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手术显微镜下微创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手术显微镜下行微创巩膜扣带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2例(74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历时、术后的眼底和眼表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平均用时(26.7±20.2)min。术后1周,68眼视网膜复位;3眼术后3 d视网膜下液仍未吸收,予以空气0.6 ml注入。2眼视网膜成功复位,1眼再次注入空气后视网膜复位。1眼加压脊前形成鱼嘴样缝隙,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随访期间,74眼中有2眼出现新的视网膜裂孔并引起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均得到复位。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平均为1.32±0.37;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12±0.1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P〈0.001)。结论手术显微镜下微创巩膜扣带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段安丽  齐越  刘卫华 《眼科》2010,19(6):389-392
目的 探讨应用巩膜扣带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未复位患者的手术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4~2010年北京同二医院43例43眼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未复位患者.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冻裂孔、巩膜环扎或外垫压、外放液方法治疗.对硅油填充眼,先行巩膜扣带术,术后1~4周后再行硅油取出.主要指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结果 43眼中,12眼为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或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后视网膜脱离,经一次巩膜扣带术,11眼复位,1眼失败后再次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 24眼为硅油填充眼,其中22眼行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4周后行硅油取出,2眼视网膜未复位,取油时联合视网膜切开,硅油再填充,最终1眼完全复位,1眼广泛视网膜增殖,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光感消失,眼球萎缩 7眼为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眼,行巩膜扣带手术后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再次硅油填充.随访3~72个月,经一次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复位39眼(90.7%),最终42眼(97.7%)视网膜复位.结论 对于玻璃体切除手术失败且裂孔位于周边部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术式能有效地使视网膜再复位.  相似文献   

3.
沈志军  段安丽 《眼科》2015,24(6):402
目的 观察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在C3和D1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巩膜扣带术治疗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16眼)PVR分级在C3(9眼)和D1(7眼)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疗效。主要指标 PVR分级、视力、视网膜复位状况。结果 16眼均采用巩膜外冷冻-硅胶外加压-环扎术,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15眼(93.8%)。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2行以上者6眼。结论 对于部分PVR分级在C3和D1的陈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周芳  李运 《眼科新进展》1997,17(1):40-41
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近年来疗效显著提高,但也有一次手术失败,行二次手术复位者,现将我院1989年-1994年期间,住院行二次手术者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989年-1994年我院共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436例,国首次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或复位后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者42例.42只眼.其中外院术后失败或复发26只眼。我院术后16只眼。男28只眼,女14只眼。年龄最小百12冬。最大65岁,其中12—20岁7frd:ZI-40岁20IN.41—50岁9例,50岁以上6例。原手术未复泣或复位不足Z个月会3()例,;钉71’。。,更注G要发门例,占”%。复发时间最短为术…  相似文献   

5.
直接检眼镜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直接检眼镜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42例孔源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手术均在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术中给予准确的裂孔定位,适度的冷凝,放液或不放液和恰当的放置外垫压物。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视网膜复位40眼(95.24%),失败2眼(4.76%)。术后视力提高39眼,不变2眼,下降1眼。眼压升高3眼,服药后恢复正常。冷凝过度1眼。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简单可靠。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原发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118例118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直接检眼镜定位,放视网膜下液,巩膜外液氮冷凝,巩膜扣带或环扎术。结果 术后随访1周至半年,视网膜裂孔封闭、完全复位107眼(90.68%),视力提高90眼(76.27%)。结论 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脱离合并脉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失败原因,全部眼有脉络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VR),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或硅油填充。结果:31例患视网膜全部复位者22例(70.9%)部分复位5例(16.1%),未复位4例(12.9%)。25眼和有增进,5眼无变化,1眼下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前部PVR有关,结论:伴有脉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VR手术,可提高其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58例(58只眼)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术中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精确的裂孔定位、适度的冷凝和恰当的放置外垫压物。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视网膜复位55只眼,失败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54只眼,不变3只眼,下降1只眼。眼压升高3只眼,服药后恢复正常。冷凝过度1只眼。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单可靠、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巩膜扣带术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9月我院行巩膜扣带术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的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7例(28眼)。术后随访3-6月,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视网膜复位27眼(96.43%),视力提高25眼,视力无改变2眼,下降1眼。结论 巩膜扣带术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脱离形成的原因和玻璃体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6例(46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巩膜扣带术后24只眼出现新孔,其中7只眼为黄斑部裂孔;18只眼PVR发展C级 以上;5只眼原裂孔未封闭;5只眼合并有脉络膜脱离;这些因素导致35只眼视网膜下液持续不吸收。38只眼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占82.6%;多次手术后最终手术成功45只眼,成功率为97.8%。结论:巩膜扣带术后失败原因主要为新孔的发生、PVR发展和视网膜下液不吸收;再次玻璃体手术时,掌握手术时机,对症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间接眼底镜联合显微镜下行巩膜扣带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间接眼底镜联合显微镜行巩膜扣带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5年6月间对40例40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行球结膜环形剪开、四直肌预置牵引线、巩膜外放液、巩膜缝线固定硅胶(或硅海绵)外加压块及环扎条带及缝合球结膜,在间接眼底镜下行视网膜裂孔定位及冷凝。手术后随访6m~12m。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8眼,1眼经补充光凝后视网膜复位,1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视力提高33眼,不变6眼,下降1眼。结论间接眼底镜联合显微镜操作巩膜扣带术,精确、可靠、创伤小、手术效果好,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巩膜扣带术治疗原发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非增生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36例(36眼)行巩膜扣带术。均按我们提出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3项要求(准确的裂孔定位,适度的冷凝和恰当的放置外垫压物)进行手术。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视网膜复位30眼(83.33%),失败6眼(16.67%),失败原因:1眼发生鱼嘴现象,3眼裂孔封闭不良,2眼垫压偏位。术后视力提高33眼,不变2眼,下降1眼。眼压升高3眼,服药后恢复正常。垫压物松动,环扎带移位及冷凝过度各1眼。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非增生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简单可靠。应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2例195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13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64眼单纯行环扎术。145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6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185眼,首次手术复位率94.9%。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分析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分析复杂眼外伤26眼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因出现视网膜前膜或视网膜脱离,在术后7d~6月分别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2次以上手术,并对第2次手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复发、视网膜裂孔封闭不良、首次手术玻璃体切除不彻底是第1次玻璃体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第2次手术后26眼中视网膜完全解剖复位23眼,2眼因局限性视网脱离分别再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视网膜切开术,另1眼失败,复位率88.46%。术后视力提高者20眼(76.92%),术后视力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97,P〈0.001)。结论彻底清除PVR增生组织、恢复视网膜活动度、选择合适封孔方式及眼内填充物,方能够复位视网膜,并恢复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15.
杨琼  魏文斌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8):1479-1481
目的:分析巩膜扣带术(SB)治疗合并视网膜下增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研究。收集2016-10/2020-01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合并视网膜下增生的RRD患者54例54眼,其中男36眼,女18眼,平均年龄24.92±11.99岁,视网膜脱离范围<1、1~2、>2个象限分别为12、25、17眼; 累及黄斑47眼; 视网膜下增生范围<1、1~2、>2个象限分别为26、23、5眼; 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1.21±0.77;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下SB,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52眼(96%),视网膜未复位2眼(4%),再行玻璃体手术后复位。平均随访时间为19.17±11.15mo,末次随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0.61±0.40,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有差异(P<0.01)。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在正确适应证选择的前提下,SB治疗合并视网膜下增生的RRD有较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丁宇华  叶辉  袁志兰  于焱 《眼科》2011,20(6):417-419
目的 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青年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0例(64眼),年龄在15~30岁(20.6±4.3岁)。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在手术后第1、2周、1、3月各随访一次,记录视力、眼压,用裂隙灯显微镜结合前置镜观察视网膜的复位情况,并于术后第3月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者认为视力提高。单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超过3个月以上者认为手术成功。主要指标 视网膜复位例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64眼中单次手术成功者61眼,成功率达95.3%。单次巩膜扣带术后,67.2%(43/64眼)的患眼视力提高。结论 青年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手术成功率较高,多数患者术后可获得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4031例(4031只眼)PVR低于C1级、行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眼眼压值、晶状体和玻璃体状态、视网膜脱离特征、是否伴发脉络膜脱离 等22个临床特征。4031例患者中,有2660例手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其中72例 (72只眼)因为巩膜扣带术后[12~210 d ,平均时间(60.3±41.0)d]发生严重PVR导致视网膜再脱离,回到我科行第2次玻璃体切割术,纳入PVR组;从剩下的2588例患者资料中随机调取72例(72只眼)视网膜复位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应用SPSS(10.0)软件将2组分析结果进行单元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严重PV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巩膜扣带术前呈现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P<0.001),眼压低于7 mm Hg(1 mm Hg=0.133 kPa)(P<0.002),以及单一视网膜裂孔大小大于2个视盘直径(disc diameter,DD)(P<0.005)。 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前有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低眼压及单一视网膜裂孔大小大于2 DD可能是PV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41-143)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38例38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针对不同病例36眼于裂孔处缝合硅海绵(其中19眼加缝硅胶环扎带),另2眼单纯行环扎术。26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7眼在手术前、后联合了激光光凝术。结果:其中33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87%,2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巩膜扣带术治疗伴有视网膜下增生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巩膜扣带术后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我科在巩膜扣带术后采用532nm激光经瞳孔光凝封闭裂孔治疗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5例(35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6月.结果 经一次治疗视网膜复位者33眼(94.29%).结论 巩膜扣带术后激光光凝裂孔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黄斑区有一些众所周知的解剖改变。如视网膜下斑点状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迁移至黄斑区,视网膜上或视网膜下增生所致的黄斑皱折及黄斑囊样水肿均可使术后视力下降。本文首次报告巩膜扣带术后的视网膜下病变5例,男3女2。其中3例近视(-3.0--7.0 D),黄斑脱离者4眼,部分脱离者1眼。2例用硅胶海绵,3例用硬硅胶行外环扎术。全部病人均进行冷凝及视网膜下放液。3-6周后,5眼均发生了同样的病变。其特点为:位于黄斑中心凹的颞侧视网膜下,呈散在限局性的橘黄色圆形病变,无水肿和视网膜上的改变,玻璃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