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我国5城市合格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9 467份血液作16人份混合血样NAT检测,凡筛查不合格血样再作单人份检测;对于抗-HCV阴性而HCV RNA NAT阳性者,用备用管作抗-HCV、ALT、及HCV RNA NAT复检。结果共检出HCV RNA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3例,未检出HIV RNA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标本;在87 034份血清学筛查合格献血者中,检出HCV NAT阳性2例,其中1例复检ALT为254U/L,未检出HIVNAT阳性;在2 613份血清学筛查不合格者中,检出1例HCV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该献血者抗-HIV阳性、ALT 372U/L;未检出HIV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的标本。结论血清学筛查使我国的血液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而NAT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但在我国是否可应用于常规血液筛查,需考虑成本与效益比。此外,ALT筛查对排除抗-HCV漏检血液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核酸检测技术在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开展血液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和试剂升级前后的检测性能差异。方法应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V/HCV/HIV-1联合检测,同时采用2种血清学ELISA试剂对所有标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P24和抗-TP等项目并行检测,并对核酸联合筛查反应性的标本进行鉴别试验。结果 2012年~2017年,共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491159份,其中ELISA无反应性,NAT反应性标本共计1637份,检出HBV窗口期标本共477份,HIV窗口期标本2份。2015年核酸检测升级后,ELISA无反应性NAT反应性率由0.28%提高到0.41%,鉴别阳性的预测值由25.61%提高到33.89%。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能有效降低输血感染风险,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试剂的更新升级有助于检测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检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7 076份进行ELISA筛查,对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系统,对每6人份混样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的3项联合检测,无反应性直接判定为NAT阴性,有反应性的进行拆分试验,拆分后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结果 67 076份无偿献血标本中,经ELISA筛查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NAT检出85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28‰,对85例NAT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分项定量确证,其中70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82.35%(70/8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可大大缩短HBV、HCV和HIV检测的"窗口期",降低因ELISA漏检而导致的输血后病毒感染发生率,将NAT检测与ELISA检测充分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更好地提高输血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献血者经血传播疾病血液筛查方法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站常规血液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3份抗-HCV阳性、29份抗-HIV阳性、27份HBsAg阳性标本进行NAT检测。采集自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7981份分别使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对3项经血传播疾病进行同步筛查。结果53份抗-HCV阳性标本中20份呈NAT阳性.29例抗-HIV阳性中NAT检测均为阴性.27份HBsAg阳性标本中7例呈NAT阳性。7981份标本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1例,HBsAg阳性HBV DNA阴性9例,二者同时呈反应性标本1例;抗-HCV阴性标本无HCV RNA阳性,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标本26例,二者同时呈反应性标本3例;抗-HIV阳性10例,无1例HIV RNA阳性检出。结论为减少血液检测假阳性、缩短检测窗口期,有必要在本站开展血液的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转录介导扩增(TMA)技术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在重庆地区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采集的128 973(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2次ELISA法检测HBs Ag、抗-HCV、抗-HIV-1/2和HIV-1 p24抗原(国产试剂为第3代,进口试剂为第4代),同时采用基于TMA原理的ID-NAT行HBV/HIV-1/HCV 3项联合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而NAT反应性的标本用配套的试剂做NAT鉴别检测。结果本组中NAT反应性标本共计885例,反应性率0.69%(885/128 973),其中ELISA和NAT均为反应性的标本528例,ELISA非反应性而NAT反应性的标本为357例,NAT单反应性率0.28%(357/128 973)。对NAT单反应性的标本的鉴别检测:HBV DNA反应性114例,HIV-1RNA反应性3例,未检出HCV RNA呈反应性的标本,鉴别反应性率为32.77%(117/357)。对3例HIV-1 RNA鉴别为反应性献血者的追踪随访:均被证实为窗口期感染。结论基于TMA技术的NAT检测将HBV DNA反应性和HIV窗口期血液成功阻断,说明在血液筛查中开展NAT检测的必要性和其对于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1种3代抗-HCV酶免试剂(ORTHO HCV 3.0 ELISA试剂)2种孵育试验过程在血液筛查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留取常规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检出的抗-HCV反应性的血液标本180(人)份作HCVRNA检测,并用RIBA和不同于血站常规抗-HCV筛查的酶免试剂作抗-HCV复测;依据ORTHO HCV 3.0 ELISA检测试剂说明书中的长、短2种孵育检测程序,同时作对比检测。结果 180份初筛抗-HCV阳性标本中,有16份ORTHO HCV 3.0 ELISA 2种检测程序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5份为短孵育试验反应性、11份为长孵育试验反应性,短孵育试验漏检2份被确证抗-HCV阳性标本。ORTHO HCV 3.0 ELISA试剂的长孵育检测程序灵敏度高于短孵育试验程序,2种试验程序的S/CO值分布没有差别,但RIBA不确定标本其S/CO值分布在一定的灰区范围内。结论在献血人群血液筛查中,采用具有更高灵敏度的长孵育酶免程序和设定合理的结果判定灰区,有助于预防输血传播HCV,提高血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检测HIV抗原/抗体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站2016年9月~2020年9月采用ELISA法抗-HIV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128(人)份[双试剂反应性7份(其中WB确认抗-HIV阳性6份、NAT确认抗-HIV阴性1份),单试剂反应性121份(均经WB确认为阴性)]以及从本站2020年6~9月以ELISA法筛查和NAT检测均为非反应性的献血者留存标本中随机选取1 360(人)份,用ECLIA法对这2类献血者标本做HIV抗原/抗体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包括HIV阳(阴)性符合率、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对于1 360份ELISA和NAT检测均为非反应性的标本,用ECLIA检测亦均为非反应性。ECLIA法对于ELISA法检测和确认试验均为献血者HIV反应性标本的检测结果符合率100%(6/6);对于ELISA法抗-HIV检测反应性但确认试验阴性的122份标本的HIV抗原/抗体检测反应(性)率3.28%(4/122)、非反应(性)率96.72(118/122)ECLIA法与ELISA法的总体符合率为96.88%(124/128...  相似文献   

9.
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检测和输血残余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状况,评估血液经EI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HC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CV RNA,对HCVRNA阳性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共筛查1997~2009年期间的献血者254 570人份,发现抗-HCV阳性1401人份,阳性率为0.55%;对2002~2007年期间EIA检测"合格"的113639份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份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的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血液,HCV残余风险高达1/113 639。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存在,经血传播HC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C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NAT)在山东省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5—2017年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对单试剂反应性和双试剂无反应性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HIV) 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2015—2017年山东省血液中心共筛查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样本282 456份,检测出ELISA(HBsAg、抗-HCV、抗-HIV/HIV)反应性样本1 638份,3种ELISA项目的总反应性率为0.58%; 280 818例ELISA 3项(HBsAg、抗-HCV、抗-HIV/HIV)无反应性样本中检出NAT反应性105例,NAT检测结果总反应性率为0.37‰。结论 ELISA检测无反应性血液样本仍存在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开展NAT检测可以缩短ELISA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样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HBV、HCV和HIV血清学阴性献血者中的核酸反应性比率,探讨开展血液筛查NAT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利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2011~2012年68 781份ELISA检测阴性或单试剂反应性待检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并对联检反应性标本做进一步分项鉴别试验。结果 68 781份ELISA检测阴性或单试剂反应性待检标本中,NAT共检出反应性84例,总反应性比率为0.12%(84/68 781);经鉴别后共检出HBV反应性30例,未检出HCV和HIV RNA反应性标本,联检反应性标本可鉴别率为35.71%(30/84)。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常规酶免筛查后仍存在较高比例的HBV DNA感染,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免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有必要进行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采供血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后的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方法应用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针对HIV、HCV和HBV的检测,ULTRIO反应性的标本再进行拆分鉴别试验。所有的标本同时应用2种酶联免疫试剂(进口与国产)进行针对3种病毒的检测,其中每个单位约检测10 000人份,所有酶联免疫与NAT结果不符的标本进行血清学的确证试验。结果 30 050份有效标本的检测中共有251份酶联免疫阳性,29 799份阴性,而酶联免疫阴性标本中共有21份NAT阳性,是为酶联免疫漏检(漏检率0.07%,1/1 428);酶联免疫阳性中共有46份经补充血清学试验确认为血清学真阳性(全部为HBV),且NAT无反应性,是为NAT漏检(漏检率0.15%,1/663)。在抗-HIV和抗-HCV的检测上,进口与国产试剂对真阳性标本的检测能力无明显区别。而在HBsAg的检测上,进口试剂明显优于国产试剂。结论单独应用NAT或酶联免疫进行血液筛检,都会造成阳性血的漏检,如果只选一种酶联免疫试剂检测的话,抗-HIV和抗-HCV的检测可选择国产试剂,而HBsAg的检测上则以进口试剂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抗-HCV反应性献血者检测结果,甄别献血者HCV感染情况,讨论对反应性献血者分类管理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献血者HCV检测结果(2遍ELISA、1遍NAT),将HC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标本分为3组(抗-HCV和HCV RNA均为反应性的标本组、单独HCV RNA反应性标本组、单独抗-HCV反应性标本组).分析2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本地区献血者HBV/HCV/HIV血液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2种酶免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HIV Ag-Ab ELISA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及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定性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HCV RNA、HIV RNA反应性标本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HBsAg、抗-HCV和HIVAg-Ab ELISA检测总反应性率为0.71%(2 381/334 781),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37%(1 251/334 781)。333 530例标本进行NAT检测,共检出682个NAT反应性pools,拆分出367例NAT反应性标本(拆分反应性率为53.81%),其中在ELISA非反应性标本中检出351例NAT反应性标本,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检出16例NAT反应性标本;NAT反应性标本中360例为HBV DNA+、6例为HCV RNA+和1例为HIV RNA+。追踪随访5例ELISA-/NAT+的献血者,确定4例为HCV感染者,1例为HIV感染者。结论 开展NAT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病毒“窗口期”等造成的残余风险,有效保障了南阳地区的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在大规模临床用血输血传染性指标筛查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方法 ELISA法检测献血者HBsAg,抗-HBV和抗-HCV,以及抗-TP,非反应性标本再用国产HBV/HCV/H IV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检测,从中筛查出ELISA检测非反应性,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对NAT阳性标本跟踪采样检测以确认血清学转化,或用进口核酸试剂复核检测确认核酸阳性。结果使用8份混样、阳性标本汇集池一次拆分的自动化检测模式,55 499人份ELISA检测合格的血标本中共检出11份HBV核酸阳性标本,1份HCV核酸阳性标本。其中3份经跟踪采样检测确认为HBV感染窗口期标本,1份由罗氏试剂复核检测确认为HCV感染窗口期标本。其余8份HBV核酸阳性样本经"两对半"检测确认为现行ELISA血筛漏检的HBV隐匿性感染或其它感染类型标本。结论核酸血液筛查可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特别是提高对我国较为复杂的HBV低滴度感染标本的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必要性。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的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53 041人份标本进行H IV、HCV和HB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53 041人份血液标本中,经过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 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51 991份。其中,NAT共检出阳性53例,阳性检出率为0.1%,分项确证实验怀疑其中1例血液标本处于H IV病毒"窗口期",追踪检测证实其H IV呈阳性。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输血性H IV、HBV和HCV等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岛市血液检测在新的检测模式下(血清学检测1遍+NAT 1遍)的血液检测结果。方法采用新的检测模式对2013年6月15日-12月31日在青岛市采集的55 529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用1遍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对HBs Ag、抗-HCV、抗-HIV进行检测,2种ELISA试剂检测抗-TP。其中54 858例ALT正常,抗-TP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NAT。我们将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和NA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 529例标本中共检出HBs Ag阳性128例(阳性率0.23%),抗-HCV阳性66例(阳性率0.10%),抗-HIV阳性31例(阳性率0.056%),NAT阳性率是0.21%(119例)。其中NAT阳性HBs Ag阳性53例,NAT阳性抗-HCV阳性19例,NAT阳性抗-HIV阳性8例。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中NAT阳性38例。结论血液检测新模式下,NAT和ELISA检测相互补充,有效地提高了血液安全。HBs Ag、抗-HCV和抗-HIV S/CO值与NAT结果的关联性有助于指导血液筛查和阳性献血者的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等方法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HCV标志物结果。方法对本站2015年5月—2018年5月经过2种不同ELISA试剂(试剂A和试剂B)检测抗-HCV为反应性的标本250例进行ECLIA和多重PCR定性平行检测,其中多重PCR检测结果为"反应性",则进行PCR HCV RNA定量,对多重PCR结果为"无反应性"标本进行RIBA检测,分析各检测方法结果的阳性符合率,探讨抗-HCV反应性献血者补充试验的选择。结果 250例ELISA反应性标本用ECLIA、多重PCR和RIBA检测,其总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7.60%(144/250)、31.20%(78/250)和44.40%(11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用ECLIA、多重PCR和RIBA检测的阳性符合率[99.20%(124/125)、62.40%(78/125)和81.60%(102/125)]高于单试剂反应性标本[16.00%(20/125)、0.00%(0/125)和7.20%(9/125)](P<0.05);多重PCR检测为反应性时HCV真阳性率为100%(78/78),其RNA定量浓度范围(17.6—13 100 000)IU/mL,中位数865 000 IU/mL;多重PCR无反应性而ECLIA反应性的标本真阳性率为38.80%(26/67),高于多重PCR和ECLIA同时无反应性的标本的真阳性7.62%(8/105)(P<0.05),后者仍然有60.00%(63/105)用RIBA无法确认。结论不同补充试验对抗-HCV反应性献血者标本的阳性符合率不同,ECLIA与ELISA的阳性符合率最高,重复性较好,但仍存在漏检和假阳性,建议作为初筛方法;多重PCR虽与ELISA的阳性符合率最低,但其检测的真阳性率较高,可互为补充试验及替代确证方法;RIBA对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的符合率较高,但难以确认ELISA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存在较多"不确定"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茂名地区部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者中不同感染状态比率及其分子特征,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型分布流行特征及趋势,评价ELISA法检测血液HCV的效果。方法对本地区献血者中抗-HCV检测呈反应性的血液标本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中病毒载量,同时采用巢式PCR技术扩增核酸片段,进而将血液标本分为病毒自然清除(RNA-/抗-+)与病毒血症(RNA+/Ab抗-+)2种状态,并分析2种状态在献血者性别方面的差异。HCV RNA阳性标本通过分析5’-NCR序列进行基因分型。比较ELISA与NAT检测方法的符合性。结果72份抗-HCV呈反应性的标本中,病毒自然清除50份(69.4%),病毒血症22份(30.6%)。22份PCR定量阳性标本中基因分型阳性17份,其中基因1型占17.6%(3/17),基因2型占11.8%(2/17),基因3型17.6%(3/17),基因6型47.1%(8/17),无法准确定型5.8%(1/17)。试剂A检测呈反应性标本中核酸确认阳性标本占32.3%;试剂B为54.5%。女性病毒血症的比例(2/19)比男性(20/53)低27.2%(χ2=9.637,P0.05)。结论茂名地区献血者HCV感染病毒自然清除率约为69.4%,HCV基因型中6型为主要基因型,女性献血者更容易清除病毒。现行2遍ELISA检测策略安全有效,但同时存在特异性不高的弊端,实施ELISA加NAT检测的策略,更能保证血液的安全和降低检测假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