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delayed vitamin Kdeficiency,DVDH)所致的婴儿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Ommaya储液囊早期脑室埋植反复引流治疗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8例。结果:所有病例在发病后3d内手术,并予持续脑室引流,脑脊液引流量每天30~60ml,共5d,以后每3~4d穿刺Ommaya囊引流脑脊液。3例在术后20d、5例术后6~8周脑脊液检测达正常水平。CT复查,8例患儿脑积水全部较术前好转。10~20月随访,7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神经系统异常表现,1例有轻度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头围较正常同龄儿上限大1cm,未检得神经系统损害体征。结论;本疗法的手术指征是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脑室出血早期合并脑积水的婴儿。对降低本病致死、致残率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生后2周至6月婴儿因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尤以颅内出血多见,起病突然,病情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发病率很关键。我科1998~2004年共收治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2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Ommaya储液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Ommaya储液囊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的治疗作用及其优越性.方法 将34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组,其中Ommaya治疗组13例,脑室外引流组21例,比较两组24 h平均引流量、首次置泵(管)至施行永久性分流术的平均时间、二次手术率、分流率,并进行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Ommaya治疗组24 h平均引流量少于脑室外引流组;首次置泵至施行永久性分流术的平均时间为(57.00±8.06)d,较脑室外引流组首次置管至施行永久性分流术平均时间(66.00±6.89)d缩短;Ommaya治疗组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10例,放弃治疗3例,分流率76.9%;治疗期间再次手术更换Ommaya储液囊4例,二次手术率30.8%(4/13).脑室外引流组最终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13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5例,分流率61.9%;治疗期间再次手术置管16例,二次手术率为76.2%(16/21).两组分流率及随访3个月GOS评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maaya储液囊应用于重型颅腩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与传统脑室外引流术比较,临床分流率相似,但治疗期间二次手术率低,且能减少治疗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出血病又名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1缺乏,使体内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凝血活力低下,导致自限性、出血性疾病。虽然为预防本病的发生,临床已经推广多年全部活产婴儿出生后立即肌肉注射维生素K11~3mg,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仍能看到本病患儿,尤其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颅内出血,预后不良,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000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出血病患儿7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7例婴儿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17例婴儿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资料.结果17例婴儿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男女比例1.83∶1(11∶6),母乳喂养15例(88.2%),17例患儿9例为颅内出血(53%),消化道出血10例(58.8%),颅内出血随诊5例,智力异常3例,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结论婴儿期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以颅内出血为主,预后严重,致残率高,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6.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起病急、病死率高 ,尤其是脑实质内出血存活者 ,后遗症较多且较严重。因此 ,其治疗倍受临床医生关注。为减轻后遗症 ,提高治愈率 ,我们于 1997年 6月~2 0 0 0年 6月对收治的 2 2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的患儿 ,采用血肿抽吸引流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5例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平均 1.7月 ,均为维生素K缺乏所致。其中左侧额颞部出血 2例 ,左侧枕顶部出血 1例 ,右侧额颞部出血 1例 ,脑室内出血 1例。血肿量约 2 0~ 5 0ml。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的血钙问题.方法 对22例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进行血钙及碱性磷酸酶浓度测定.结果 显示22例的血钙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55mmol/L8例,~1.75mmol/L9例,~2mmol/L4例,2.25mmoL/L1例.测定10例病例的碱性磷酸酶,有9例升高.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伴有低钙血症,且合并有维生素D缺乏.认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不仅是单纯的维生素K缺乏,可能还伴有其它脂溶性维生素的不足.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可能同时并存或先后发生,治疗时应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K缺乏出血性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K缺乏所致出血性疾病在新生儿早期称为新生儿出血症,在生后2周~1岁的婴儿发病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  相似文献   

9.
张永利  郝国  张杰 《现代保健》2012,(8):128-129
目的观察侧脑室穿刺联合第三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22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经侧脑室穿刺联合第三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分别进行脑脊液/生理盐水等量置换治疗的效果。结果 22例患者治愈6例,占27.3%;有效9例,占40.9%;植物生存状态4例,占18.2%;死亡3例,占13.6%。结论重度脑室出血尽早行侧脑室联合第三脑室穿刺外引流、脑脊液置换,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尽快清除脑室内积血,改善脑脊液循环,预防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刘春梅  杜雅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37-1838
为了做好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早期诊断,本文对我院1994年10月~2001年6月收治的37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婴儿维生素K110次口服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婴儿维生素K干预效果. [方法] 采集七省活产婴儿脐血546份用ELISA法测定PIVKA-Ⅱ浓度.对七省活产婴儿19 751人整群随机抽样分为婴儿预防组(VitK1 2mg 10次,口服)和对照组(不使用VitK1),所有观察对象检测婴儿至满6月.观察期间预防组及对照组的全部出血病例,维生素K缺乏出血,及其死亡和残疾病例全部以专门表格登记. [结果] 婴儿VitK1预防组10 418例,4例发生出血,其中2例为维生素K缺乏出血,无死亡,无残疾,无1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病例.对照组9 333人,52例发生出血,其中30例维生素K缺乏出血(21例晚发性VitK缺乏),15例死亡,3例残疾,其中9例死亡,3例残疾由于维生素K缺乏.婴儿预防组脐血、1月及2月血浆PIVKA-Ⅱ阳性率分别为70.0%、0.0%、0.0%,对照组为76.2%、28.6%、14.3%. [结论] 婴儿口服VitK预防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金凤  徐凤云 《中国保健》2008,16(14):606-606
目的探讨经CT引导下颅骨穿刺抽吸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102例进行CT引导颅骨穿刺抽吸治疗与以往102例内科保守治疗此病疗效比较. 结果102例均获得治愈时间短、合并症少的良好效果. 结论CT导向颅骨穿刺抽吸治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创伤小,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临床效果满意.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多发生于2w~3个月的小婴儿,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致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故提高对该病认识,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措施对降低患儿死亡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生后 2周~ 6月婴儿因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该病常早期发生颅内出血 ,起病突然 ,病情凶猛 ,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我院 1994~1998年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 2 0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均符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标准[1 ] 。男 14例 ,女 6例。起病年龄 :1~ 2个月 18例 ,3个月 2例。母乳喂养 17例 (85 0 % ) ,混合喂养 3例(15 0 % )。发病前均未用过维生素K预防。2 临床表现 起病急 ,病程在 12 h~ 3天 16例 ,3天以上 4例。表现为发热 12例 ;呕吐、烦燥惊厥或意识障碍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中有颅内出血18例,消化道出血10例。静注维生素K1及对症治疗,治愈20例,死亡5例,合并颅内出血10例,随访8例仅一例无后遗症。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起病急,病情重,严重者预后不良,后遗症发生率高。用维生素K1治疗效果好。早期积极预防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婴儿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颅内出血多见,该病起病突然,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并发颅内出血者存活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本院儿科于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3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婴儿,通过对患儿家属加强健康宣教,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最近维生素K缺乏及预防再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因为由于维生素K缺乏造成出血在纯母乳喂养儿中占极大比例,此种出血致死率高,后遗症棘手,不仅影响存活儿的生理健康,而且累及日后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这也是推广母乳喂养、创建爱婴医院必需加以解决的问题.生后2周至1岁的婴儿由于维生素K(Vk)缺乏而致出血称为晚发性Vk缺乏症,1980年日本报告了晚发性婴儿Vk缺乏出血病发生率为1/4000,其中87%的患儿为单纯母乳喂养儿.国内近些年来也有大量病历报道此病.发展中国家此病发生率估计为0.6~3/1000,其中单纯母乳喂养儿占87~98%.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方法:对7年间所诊断的33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26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21例)、脑内出血(16例),脑室内出血少见(5例);多部位混合出血多见,有两个以上出血部位者23例,占69.7%,可出现大片脑梗塞及脑缺氧缺血性病变、脑水肿.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较完全;脑内血肿范围较大,特别是伴有大片脑梗塞者可有脑软化灶和后遗症.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能起到定位定性的作用,并且对临床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亦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脑室出血(traumatic intraventriicular hemorrhage,TIVH)是一种颅脑损伤中比较少见的严重临床类型,大多数伴有脑挫裂伤.出血来源多为脑室附近的脑内血肿穿破脑室壁进入脑室,或由室管膜下静脉撕裂出血引起,常因血肿或小血块压迫或阻塞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出口而合并急性脑积水,临床上发病率较低,小儿外伤性脑室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发生率更低,但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具有伤情严重、预后差、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所以,对TIVH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尤为重要.2005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经头颅CT确诊的IVH合并急性脑积水患儿22例,早期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并妥善地进行术后处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我们对22例小儿外伤性脑室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郭文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4868-4869,4871
[目的]探讨婴儿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5例临床特点分析及防治方法. [方法]所有患儿确诊后立即给予维生素K1 5~10 mg静脉,连用3~5 d,重者可输血10~15 m/kg/次,1次/d,共用1~3 d.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反复惊厥者,联合应用甘露酵和地塞米松,并给予镇静剂和其他止血剂以及抗炎、营养支持等疗法.必要时,部分患儿根据症状给予侧脑室穿刺或前囟穿刺放液.急性期后使用神经节苷脂促进神经生长和改善脑血流的药物复方丹参液,对部分有侧脑室扩大者,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醋氮酰胺,以减少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防治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患儿35例,放弃1例、死亡1例,转院2例,出院1年后随防24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11例.临床表现方面,74.29%患儿面色苍白,65.71%患儿前囟饱满或隆起,37.14%患儿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62.86%患儿注射部位出血,31.42%患儿惊厥抽搐,8.57%患儿意识障碍伴瞳孔不等大,20.00%患儿呕吐,4例患儿血红蛋白32~59 g/L,8例60~90 g/L,23例90~120 g/L.35例患儿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硬膜下血肿9例,脑实质出血7例,脑室内出血3例,混合性出血10例.并发脑水肿14例,脑疝9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结论]该病致残率较高,若不积极正确治疗,死亡率高,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降低其死亡率及致残率;对具有患该病危险因素的婴儿,应早期使用维生素K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脑脊液引流量对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脑脊液外引流术的67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资料,按引流量不同分为A组(37例)和B组(30例)。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引流时间、术后脑积水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GCS评分、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引流时间明显短于A组(P <0.05);B组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低于A组(P <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确切,脑脊液匀速引流且脑脊液每日总量在400 m L以下是安全的,在此范围内脑脊液引流量越多,带管时间越短,1年内脑积水发生率越低,且不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