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透皮刺激对无痛肠镜肠息肉切除术的影响,并与单纯无痛肠镜在肠息肉切除术对比,观察前者在麻醉药用量及离院时间上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门诊肠息肉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透皮穴位复合全麻组采用穴位透皮刺激复合无痛肠镜息肉切除术,单纯全麻组单纯无痛肠镜行肠息肉切除术,对比麻醉药用量及离院时间。结果:60例患者的肠息肉切除术均成功切除,穴位组较对照组在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方面具有优势。结论:穴位透皮刺激复合无痛肠镜是临床上治疗肠息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布托菲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切除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在无痛肠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试验组先使用布托菲诺10μg/kg静脉注射,10min后使用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术中患者出现体动反应则追加丙泊酚0.5mg/kg。结果:试验组的镇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的用药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菲诺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行肠息肉切除具有临床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应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无痛胃肠镜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安全性与相关护理。方法:对268例患者在无痛胃肠镜下行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中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护理人员加强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对全过程进行观察。结果:268例患者因护理措施得当,护理配合到位,检查与治疗顺利完成。无1例穿孔、麻醉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检查过程不能记忆。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它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在有严格监护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充分术前准备和精心术中、术后护理,默契配合是无痛内镜检查与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镜下息肉治疗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间,我院经胃镜下息肉氩气刀凝固术及电凝电切术治疗128例胃息肉患者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情况。结果对胃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进行总结,128例病人中,123例未发生并发症,占96.2%;4例发生切除后切缘出血,占3.1%,均于手术时采取氩气刀凝固或注射方法成功止血;发生胃粘膜穿孔1例,占0.7%;未发生死亡病例。所有病例经过内镜下治疗及术后护理后均得到治愈。结论胃肠道息肉的胃镜下治疗中,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胃镜下胃息肉的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结肠息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肠道疾病,发病率较高[1]。息肉具有癌变可能性,特别是体积较大的息肉,若不及时进行切除,极容易因粪便的长期刺激而加速恶变以致发展成癌[2]。电子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已成为目前治疗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其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3]。但电子结肠镜作为一种侵入性技术操作,术中为了充分暴露肠腔、定位息肉,需反复注气,加之息肉电切术较普通肠镜检查需更长操作时间,导致术后患者出现长时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减少患儿肠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将184例肠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患儿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92例,对照组92例。对照组患儿依据该切除术的传统要求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更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焦虑恐惧程度、疼痛程度及术后肠穿孔、肠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心理焦虑恐惧程度、疼痛程度及术后肠穿孔、肠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在手术前后的整个过程中,对患儿给予心理沟通、健康教育、行为限制等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不良心理,能够有效减少肠镜下行肠息肉切除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究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与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关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 立医院和赣州市人民医院于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70 例行肠镜息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 抗血小板治疗分观察组 31 例(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与对照组 39 例(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记录接受抗血小板治疗 患者术后出血情况,并将术后出血的患者纳入出血组,将术后未出血的患者纳入未出血组,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抗 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70 例患者中有 22 例(31.43 %)患者出现术 后出血,48 例(68.57 %)患者未出现术后出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 31 例患者中有 10 例(32.26 %)患者出现术后 出血,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 39 例患者中有 12 例(30.77 %)患者出现术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息肉分布、肠息肉数目、肠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内镜治疗方式、内镜山田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出血组肠息肉数目多发、肠息肉大小为 1.0 ~ 1.6 cm、病理类型为肿瘤性、内镜山田分型为 Ⅲ ~ Ⅳ 型患者数多于未出血组,内镜治疗方式为 CFP 的患者数少于未出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肠息肉的大小 1.0 ~ 1.9 cm、内镜山田分型 Ⅲ ~ Ⅳ 型为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P < 0.05)。结论: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临床应重视肠息肉的 大小 1.0 ~ 1.9 cm、内镜山田分型 Ⅲ ~ Ⅳ 型的患者,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其术后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痛苦消化内镜下热极治疗对胃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8例胃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观察组给予消化内镜下无痛苦热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息肉一次性清除率、术后疼痛情况、创面愈合率、以及出血、穿孔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息肉一次性清除率均为100%;观察组1例术后述疼痛,无痛率为98.15%,对照组有5例术后述疼痛,无痛率为90.74%;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为100%,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为88.89%;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85%。结论无痛苦消化内镜下热极治疗胃肠道息肉创面愈合良好,安全无痛,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热针联合毫针针刺对痰湿互结型肠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痰湿互结型肠息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电热针联合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息肉复发危险因素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复查肠镜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息肉复发危险因素积分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息肉复发危险因素积分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肠息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热针联合毫针针刺可以减轻痰湿互结型肠息肉术后症状,降低肠息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评价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近年共收治66例结肠息肉患者,均接受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23例(34.8%)为腺瘤性息肉,27例(40.9%)为病理增生性息肉,所有患者在内镜下肠息肉切除率达到100%,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年内复查肠镜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方便快捷、可重复、安全有效,可作为结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痛肠镜技术的成熟,无痛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我院从2008年12月-2010 年10月期间在电子肠镜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切除结直肠息肉29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无痛肠镜技术的成熟,无痛肠镜下治疗结直肠息肉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我院从2008年12月-2010年10月期间在电子肠镜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切除结直肠息肉29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无痛电子肠镜检查及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2例行无痛电子肠镜检查及治疗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总结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静脉麻醉后52例患儿均完成检查及治疗,所有患儿均在检查后10~20 min清醒,无任何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周密的准备、术中医护间密切的配合及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无痛电子肠镜检查及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胃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观察组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息肉一次性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胃肠息肉的临床治疗上,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可获得理想效果,创面愈合率更高,且手术时间短、术后身体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患者428例行APC治疗。结果 428例患者2个月后经胃肠镜复查,息肉全部消失,治疗部位已形成瘢痕,少数患者残基部出现红晕,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创伤小、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是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子肠镜检查主要诊断肠占位性病变、肠息肉、结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但是肠镜检查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和恐惧等,同时容易产生肠痉挛而使检查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不成功。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减少恐惧感,使肠腔松弛,我院肠镜室通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无痛肠镜检查,解除了肠痉挛,使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阿泰宁对脾虚湿困型肠息肉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分为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阿泰宁+常规治疗)、C组(参苓白术散+阿泰宁+常规治疗),每组40例,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SF36评分、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肠镜指标(复发息肉数、息肉直径)、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复发息肉数更少(P<0.05),息肉直径更小(P<0.05)。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乳杆菌、双歧杆菌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减少(P<0.05),SF-36评分升高(P<0.05),以C组更明显(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阿泰宁可安全有效地提高脾虚湿困型肠息肉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肠道菌群微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肠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痛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结肠息肉患者在无痛结肠镜进行APC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于1个月后进行复查。结果100例患者214枚息肉均予摘除,灼除。直径〉1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39枚先用圈套器电凝电切摘除,再用APC烧灼残余病灶,直径〈1cm的息肉175枚直接用APC烧灼。1个月以后复查肠镜有2例(5.1%)直径〉1cm的广基或带蒂息肉病灶残端见黏膜充血水肿,未见息肉样增生,再以APC治疗。APC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5例,腹胀12例,持续时间1小时~3天,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无痛结肠镜下APC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可彻底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快速、高效检查的目的,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实施肠息肉摘除术的患者采取术后中药灌肠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82例接受肠息肉摘除术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灌肠,实验组41例,实施中药灌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治疗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80.49%;实验组的治疗后创面愈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73.17%;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44%,低于对照组14.63%,P<0.05。结论:对实施肠息肉摘除术的患者采取术后中药灌肠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创面的愈合状态,同时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无痛肠镜与普通肠镜检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痛肠镜检查对大肠的癌前病变发现率的影响。方法将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532例患者和开展无痛肠镜检查前1 a的普通肠镜检查的341患者的大肠良恶性肿瘤的发现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痛肠镜的大肠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肠镜(P<0.01),而大肠癌检出率明显低于普通肠镜检查(P<0.01)。结论普通肠镜检查患者较痛苦而不易接受,检查发现的肿瘤多为晚期;无痛肠镜患者容易接受,有利于大肠息肉等癌前期病变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