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前贫血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PCI术前有完整血红蛋白检查记录的ACS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贫血组(n=43)和非贫血组(n=122).记录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和血运重建资料,PCI术后1年进行电话随访.分析贫血与术后远期病死率的关系,记录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贫血组糖尿病史患者所占比例及血清肌酐(Cr)水平高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非贫血组患者三支病变比例低于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随访1年,贫血组心源性死亡4例(9.31%),非贫血组心源性死亡3例(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5).贫血组MACE发生率为30.24%(13/43)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的7.38%(9/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贫血、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患者PCI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ACS合并贫血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贫血者,贫血是ACS患者PCI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产期影响早产儿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80例早产儿贫血分为轻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对其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剖宫产、多胎、母孕期疾患、2周内采血量、住院时间、出生时血红蛋白值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轻中度贫血患儿胎龄、出生体重、2周内采血量、住院时间、出生时血红蛋白值与重度贫血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57、3.61、4.83、6.83、5.06,P均<0.05);而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剖宫产率、多胎以及母孕期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8、0.25、0.46、0.53,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贫血程度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值、2周内采血量有关(OR分别=1.03、2.96、5.15,P均<0.05)。结论早产儿贫血程度与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值、2周内采血量具有相关性。缩短住院时间、适当增加早产儿出生时血红蛋白量和减少医源性失血可预防早产儿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T2DM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引起的AP分为HTGP组和非HTGP组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36例患者,HTGP组66例,非HTGP组70例。HTGP组患者与非HTGP组比较男性更多,年龄更低[岁:33.0(27.8,42.5)vs.66.0(49.5,75.5),P<0.001],体重指数(BMI)更高[kg/m2:26.7(24.2,30.8)vs.24.2(23.0,26.2),P<0.001]。实验室检查显示,HTGP组患者血糖[mmol/L:19.9(15.1,24.3)vs.11.3(9.0,13.7),P<0.001]、尿酸[mmol/L:486.0(367.0,587.0)vs.362.0(290.3,424.5),P<0.001]、甘油三酯[mmol/L:23.6(13.1,31.1)vs.1.5(1.1,2.6),P<0.001]、胆固醇[mmol/L:10.4(7.4,13.3)vs.4.7(3.7,6.0),P<0.001]及糖化血红蛋白[%:9.5(8.2,11.0)vs.7.5(7.0,8.8),P<0.001]高于非HTGP组,而血淀粉酶[U/L:160.5(75.6,465.3)vs.466.0(216.0,1414.0),P<0.001]低于非HTGP组。HTGP组患者更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36.4 vs.4.3,P<0.001)。HTGP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6.0(3.0,8.0)vs.2.0(1.0,4.0),P<0.001]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1.5(0.0,3.0)vs.0(0.0,2.0),P<0.001]高于非HTGP组,更多的HTGP患者需要收入重症监护室(ICU,%:15.2 vs.2.9,P=0.026)进一步治疗。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血清甘油三酯5.965 mmol/L、胆固醇7.365 mmol/L、血糖13.650 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8.150%为临界值时,预测T2DM患者出现HTGP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7.9%、78.8%、88.3%和77.3%,特异度分别为94.3%、91.4%、75.7%和71.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5%、89.7%、76.3%和71.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82.1%、82.8%和76.9%。结论年龄低、病情重、血糖控制不佳及高脂血症等,都是T2DM患者发生HTG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前贫血对间隔缺损矫治术患儿围术期红细胞输注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12月—2022年3月208名18岁以下间隔缺损(室间隔、房间隔、室间隔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的病历资料。按术前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52例)和非贫血组(156例)。比较2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术前、术中、术后输血情况,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感染率和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 本组间隔缺损患儿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5.0%(52/208),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的年龄(岁)0.67(0.33,2)vs 2(1,3),术前体重(kg)6.5(5,10)vs 10.5(8,14),血红蛋白(g/L)102(91.5,107)vs 127(121,134),均P<0.05。术前、术中、术后贫血组和非贫血组输血率:11.54%(6/52)vs 0%(0/156)、92.31%(48/52)vs 72.44%(113/156)、51.92%(27/52)vs 25.0%(39/156),均P<0.05。贫血组vs非贫血组术后ICU停留时间(d)3(2,6)vs 2(2,3),平均住院日19(13,25)v...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42例早产儿贫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冕  江晓东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5):277-277,292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孕周≤35周、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出生第2周起即予rh-EPO 750IU/(kg.w),隔日1次,分3次皮下注射,共4周;对照组未用rh-EPO。两组早产儿自出生第1周起口服维生素E 5mg/(kg.d)、铁剂[元素铁]4~10mg/(kg.d)、叶酸片5mg/d,第4周肌注维生素B121次(100μg),共4周。结果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5);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用药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用EPO可降低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和减轻贫血程度,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6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早产儿执行常规治疗护理,对干预组早产儿实施胃肠道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喂养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6.4%)较对照组(81.8%)低(P<0.05),每日摄入更多奶量(P<0.01),更早达到足量喂养(P<0.05),更快恢复出生体重(P<0.05),每日体重增长较对照组亦大(P<0.01)。[结论]胃肠道舒适护理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与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情况,明确血红蛋白变异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2013年5月31日期间新进入血液透析的MHD患者,收集基线资料,首次透析后12个月为观察期并记录血红蛋白值,随访至2015.5.31。并根据观察期内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分为上升型(rise type,RT)、波动型(wave type,WT)和持续未达标型(continuous low type,CT)。结果 205例MHD患者入选,平均年龄60.45±13.26岁,首次透析时血红蛋白92.60±16.35 g/L,血红蛋白≥110 g/L占16.10%。随访期间62例住院,39例死亡,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住院41例(66.13%),因CVD死亡27例(69.23%)。多因素Cox危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现不同血红蛋白改变类型(波动型和持续未达标型)是发生全因住院和CVD住院及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持续未达标型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是上升型的3.502倍[95%CI(1.293,9.485),P=0.014],且全因住院风险也更高[RR 3.639,95%CI(1.778,7.451),P0.001]。持续未达标型患者发生CVD死亡[RR 4.759,95%CI(1.357,16.689),P=0.015]和CVD住院[RR 8.424,95%CI(2.511,28.259),P=0.001]风险高。年龄亦是全因死亡[RR 1.064,95%CI(1.034,1.094),P0.001]和CVD死亡[RR1.065,95%CI(1.030,1.102),P0.001]的危险因素。结论纠正贫血且维持血红蛋白达标能显著延长MHD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全因及CVD住院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4例早产儿,根据患儿是否有BPD分为BPD组(46例)和非BPD组(例108),收集两组基础资料,包括孕妇年龄、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等产科因素,胎龄、出生体重、有创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等早产儿资料以及血清25(OH)D、IL-6水平。结果154例早产儿中BPD发生率为29.87%(46/154),CT检查显示肺透亮度降低6例(占13.04%),囊泡影27例(占58.70%),肺内线网状密度增高影13例(占28.26%)。BPD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以及血清25(OH)D表达水平均小于非BPD组,BPD组患儿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率、吸入高浓度氧、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以及血清IL-6水平均高于非BP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有创机械通气、吸高浓度氧、血清25(OH)D及IL-6的表达情况是导致早产儿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着BPD病情的加重,患儿胎龄、出生体重、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率、吸入高浓度氧率以及血清IL-6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25(OH)D缺乏以及IL-6水平高也是导致早产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同给药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PO不同给药方式分为静脉注射组26例和皮下注射组26例,比较2组EPO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EPO治疗前,静脉注射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87.8±11.8)g/L]与皮下注射组[(85.4±15.7)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后3个月,2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静脉注射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08.2±21.8)g/L]高于皮下注射组[(91.4±18.2)g/L](P<0.05)。结论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EPO均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静脉注射EPO纠正贫血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RA的23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2组:观察组(合并T2DM)48例,对照组(未合并T2DM)184例,记录2组的一般资料及T2DM的相关因素。比较本研究组与本地区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2组一般资料,应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RA患者T2DM的患病率为20.7%(48/232),显著高于本地区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6.6%(3304/50321)](χ2=74.41,P<0.01);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RA患者T2DM的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年龄[(61.0±7.97)岁vs(53.97±12.34)岁,Z=-3.78,P<0.01]、RA病程[(12.21±11.26)]年vs(8.68±9.90)年,Z=-2.03,P<0.05]和BMI[(24.22±3.92)vs(22.96±3.65)kg·m-2,Z=-1.97,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实验室检查结果看,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29±0.76)mmol·L-1 vs(2.81±0.78)mmol·L-1,Z=-3.94,P<0.01];观察组疾病活动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ESR)[(5.95±1.50)vs(5.49±1.89),Z=-3.10,P<0.01]、C反应蛋白(DAS28-CRP)[(5.13±1.28)vs(4.66±1.60),Z=-2.82,P<0.01)]、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36.64±15.75)vs(29.65±15.62),Z=-10.64,P<0.01)]及临床疾病活动性指数(CDAI)[(31.13±13.52)vs(25.19±13.28),Z=-4.77,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治疗上,观察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8.8%vs 44.6%,χ2=9.73,P<0.01)、硫酸羟氯喹(HCQ)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1.7%vs 60.3%,χ2=5.39,P<0.05)。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S28-CRP[OR=2.234(95%CI 1.122~4.448)]和糖皮质激素使用[OR=2.265(95%CI 1.110~4.624)]是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DAS28-CRP评分高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RA合并T2DM是免疫调节紊乱基础上多种因子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62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162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中,男98例,女64例,平均年龄(69.7±15.0)岁;死亡126例,存活36例,总病死率77.8%;死亡组平均年龄[(73.6±12.5)岁]明显高于存活组[(55.9±15.9)岁](P<0.05);死亡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2.0±13.4)天,明显短于存活组(19.6±13.7)天(P<0.05);死亡组患者住院天数不超过7天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65岁、3个及3个以上器官受累及营养支持治疗不充分的相对危险度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是6.786[2.731~16.858]、3.114[1.224~7.917]及3.866[1.528~9.780],P<0.05。结论年龄≥65岁、器官受累数大于3个及不充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成人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及治疗受累脏器以及充分的营养支持可降低成人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消化道出血、休克和肺叶受累数量尚不能认为是成人重症肺炎的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高危因素,寻求预防BPD发生、治疗及改善其预后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胎龄<37周且住院时间≥28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60例)和非BPD组(252例)。结果 BPD发生率为19.2%。通过对32个因素分析发现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多胎、男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炎、窒息、贫血、动脉导管未闭(PDA)、败血症、肺出血、气胸、胆汁淤积或病理性黄疸、高压力机械通气、高浓度氧疗是BPD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多胎(OR=2.386,P<0.05)、NRDS(OR=1.806,P<0.05)、肺炎(OR=94.278,P<0.01),贫血(OR=1.805,P<0.05)、败血症(OR=19.712,P<0.01)、机械通气(OR=48.750,P<0.01)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亲孕期疾病对BPD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避免早产,预防感染,减少早产儿合并症及输血,避免高压力机械通气、高浓度氧疗,注意维生素的补充,积极进行出院后指导,对于BPD防治及改善其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症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及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80例实施全麻腹部手术老年患者,依据有无缺铁性贫血症分为A组(80例)及B组(100例),比较术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POCD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术后MMS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POCD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平均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显著长于B组,年龄76~83岁者、平均红细胞体积<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7 pg、血清铁蛋白<12 mg/L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B组(P<0.05);高龄、麻醉时间长、缺铁性贫血症为全身麻醉老年腹部术后POCD及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全麻老年腹部术后POCD及谵妄发生与高龄、缺铁性贫血呈正相关(r1=0.892、r2=0.908).[结论]高龄、麻醉时间长、缺铁性贫血症为全麻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OCD及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POCD及谵妄与高龄、缺铁性贫血呈正相关,临床可据此实施积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贫血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产科分娩的28~36周剖宫产孕妇3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76例,对照组给予即时脐带结扎,即在胎儿出生10 s内结扎脐带,研究组给予延迟脐带结扎,即在胎儿出生45~60 s结扎脐带,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脐带血、出生4周足跟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TCB),并记录其光疗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生4周足跟血Hb、HC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早产儿实施延迟脐带结扎安全可行,有效改善新生儿贫血,提高后期Hb、HCT,不增加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贫血与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衰弱的关系。方法老年T2DM患者269例,应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状态,并分为衰弱组42例、衰弱前期组119例和正常组108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检测3组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 25(OH)D_3]、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血红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贫血发生率(40.5%)高于衰弱前期组(21.8%)和正常组(16.7%)(P0.05),衰弱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OR=2.30,95%CI:1.07~4.96,P=0.033)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_3(OR=0.94,95%CI:0.90~0.99,P=0.02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贫血、25(OH)D_3与老年T2DM患者发生衰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的原因,分析高需求输血对术后恢复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0月—2017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与贲门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中,收集围术期输注红细胞≥5 U的病例27例(高需求输血组),从输注红细胞5 U的手术患者中筛选27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高需求输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ICU时间、输血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K~+、Ca~(2+)水平的变化等;以DC检测法测定Plt,凝血项目中PT、APFT、TT指标应用凝固法测定,K~+、Ca~(2+)指标以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测定。结果 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胸外科食管癌及贲门癌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率为0.42%(27/6 448),其中1)高需求输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存在合并症患者比例为66.67%(18/27)vs 37.04%(10/27)(P0.05),存在贫血患者比例为48.15%(13/27)vs 22.22%(6/27)(P0.05);2)患者术后延迟性出血所致与术中出血所致的高需求输血比例为62.96%(17/27)vs 33.33%(9/27)(P0.05);3)高需求输血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96%(17/27)vs 33.33%(9/27)(P0.05),住院时间(d)及住ICU时间(d)分别为(24.70±17.60)vs(21.41±8.16)、(1.12±2.01)vs(0.37±1.36)(P0.05);4)高需求输血组输血前后Plt(×1012/L),K+、Ca2+水平(mmol/L)分别为235.59±76.44 vs 159.81±87.80(P0.05),4.18±0.39 vs 3.94±0.47、2.35±0.43 vs 1.90±0.29(P0.05),对照组相应为225.89±62.47 vs190.59±61.15(P0.05),4.21±0.36 vs 4.17±0.43(P0.05)、2.28±0.19 vs 2.02±0.14(P0.05)。结论术前存在合并症与贫血是影响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的危险因素,高需求输血主要因术后出血导致,且会增加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的紊乱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限制性采血策略对危重症患者血红蛋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住院患者,纳入住院时间≥7 d,年龄≥18岁,排除手术、活动性出血疾病及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限制组和对照组,记录住院期间患者首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3、7天血红蛋白(Hb)值,贫血严重程度及发生率,日均采血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以及预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统计患者共191人,限制组109人,对照组82人;与对照组比较,限制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患者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d:6.0(3.8~9.0)vs.4.0(2.0~7.0),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Hb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g/L):100.3±11.1 vs.106.3±11.1,第7天(g/L):99.4±11.8 vs.109.5±10.9,P<0.05]。结论ICU患者出现医源性贫血的概率极高,以轻度贫血为主,限制性采血不能改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预后,但可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吴建平  朱树贞 《护理研究》2015,(12):1503-150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糖尿病并发视膜病变病人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知识行为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疗效、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抑郁情绪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及抑郁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情感支持、知识教育是影响预后血糖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中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血糖水平和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tation,LISA)技术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2例胎龄26-32周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LISA联合组(n=58)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n=54)。LISA联合组在NCPAP下经喉镜气管内置入LISA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同时静脉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INSURE组采用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继续给予NCPAP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1h、6h的血气分析,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RDS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气分析组内比较:两组呼吸支持后1 h、6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及PaO_(2)/吸入氧气分数(FiO_(2))(P/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LISA联合组呼吸支持后1 h、6h的PaO_(2)及P/F,均显著高于INSURE组相应时间点,PaCO_(2)则显著低于INSUR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ISA联合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再次使用PS比例、撤机失败率、治疗72h内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暂停次数均显著短于、低于、少于INSURE组[3.0 d(1.0,18.0)d vs.7.5 d(2.0,22.0)d,5.5 d(3.0,21.0)d vs.10.5 d(4.0,28.0)d,9例(15.5%)vs.17例(31.5%),6例(10.3%)vs.14例(25.9%),5例(8.6%)vs.12例(22.2%),5.0次(3.0,21.0)次vs.15.0次(4.0,28.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ISA联合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低于INSURE组[5例(8.6%)比13例(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NSURE技术相比,LISA技术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胎龄26-32周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氧合,降低机械通气率,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并减少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早期识别具有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提高转诊效率以及缩短再灌注时间,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大血管闭塞组患者的特征并筛选出其中能够预测大血管闭塞的因素。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32例经脑卒中绿色通道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了大血管闭塞组(LVO组)和非大血管闭塞组(非LVO组)之间的差异, 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LVO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和D-二聚体。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IHSS评分和D-二聚体的预测截断值。结果 4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 年龄(68.5±12.4)岁, 男性275例(63.7%), 其中LVO组245例(56.7%), 非LVO组187例(43.3%), 两组在年龄、脑梗死出血转化、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14.0(6.0~20.0)分vs. 3.0(1.0~6.0)分, P<0.05]、入院时D-二聚体值[0.9 (0.4~2.3) mg/Lvs. 0.3(0.2~0.5) mg/L, 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