ( MPS)在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的患者行 MPS检查。结果 :MPS检查的 2 6例患者中食管平滑肌瘤 3例 ,食管癌 2例 ,胃息肉 5例 ,胃平滑肌瘤 3例 ,胃癌 3例 ,异位胰腺 2例 ,胃外压迫 2例 ,十二指肠息肉 1例 ,未见明显异常者 5例 ,其中有 1例胃炎误诊为胃癌。部分病例经手术或内镜病理检查证实。经 MPS检查诊断明确者 2 4例 ( 92 .3 1% ) ,其中内镜检查诊断明确者 19例 ( 73 .0 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对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鉴别 ,MPS显著优于常规内镜 ,对消化道肿瘤的浸润深度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内镜下治疗病理结果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 MPS)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2014年间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行内镜下治疗后取得病理的4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息肉30例,间质瘤6例,异位胰腺2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4例,纤维脂肪瘤1例,腺瘤2例,与手术病理相对比,符合率100%。结论MPS可显示上消化道病变的性质与浸润范围,对层次来源可有精确提示,对进一步选择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捷  季峰  朱丽明  潘杰 《浙江医学》2007,29(6):621-623
大肠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肠镜影像,这种隆起可能由炎症、肿瘤形成,也可能由邻近器官或肿块压迫形成。由于肠镜只能观察到隆起表面,无法判断病灶黏膜层以下改变,故导致临床医师误诊误治时有发生,增加了内镜下治疗的并发症。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微探头凭借其超声功能,能清晰显示隆起下方肠壁的各层结构、病变起源、性质和浸润的深度及管壁外邻近病变,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miniature ultrasonic probes,MUP)检查对胃底隆起性病变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内镜诊断为胃底隆起性病变者进行MUP检查?结果:52例胃底隆起性病变中间质瘤(平滑肌瘤)23例,静脉瘤5例,囊肿?脂肪瘤?炎性息肉各4例,12例为胃腔外压迫所致?4例直径>2 cm间质瘤,采取手术治疗,囊肿?脂肪瘤?息肉和11例起源于2?3层的良性间质瘤行内镜下微创治疗?结论:MUP有助于胃底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微探头超声指导下采用内镜治疗黏膜下肿物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超声内镜对7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 息肉5例,平滑肌瘤25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瘤3例,异位胰腺3例,静脉曲张3例,并明确了起源层次,壁外压迫28例。对起源于粘膜层、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对粘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建伟  吴颖萍  陈惠蓉  沈晓伶  王昌雄 《浙江医学》2010,32(5):700-701,I0003
上消化道隆起行病变常规内镜检查难以明确病变的起源及性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已成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尤其是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为探讨经EUS指导下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采用微探头超声内镜(minprobesonography,MPS)检查了18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并对其中的51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探头超声(UMP)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4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UMP检查.结果 发现食管间质瘤6例,食道息肉1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癌3例,胃淋巴瘤2例,胃间质瘤3例,胃外压性病变5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增生1例,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1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结论 UMP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对于黏膜下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由于探头探查深度有限,对较大肿瘤的后方情况探查受限,对部分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UMP)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4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UMP检查。结果发现食管间质瘤6例,食道息肉1例,食管癌3例,食管孤立性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癌3例,胃淋巴瘤2例,胃间质瘤3例,胃外压性病变5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增生1例,十二指肠球部间质瘤1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结论UMP检查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各层,准确判断肿瘤浸润层次,对于黏膜下肿瘤有较高诊断价值,但由于探头探查深度有限,对较大肿瘤的后方情况探查受限,对部分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7.
余剑平  张毅 《四川医学》2001,22(3):310-311
超声内镜 ( EUS)因集普通内镜和超声检查于一体 ,自问世以来倍受推崇。文献大多认为 ,EUS诊断肠粘膜下隆起性病变 ( submucosal elevated lesion)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但对其存在的误诊很少见报道。笔者所见 2例经 EUS误诊为胃十二指肠粘膜下隆起性病变 ,并就其可能的误诊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例 1,男 ,4 7岁。上腹痛、嗳气、反酸 8年。间断服雷尼替丁和吗丁啉 ,症状缓解与复发交替。后来我院行纤维胃镜检查。镜下所见 :胃体和胃窦粘膜红疹样变 ,胃窦大弯侧粘膜局限性隆起 ,约 3cm大小 ,呈半球状 ,表面光滑 ,轻度水肿、充血 ,无糜烂…  相似文献   

18.
19.
对来源于黏膜层的病变,胃镜检查及胃镜辅以常规活检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对来源于黏膜下组织及消化道管壁外的脏器和肿瘤压迫所致隆起性病变,胃镜检查难以明确病变性质、层次,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transendoscopic miniature ultrasonic probe, TEMP)对此类病变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将2000年1月~2006年1月胃镜下发现的96例胃隆起病变的TEMP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贺莉  任权  陈颖萍  聂玲  李国华 《四川医学》2006,27(5):474-475
目的 探讨电子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52例,进行电子EUS扫描,采用Olympus C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法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结果 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5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静脉瘤3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囊肿5例、胃平滑肌瘤12例、胃平滑肌肉瘤2例、胃脂肪瘤2例、胃腔外脏器压迫5例、胃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窦异位胰腺3例,胃底血管瘤2例;十二指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囊肿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对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结论 本文52倒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电子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面EUS扫描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痛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