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依托“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的“四新建设”,“新医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提出了由治疗为主延展到预防治疗、康养结合的医学的新理念。这是高校进行医学教育新模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医学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在“新医科”建设战略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势必面临着变革,不但要全面提高医学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还要提升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要求基础医学教师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逐步探索去解决,以期基础医学教学与“新医科”和互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结合。文章以基础医学中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为例,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面对新医科提出的要求,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切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医学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医科”建设是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医学人才培养新内涵。“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要从理想信念教育、育人阵地建设、实践养成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六个体系”构建着手,推动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医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桥梁纽带。新医科的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医科建设必将极大地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然而,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对新医科的丰富内涵缺乏有效认知,对医学人文教育在新医科建设中的地位及意义缺乏共识性认识,进而导致新医科建设步伐缓慢、建设效果不佳。本文将从新医科的提出背景及丰富内涵入手,分析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医科背景下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达赋予新工科更加深刻的内涵,国家对新时代“新工科”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大,医工交叉复合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对相关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新时代新变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以新时代思想引领新工科发展,以新工科建设为突破口,发展贯通融合式工医交叉专业,培养贯通融合式工医交叉复合创新型人才。本文以东北大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提出“面向工科、背靠医科、医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思路,通过创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法,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医科建设是“健康中国”对医学教育的新要求,课程建设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而研究和推进“医+X”课程建设是新医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调研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师生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阶段新医科课程建设的认识与需求,为新医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以“叙事”为框架,融合临床医学、生命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等跨学科理念的叙事医学是“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文医院建设的新模式,也是“新医科”语境下医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同时也是“大健康、大卫生”语境下健康传播和疾病科普的新载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新的生命健康认知途径。2008年开始,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叙事医学的重要价值,积极倡导叙事医学理念,着手构建中国叙事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分析了新时期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高校教师队伍的几个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医科”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为积极促进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本文从共同体理论、新医科教育范式、建设健康中国三个层面,阐述了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从跨学科教育理念、多元化育人主体、“理论+实践”教学并重三个维度,梳理了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所包含的价值取向,进而明确了通过构建以大健康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共同体、以医教协同理念为核心的实践共同体和以政医校企协同为动力的发展共同体等实践路径,去建构新医科时代的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新医科背景下高质量教育教学改革的坚实基础。基于医学院校特点,分析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推动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培养“医信融合”复合型医学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历史使命。在引入“医信融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医信融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容体系,并据此构建了“医信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提出了培养效果评价方法。介绍“医信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医信融合”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医信融合”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文旨在探索基层医共体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医共体的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参考经验。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的方法,结合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对问题解析,同时进行面向区域基层的实践,探索构建新型医共体。 结果 对国内部分城市医共体运行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医科大学与政府协同下的以三级医院为区域龙头医院,以省级公共卫生研究机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社区紧密联合,以全科医学为抓手的医防融合型“全科医学+”医共体。该医共体以校政协同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以“五个统一”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问题;以全科医学为抓手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解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全科医学+”为实现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战略目标探索一条可实施、可持续的改革新路径。 结论 “全科医学+”医共体在多方协同下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为我国其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共体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推进“新医科”建设,探索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不足提出具体的办法和建议,为地方高校护理学本科生的创新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医学人文教育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新医科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从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建设必要性、建设路径等方面探讨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的新模式,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利用“医信融合”提高医学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新医科创新培育体系,介绍了山西医科大学进行“医信融合”创新培育的实践,以期通过培育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提高医学生的新科技能力和融合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方法精准解决现代医学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和基石,本文介绍了新医科战略的背景与内涵,从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方面论述了新医科战略对口腔医学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下新医科建设对口腔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推动交叉融合建设学科、夯实人才培养能力基础、推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将德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培养不同类型口腔医学人才、全维度建设打造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新医科促进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以期对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下,如何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要求,探索以"医理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改革,以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医学人才,对推动新医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教师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医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把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多元教师评价机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着眼于21世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显必要和紧迫。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其中包括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及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迅速发展,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全局长远来看是积极的,但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给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最突出的就是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育质量滑坡,已到了危机的地步”(全国八届人大会议上许多代表的发言),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正确认识高校教师队伍危机的状况及后果,认真思考和研究其产生的根源,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当前和今后高校师资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其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发挥着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面临综合素养不高、专兼结合不紧密、长效机制缺位、专业知识不精等突出问题。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立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事业的“时”“事”“势”,从提高综合素养、优化专兼结构、严选严管严培养、增强学科归属感等新路径入手,打破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