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Bell麻痹(贝尔麻痹)、面神经炎等,为面神经在乳突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患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通常急性起病,口角歪斜,面肌麻痹,患侧眼裂较大,鼻唇沟较浅,口角低,不能皱额,闭目不紧,鼓腮时患侧漏气,不能吹口哨,患侧不能露齿,进食咀嚼时食物常存留在患侧,饮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流出。临床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点,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笔者数年前曾治疗几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称为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不能抬额皱眉、口水自患侧流下、鼻唇沟变浅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不敏。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  相似文献   

3.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因存在炎性  相似文献   

4.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它是由面神经麻痹引起所支配肌肉瘫痪,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我们主要探讨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季节交替前后气温变化较大时,以冬春季为多,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现把我科2004~2010年间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病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57例病人中男98例,女59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单侧发病156例  相似文献   

5.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唱僻”,现代医学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将面瘫的康复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216例,疗效迅速.且不论新病或久治不愈者.效果均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僻",现代医学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将面瘫的康复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樊世英 《河北中医》2010,32(5):732-73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2009-01—2009-12,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天芸 《陕西中医》2003,24(4):F003-F003
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采用中药等综合治疗 ,收效更捷 ,现简介如下。临床上发病突然 ,初起耳后部疼痛 ,续由面部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 ,眼不能闭合 ,鼻唇沟平坦 ,嘴角斜向健侧 ,鼓气时漏气 ,齿颊面间常有食物存积 ,并可有同侧舌前 2 /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病程长者可由患侧面部肌挛缩而嘴角反歪向病侧的“倒错现象”,有肌肉跳动 ,偶见“鳄鱼泪”现象。中枢性可因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等引起 ,症状表现仅限于脸面下部的肌肉瘫痪且常伴有偏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 :1 姜 疗 鲜姜 2 5 0 g,洗净切碎上…  相似文献   

11.
王加鸣 《河北中医》2001,23(9):676-676
1996~ 2 0 0 0年 ,笔者运用自拟祛风通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4 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在急性发病初期就诊。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5岁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5日。经检查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 )。治疗前均未经任何治疗。1.2 临床表现 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发病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 ,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不能做…  相似文献   

12.
正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Bell palsy)或面神经炎,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扩大,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多伴有患侧耳后疼痛及味觉减退为表现。中医称之为面瘫,口眼歪斜。中医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  相似文献   

13.
贾杰  厉秀云 《河北中医》2014,(11):1681-168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突然,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面部肌肉麻痹瘫痪,患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口眼歪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患侧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有时可伴耳后乳突或耳心疼痛,不能做皱额、蹙眉、鼓气及噘嘴等动作,不能闭合眼睑,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还可出现唾液分泌减少,或者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17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口僻"、"喁僻",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就面瘫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振友 《河北中医》2006,28(12):937-93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由于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肌肉活动功能受损或瘫痪的疾病.1996-03~2005-03,笔者运用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麻痹通常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的该侧面肌瘫痪。我们在近几年收治的20例严重面神经麻痹病人,均选用桃红四物加减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蜂针针刺穴位治疗面神经麻痹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太发 《光明中医》2010,25(4):650-650
<正>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通常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患侧面肌瘫痪而言。近年来,我院中医科应用蜜蜂针针刺穴位治疗面神经麻痹,并与常规药物组进行对照,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的常见疾病,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早期应用毫火针治疗的疗效显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包括亨特氏(Hunt)综合症和贝尔氏麻痹(Bell palsy),其中贝尔氏麻痹最为常见,又称面神经炎,多由茎乳孔的急性非化脓性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或面神经炎所引起,主要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的完全性瘫痪、口角歪斜、食物滞留齿颊之间,影响美观及日常生活,如进食、刷牙等。而亨特氏(Hunt)综合征,又称膝状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杰 《河北中医》2010,32(1):82-8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面神经炎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致面肌瘫痪。本病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13常生活。2005-04—2009—04,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5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5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医学又称为面瘫或吊线风,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笔者从1988~2004年采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