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癃闭(急性尿潴留) 王××,男,91岁。1981年6月21日诊。小便不通已6天,曾服利尿通淋中药2剂无效。××医院诊断急性尿潴留,作留置导尿,三天后撤掉导尿管仍不通。患者形衰神萎,情绪低落,小腹胀急。平日食量甚少,常感腰酸怯寒,苔薄白,脉沉细,下腹部膨隆。此高年脾肾阳虚,清浊升降失常,膀胱气化不利之癃闭也。宜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五苓散加味。处方: 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6克,苁蓉10克,熟地15克,杞子10克,附片5克,党参15克,乌药10克。3剂。服药1剂小便即通,3剂服完病愈停药。此  相似文献   

2.
高年癃闭一般认为属肾元亏虚,膀胱气化无权的虚证为主。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高年虽属本虚,惟患癃闭者,非虚属实,或湿热下注或为痰淤阻窍,按实证施治每能获愈,现举验例介绍如下。汪××,男,72岁,1983年12月13日入院住院号830593,病情摘要:患者小便点滴不下半月,小腹胀满殊甚,急迫难忍。入院时化验尿常规,旦白+,红自血球各少数,颗粒管型少数,血压126/86mmHg,胸诱、血钾、血  相似文献   

3.
癃闭治验     
詹××,女,12岁。82年8月14日诊。因患急性肾炎住院治疗两月余。近两日小便突然癃少,蛋白(卅),白细胞(卅),红细胞(卌),颗粒管型(+)。西医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诊见:小便癃少,日约200毫升,色鲜红无刺痛,口干面浮,心烦欲(?),脉细弱无力。证属气阴耗伤,热聚膀胱,脉络受损之癃闭尿血病。急投滋阴凉血,行气通癃重剂:鲜墨早莲200克,生地、玉竹各30克,黄芪15克,篇蓄、淡竹叶各10克,甘草5克,水煎频服,一日1剂。三剂后诸症大减,排尿通畅,色清,日夜尿1500~1800毫升,尿检蛋白(+),  相似文献   

4.
一、产后癃闭于××,女,工人,已婚。1988年9月14日诊。患者产后三天,小便涓滴难下,小腹胀痛。妇科曾施以固定插管导尿,多次肌注新斯的明并针灸等治疗,小便一直不得自解,邀余会诊。诊得产妇膀胱充盈,胀若豚腹,面色萎黄,易汗出,纳呆。唇淡白,舌苔少,舌淡体胖大、边有齿印,脉细弱。辨证属产后气血亏损,中气不足,膀胱气化无力。乃投补中益气汤加味,补益中气以复膀胱气化之功。处方:炙生黄芪各50克,党参20克,升麻8克,柴胡、枳壳各10克,木通、通草、炙甘  相似文献   

5.
吉××,男,30岁。1986年4月5日诊。患者于1985年开始出现阳强不倒,玉茎发麻,睾丸困痛,头晕耳鸣,咽干目眩,烦躁惊悸,有时神志不清,舌质偏红,脉象细数。此肾阴亏虚、相火妄动所致。拟滋阴补肾,壮水制火。玄参、麦冬各48克,熟地25克,山药13克,山萸、丹皮、泽泻、  相似文献   

6.
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龙骨、牡蛎七味药组成,为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效方。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它是一个调理阴阳的方剂,对于单纯阴血或阳气偏虚者,则非所宜,而对阴阳失调者,疗效颇佳。兹举例介绍如下。一、自汗廖××,女,26岁,一九八一年十月三日诊,产后半月,自汗恶风,动则尤甚,心空动悸,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大。此乃产后阴血内虚,阳气虚浮,表卫失固之证。治宜益阴扶阳,调和营卫,固摄敛汗,药用桂枝、白芍各10克,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龙骨、牡蛎各30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连服五剂,汗止而愈。  相似文献   

7.
伍××,女,26岁。1986年3月9日诊。患者上腹近心窝处疼痛,反复发作已五年,偶有嗳气,不冒酸,劳累时发作或加重,经治疗有缓解。近两年来,常感乏力,现面色萎黄神倦,(?)正红,苔薄白,脉虚无力,稍活动就觉气不够用,需努力深呼吸。辨为胸中大气下陷,胃络虚滞而痛。处以升陷汤加味:黄芪、党参各30克,知母10克,柴胡、桔梗、升麻、木香、甘草各6克。上方服3剂,诸症若失,继服补中益气  相似文献   

8.
<正> 尿潴留是一个较常见的合并症,其原因很多,临床上多为中枢性、局限性和邻近肿物压迫等。除原因疗法外,一般采用留置导尿以缓其急,但常合并感染。几年来我们用民间验方硼砂散治疗癃闭(尿潴留),不但效果好,且无副作用。药物:硼砂0.3克,装入一个胶囊内。用法:每次0.6~1.2克,1日3次,口服。临床效果,多在服后二、三天生效。病洲、单××,女,65岁。患肺心病心衰于1979年3月14日入院。在住院期间曾一度出  相似文献   

9.
案一:王××,女,24岁,1982年4月5日初诊。患者于今年1月分娩第一胎,产后两月来乳汁,常自动流出,淋漓不断,色白质清稀,乳房无胀感,伴见面色(白光)白,语声低怯,食少倦怠乏力,动则自汗,头晕心慌,腰膝酸软,赤白杂下,绵绵不净。舌淡苔白滑,脉软无力。证属气血两亏,中虚失固。治宜益气养血健脾,佐以固涩。处方:黄芪18克,党参12克,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各芡实米各9克,五味子、陈皮各8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煅龙牡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4月10日二诊,服上方4剂,赤白杂下已净,乳溢大减,继进3剂,饮食增,乳溢止,诸证悉愈。案二:周××,女,27岁,1983年3月13日初诊。1982年11月分娩第二胎患产后子痫病,经住  相似文献   

10.
医案二则     
脱发案患者李××,男,33岁,工人。近三年来,头发逐渐脱落稀少,头皮无发痒。平素嗜食生冷食物,胃脘常觉闷痛,纳呆困倦,头晕耳鸣,腰疼,四肢乏力,1983年10月16日来诊。目下头发稀脱几净,胃脘痛喜按,苔薄舌质淡,脉细弱尺沉。拟为脾肾两虚,治宜健脾养血,补养肾气。处方:党参24克,白术、茯苓、炙草、当归各10克,川芎6克,熟地、枸杞各15克,淫羊藿12克,何首乌、炒谷芽各20克。连服三剂。二诊:胃脘闷疼解除,食欲增进,仍以前法加减。前方去白术、茯苓、川芎,加丹参15克,赤芍10克,炙黄芪20克,服五剂。  相似文献   

11.
韩××,男,28岁。1985年5月12日诊。有慢性肾炎史二年。平素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尿蛋白一直在(+++~+++)之间,近三个月因劳累致上述症状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细。血压:150/90,心肺(-),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浮肿。尿常规:蛋白(++++),红血球20~30个。肾图检查正常。证属脾肾两虚,精微不固。拟健脾固肾法:炙黄芪、金樱子、地龙、仙鹤草各30克,茯苓、山药各15克,芡实、菟丝子、五味子、  相似文献   

12.
药物:排风藤30克,炙马钱子5克,山豆根、山慈姑、山茱萸、瓜蒌、玄参、丹参、桃仁、薏苡仁各15克,夏枯草、龙胆、神曲各20克,紫草、甘草各10克。水煎服。制丸剂量则取上药量的三倍,晒干或烘干碾末过细筛,蜜调成丸,每丸10克。廖××,男,13岁。1984年8月10日诊。  相似文献   

13.
牙痛一疾,祖国医学观点观之,风,火二症是最重要的病因。临症往往虚中挟实,互为引发,其中虚火尤属常见。胃火内炽、肝阳上亢,每是牙痛之诱因。故从中医辨证,针对处理,可收良效。兹举3例说明之。例1 王××民工,牙痛多日,伴有腰痛。舌淡、脉沉。治以滋阴、泻火,止痛。方用熟地45克、骨碎补9克、蜂房4.5克、石膏15克。1剂痛止,三剂痊愈,半年无复发。例2 陈××,近日曾食油炸食品,昨晚牙痛难忍,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则清胃、养津、止痛。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肾虚耳鸣】钟××,男,56岁。1987年2月4日诊。患者于四个月前出现头昏、头痛,腰酸乏力,耳内鸣响似蝉鸣,继则听觉低下。经市某医院查治,诊为“神经衰弱”,经间断治疗2月余,收效不佳。查舌质红少苔,脉象细数。诊为老年肾虚耳鸣,乃属肾阴不足,虚阳上扰之候。治以滋阴潜阳,补益肾精。药拟:熟地、女贞子各14克,枣皮、五味子各10克,磁石、山药各16克,丹皮。建菖蒲各12克,甘草3克。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止嗽散为基础方,以《素问·咳论》为理论根据,辨证论治,疗效较佳。介绍如下: 一、肺咳王××,男,27岁。1973年10月15日诊。两年来,常易感冒咳嗽,曾胸透三次均属正常。咳嗽声重气粗,痰黄白相兼,咯之不爽,恶寒畏风,身乏力,头微痛,有时微汗出,苔薄白少黄,脉浮。辨为表虚外感之肺咳。处方:桔梗10克、白前10克、陈皮10克、紫菀  相似文献   

16.
张××之女婴,住院号04700,妊娠足月第一胎.于1984年2月27日下夜三时行会阴正中切开术娩出,身长48cm,体重2800克。出生后3小时内第一次排尿后一直不见排尿,尿闭达27个小时而邀余会诊。查患儿烦躁时而啼哭,面色红润,唇红舌干,鼻塞流涕,打喷嚏,腹满,指纹浮露红赤。辨其证属癃闭,系风热犯肺,肃降失  相似文献   

17.
一、产后阴坠周××,女,25岁,本院职工。1981年11月18日初诊。自产后第二天阴部下坠,日益加剧以致不能坐立、行走。两腿紧夹裆部,只能在床上爬行。用药熏洗无效。邀佘诊治。患者自诉产时失血过多。证见面色(白光)白,心慌气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乳汁稀少。舌淡无苔。脉细弱无力。此乃失血过多,气随血脱,气血俱虚之征。治宜补益气血,佐以升提。宗傅青主女科收膜汤加味。方药: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杭白芍12克当归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水煎服。服药四剂患者已能坐立、行走。继以此方调理三日而愈。二、乳汁自溢张××,女,26岁,县药材公司职工。1981年11月30日初诊。自诉剖腹产后七天,乳房柔  相似文献   

18.
杜××,女,19岁。1984年4月7日赴诊。主诉:双足踝肿痛三年,步行艰辛,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变化,××医院诊为“穿踝疽”。余诊:“脚肿如脱”,穿41码文鞋,踝处扪之发烧,时时酸重痛,经来血少,每多迟至,舌苔淡白,两边青紫,脉沉涩。诊断:历节病。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0克,麻黄、防风各6克,白芍、白术各12克,附子15克(先煎十分钟),甘草6克,生姜9克。3剂后足踝肿痛  相似文献   

19.
崩漏一则     
李××,女,21岁。1987年5月6日诊。经来一月未尽,经行无定期,量多质清,血色淡红,气短心悸,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体胖,脉虚大。此为脾虚不能统血,冲任不固所致之崩漏症。治宜益气摄血,兼固冲任。方药:潞参、白术、炙黄芪、茯苓、炒枣仁、当归、炒白芍、生地、茜草根炭各15克,炙甘草、丹皮各10克,乌贼骨20克。服药2剂后,五天基本经净,  相似文献   

20.
<正> 周××,女,34岁,农民,河北故城,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诊。患者胃中热痛,腹部胀满,大便干燥已月余。最近三日,阴户中时有出声,如大便矢气之状,连续不绝。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请妇科检查阴道未见异常。审证求因,此为胃实。治宜润肠通便,泻热生津。处方: 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各15克,瓜萎仁、杏仁各12克,大黄10克、芒峭(冲)6克、沙参、麦冬各10克,甘草9克。二诊(八月二十三日):服上药三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