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市中心血站近几年机采血小板量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共采集了4 335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也在不断摸索总结中开辟出一条道路,从经常供不应求到基本有库存,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招募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加入WTO,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新的形势下,血液采供行业如何适应医疗市场需求,为献血者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做到让献血者满意和社会满意,为血站赢得发展机会,为社会创造生命价值,实观行业经营目标,是每一位血站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其中献血者招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着血站生存和发展的水平。以下是笔者就献血者招募的几点思考。1优秀招募者应具备的素质献血者招募是一门综合学科,是献血者队伍建立的保障,注重对献血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是招募策略的基础。因此,做为一个优秀的招募者应具备:知识渊博,知道如何确定人们所需的知识并作出正确的回答;具有与各界人士实际交流的能力;具有与输血有关的卫生宣传物方面的知识;热心,积极主动地利用所有可能的机会去收集信息;会流利的地方语言;坚韧、耐心、机智和投入,对奉献有深刻的理解,能构建起献血者、招募者和血液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2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招募者为成功招募献血者,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均应经过严格的训练,包括基本的沟通要素,营销技巧和服务等内容,以确保传授给献血者的知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发展有一定素质和责任感的捐献者是招募者的目标,对于招募者来说,使用营销技巧可为招募奠定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大学生献血角色身份对献血行为的影响,为淡季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关于角色身份认同量表构建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评价,2019年2—4月分层抽样广州市区8所高校在校学生,问卷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ANOVA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角色身份认同是曾献血高校学生献血的首要动机,占总体变异的33.7%;角色身份的显著性与机采血小板捐献意愿呈正相关(OR=1.936,P<0.05);假期留校学生中74.1%有明确的献血意愿。结论淡季高校学生机采血小板的招募工作可运用角色身份理论指导提高献血角色身份显著性,充分挖掘假期中高校学生的献血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延缓献血者的延缓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区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期间所有参加献血招募但被延缓献血的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和延缓原因进行统计和分类分析.结果 延缓献血者占已登记献血人群比例较小(3.09%),其中暂缓献血者占61.49%,永久不宜献血者占38.51%.HBsAg不合格、Hb含量偏低、血压异常和健康征询项目未通过为主要的延缓原因,年轻女性Hb不合格为暂缓献血的主要原因,21 ~40岁人群HBsAg检测不合格为永久不宜献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促进暂缓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杜绝招募永久不宜献血者参加献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为推广1次献血400 ml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献血情况,计算无偿献血者中1次献血200 ml或400 ml者的比例,对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6个城区流动献血车的总献血人数为289 730。其中,献血200 ml的有59 831人,占总献血人数的20.65%;献血400 ml的有229 899人,占总献血人数的79.35%。献血量200 ml的献血者中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76 6%)显著高于献血量400 ml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50 5%)(P0.05)。结论 1次献血400 ml的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为提倡献血量从200 ml到400 ml的转变提供了科学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献血者体重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481名献血反应者的体重资料,对各个体重区间发生献血反应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体重的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呈下降的趋势,低体重献血者因献血反应致采血不足量人数随体重增加亦呈下降趋势.结论 对于体重相对较轻的献血者,降低预采血量能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并能减少不足量血液的报废,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统计江西省血液中心近3年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比例,为建立相应的献血招募对策、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0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183307人次的血液采集和检测不合格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献血时间、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职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江西省血液中心自愿无偿献血人次年提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断降低;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最高,献血者文化程度与不合格率呈反比。结论要努力宣传发展多种群体参加献血,尽快扩大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招募和管理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统计江西省血液中心近3年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比例,为建立相应的献血招募对策、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0年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183307人次的血液采集和检测不合格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献血时间、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职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江西省血液中心自愿无偿献血人次年提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断降低: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最高,献血者文化程度与不合格率呈反比。结论要努力宣传发展多种群体参加献血.尽快扩大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招募和管理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孕妇家庭成员献血现状,以完善孕妇家庭成员为对象的招募策略,并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建立起潜在的固定献血队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参与备血计划的孕妇家庭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献血者的自我效能、内部奖励、严重性和压力的动机明显高于非献血者,非献血者更关注采血负面感受(P<0.05)。稀有血型、年龄低、收入高、消极动机弱、积极动机强的人献血意愿和献血行为概率更高(P<0.05)。结论 应通过围绕重点人群开展有组织的宣传活动、建立预约献血渠道、发挥人群激励带动作用等方式多渠道拓展血源,构建起无偿献血的招募队伍。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招募和保留更多的献血者,建立1支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有效保障首都临床血液供应。方法以体验营销理论为指导,采用关联式营销策略,包含感官、情感、思考、行动、网络等营销组合方法,策划、组织2012年"世界献血者日"西单文化广场无偿献血宣传庆祝活动。结果本次活动吸引众多媒体竞相宣传报道,累计发表并转载文章数百篇、视频链接20余个,在"6.14世界献血者日"活动期间充分营造出"每位献血者都是英雄"的主题氛围,形成了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促进并带动西单献血屋、西单图书大厦献血点及全市血液采集量增加。结论体验营销理论在献血者招募和保留领域中的适当有效应用,对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预约献血者招募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年"5.12"大地震引发了各地的献血潮,考虑到当时血液储存容量,为有序地开展救治工作,保障血液供应,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卫生部号召各地志愿献血者前往采供血机构进行献血预约登记,预约献血制度由此进入大规模运用阶段~([1]).实际上,自无偿献血制度实施以后,献血者什么时候献血具有随机性,有时会与临床用血的需求量不相平衡.一般而言,献血者在春秋两季的献血意愿要强于夏冬季,城市血站易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时期发生血液告急.血站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难确保证临床用血,对医疗急救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献血者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培育和发展忠诚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13名献血者进行调查。结果(1)对无偿献血事业总体看法很好的男、女性比率分别为55.8%、47.6%。(2)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献血很值得的18~29岁、30~39岁40-60岁年龄的比率分别是67.6%、58.2%、44.4%。(3)认为采供血机构诚信服务完全可信任的献血1.2次、3~4次、5-6次、7次以上献血者比率分别是73.0%、64.4%、40.9%、39.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及献血经历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总体看法、花费时间和精力献血的认同以及对采供血机构诚信服务的信任度有差异。应综合考虑不同献血者感知价值、服务质量、关系信任、成本转换等因素,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在距中心血站偏远的县市普遍设立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招募的作用。方法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州)各县市设立献血房车与否或设立献血房车前后的采血量等数据作分析比较,评估献血房车作为固定献血点的招募效果。结果 2011年7~12月,设立献血房车的6个县市采血量增长4 660 U,同比平均增长36.63%(14.98%~59.62%);未设立献血房车的2个县采量增长225.5 U,同比增长6.15%(5.59%~6.74%);咸丰县设献血房车后较献血屋采血量增长586.5 U,同比增长35.42%。结论献血房车停放在人口密集的步行街或广场,能"365天"方便边远县市居民的献血,招募献血者的效果稳定、可靠、高效,有助于老少边穷及交通不便的地区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为采供血机构明确健康宣传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2011年6月某献血点的无偿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对献血政策和献血相关知识了解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献血前后知识的期望方面基本一致;获取献血知识的渠道中,“采血车工作人员讲解”均为最主要渠道,但所占比例均〈50%。结论针对无偿献血者所期望获取或缺乏的知识进行宣教,能使健康教育的实施更具有实效,使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固定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