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抗利  阮士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13-3214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发生特点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53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发生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3例患者中7例行手法还纳择期手术,其余46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腹股沟嵌顿疝的发生有其年龄特点,应防止误诊、漏诊;手术方法因人而定,关键是尽早处理以防肠坏死。  相似文献   

2.
普理灵疝修补装置在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PHS)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的PHS,对32例腹股沟嵌顿斜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其中9例为绞窄性疝,2例因肠坏死行肠切除;对手术方法、术后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和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 m in,术后4例出现尿潴留;1例切口感染,3例皮下脂肪液化,经引流治疗而愈。随访1年-8年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进行疝修补,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理想手术方法,对伴肠坏死行肠切除者可行一期疝修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后易并发肠管坏死、睾丸坏死等并发症的原因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嵌顿疝,分析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果 106例患儿7例发生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4例回盲部嵌顿行阑尾切除术;5例女婴卵巢嵌顿行还纳术;4例睾丸坏死,予切除;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2年,2例发生睾丸萎缩.结论 对有腹股沟包块,一经确诊或不能排除嵌顿疝者,应放宽手术指征,尽快手术探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华夏医学》2002,15(4):481-481
目的:总结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及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14例,肠坏死切除6例,卵巢切除2例,死亡2例。结论:对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的发生时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腹股沟嵌顿疝157例,其中23例肠坏死行肠切除术,对其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腹股沟嵌顿疝超过8h后肠管坏死。结论应早期诊断并治疗腹股沟嵌顿疝,以降低肠管坏死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嵌顿31例,股疝嵌顿8例;腹股沟斜疝中7例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24例行疝环充填式疝无张力修补术;股疝均行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结果39例均获随访3~6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伤口感染,术后无复发。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股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4例Amyand疝均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美克尔憩室,其中2例同时行全腹腔镜下美克尔憩室切除,1例为Littre疝,经脐小切口行美克尔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腹股沟直疝伴大网膜嵌顿行腹腔镜手术;3例合并嵌顿肠管浆肌层撕裂行腹腔镜下肠修补术.所有患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9±2.4)d.术后随访10个月至3年,无睾丸萎缩、复发等.结论 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特殊类型腹股沟嵌顿疝安全、微创、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特点及发生肠坏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46例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依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探究肠坏死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患儿肠坏死发生率为10.2%(25/246),未发生卵巢坏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异常(OR=26.933, 95%CI=6.396~113.894,P=0.000)为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肠坏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肠坏死的诊断中,CRP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93.7%,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20~0.908)。结论: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肠坏死;CRP对诊断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致肠坏死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魏庆忠  任涛 《北京医学》2006,28(10):598-598
腹股沟嵌顿疝为外科常见病,常导致肠坏死.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4月手术治疗37例,术中切除坏死肠管,Ⅰ期行疝修补术,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德贵  李油山 《西部医学》2007,19(5):878-878
目的总结婴儿嵌顿性斜疝致器官坏死的原因,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例嵌顿性斜疝致器官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大网膜坏死者予以切除;14例小肠坏死者行肠切除吻合术;8例合并睾丸坏死者行睾丸及精索切除。结论临床遇到不明因的哭闹、腹胀、呕吐、拒食的患儿应仔细全面查体,高度警惕腹股沟肿物的性质;及时细致地手术探查是避免漏误诊和预防脏器嵌顿坏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嵌顿疝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年龄越小,危险性越大。为此本文对我院收治80例嵌顿疝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院1990~1995年共收治婴幼儿嵌顿疝8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2例。发病时间平均24.5小时,主要症状均有哭闹、恶心、呕吐、腹胀等,合并休克者3例,脱水酸中毒者5例。人院后均按急腹症积极处理,自然复位出院3例,手法复位成功后一周内手术16例,余均急诊行嵌顿疝切开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见阑尾穿孔5例行阑尾切除术,1例皋丸坏死行丸切除,2例卵巢切开复位,小肠坏死中,8例行“肠切除吻合术”,2例行“肠修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急诊行嵌顿疝松解复位+一期无张力疝修补术,9例行传统Bassin i修补术,1例行肠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差异,术后复发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成人嵌顿疝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临床效果满意,是成人嵌顿疝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166例,其中肠坏死6例,右睾丸坏死4例,左卵巢坏死1例,肠坏死和左睾丸坏死1例,均需手术切除,1例肠浆膜修补,1例右睾丸缺血损伤。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生机制和特点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小儿嵌顿疝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随着微创技术及一日监护外科模式的发展,提倡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限期手术。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5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疗法15例,手术30例,其中肠坏死13例,睾丸坏死11例,卵巢坏死1例,均需手术切除。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反正确处理是治疗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斜疝嵌顿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通过手法复位而免除手术痛苦。我院收治1例嵌顿疝患者,通过手法复位而造成假性复位,延误诊治,而致肠坏死。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3岁,患右侧腹股沟斜疝多年。因斜疝嵌顿3小时收住院,疝囊较小,触诊约有枣大  相似文献   

16.
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2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2例小儿左腹股沟斜疝回盲部嵌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左斜疝回盲部嵌顿患儿中,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4例,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结论左斜疝回盲部嵌顿多发生于1岁6个月以下儿童,主要与婴幼儿回盲部较游离的解剖生理有关。临床上具有起病急、症状重、不易还纳和易发生肠坏死的特点,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婴幼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74年9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治的12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平均年龄18个月,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内环超过2.5cm者,行内环修补。结果122例婴幼儿腹股沟斜疝其中发作嵌顿来诊者37例(占30%),其中仅1例发生绞窄性肠坏死,均经手术治愈,平均13年随诊中未见复发。结论婴幼儿斜疝嵌顿性发生率高,急症手术治疗应持积极态度;确认外环是切开腹股沟管,保证疝囊高位结扎的前提;选择性修补扩大的内环,对防止小儿斜疝术后复发可能是有益之举。  相似文献   

18.
杨伟民 《中外医疗》2013,(22):61-62
目的探讨分析腹股沟嵌顿疝致肠坏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寻找最佳的治疗时机和方法。方法通过回顾该院在2008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的4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8例患者采用了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4例,传统的术10例,12例开腹手术和肠切除吻合术。结论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患者的最佳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治疗嵌顿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经腹股沟管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23例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在氯胺酮麻醉后行手法复位,采用腹股沟区沿皮肤横纹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20~40min,平均30min.术后住院1~3d,平均2.5d.24例随访6~24月,平均20月,无1例复发.结论: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技巧。方法:对223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后复位55例,成功213例,成功率95.5%。130例行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无任何不适。结论: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及时解除嵌顿,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